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力学平衡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关系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梁玉琦 危小建 +2 位作者 江平 蔡进 谢名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74-5986,共13页
在运用InVEST模型估算2000~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6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出3个作用力构建力学平衡模型,根据合力的大小和偏离程度来评判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协同与权衡关系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6种生态... 在运用InVEST模型估算2000~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6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出3个作用力构建力学平衡模型,根据合力的大小和偏离程度来评判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协同与权衡关系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6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出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增加,而粮食生产、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减少的趋势;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将3个主成分分别重命名为调节支持服务、粮食供给服务、产水供给服务.研究期间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度F合的均值为5.21,总体上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协同性有所提升且结构趋于合理,同时协调度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协调度的偏离角θ分布在Ⅰ、Ⅱ、Ⅵ象限,产水供给服务主导区(Ⅰ、Ⅵ)多于调节支持服务主导区(Ⅱ).从协调性的流动性来看,虽存在跨越式的发展,但其水平仍有待提高.各县区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状态,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建设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协同与权衡 主成分分析法 力学平衡模型 长江中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优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明 谢珊珊 罗云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构建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优化模型,应用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确定各单相负荷用户的最优接入相序,据此提出科学有效且经济的三相负荷调整方案。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是可行的,在换相成本最低的同时,低压... 构建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优化模型,应用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确定各单相负荷用户的最优接入相序,据此提出科学有效且经济的三相负荷调整方案。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是可行的,在换相成本最低的同时,低压配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由优化前的17.75%降至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配电网 三相负荷不平衡 优化模型 粒子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平衡约束圆形Packing问题的快速启发式并行蚁群算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黎自强 田茁君 +1 位作者 王奕首 岳本贤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99-1909,共11页
带平衡约束圆形Packing问题属于NP-hard问题,求解困难.提出一种求解该问题的快速启发式并行蚁群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启发式方法:在轮盘赌选择定序的概率公式中增加质量因子和外围逆时针排列定位待布圆,并用它构造出多样性种群个体(相交圆... 带平衡约束圆形Packing问题属于NP-hard问题,求解困难.提出一种求解该问题的快速启发式并行蚁群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启发式方法:在轮盘赌选择定序的概率公式中增加质量因子和外围逆时针排列定位待布圆,并用它构造出多样性种群个体(相交圆数不超过3的布局方案).然后将蚁群优化与并行搜索相结合,使种群个体快速收敛到最优解或迭代出存在少量干涉的近似最优解(1~3个相交圆).若为后者,则基于物理模型用最速下降法将其快速调整成最优解.所采用的启发式方法、并行蚁群搜索机制和快速调整策略有机结合提高了算法的搜索精度和效率.数值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性能指标上优于已存在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约束 圆形PACKING问题 算法 物理模型 启发式方法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网络负载平衡集群的实践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林凡 杨晨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4-537,共4页
讨论了网络负载平衡集群系统下,基本的平衡算法和动态负载平衡机制。在LVS的基础上配合轮询算法实现了集群的动态负反馈机制,给出了一个基本的动态平衡模型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 网络负载平衡系统 平衡算法 动态负载平衡机制 轮询算法 动态负反馈机制 动态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柄群驱动机构刚柔耦合的动平衡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垚 曹巨江 +1 位作者 刘言松 燕卫亮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8-480,共13页
