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群发性泥石流物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洋 唐川 +5 位作者 李为乐 钟华介 黄伟 陈海龙 王金亮 唐宏旭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汶川地震改变了西南山区的地质环境,所产生的地质灾害效应在2010年8月13日及8月19日的极端天气下导致多地爆发山洪泥石流,其中都江堰龙池地区爆发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选取龙池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信息量法针对形成泥石流的... 汶川地震改变了西南山区的地质环境,所产生的地质灾害效应在2010年8月13日及8月19日的极端天气下导致多地爆发山洪泥石流,其中都江堰龙池地区爆发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选取龙池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信息量法针对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进行敏感性分析。选取了8类影响物源分布的因子:公路影响带、海拔、坡度、坡高、植被覆盖率、河流影响带、断裂影响带及岩土体类型,并细分为37个级别,为每个分级评定敏感性权重,利用ARCGIS平台最终生成高、中、低三级敏感性区划图。根据敏感性区划从物源条件上划分了龙池地区泥石流危险性等级,从而确定需要重点进行监测防治的泥石流沟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池 群发性泥石流 层次分析-信息量法 ARCGIS 敏感性分析 四川都江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德昌县群发性泥石流形成机理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渊 余斌 +4 位作者 王涛 冯茵 亓星 朱云波 马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2-39,共8页
德昌县2004年暴发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群发性泥石流的预测和防治将是该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一次群发性泥石流事件中,既有沟谷发生了泥石流,也有沟谷未发生泥石流。因此对这... 德昌县2004年暴发的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群发性泥石流的预测和防治将是该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一次群发性泥石流事件中,既有沟谷发生了泥石流,也有沟谷未发生泥石流。因此对这两类沟谷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对比研究使判定泥石流的形成概率成为可能。在对德昌2004年8月24日群发性泥石流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形成机理出发,使用了一种泥石流的形成判别模型。通过一个单一的因素(形成因子P)代表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从而得到泥石流发生的临界值,再通过判别模型反算得到每一条沟谷的临界降雨量,将泥石流的形成概率划分为3个等级:安全、易发和高发。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质和水文三大条件,并使用无量纲化,便于评估泥石流发生的难易程度,在研究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泥石流的预测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形成机理 预测 德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群发性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元灵 王军朝 +3 位作者 陈龙 刘建康 杨东旭 张佳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7-402,共6页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 帕隆藏布流域山高谷深、构造强烈、冰川广布,区域内冰川泥石流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暴发频率高。2016年9月5日,流域内几条泥石流集中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并阻碍了G318国道的正常通行。为研究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指导泥石流的监测预警工作,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物源条件、水热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具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流域高差大,沟道纵比降大,尤其沟谷上游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冰蚀围谷利于水源、物源的聚集。泥石流以沟源处的松散冰碛物为主要物源。此外,北岸比通沟泥石流因沟岸崩滑物源丰富、沟道狭窄,形成多处堵点,产生堵溃放大效应。南岸赤担隆巴泥石流则沟道宽缓,崩滑物源较少。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强降雨。泥石流暴发前两日出现强降雨,使得沟内松散物质含水量增加,趋近饱和,稳定性降低。泥石流暴发当日再次出现强降雨,直接激发了泥石流。经对暴发当日小时雨量分析,认为比通沟泥石流由凌晨2点的集中降雨启动,但由于沟道堵塞严重,龙头数小时后才到达沟口。赤担隆巴由当日11点的集中降雨启动,随后顺沟下泄,堆积于老扇之上,形成灾害。经分析,沟口观测的激发本次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3.3~3.6mm,推测主要形成区激发泥石流的小时雨量为7.6~8.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帕隆藏布流域 藏东南 临界雨量 堵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群发雨量及预警等级划分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超 何晓燕 胡凯衡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44,共8页
