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0K液相芯片的中国绵羊群体遗传结构与羊毛性状选择信号分析
1
作者 张嘉良 黄畅 +4 位作者 杨永林 杨华 白文林 马月辉 赵倩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64-3176,共13页
旨在揭示不同被毛类型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分析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择8个绵羊群体(包括15只欧拉羊、13只塔什库尔干羊、15只阿勒泰羊、16只藏绵羊、12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1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 旨在揭示不同被毛类型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通过选择信号分析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选择8个绵羊群体(包括15只欧拉羊、13只塔什库尔干羊、15只阿勒泰羊、16只藏绵羊、12只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1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5只中国美利奴羊和11只敖汉细毛羊)共计107只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将绵羊群体按照不同羊毛类型分为两组,包括59只细毛型绵羊和48只粗毛型绵羊。使用自主研发的绵羊SNP 50K液相芯片对所选绵羊群体进行基因分型,经质控后进行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基于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ratio)两种选择信号方法筛选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KEGG通路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的功能。主成分分析、邻接连接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绵羊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分化。基于FST和θπRatio的结合分析,前1%区域作为受选择区域,检测到165个受选择区域,包含456个受选择基因。基因注释发现,受选择基因与毛囊及毛发发育(JAK2、SELENBP1)、黑色素合成(IRF4)、真皮乳头细胞的间接调控(RAC2)以及皮肤分子生物学中关键管家基因(SDHA)密切相关。本研究探究了8个我国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细毛型和粗毛型绵羊群体间有明显的群体分化。基于两种选择信号检测方法筛选到与羊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JAK2、IRF4、RAC2、IDUA、SDHA和SELENBP1)等。研究结果可为绵羊羊毛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SNP芯片 群体遗传结构 选择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油棕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
作者 刘加能 程秋如 +6 位作者 潘登浪 李炜芳 彭小芸 周若茹 周丽霞 曾宪海 刘子凡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旨在为挖掘油棕优异种质提供参考,筛选30对SSR引物对605份油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观察等位基因数(N_(a))平均值为11.93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平均值为4.116,多态性信息含... 旨在为挖掘油棕优异种质提供参考,筛选30对SSR引物对605份油棕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对SSR引物在所有资源中观察等位基因数(N_(a))平均值为11.93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平均值为4.11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711,表明SSR引物多态性较高,且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丰富;Structure分析将605份油棕种质分为2个组群,与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其中组群1的遗传多样性较组群2高,组群2的自交程度较组群1明显;个体非加权配对法聚类分析将605份油棕种质划分为3个组群,两两种质间遗传距离介于0.4~0.8的占94%,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组成简单;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个体内变异(85%)高于个体间变异(10%)和群体间变异(5%),与两组群间遗传分化系数(0.025)低和基因流(9.613)高的结果相一致。综上,参试油棕种质群体遗传结构简单,群体水平上遗传分化程度较低,个体水平上遗传变异丰富,亟需重视对变异优株选择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遗传多样性 SSR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自交系SNP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
作者 夏新然 况慧云 +5 位作者 孙萍东 卢媛 郑洪建 王慧 张中林 胡颖雄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解甜玉米的种质遗传基础,提高甜玉米优良品种选育效率,基于重测序手段进行基因型分型,获得20648个高质量SNP位点,并基于SNP位点对167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7份甜玉米自交系的期望杂合度为0... 为了解甜玉米的种质遗传基础,提高甜玉米优良品种选育效率,基于重测序手段进行基因型分型,获得20648个高质量SNP位点,并基于SNP位点对167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7份甜玉米自交系的期望杂合度为0.09—0.50,平均值0.23;观测杂合度为0.0133—0.9521,平均值0.2495。主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50—0.95,平均值0.85。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95—0.500,平均值0.228。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交叉验证错误率最低,结合系统发育树,将167份甜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该类群划分结果与基于种质来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划分结果基本一致。供试群体中甜玉米自交系整体上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部分类群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可为甜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群构建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重测序 SNP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80K SNP芯片的梅花星猪群体遗传结构解析及全基因组连续纯合片段特征研究
4
作者 刘莎 杨彩春 +5 位作者 张晓雨 陈琼 刘雄 陈洪波 周焕焕 史良玉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9-3760,共12页