针对曲柄群驱动机构运转过程存在较大振动和噪音的问题,根据平面连杆机构动平衡理论中质量矩替代法和动量矩替代法推导出曲柄群驱动机构的动平衡条件.利用ADAMS软件建立刚性体六曲柄群驱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比分析模型配重前后各曲... 针对曲柄群驱动机构运转过程存在较大振动和噪音的问题,根据平面连杆机构动平衡理论中质量矩替代法和动量矩替代法推导出曲柄群驱动机构的动平衡条件.利用ADAMS软件建立刚性体六曲柄群驱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比分析模型配重前后各曲柄固定转动副处的受载曲线,基于刚性体虚拟样机模型仿真结果得到机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动平衡模型.该刚柔耦合模型仿真结果说明六曲柄群驱动机构摆动力和摆动力矩均得到了较好的平衡,揭示了只靠施加配重质量的曲柄群驱动机构并不能实现理想的动平衡效果.这种刚柔耦合的动平衡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曲柄群驱动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柄驱动机构 平衡条件 部分柔性连杆桁架 刚柔耦合模型 ADAM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控网络Petri模型下机器人装配线多目标平衡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艳红 李建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171,176,共5页
流水线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组装不同类型的产品,机器人的广泛使用逐渐代替了人类的体力劳动。此次研究着重于优化机器人装配线多目标平衡问题,为此,提出基于自控网络Petri模型的机器人装配多目标平衡。建立包含库所、变迁、有向弧、令牌元... 流水线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组装不同类型的产品,机器人的广泛使用逐渐代替了人类的体力劳动。此次研究着重于优化机器人装配线多目标平衡问题,为此,提出基于自控网络Petri模型的机器人装配多目标平衡。建立包含库所、变迁、有向弧、令牌元素的自控网络Petri模型,构建自控网络目标函数控制方程;改进粒子群算法,在装配线平衡约束条件下求取控制方程最优解,实现机器人装配生产线多目标平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控网络方法应用下,机器人装配节拍缩短、平滑系数降低,装配平衡率提高至95.62%,证明其在机器人装配生产线多目标平衡中达到了预期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模型 机器人 装配线 多目标平衡 粒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齐岳 秦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7-81,共5页
文章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利用泰尔指数法构建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指数,并利用静态面板模型和PVAR模型对城市群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群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即差异度与经济发... 文章从城市群的角度出发,利用泰尔指数法构建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指数,并利用静态面板模型和PVAR模型对城市群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群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即差异度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群域内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城市间经济平衡发展;同时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表明公共服务差异度对经济发展差异度的正向冲击有一定的时滞性和持续性,因此城市群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升对未来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长期推动作用,对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济发展不平衡 泰尔指数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供需非均衡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成兵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3,共7页
针对目前城市群交通中普遍存在的供需关系不平衡问题,为探究其供需两者之间的互馈机理,并揭示两者平衡的动态关系,构建城市群交通供需非均衡模型.首先,根据对城市群交通供需关系的描述,明确城市群交通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内涵、研究范畴及... 针对目前城市群交通中普遍存在的供需关系不平衡问题,为探究其供需两者之间的互馈机理,并揭示两者平衡的动态关系,构建城市群交通供需非均衡模型.首先,根据对城市群交通供需关系的描述,明确城市群交通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内涵、研究范畴及表现形式;其次,将城市群交通问题分为3个部分,即城市群中单一城市内部、城市群中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群与外部之间,对城市群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根据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微分动力学原理,构建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供需非均衡模型;最后,运用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城市群交通供需的平衡条件,并以呼包鄂城市群为实例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非均衡模型 交通供需 城市 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创新集群识别评价研究——以广州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海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32,共8页
