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长钻孔灌注桩群桩效应系数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戴国亮 戴永兴 +1 位作者 刘云忠 龚维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应力叠加理论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理论性较强,考虑了桩长、桩距、桩的排列、以及桩间土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应力叠加理论,通过多种工况的算例,定量地分析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中桩数、桩间距、桩长以及桩径与群桩效应系数的关... 应力叠加理论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理论性较强,考虑了桩长、桩距、桩的排列、以及桩间土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应力叠加理论,通过多种工况的算例,定量地分析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中桩数、桩间距、桩长以及桩径与群桩效应系数的关系。计算表明:桩数的增加、桩间距的减小、桩长的增加、以及桩径的增大都使得群桩效应系数减小,但它们各自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当桩数超过10×10后,桩数的变化对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非常微小;对于超长桩,一般要求桩间距达到10D左右可不计群桩效应的影响;桩长L<50D时,衰减较快,当桩长L>50D时,衰减较慢。最后通过进行8组超长群桩(1、2、4、9桩多种桩群和多种桩距、桩径)的大比例尺现场模型试验,验证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的适用性,可为超长钻孔灌注桩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钻孔灌注 群桩效应系数 应力叠加 大比例尺现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群桩效应系数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邓友生 龚维明 袁爱民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87,97,共5页
针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研究了5种计算公式或方法,其中基于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考虑了桩长、桩径、土层的内摩擦角以及地基土应力叠加等影响因素,适合计算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然后,基于苏通长江... 针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研究了5种计算公式或方法,其中基于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考虑了桩长、桩径、土层的内摩擦角以及地基土应力叠加等影响因素,适合计算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然后,基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5号墩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桩长、桩径和地基土层条件,分别计算了2×2群桩与3×3群桩的群桩效应系数值,并与相应类型群桩离心模型试验的群桩效应系数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仅低于试验值7.2%-12.7%,说明该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群桩效应系数 应力叠加 超长大直径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桩基中承台内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汤斌 雷学文 王月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67-269,共3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基中承台内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进行了分析,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应用该程序讨论了桩距、桩数、桩长、土类等对承台内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 复合 承台内区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效应系数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汤斌 俞晓 王月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99-102,共2页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基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效应系数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土类、桩长、桩距、桩数等对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承台外区土阻力随承台宽与桩长之比 (B/L)的增大而增...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基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效应系数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土类、桩长、桩距、桩数等对承台外区土阻力群桩效应及其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承台外区土阻力随承台宽与桩长之比 (B/L)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不大;随桩距S增大而增大;受桩数n的影响不大。(2)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随B/L增大几乎无变化;随S增大而增大;不随n变化而变化。(3)承台外区群桩效应系数与土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承台外区 效应 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桩基端阻群桩效应及其效应系数的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王月香 孙常青 陈茂林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单元法计算得出砂土中的复合桩基端阻群桩效应系数均略低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关键词 复合 端阻 群桩效应系数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桩效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汤斌 陈晓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9-302,共4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桩基的群桩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桩长 L、桩距与桩径之比 Sa/d、桩数 n、土类等对群桩效应及群桩效应系数η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桩基中各个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Qu及η随 L 增大而增大;当 Sa/d...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复合桩基的群桩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讨论了桩长 L、桩距与桩径之比 Sa/d、桩数 n、土类等对群桩效应及群桩效应系数η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桩基中各个基桩的极限承载力 Qu及η随 L 增大而增大;当 Sa/d 小于某个数值时,Qu,η随 Sa/d 增大而增大;当 Sa/d 大于某个数值时,Qu,η随 Sa/d 增大而减小。群桩效应及η与土类有关;η存在极大值,随 n 增多而减小,但减幅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效应 群桩效应系数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双桩侧向土压力群桩效应的三维数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琳 程青雷 +2 位作者 逯建栋 鹿群 张建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2-519,共8页