旨在解析梅花星猪群体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促进该品种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本研究利用“猪80K功能位点基因芯片”对307头梅花星猪进行SNP分型,基于SNP芯片数据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析... 旨在解析梅花星猪群体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促进该品种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本研究利用“猪80K功能位点基因芯片”对307头梅花星猪进行SNP分型,基于SNP芯片数据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群体祖先成分分析显示,梅花星猪资源群体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层,基于G矩阵的亲缘关系和聚类分析进一步揭示,研究群体可划分为4个家系。其中部分个体亲缘关系较近,家系2的近交程度相对较高,需采取合理的选配措施来防止近交衰退。ROH分析共检测到18442个ROHs,平均长度为4.65 Mb。此外共鉴定到13个ROH岛,注释到基因164个。进一步对不同家系的ROH岛区域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献与组织表达谱进行功能注释,鉴定出了一批与繁殖(RAB23、PRKD1、G 2E3等)、生长(RUNX 1T1、TMEM 8B、NPR 2等)、肉质(DECR1、NFKBIA)、胴体(PPP 1R9A、PEG 10)、适应性(DST、SLC 26A7、IRF 9)、免疫(SIT 1)、饲料效率(SLC 2A2、PHKB、GPT 2)、疾病(AKAP 6)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分析了梅花星猪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ROH分布,为深入解析该优良地方猪种群体特征、重要性状演化形成遗传基础以及核心种群的科学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星猪 群体遗传结构 连续纯合片段 遗传多样性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SNP分析宁蒗高原鸡保种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扩卫 李卓辉 +5 位作者 冷堂健 熊宝 周杰珑 郭盘江 王禹 陈粉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98-5510,共13页
旨在分析宁蒗高原鸡保种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以期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宁蒗高原鸡这一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宁蒗高原鸡(n=57)、大围山微型鸡(n=20)、尼西鸡(n=11)和独龙鸡(n=10)群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 旨在分析宁蒗高原鸡保种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以期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宁蒗高原鸡这一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宁蒗高原鸡(n=57)、大围山微型鸡(n=20)、尼西鸡(n=11)和独龙鸡(n=10)群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以群体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标记比例(P_(N))、核苷酸多态性(Pi)、次等位基因频率(Maf)以及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衰减情况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使用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树、群体结构分析探究不同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以群体分化指数(Fst)评估品种间的分化程度,以状态同源(identity by state,IBS)、G矩阵和群体近交系数(F ROH)分析宁蒗高原鸡保种群体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宁蒗高原鸡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为0.212,小于其0.221的期望杂合度(He),而大围山微型鸡、独龙鸡和尼西鸡的Ho均高于He,表明宁蒗高原鸡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LD衰减分析表明,4个品种的衰减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宁蒗高原鸡、大围山微型鸡、尼西鸡、独龙鸡,说明宁蒗高原鸡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基因组受选择程度最低;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宁蒗高原鸡分为3个支系,大围山微型鸡与宁蒗高原鸡、独龙鸡和尼西鸡之间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当K=2时为最优分群数,宁蒗高原鸡血统较为复杂,独龙鸡和尼西鸡血统较为相似;群体遗传分化结果发现,宁蒗高原鸡与大围山微型鸡、尼西鸡、独龙鸡之间均出现中等程度的分化,而独龙鸡和尼西鸡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较小;IBS矩阵和G矩阵分析发现,宁蒗高原鸡保种群体间大部分个体亲缘关系较远,少数个体亲缘关系较近。以上结果表明,宁蒗高原鸡与大围山微型鸡、尼西鸡、独龙鸡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分化,宁蒗高原鸡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保种群体间存在一定的近交趋势,应建立有效的育种方案,加强保种,避免近交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宁蒗高原鸡 群体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区分析元江鲤和杞麓鲤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铭枭 赵玉姣 +6 位作者 姚创 刘霄 黄松茂 李红涛 代忠礼 武祥伟 孔令富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本文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区部分序列,分析元江鲤(Cyprinus carpio yuankiang)和杞麓鲤(Cyprinus carpio chilia)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两个鲤群体中均获得929 bp的Cyt b基因序列和650 bp的D-Loop区序列。两个群体间平均... 本文利用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区部分序列,分析元江鲤(Cyprinus carpio yuankiang)和杞麓鲤(Cyprinus carpio chilia)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两个鲤群体中均获得929 bp的Cyt b基因序列和650 bp的D-Loop区序列。两个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95(Cyt b)、0.00852(D-loop)。Cyt b基因共检测出元江鲤3种、杞麓鲤15种单倍型,两个群体共享两个单倍型(C-Hap1和C-Hap3);D-loop区序列共检测出元江鲤3种、杞麓鲤6种单倍型,两个群体共享两个单倍型(D-Hap1和D-Hap2)。元江鲤和杞麓鲤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30±0.10(Cyt b)、0.25±0.10(D-loop)和0.89±0.04(Cyt b)、0.73±0.05(D-loop)。元江鲤和杞麓鲤群体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12±0.04(Cyt b)、0.12±0.09(D-loop)和0.77±0.09(Cyt b)、0.87±0.07(D-loop),杞麓鲤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元江鲤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两个群体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元江鲤群体单倍型较少,类型较单一,与杞麓鲤群体差异大,多数元江鲤样本单倍型属于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类型;多数杞麓鲤样本具特有单倍型,部分属于华南鲤、远东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类型。