创新集群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上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各地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关于创新集群的评价研究也迅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广州高新区2008~2011年的关联程度从0.478提升到0.632,创新能力逐年提高。其中... 创新集群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上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各地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关于创新集群的评价研究也迅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广州高新区2008~2011年的关联程度从0.478提升到0.632,创新能力逐年提高。其中,创新投入力度稳步加大,R&D经费投入、R&D经费占销售收入和科技经费的比例以及研发人员的人均科研经费逐年上升;创新效益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产学研合作越发紧密,正发展成为高端创新集群。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技术联盟创建和扩大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形成服务创新集群的科技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 灰色关联模型 平衡计分卡 创新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级选择的离散网络平衡设计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崇超 肖海燕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8年第2期15-20,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网络平衡设计二层规划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新增路段及已有路段的扩容,而且允许不同等级的扩容选择。模型求解中,上层采用粒子群算法,而下层则采用本文作者提出的仿射尺度内点算法。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构建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网络平衡设计二层规划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新增路段及已有路段的扩容,而且允许不同等级的扩容选择。模型求解中,上层采用粒子群算法,而下层则采用本文作者提出的仿射尺度内点算法。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构建的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求解这类新的网络平衡设计二层规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平衡设计 二层规划模型 仿射尺度内点算法 粒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M模型的微孔曝气氧化沟气液两相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亚红 刘林刚 +1 位作者 招扬 朱天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7-612,共6页
为了有效减少氧化沟内污泥沉积,了解其流场特性,对微孔曝气氧化沟进行模拟,模拟中引入群平衡模型(PBM),并验证了PBM模型应用在微孔曝气领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CFD-PBM气液两相流模型,对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的气液两相流进行Fluent... 为了有效减少氧化沟内污泥沉积,了解其流场特性,对微孔曝气氧化沟进行模拟,模拟中引入群平衡模型(PBM),并验证了PBM模型应用在微孔曝气领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CFD-PBM气液两相流模型,对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的气液两相流进行Fluent模拟分析,考察了氧化沟内流速、气含率等流体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耦合模型所得的流速值大于传统模拟结果但更接近于实际流速,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8.0%,±8.5%,且收敛稳定.由于将定义一组不同直径的气泡,且考虑到气泡的聚合破碎作用,对泥水混合情况的模拟更符合微孔曝气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氧化沟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PBM模型可以考虑到气泡直径微小不一的特点和气泡上升过程的聚合破碎作用,流体混合效果明显,与推流器相结合,不易出现污泥淤积的现象,泥水能够充分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微孔曝气 平衡模型 数值模拟 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复杂工程机械变速箱体复合工艺约束机加工线平衡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初云 胡俊逸 +1 位作者 陈勇 王一鸿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31,共12页
为解决机加工生产线平衡问题所包含的加工任务刀具需求、机床类型需求、加工方位约束、“紧密”型和“或”型约束等复杂条件,建立了机加工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并采用含多重筛选机制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求解。首先,建立了满足此复杂实际... 为解决机加工生产线平衡问题所包含的加工任务刀具需求、机床类型需求、加工方位约束、“紧密”型和“或”型约束等复杂条件,建立了机加工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并采用含多重筛选机制的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求解。