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科(80%乙蒜素乳油)防治水稻病害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永敬 张伟 +1 位作者 孙立明 贾秋贵 《垦殖与稻作》 2006年第3期51-52,共2页
群科可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分两次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使用群科,水稻结实率、千粒重都有增加,增产效果显著,比空白对照每667 m2增加106.6 kg,增产率20.1%,纯效益149.9元。两次施药投产比18∶0并有效防治水稻叶瘟病达89.4%,穗瘟病达87.... 群科可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分两次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使用群科,水稻结实率、千粒重都有增加,增产效果显著,比空白对照每667 m2增加106.6 kg,增产率20.1%,纯效益149.9元。两次施药投产比18∶0并有效防治水稻叶瘟病达89.4%,穗瘟病达87.3%,兼治水稻褐变病达90%,叶鞘腐败病达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科 水稻 防治 稻瘟病 投产比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科防治水稻病害药效试验
2
作者 李忠库 罗春华 +1 位作者 张伟 宋广花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3期158-158,共1页
应用群科进行防治病害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群科两次处理防治叶鞘腐败病防效87.5%,褐变穗防效94.2%,胡麻斑病防效100%,孕穗期叶瘟病防效100%,对标靶病害具有高防效作用。且群科对水稻安全,防效处理比对照增产6.6%,纯效益753.7元/hm2,比参... 应用群科进行防治病害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群科两次处理防治叶鞘腐败病防效87.5%,褐变穗防效94.2%,胡麻斑病防效100%,孕穗期叶瘟病防效100%,对标靶病害具有高防效作用。且群科对水稻安全,防效处理比对照增产6.6%,纯效益753.7元/hm2,比参照增效146.3元/hm2。使用方法简便、成本低,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科 稻瘟病 叶鞘腐败病 褐变穗 胡痳斑病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科用于水稻浸种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同超 王海伟 +2 位作者 王辉 周建国 张伟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1期71-72,共2页
群科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刺激幼苗生长,促进秧苗素质提高,使有效分蘖、穗数、粒数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群科各处理性状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群科4000倍液浸种与常规对照施保克处理相比增产稻谷462kg/hm2,增产率达10.7%,... 群科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刺激幼苗生长,促进秧苗素质提高,使有效分蘖、穗数、粒数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群科各处理性状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群科4000倍液浸种与常规对照施保克处理相比增产稻谷462kg/hm2,增产率达10.7%,增效695元/hm2,增产增效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科 水稻 浸种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商科专业群赋能乡村振兴
4
作者 何玲 闭文超 +1 位作者 莫燕桦 潘宁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3期196-198,共3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然而,在农村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数字农商人才严重紧缺,影响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文章从解决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乡村振兴人才紧缺问题入手,针对职业院校传统商科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链脱节...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然而,在农村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数字农商人才严重紧缺,影响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文章从解决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乡村振兴人才紧缺问题入手,针对职业院校传统商科专业群设置与产业链脱节、专业群人才培养与岗位链脱节、课程设置与技术链脱节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循环驱动迭代调优”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方案,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院校 农村数字经济 新商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蚂蚁名录——猛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善义 冉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总结中国已知蚁科猛蚁型亚科群Poneromorph Subfamilies名录,共记载该类群4亚科22属142种8亚种2变种,其中钝猛蚁亚科Amblyoponinae 4属13种,刺猛蚁亚科Ectatomminae 1属7种,猛蚁亚科Ponerinae种类最多,有14属112种8亚种2变种,卷尾猛蚁亚... 总结中国已知蚁科猛蚁型亚科群Poneromorph Subfamilies名录,共记载该类群4亚科22属142种8亚种2变种,其中钝猛蚁亚科Amblyoponinae 4属13种,刺猛蚁亚科Ectatomminae 1属7种,猛蚁亚科Ponerinae种类最多,有14属112种8亚种2变种,卷尾猛蚁亚科Proceratiinae 3属10种。给出各种的中文名、拉丁名和详细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蚁型亚 名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Ⅰ) 被引量:13
6
作者 冉浩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3,共9页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蚁科昆虫3属86种7亚种,其中尖尾蚁属Acropyga 6种,捷蚁属Anoplolepis 1种,弓背蚁属Camponotus 79种7亚种。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详细分布。对近年...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蚁科昆虫3属86种7亚种,其中尖尾蚁属Acropyga 6种,捷蚁属Anoplolepis 1种,弓背蚁属Camponotus 79种7亚种。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详细分布。对近年来分类地位发生变化、具有较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种,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种作了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亚 蚁型亚 名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Ⅲ) 被引量:10
7
作者 冉浩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昆虫7属92种2亚种,即:斜结蚁属Plagiolepis9种、悍蚁属Polyergus2种、多刺蚁属Polyrhachis44种1亚种、前结蚁属Prenolepis11种、原蚁属Proformica14种、拟毛...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昆虫7属92种2亚种,即:斜结蚁属Plagiolepis9种、悍蚁属Polyergus2种、多刺蚁属Polyrhachis44种1亚种、前结蚁属Prenolepis11种、原蚁属Proformica14种、拟毛蚁属Pseudolasius11种1亚种和俄蚁属Rossomyrmex1种,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分布。文中还对近年来分类地位发生变化、具有较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种,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种作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型亚 蚁亚 名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蚁型亚科群(膜翅目:蚁科)(Ⅱ) 被引量:9