结果表明,杞麓鲤与元江鲤群体遗传分化明显,元江鲤线粒体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鲤 杞麓鲤 Cyt b基因 D-LOOP区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宁夏彭阳县利木赞牛的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亮宏 李昱姗 +3 位作者 邓占钊 王楠 梁小军 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宁夏彭阳县11头利木赞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以揭示其遗传背景和血统纯度。[方法]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祖先成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在宁夏彭阳县11头利...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宁夏彭阳县11头利木赞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以揭示其遗传背景和血统纯度。[方法]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祖先成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在宁夏彭阳县11头利木赞牛基因组中,10头利木赞牛含有东亚普通牛、欧洲普通牛与中国瘤牛血统,其中欧洲普通牛占比最大,平均约占60%,东亚普通牛血统平均约占28%,中国瘤牛血统平均约占12%,表明10头利木赞牛与宁夏地方黄牛群体秦川牛与固原牛存在不同程度的杂交;还有1头为纯种利木赞牛。[结论]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宁夏彭阳县11头利木赞牛进行鉴定,其中1头为纯种利木赞牛,其余10头均为杂种利木赞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木赞牛 全基因组测序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乌鳢群体的SLAF测序及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张晋 刘海洋 +5 位作者 崔同心 欧密 罗青 费树站 陈昆慈 赵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8-976,共9页
为探究地方乌鳢(Channa argus)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基于SLAF-seq测序技术开发的SNP分子标记对5个乌鳢群体的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1987293个群体SNP标记,平均测序深度为16.33 x,平均Q20含量和平... 为探究地方乌鳢(Channa argus)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基于SLAF-seq测序技术开发的SNP分子标记对5个乌鳢群体的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1987293个群体SNP标记,平均测序深度为16.33 x,平均Q20含量和平均GC含量分别为99.17%和41.19%;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观测杂合度(H o)为0.078~0.134,期望杂合度(H e)为0.094~0.18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56~0.250,近交系数(F IS)为0.288~0.579,核苷酸多态性(π)为2.96×10^(-6)~5.73×10^(-6);遗传分化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之间基因流(N m)为0.503~0.856,均小于1;各群体之间的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 st)为0.042~0.247;系统发育树中黑龙江抚远、山东省微山湖和浙江湖州群体各聚成一支,而四川内江的普通乌鳢和白乌鳢则聚成一支;5个乌鳢群体可分为4个亚群,除浙江湖州群体外,其他地区群体中存在来自祖先亚群基因交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技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鉴定与基因分型;乌鳢各群体的H o均低于H e,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繁殖;5个乌鳢群体的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核苷酸多态性均较低,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核苷酸多态性差异较小;5个乌鳢群体遗传分化水平不一,四川内江群体之间处于低度遗传分化水平,其余群体之间处于中、高度遗传分化水平,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该研究为乌鳢遗传资源保护及新品种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SLAF测序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SN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明昊 吕振豪 +4 位作者 郑明远 黄倩楠 吴伟 刘琦 陈晶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新疆伊犁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其年平均发生面积超过100×10^(4)hm^(2)以上。为明确新疆伊犁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遗传结构,2021年,从新疆伊犁地区的新源县、巩留县、察布查尔县和伊宁县共采集到320份小麦条锈菌标样,... 新疆伊犁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和重发区,其年平均发生面积超过100×10^(4)hm^(2)以上。为明确新疆伊犁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遗传结构,2021年,从新疆伊犁地区的新源县、巩留县、察布查尔县和伊宁县共采集到320份小麦条锈菌标样,利用16对小麦条锈菌SSR引物进行了群体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伊犁地区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2%,群体内遗传变异占88%,不同群体间存在频繁的菌源交流,其中察布查尔县与新源县群体菌源交流最为频繁(N_(m)=4.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伊犁 小麦条锈菌 SSR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遗传结构中的基因流 被引量:81
10
作者 曲若竹 侯林 +1 位作者 吕红丽 李海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群体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是遗传多样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对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已有较久的历史,而其中的基因流研究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传统的群体遗传学能估测... 群体遗传结构上的差异是遗传多样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对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已有较久的历史,而其中的基因流研究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对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传统的群体遗传学能估测基因流大小,但它的精确性还有很大局限性。