首先,建立了满足此复杂实际约束条件的机加工生产线平衡问题数学模型;然后,采用粒子的位置坐标作为粒子群搜索的权重信息,进行了加工任务、集中任务的选取,并设计了多重筛选机制构造启发式任务集生成规则;采用此规则对待分配加工任务进行了多重筛选,以得到可供直接分配的加工任务集合,粒子群算法(PSO)从此集合中依次选取了加工任务,构成了完整的解,并形成了具体的任务分配方案;最后,为提高程序的实用性和可视性,设计了加工任务的甘特图生成模块,通过对某复杂工程机械变速箱体零件的实际案例研究,将简化后的任务信息代入算法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多组平衡率高于90%的优化结果,在节拍时间为1120 s时,得到94.66%的较高平衡率,排产方案表格内容与甘特图显示一致;算法推演结果满足设定的多种复合约束条件,通过与人工排产对比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对柔性生产案例进行探讨,证明该算法运算结果具备一定的生产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工艺 粒子算法 生产线平衡数学模型 箱体类零件 约束关系矩阵 启发式备选任务集生成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分数阶共位群内捕食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柴岩 郭晓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针对整数阶捕食模型种群间常数捕食率具有局限性的问题,结合分数阶动力系统理论和种群捕食特性提出一类具有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分数阶共位群内捕食模型.利用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捕食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模型在... 针对整数阶捕食模型种群间常数捕食率具有局限性的问题,结合分数阶动力系统理论和种群捕食特性提出一类具有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分数阶共位群内捕食模型.利用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捕食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模型在正平衡点处局部渐近稳定演化状态的充分性判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有且仅有一个正平衡点,通过调节模型参数可使各个种群达到稳定生存、持续演化的状态.数值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论拓宽了分数阶捕食模型的适用性,有助于生态种群稳定的有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捕食模型 共位 功能反应 平衡 稳定演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生物组学数据分类模型选择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峻山 纪震 +1 位作者 谢维信 朱泽轩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4-271,共8页
针对生物组学数据普遍存在的高维小样本和样本分布不平衡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分类模型选择算法.该算法中粒子编码由样本平衡模型、特征选择模型和分类模型及超参数构成,粒子种群以达到以生物组学数据最佳分类性能为目标,通过对粒子... 针对生物组学数据普遍存在的高维小样本和样本分布不平衡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分类模型选择算法.该算法中粒子编码由样本平衡模型、特征选择模型和分类模型及超参数构成,粒子种群以达到以生物组学数据最佳分类性能为目标,通过对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进行迭代更新,得到模型组合及超参数的最优解.在8组真实生物组学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选择算法能够避免人为选择所带来的主观偏差,提高最佳分类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学 粒子优化 样本平衡 特征选择 分类模型 模型选择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MS方法的鼓泡塔反应器CFD及群平衡模拟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珏 杨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67-2677,共11页
能量最小多尺度(energy-minimization multi-scale,EMMS)方法已经被应用于气液体系中群平衡(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模型的改进。EMMS模型可计算气泡破碎聚并过程的能量,进而获得聚并速率的修正因子。应用这一模型对高气速鼓泡... 能量最小多尺度(energy-minimization multi-scale,EMMS)方法已经被应用于气液体系中群平衡(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模型的改进。EMMS模型可计算气泡破碎聚并过程的能量,进而获得聚并速率的修正因子。应用这一模型对高气速鼓泡塔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一步对比了均一尺径模型、CFD-PBM模型以及CFD-PBM-EMMS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在高表观气速条件下,基于EMMS方法的群平衡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鼓泡塔中不同高度的气泡尺径分布和轴向液速,同时提高了对整体气含率和局部气含率的模拟准确性。在表观气速为0.16 m·s^(-1)和0.25 m·s^(-1)时,CFD-PBM-EMMS模型对气泡尺径分布的预测精度更高,同时整体气含率模拟的相对误差下降为5%和15%,局部气含率模拟平均相对误差下降为8%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平衡模型 鼓泡塔 气含率 气泡尺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泡群相间作用力模型的加压鼓泡塔流体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鑫 张煜 +1 位作者 张丽 靳海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6,共10页
目前,多数文献报道了冷态加压湍动鼓泡塔内流动特征,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回归相关经验关联式。然而,此类关联式适用范围有限,难以直接外推到工业鼓泡塔反应器条件。因此,在FLUENT平台上建立了基于气泡群相间作用力的、动态二维加压鼓泡塔... 目前,多数文献报道了冷态加压湍动鼓泡塔内流动特征,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回归相关经验关联式。然而,此类关联式适用范围有限,难以直接外推到工业鼓泡塔反应器条件。因此,在FLUENT平台上建立了基于气泡群相间作用力的、动态二维加压鼓泡塔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操作压力为0.5~2.0 MPa,表观气速为0.20~0.31 m·s^(-1),内径0.3 m鼓泡塔内流场特性参数分布,并且与冷态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气泡群曳力模型、径向力平衡模型以及壁面润滑力模型描述气泡群相间作用力,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平均气含率和气含率径向分布随操作压力和表观气速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气液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气泡曳力模型 径向力平衡模型 壁面润滑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平衡模拟的低低温电除尘器协同脱除PM2.5和SO3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璐 王述浩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21-3728,共8页