被动桩侧向土压力的群桩效应是研究被动桩的重要问题。运用岩土数值计算程序FLAC3D,对土体沿深度发生均匀侧移,桩基两端简化为铰接的刚性双桩基础(桩中心连线与土体位移方向平行)进行研究。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本... 被动桩侧向土压力的群桩效应是研究被动桩的重要问题。运用岩土数值计算程序FLAC3D,对土体沿深度发生均匀侧移,桩基两端简化为铰接的刚性双桩基础(桩中心连线与土体位移方向平行)进行研究。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桩土之间建立接触面。结果表明,在土位移增加的过程中,两桩侧向土压力均小于单桩,呈近桩大、远桩小。在浅层土体,加筋效应很小,但遮拦效应明显。在深层土体内,加筋和遮拦效应都很显著,p—δ曲线形状与单桩明显不同,在经历较短直线增长后,沿曲线增长至极限土压力,达到桩侧极限土压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量明显增加,当桩间距增长至6 D,群桩效应基本消失。最后与室内模型试验所得到的桩侧极限土压力群桩效应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双 侧土压力 加筋效应 遮拦效应 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静压桩群桩效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红娟 郑七振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为促进对桩-土-承台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本文主要运用ABAQUS模拟了锚杆静压桩(方桩)的不同桩长、桩边长、桩间距、桩数以及承台厚度情况下,锚杆静压桩群桩基础的工作性状。桩长的增长和桩数的增加,都会导致群桩效应系数和承台荷载分担... 为促进对桩-土-承台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本文主要运用ABAQUS模拟了锚杆静压桩(方桩)的不同桩长、桩边长、桩间距、桩数以及承台厚度情况下,锚杆静压桩群桩基础的工作性状。桩长的增长和桩数的增加,都会导致群桩效应系数和承台荷载分担比的降低;而随着桩间距增大群桩效应系数和承台荷载分担比增大。这些结论都有助于指导桩基设计,使得桩基设计更符合其实际工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静压 群桩效应系数 承台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群桩原位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戴国亮 戴永兴 +2 位作者 茅燕兵 龚维明 李小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58-163,共6页
软土地区群桩基础受力机理复杂,目前阶段国内外关于群桩的现场足尺试验比较缺乏。在南京市江宁区软土地基进行了9桩的钻孔灌注群桩的足尺试验,试验桩桩径为400 mm,桩长分为20,24 m。通过布设在桩身各控制断面主筋上的钢筋计测量桩身轴力... 软土地区群桩基础受力机理复杂,目前阶段国内外关于群桩的现场足尺试验比较缺乏。在南京市江宁区软土地基进行了9桩的钻孔灌注群桩的足尺试验,试验桩桩径为400 mm,桩长分为20,24 m。通过布设在桩身各控制断面主筋上的钢筋计测量桩身轴力,在群桩中不同基桩桩顶的压力盒测量桩顶荷载。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的沉降特性、轴力特性、侧摩阻力特性以及群桩中各基桩的荷载分配规律,并将实测的桩顶反力和群桩效应系数与理论方法计算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弹性理论计算所得的群桩中各基桩桩顶荷载差异比实测值大;考虑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的公式以及Converse-Labrre群桩效应公式与本次试验的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足尺试验 现场试验 侧摩阻力 荷载分配 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伏空洞桥梁群桩桩端岩层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勇 陈于斯 +3 位作者 谭豪 李鹏甲 刘运思 于艺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9-3348,共10页
为探究下伏空洞桥梁群桩桩端岩层的承载机制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单桩及不同桩数群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桩数群桩桩端岩层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根据下伏空洞桥梁群桩桩端岩层破坏模式的特点将破坏面分为两个部分,结合极限... 为探究下伏空洞桥梁群桩桩端岩层的承载机制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单桩及不同桩数群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桩数群桩桩端岩层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根据下伏空洞桥梁群桩桩端岩层破坏模式的特点将破坏面分为两个部分,结合极限分析法提出了下伏空洞桥梁群桩桩端岩层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理论计算值与室内试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分析了桩端岩层极限承载力随桩数增加的变化规律,可为岩溶区桥梁桩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试验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1)下伏空洞群桩桩端岩层发生整体冲切破坏时,破坏体整体可视为与单桩破坏体等效的大型墩基;(2)当桩间距较小时,群桩桩端岩层极限承载力随外围基桩外包络线长度增大而增加,当外包络线长度相同时,内部基桩布置方式对群桩桩端岩层极限承载力无影响;(3)群桩效应系数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加,临界桩间距为5d~6d(d为桩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空洞地基 极限承载力 极限分析 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桩端注浆群桩承载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锋 王康超 +1 位作者 朱珊珊 周志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10-3218,共9页
工程中,在群桩桩端注浆会对群桩承载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开展离心模型实验,对注浆和不注浆群桩在桩数和桩间距2个影响因素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数的增加,桩端注浆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效果减弱;桩间距由3d增加到6d... 工程中,在群桩桩端注浆会对群桩承载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开展离心模型实验,对注浆和不注浆群桩在桩数和桩间距2个影响因素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桩数的增加,桩端注浆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效果减弱;桩间距由3d增加到6d时,群桩承载力先增加后减小,在5d时达到最大;随桩间距的增大,群桩端阻比减小,侧阻比增加;群桩注浆后侧摩阻力增大,2×2群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先增后减再增,3×3群桩沿桩身持续增大;桩间距为6d的注浆群桩,其桩侧摩阻力分布类似于注浆单桩。群桩注浆后,群桩效应系数减小,根据模型实验结果对未注浆群桩的群桩效应系数进行修正并用于注浆群桩承载力的计算,发现该方法计算注浆群桩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端注浆 承载特性 离心模型试验 极限承载力 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微型桩抗拔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黄广龙 方乾 苏荣臻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88-1793,共6页