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对基因流的研究逐渐向分子水平过渡,应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分子标记技术(RAPD、RFLP、VNTR、ISSR、DNA测序等)方法对群体间基因流的流动水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综述群体遗传结构的几种模式:陆岛模式、海岛模式、阶石模式、距离隔离模式、层次模式,以及在群体遗传结构的几种模式基础上的基因流的研究方法、作用、地位和近些年来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遗传结构 基因流 迁移 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标记分析6个品种猪的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德武 杨关福 +1 位作者 李加琪 陈文广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用 14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引入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斯格猪及广东地方猪种蓝塘猪、大花白猪的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 ,并从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的引物中筛选出 9个特异性强的引物进行个体DNA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 :(1)斯... 用 14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引入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斯格猪及广东地方猪种蓝塘猪、大花白猪的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 ,并从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的引物中筛选出 9个特异性强的引物进行个体DNA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 :(1)斯格猪与长白猪、蓝塘猪与大花白猪的相似系数较高 ,聚类关系较近 ;而 2个地方猪种与 4个引入猪种之间则相应地较低、较远。在 4个引入猪种中 ,除杜洛克猪外 ,另 3个表现出与华南地方猪种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 (2 )引物L 15、J 13可作为地方猪种与引入猪种区别的标记 ,I 0 9可作为猪性别区别的标记。 (3) 4个引入品种的群体内遗传变异程度普遍低于广东两地方猪种 ,尤以杜洛克猪群体内遗传变异最小 ;两地方猪种中 ,蓝塘猪的群体内遗传变异要小于大花白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相似系数 群体遗传结构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对栽培中国樱桃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何文 张静 +4 位作者 黄智林 陈清 汤浩茹 汤福义 王小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该研究基于ITS序列对栽培中国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Lindl.)G.Don]18个群体共15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从DNA序列水平上揭示栽培中国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保护和利用中国樱桃种质资源提供... 该研究基于ITS序列对栽培中国樱桃[Cerasuspseudocerasus(Lindl.)G.Don]18个群体共15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从DNA序列水平上揭示栽培中国樱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为保护和利用中国樱桃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54条ITS序列比对后共定义了11个单倍型,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h=0.5590,π=0.0012),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也表现出较大差异(h=0~0.9050,π=0~0.0061)。(2)群体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0.1400),只有14%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8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研究认为,栽培中国樱桃在驯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奠基者效应以及瓶颈效应可能是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丢失的主要原因,而较长的世代周期及较短的分化时间可能导致了群体间低的遗传分化;因此,对栽培中国樱桃种质应采取就地保护策略;若需迁地保护种质建议减少采样群体数而增加群体内个体数量的采样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樱桃 地方种质 ITS序列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自交系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卢媛 艾为大 +5 位作者 韩晴 王义发 李宏杨 瞿玉玑 施标 沈雪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为了解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利用29对SSR标记对87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308~0.915,平均为0.57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3,平均为0.66。通... 为了解糯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利用29对SSR标记对87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6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308~0.915,平均为0.57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3,平均为0.66。通过聚类分析UPGMA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方法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9、66、10和2份材料。此外,利用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将87份糯玉米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24、25、19和19份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供试群体中大部分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较单一。本研究为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种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髭鲷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世锋 杜佳莹 +2 位作者 苏永全 丁少雄 王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斜带髭鲷3个群体(柘林湾人工繁育群体、厦门湾人工繁育群体和厦门近海捕捞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筛选出17个ISSR引物对3个群体共54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斜带髭鲷3个群体(柘林湾人工繁育群体、厦门湾人工繁育群体和厦门近海捕捞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筛选出17个ISSR引物对3个群体共54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45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5.17%.