基于可凝结物质核化和细颗粒团聚理论,建立求解低温省煤器内细颗粒表面SO3凝结和团聚机制的群平衡方程,耦合颗粒荷电模型、驱进速度公式、颗粒沉积核模型,建立预测电除尘器内粉尘颗粒迁移和捕集过程的群平衡模型,从而建立低低温电除尘... 基于可凝结物质核化和细颗粒团聚理论,建立求解低温省煤器内细颗粒表面SO3凝结和团聚机制的群平衡方程,耦合颗粒荷电模型、驱进速度公式、颗粒沉积核模型,建立预测电除尘器内粉尘颗粒迁移和捕集过程的群平衡模型,从而建立低低温电除尘器内颗粒物和SO3协同脱除的理论模型,并针对国内某电厂低低温电除尘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常规电除尘器和低低温电除尘器出口PM1、PM2.5、PM10和总尘的排放浓度以及SO3的脱除效率。低低温电除尘器入口烟温为98℃,烟气中78.3%的SO3/H2SO4沉积在颗粒物表面,其中PM1、PM2.5和PM10上沉积的硫酸质量占总硫酸沉积质量的比值分别为42.2%,72.7%和91.3%,硫酸液滴主要富集在PM2.5上,PM2.5和SO3的出口质量排放浓度分别为11.4 mg/m^3和5.8 mg/m^3,相较于入口烟温为149℃的常规电除尘器,其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73%和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低温电除尘器 平衡模型 可凝结颗粒物 团聚 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压下双笼转子无刷双馈发电机的多目标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政 程明 闫晓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03,I0024,共12页
该文以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解决不平衡电网电压带来的功率绕组(power winding,PW)定子绕组功率脉动和电流不平衡的问题,设计了简化矢量控制策略,对PW侧谐波功率和负序电流进行抑制。此外,通过建立控制绕组(c... 该文以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解决不平衡电网电压带来的功率绕组(power winding,PW)定子绕组功率脉动和电流不平衡的问题,设计了简化矢量控制策略,对PW侧谐波功率和负序电流进行抑制。此外,通过建立控制绕组(control winding,CW)电流统一表达式,对各个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W电流不平衡度约束条件下,针对PW有功功率脉动幅值和无功功率脉动幅值的多目标控制数学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对CW统一电流表达式中的系数进行优化,计算CW参考电流值从而实现多目标控制。最后在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实验平台上,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笼转子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 平衡电网电压 简化矢量控制策略 多目标模型 粒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塔中离子液体-空气两相流的CFD-PBM耦合模拟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琰 董海峰 +2 位作者 田肖 张香平 张锁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99-2706,共8页
针对咪唑类离子液体介质,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与群平衡模型(PBM)耦合的方法,引入由实验结果拟合获得的适用于该介质的气液相间曳力系数模型,对内径0.203 m、高2 m的鼓泡塔中离子液体-空气两相流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 针对咪唑类离子液体介质,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与群平衡模型(PBM)耦合的方法,引入由实验结果拟合获得的适用于该介质的气液相间曳力系数模型,对内径0.203 m、高2 m的鼓泡塔中离子液体-空气两相流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表观气速下塔内气液两相速度场分布、气含率和气泡尺寸分布等流体动力学性质。与现有的相间曳力系数模型Schille-rNaumann模型模拟结果对比,采用本文模型得到的气含率与实验值吻合更好,气泡尺寸分布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鼓泡塔 计算流体力学 Euler—Euler模型 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PBM积分矩量法旋风分离器中颗粒聚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建祥 许帅 王京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35,14,共7页
为了得到颗粒聚团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入口颗粒浓度与入口气速下研究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计算湍流流场,通过群体平衡模型(PBM)耦合CFD对颗粒相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为2 s时,旋风分离器... 为了得到颗粒聚团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入口颗粒浓度与入口气速下研究其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计算湍流流场,通过群体平衡模型(PBM)耦合CFD对颗粒相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为2 s时,旋风分离器内的聚团作用已经趋于稳定,颗粒粒径在1.5μm到3μm范围的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基本无法被捕集,而粒径大于5μm的颗粒其分离效率接近于100%;随着入口颗粒浓度的增加,总体分离效率增加,而增加入口气体速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平衡模型(pbm) 积分矩量法(QMOM) 颗粒聚团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 QUADRATURE method of moments(QM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