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热带植物群落功能性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文志 赵赫 +4 位作者 刘磊 王丽娟 欧阳志云 郑华 李彦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1-380,共10页
为了明确热带天然林转变为橡胶林和槟榔后土壤质量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土壤质量影响。在海南中部山区,以原始林(PF)、次生林(SF)、槟榔(Areca catechu)林(AP)、纯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RP)和橡胶益智(Alpin... 为了明确热带天然林转变为橡胶林和槟榔后土壤质量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下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土壤质量影响。在海南中部山区,以原始林(PF)、次生林(SF)、槟榔(Areca catechu)林(AP)、纯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RP)和橡胶益智(Alpinia oxyphylla)林(RAP)为对象,探索天然林退化后土壤性质和质量变化,分析了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凋落物量、郁闭度、根长密度、细根密度和比根长)对土壤质量影响。结果表明:1)与原始林相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凋落物量、根长密度、细根密度、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人工林土壤碱解氮明显降低,但总磷、总钾和缓效钾明显升高(P<0.05)。2)与原始林相比,次生林、槟榔林、纯橡胶林和橡胶益智林土壤质量指数分别降低63.4%、85.8%、81.2%和84.1%,随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梯度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土壤质量显著降低(P<0.05),但人工林间土壤质量无显著差异。3)凋落物量、郁闭度、根长密度和细根密度均与土壤质量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密度对土壤质量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凋落物间接影响效应最大。天然林转变为橡胶和槟榔林显著改变土壤性质和质量,群落性状细根密度和凋落物可较好解释土壤质量变化,强化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管理有利于土壤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群落功能性状 土壤质量指数 土壤退化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对降水的非线性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孙乐 王毅 +1 位作者 李洋 孙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6-767,共12页
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发育的共同影响,其响应特征和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环境胁迫下植物的适应策略,以应对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丧失。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115个样点的调查取样,测定群落叶片碳、氮和... 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发育的共同影响,其响应特征和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环境胁迫下植物的适应策略,以应对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丧失。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115个样点的调查取样,测定群落叶片碳、氮和磷含量(LC、LN和LP)及干物质量(LDMC)4种能够反映植物生存策略的叶片功能性状,以物种相对多度为基础计算群落加权平均值(CWM)。结合降水量、气温和土壤因子,探索高寒草地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量对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影响显著(P<0.01),而温度对群落叶片功能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2)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对CWM_LC、CWM_LN、CWM_LP和CWM_LDMC影响显著(P<0.01),且除CWM_LDMC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非线性响应,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对CWM_LC、CWM_LN、CWM_LP和CWM_LDMC影响显著(P<0.05),且土壤含水量对各性状的影响为非线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该研究说明水分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群落叶片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高寒草地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是通过叶片功能性状来调节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群落叶片功能性状 非线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灰钙土和风沙土生境植物功能性状对围封的响应
3
作者 余轩 王兴 +1 位作者 吴婷 宋乃平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63-70,共8页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是植物采取不同生态策略适应环境的表征。植物功能性状的适应和生存策略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区脆弱草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具有生态指示。本研究以荒漠草原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的灰钙土和风沙...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是植物采取不同生态策略适应环境的表征。植物功能性状的适应和生存策略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区脆弱草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具有生态指示。本研究以荒漠草原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的灰钙土和风沙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植物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全磷含量(LTP)、叶全碳含量(LTC)、叶全氮含量(LTN)和碳氮比含量(C/N)功能性状测定,开展不同土壤生境上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于围封和放牧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沙土生境,SLA、LTP显著增加,灰钙土生境,LDMC、LTC、C/N显著增大;放牧处理,LTP显著增加,围封处理,C/N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LDMC和LTP在灰钙土生境下,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风沙土生境,显著负相关(P>0.05);LTN和LTP在灰钙土生境下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风沙土生境显著正相关(P<0.05);全碳和碳氮比在两种生境下均是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土壤生境对植物功能性状产生影响,未来草地生态系统的治理要结合土壤生境做具体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比叶面积 叶干物质含量 群落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锥群落垂直结构的构建机制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付靖媛 张谦 苏文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0-1048,共9页
基于功能性状探讨物种共存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为探讨群落垂直结构构建的成因,该研究以昆明筇竹寺地区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调查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不同层次间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结果表明:(1)植物... 基于功能性状探讨物种共存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为探讨群落垂直结构构建的成因,该研究以昆明筇竹寺地区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调查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不同层次间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结果表明:(1)植物各功能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随层次变化的趋势。(2)按照植物的生活型将元江锥群落分为乔木、灌木以及草本3层,与功能性状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3)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的S.E.S PW值均小于0,可知群落内物种的功能性状结构均呈现显著的发散。综上结果认为,植物群落不同物种的叶片功能特征对群落垂直方向上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组合的适应是群落垂直结构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支持生境过滤是群落垂直结构构建的主要生态过程;在不同层次内的物种具有不同的功能性状,同一层次内通过竞争排斥加大物种多样性;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是群落内垂直方向上环境因子发生变化的结果,对资源有不同需求的物种分布在不同空间高度上,群落垂直结构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群落内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垂直结构 群落构建 群落功能性状结构 生境过滤 竞争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章志龙 刘旭东 +1 位作者 贾鹏 杜国祯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8-735,共8页
测定了2009-2011年3年氮素添加处理下,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30个常见组分种的始花期、花期植株高度、群落高度(CWM-H)和群落比叶面积(CWM-SLA),并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检验了氮素添加对群落水平的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 测定了2009-2011年3年氮素添加处理下,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30个常见组分种的始花期、花期植株高度、群落高度(CWM-H)和群落比叶面积(CWM-SLA),并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检验了氮素添加对群落水平的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添加后物种的花期植株高度显著增加(P<0.05);莎草和禾草的始花期显著推迟(P<0.05),豆科植物的始花期对氮素添加无明显响应,而其他双子叶类杂草的始花期的响应不一致:菊科的始花期推迟,毛茛科、龙胆科和玄参科的始花期均提前;高氮处理(HN)下的变化大于低氮处理(LN)。物种多样性随着氮素添加的增加而降低(P<0.05)。氮素添加后群落高度和群落比叶面显著提高(P<0.05)。氮素添加显著降低了氮素处理和对照之间开花物候加权的群落结构相似性(Stress Value=0.08)。植物花期物候对氮素添加的响应差异可能会引起植物在繁殖及相互竞争共存上的新格局,最终改变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氮素添加 始花期 群落功能性状 群落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