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厦门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51.72%,h=0.182 6,I=0.271 9),略高于其他2个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Nei’s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087 6和5.209 8.表明斜带髭鲷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尚未达到种群的分化水平.本文通过对斜带髭鲷野生群体及人工繁育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为其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髭鲷 ISSR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的云南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鹏 管俊娇 +3 位作者 黄清梅 杨晓洪 张建华 康祝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82-2089,共8页
【目的】对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云南省玉米种质创新、遗传改良、品种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深入挖掘优良性状相关基因打下基础。【方法】以云南当地推广的107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4... 【目的】对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云南省玉米种质创新、遗传改良、品种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深入挖掘优良性状相关基因打下基础。【方法】以云南当地推广的107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45个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作为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参照,在Axiom~?Maize56K SNP Array平台上利用玉米SNP芯片(56K)进行玉米全基因组扫描,并使用Treebest的NJ-tree模型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GCTA(全基因组复杂性状分析)工具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其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从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中检出5533个均匀分布的高质量SNP分子标记位点。基于这些SNP分子标记位点分析结果可知,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81~0.5000,平均为0.483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536~0.3750,平均为0.3662;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0~0.8178,平均为0.574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K=6时△K最大即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六大类群,分别为塘四平头血缘类群、PB血缘类群、335母本血缘类群、自330和旅大红骨血缘类群及2个未知类群,无自交系划分到其他杂交优势群,其中,2个未知类群共3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未能与我国目前已知的10个杂种优势群归在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7个云南玉米自交系与45个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能明显区分,大部分云南玉米自交系集中在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附近,但少数云南玉米自交系与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距离较远。【结论】云南地区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含有多个杂种优势群,育种亲本遗传基础丰富,与我国常用玉米骨干自交系能明显区分,且部分与骨干自交系遗传距离较远,可创建新的杂交优势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NP芯片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大麦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宇 司二静 +3 位作者 孟亚雄 马小乐 李葆春 王化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0-947,共8页
为了解大麦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群体结构,对57份大麦的农艺性状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利用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的穗长与芒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相关,被测农艺性状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 为了解大麦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及群体结构,对57份大麦的农艺性状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利用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的穗长与芒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相关,被测农艺性状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41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71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7,平均每个标记4.17个,多样性平均值为0.582;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147~0.795之间,平均值为0.530,每个标记遗传多样性组成中获得有效性的平均值为98.29%,Shannon指数变幅为0.297~1.789;遗传相似性指数(GS)变幅为0.566~0.920,平均值为0.696;在GS值为0.667处可将57份大麦材料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分别包含1、11和45份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57份材料被分为3个亚群,每个亚群分别包含21、18、18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籽粒蛋白含量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9-1536,共8页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分时期亚群随着时间推移旧的等位变异在消失而新的等位变异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多于消失的旧等位变异。分省亚群(黑龙江、吉林、辽宁)间都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黑龙江与辽宁亚群间。