确定泥石流激发雨量阈值以及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等级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2008—2013年汶川灾区群发性、局部地区暴发的泥石流雨量过程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北川、清平、都江堰、映秀4个地区泥石流暴发的"雨强-历时&qu... 确定泥石流激发雨量阈值以及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等级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2008—2013年汶川灾区群发性、局部地区暴发的泥石流雨量过程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北川、清平、都江堰、映秀4个地区泥石流暴发的"雨强-历时"阈值。其中,都江堰地区阈值较高,映秀最低;北川地区群发性泥石流阈值较局部地区要高,而其他3个地区不明显,部分地区群发性泥石流I-D值还低于局部地区泥石流I-D值。根据群发性和局部区域泥石流暴发的雨强-历时、前期降雨+实时降雨关系,初步建立了以上4个地区的预警预报等级,以期能为该区泥石流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预警预报 汶川地震 雨量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沟谷泥石流发育的影响——以都汶高速“7.10”群发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成 张友谊 +2 位作者 眭静 叶小兵 袁亚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119,155,共6页
2013年7月10日,都汶高速公路沿线32条沟暴发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简称"7·10"灾害),造成都汶高速公路中断及岷江堵塞。以"7·10"灾害为背景,运用ArcGIS提取了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关键地形因子(包括流域面积... 2013年7月10日,都汶高速公路沿线32条沟暴发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简称"7·10"灾害),造成都汶高速公路中断及岷江堵塞。以"7·10"灾害为背景,运用ArcGIS提取了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关键地形因子(包括流域面积、主沟沟道长度、沟道纵比降以及沟谷斜坡坡度等),并结合计算模型分析了地形因子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7·10"群发性泥石流的发生符合临界值模型G=S(A/A0)0.03J0.12;泥石流沟的地形因子G越大,地形条件就越好,当G>0.45时,易发生泥石流。因此,用综合地形因子G来衡量泥石流的易发性,可为都汶高速沿线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评价与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子 群发性泥石流 斜坡坡度 流域面积 纵比降 都汶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望谟县“6·6”典型泥石流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亓星 余斌 +1 位作者 马煜 王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60,共5页
2011年6月6日凌晨,贵州省望谟县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大范围群发性泥石流,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降雨集中的望谟县北部山区打尖河、打易河和乐旺河上游。此次群发性泥石流是自1949年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1年6月6日凌晨,贵州省望谟县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大范围群发性泥石流,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降雨集中的望谟县北部山区打尖河、打易河和乐旺河上游。此次群发性泥石流是自1949年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该次望谟县"6·6"泥石流的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望谟县"6·6"泥石流主要是低频率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由于降雨量大,物源相对较少,泥石流以稀性为主,对沟道产生了较强的冲刷作用。泥石流危害方式主要是冲毁淤埋沟口房屋以及随之产生的灾害链效应。未来在相同降雨条件下还可能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建议采取避让和修建防治工程等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低频性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昌县宽裕地区岩石坚固程度对泥石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敏 余斌 +2 位作者 王治兵 朱云波 朱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5-31,共7页
德昌县2004年发生的群发性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损失。此次泥石流灾害区域较集中,地形和水文条件也比较接近,却只有部分沟道发生泥石流。为了研究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重点对形成条件中地质因子的岩石坚固... 德昌县2004年发生的群发性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损失。此次泥石流灾害区域较集中,地形和水文条件也比较接近,却只有部分沟道发生泥石流。为了研究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重点对形成条件中地质因子的岩石坚固程度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该区域泥石流发生情况不一的原因是受各流域白云岩、碳质千枚岩及砂岩、强风化的花岗岩的坚固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主,对部分沟的坚固系数值进行校正,最终得到坚固系数G=5.56为该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的分界线。再结合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对该地区进行泥石流的预警预报验证,适用情况较好。该方法可作为某一区域内影响泥石流暴发地质条件中岩性条件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性泥石流 岩石坚固程度 强风化花岗岩 德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