微型桩具有布置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小型化,经济环保等优点,针对杆塔基础交通不便、环保要求高、地质情况差等工程特点,微型桩的优势在杆塔基础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承受上拔荷载是杆塔基础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以往对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拔... 微型桩具有布置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小型化,经济环保等优点,针对杆塔基础交通不便、环保要求高、地质情况差等工程特点,微型桩的优势在杆塔基础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承受上拔荷载是杆塔基础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以往对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拔特性的研究较少。通过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研究施工工艺对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实测单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研究微型桩荷载—位移特性、群桩效应系数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注浆工艺能显著提高微型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有效地减小抗拔桩位移;由于二次注浆对桩周土体加固作用,群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桩土共同作用的群桩效应明显,实测群桩效应系数相对较小,这对于软土地基上杆塔基础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微型 抗拔极限承载力 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桩水平承载特性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亓乐 宋修广 +2 位作者 张宏博 周志东 岳红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8,84,共6页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进行了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单桩和群桩承载力试验值均大于规范计算结果,得到的群桩效率...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进行了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单桩和群桩承载力试验值均大于规范计算结果,得到的群桩效率系数是规范法计算值的1.2~1.5倍。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水平承载管桩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承载力 缩尺模型试验 群桩效应系数 规范法计算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冲积平原PHC管桩双桩水平承载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亓乐 宋修广 +2 位作者 张宏博 周志东 岳红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71-174,共4页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造成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双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结合黄河冲积平原某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双桩承载力试验值大于规范计算结果,... 目前规范中管桩的水平承载设计仍参考普通灌注桩,造成设计偏于保守。为了揭示管桩双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机理及群桩效率综合系数的安全储备值,结合黄河冲积平原某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管桩双桩承载力试验值大于规范计算结果,得到的群桩效率系数是规范法计算值的1.20~1.35倍。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同类地区水平承载管桩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承载 现场试验 群桩效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承载力与变形统一设计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祖容 黄绍铿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2-334,共3页
考虑群桩效应系数 ,采用荷载传递函数分析方法 ,建立起低承台群桩承载力与变形的统一设计模式 .
关键词 低承台 统一设计模式 承台压力 群桩效应系数 承载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土层中超长两桩基础承载性状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齐兴 陆朝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5-951,共7页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均质地基土中超长两桩基础的承载性状。在有限元模型建立中,为了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桩和地基土均用8结点等参单元模拟;为了考虑桩–土间的变形非线性特性,桩–土间设置了一层有厚度的薄单元;桩身混凝土...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均质地基土中超长两桩基础的承载性状。在有限元模型建立中,为了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桩和地基土均用8结点等参单元模拟;为了考虑桩–土间的变形非线性特性,桩–土间设置了一层有厚度的薄单元;桩身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地基土用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桩周薄单元用河海大学薄单元模型模拟。计算分析表明,基桩的竖向刚度随桩中心距的增大、桩长的增大而增大,但其总小于单桩的竖向刚度;桩侧阻端阻综合群桩效应系数随桩顶沉降、桩中心距的增大而增大,随桩长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或基本保持不变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 基础 承载性状 群桩效应系数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桩群桩边载负摩阻力与隔离桩效用试验研究
17
作者 黄挺 姜羿宏 +3 位作者 戴国亮 周泽庭 邬一鹏 刘超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523-531,共9页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 边载作用会导致群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可能危及桩基及上部结构,了解不同形式群桩的边载负摩阻力至关重要.设计了边载作用下单桩、直桩群桩(3×2)、斜直群桩(3×2)以及叉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和弯矩,讨论了桩身负摩阻力特性和边载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结果表明,相较单直桩,单斜桩最大弯矩和平均负摩阻力分别增大6.7%和8.2%;布置隔离桩后,单桩平均负摩阻力减小接近5%,直桩群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减小10.4%~23.5%;与直桩群桩相比,斜直群桩的前排角桩、边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增大6.98%和9.59%,后排基桩承载差异相对较小;叉桩、半叉桩的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分别为0.98~1.12和0.94~1.08.边载作用下叉桩结构顶部沉降小、负摩阻力作用明显,建议采用必要的消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摩阻力 群桩效应系数 模型试验 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沉桩引起邻近隧道水平位移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贺雷 张洋 马山青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0-3747,3809,共9页
静压沉桩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使得桩周土及邻近的地下电缆隧道产生扰动变形,如果变形过大,可能破坏隧道的防水结构,造成隧道渗漏水,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及安全。在圆柱孔扩张理论及基床系数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饱和软土地区静... 静压沉桩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使得桩周土及邻近的地下电缆隧道产生扰动变形,如果变形过大,可能破坏隧道的防水结构,造成隧道渗漏水,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及安全。在圆柱孔扩张理论及基床系数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饱和软土地区静压沉桩作用下周边地层及邻近既有电缆隧道应力及水平位移的理论计算方法;考虑群桩效应,推导了单排群桩施工造成邻近既有电缆隧道水平位移的理论计算方法,并研究了群桩效应影响系数的取值范围;最后,开展了实际工程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方便计算出单桩及单排群桩施工造成的邻近既有电缆隧道的水平位移,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性良好。研究可为有邻近桩基施工时电缆隧道的扰动预测及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土 静压沉 电缆隧道 水平位移 效应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