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分别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分省亚群、分时期亚群分类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间有显著相关,省份分群、时期分群都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可能源自两个血缘群体,分别占Ⅰ、Ⅱ类群的绝大部分,和Ⅲ、Ⅳ类群中较大比例;黑龙江品种兼有两方面血缘,吉林、辽宁品种则侧重在同一种血缘,前者遗传基础较后两者广;东北各分时期亚群均有2种血缘。研究结果启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加强东北3省间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相互渗透,从而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大豆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互补等位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油茶及其他寄主植物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河 李杨 +1 位作者 徐建平 周国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88,共9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油茶树及其他寄主植物炭疽病菌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地理分布,探索海南地区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集自海南省南圣镇、通什镇、枫木林场... 【目的】研究海南省油茶树及其他寄主植物炭疽病菌果生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地理分布,探索海南地区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集自海南省南圣镇、通什镇、枫木林场和澄迈林场4个地区9种不同寄主植物的炭疽病病叶进行炭疽菌分离,并对每个菌株ITS,CAL和GAPDH 3个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按顺序对3个基因的序列进行拼接,然后采用Gen ALEx6,Dna SP 5.0,TCS1.21和MEGA6.0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共获得12个病菌种群的108个果生刺盘孢菌病菌样品,可推导出18种单倍体型(haplotype),其中单倍型Haplotype11共70个菌株,为优势单倍型,在每个病菌种群中均有分布;单倍型网络结构分析表明,病原菌以单倍型Haplotype11为辐射中心,呈现出1个比较典型星状发散图,推测Haplotype11为原始单倍型;108株病菌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3%和97%,变异主要存在种群内,而种群间的差异小,说明不同的寄主植物未对病菌交流造成隔离障碍;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发现,12个病菌种群间遗传分化小,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另外,油茶种群之间以及油茶与鲫鱼胆、葛根和山矾等植物种群之间的果生刺盘孢菌存在遗传重组现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同一个果生刺盘孢菌种群的单倍型未能聚在一起,而是散乱的分布在系统树中,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寄主植物分布族群;核苷酸不配对分析表明病菌种群历史上并没有发生显著的种群扩张。【结论】海南省果生刺盘孢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植物病菌种群之间存在有效基因流,揭示该病菌可以在油茶树及其他寄主植物之间迁移,这为整体考虑海南省油茶及其他寄主植物制定可持续控制油茶炭疽病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寄主植物 果生刺盘孢菌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安萌萌 刘畅 +6 位作者 何天明 张艳敏 冀晓昊 王艳廷 李敏 王传增 陈学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8-733,共6页
以来自黑龙江省海林市、东宁县和孙吴县3个居群的90个野生秋子梨株系为试材,利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秋子梨3个居群种... 以来自黑龙江省海林市、东宁县和孙吴县3个居群的90个野生秋子梨株系为试材,利用荧光AFLP标记技术对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秋子梨3个居群种群水平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为82.95%,Nei's基因多样度(H)为0.1467,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397,野生秋子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3个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基因多样度及Shannon信息指数比较,东宁居群>海林居群>孙吴居群,居群水平上东宁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基因分化系数(GST=0.1008)显示,野生秋子梨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野生秋子梨居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动(Nm=4.4603),说明3个野生秋子梨居群间存在着较频繁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居群是相对独立的孟德尔群体,且海林居群和东宁居群的遗传关系较近。3个居群中东宁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是进行原生境保护优先考虑的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秋子梨 荧光AFLP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鲫与普通鲫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效文 杨彦豪 +2 位作者 鲁翠云 曹顶臣 雷清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9,共6页
利用15个微卫星多态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龙水库和双凤水库两个水体的雌核发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二倍体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L))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获得银鲫10... 利用15个微卫星多态性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龙水库和双凤水库两个水体的雌核发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二倍体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L))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个多态性位点获得银鲫10.39个有效等位基因,普通鲫11.82个有效等位基因;双龙水库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6035和0.6300,双凤水库中的三倍体银鲫和二倍体普通鲫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311和0.5885;相似性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相似性最大的是双凤水体内的银鲫和普通鲫(0.8127),远大于两个水体间的银鲫群体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银鲫与普通鲫存在着明显的遗传物质交流,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不仅与传统的银鲫起源于普通鲫的观点一致,也暗示银鲫与普通鲫存在经常性地遗传物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L))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