8
作者 冉浩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91,共11页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昆虫10属107种4亚种,其中箭蚁属Cataglyphis7种,蚁属Formica44种1亚种,短角蚁属Gesomyrmex1种,毛蚁属Lasius19种,刺结蚁属Lepisiota8种3亚种,长齿蚁属Myrmote... 本文总结中国蚁型亚科群(the formicomorph subfamilies)蚁亚科Formicinae已知昆虫10属107种4亚种,其中箭蚁属Cataglyphis7种,蚁属Formica44种1亚种,短角蚁属Gesomyrmex1种,毛蚁属Lasius19种,刺结蚁属Lepisiota8种3亚种,长齿蚁属Myrmoteras2种,尼氏蚁属Nylanderia21种,织叶蚁属Oecophylla1种,拟立毛蚁属Paraparatrechina3种,立毛蚁属Paratrechina1种。因长有德和贺达汉于2002年命名的粗壮黑蚁的Formica robusta已被Carpenter占用,故将其重命名为长贺氏蚁Formica changheiRan et Zhou。根据Lapolla最新研究成果,将观音立毛蚁和孔明立毛蚁从立毛蚁属Paratrechina中移至拟立毛蚁属Paraparatrechina,提出了2个新组合,即:观音拟立毛蚁Paraparatrechina guanyin(Terayama,2009)com.nov.和孔明拟立毛蚁Paraparatrechina kongming(Terayama,2009)com.nov.。文中给出各种的中文译名、拉丁学名和分布,并对近年来分类地位发生变化、具有较大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种,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种作了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亚 蚁型亚 名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雉科基部类群分子钟的标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原 张正旺 郑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5-530,共6页
使用 10个细胞色素b蛋白质全序列对雉科基部类群的分子钟进行了顺序标定 .以鸡形目 /雁形目的分歧时间作为锚定点 ,估计雉科 /珠鸡科 林鹑科的分歧时间为 (46 .94± 7.2 7)× 10 6aBP ,Francolinus/Bambusicola Gallus,Bambusi... 使用 10个细胞色素b蛋白质全序列对雉科基部类群的分子钟进行了顺序标定 .以鸡形目 /雁形目的分歧时间作为锚定点 ,估计雉科 /珠鸡科 林鹑科的分歧时间为 (46 .94± 7.2 7)× 10 6aBP ,Francolinus/Bambusicola Gallus,Bambusicola/Gallus和Gallusgallus/G .sonneratii的分歧时间为 (40 .36± 8.4 0 )× 10 6 ,(35 .5 3± 8.15 )× 10 6 和 (8.5 2± 3.89)× 10 6 aBP .基于生物地理格局 ,我们推测 :①雉科起源于同南美洲分离之后的非洲 ;②在Francolinus的分化过程中 ,该属的某些成员通过印度的漂移从非洲进入欧亚大陆 ;③侵入新的生境后 ,Bambusicola和Gallus的共同祖先迅速从地Francolinus分歧出来 ;④原始的Bambusicola被Gallus排挤到南中国地区 ;⑤Gallus的祖先种分裂为大陆型和岛屿型 2类 ,前者分化为Gallusgallus和G .sonneratii,后者则分化为G .lafayettei和G .varius.估计结果同前两点假设是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部类 分歧时间 分子钟 顺序标定 生物地理学 鸟类 进化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猛蚁型亚科群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杰 陈志林 周善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1-479,498,共10页
依据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收藏的标本及中国猛蚁型亚科群昆虫地理分布的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猛蚁型亚科群(poneromorph subfamilies)昆虫,共计4亚科30属140种。通过对这些昆虫种类进行地理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具... 依据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收藏的标本及中国猛蚁型亚科群昆虫地理分布的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猛蚁型亚科群(poneromorph subfamilies)昆虫,共计4亚科30属140种。通过对这些昆虫种类进行地理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以下分布特点:1)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中国猛蚁型亚科群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因此,东洋界应该为猛蚁型亚科群的分布中心。2)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和西南区成分为主,往北部和西北部逐渐减少,青藏区和蒙新区则无分布。3)推测植被、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可能是影响猛蚁型亚科群昆虫现有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蚁型亚 区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集群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忠志 高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4,共3页
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企业可以选择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通过对不同方式下企业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利用博弈论原理证明了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创新活动中趋于结成战略联盟开展合作创新。
关键词 西部高校 创新 博弈 战略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5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杜占池 杨宗贵 崔骁勇 《中国草地》 CSCD 2001年第5期13-18,共6页
应用直接测量与叶片面积 -干重系数相结合的综合测定法 ,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 3类草原植物群落与 2类沙地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 (LAI)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各类群落的LAI均随生育期后移而增高 ;最大值通常出现于 8月份。 5类群落比... 应用直接测量与叶片面积 -干重系数相结合的综合测定法 ,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 3类草原植物群落与 2类沙地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 (LAI)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各类群落的LAI均随生育期后移而增高 ;最大值通常出现于 8月份。 5类群落比较 ,草原类型———大针茅、禾草、杂类草群落和羊草、丛生禾草群落 ,其群落、单子叶纲群和禾本科群的LAI均较高 ;退化草原类型———冷蒿、小禾草群落 ,不仅其群落LAI显著降低 ,而且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LAI的比例明显增大。沙地群落类型———杂类草、小禾草群落和沙蒿群落的LAI较低 ,但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相对比例较大。各群落的主要种群LAI在本群落中所占比例依次为沙蒿种群 >冷蒿种群 >羊草种群>变蒿种群 >大针茅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典型草原地区 植物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