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麦6号小麦9000kg/hm^2若干群体质量指标研究初报 被引量:32
1
作者 季书勤 赵淑章 +4 位作者 王绍中 吕凤荣 刘媛媛 张荣英 仲有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65-869,共5页
通过两年对温麦6号小麦的小区试验和高产攻关调查研究,提出温麦6号小麦9000kg/hm^2的几个群体质量指标,即最高叶面积系数为10.0左右,高效叶面积率70%以上,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每公顷成穗在750×10~4左右,分蘖成穗率50%左右,抽... 通过两年对温麦6号小麦的小区试验和高产攻关调查研究,提出温麦6号小麦9000kg/hm^2的几个群体质量指标,即最高叶面积系数为10.0左右,高效叶面积率70%以上,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每公顷成穗在750×10~4左右,分蘖成穗率50%左右,抽穗期无效分蘖残存率在5%以下。同时对上三叶的叶面积和叶质量以及小麦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特点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对豫南稻茬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迎新 谢旭东 +3 位作者 白雪莹 周国勤 马冬云 王晨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当前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且在相同氮肥供应条件下,兰考198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扬麦15品种。研究还发现,实现该地区小麦产量6 000 kg/hm^2左右,产量构成需达到以下指标:成穗数490万~620万穗/hm^2,穗粒数42粒,千粒质量37 g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达到上述产量目标,小麦起身期群体茎蘖数为680万~780万穗,起身、拔节和开花期的适宜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89~3.20,4.08~5.60,6.09~7.61,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3 025~16 568 kg/hm^2,20 888~24 090 kg/hm^2,且开花期和成熟期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应高于0.38粒/cm^2和9.45 mg/cm^2。根据本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兰考198较扬麦15更适宜当前豫南稻茬麦区种植,实现6 000 kg/hm^2产量水平,全生育期氮肥用量应在225 kg/hm^2左右,并达到主要生育时期适宜的群体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冬小麦 稻茬 氮肥 群体质量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258-10259,共2页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 [目的]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法]通过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的互作试验,研究机插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结果]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基本苗为13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553.5kg/hm2;纯氮量为34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 760.5 kg/hm2;互作试验表明,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时水稻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群体较合理,产量最高,为9 796.5 kg/hm2;随着基本苗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机插稻以基本苗135万株/hm2、纯氮量345 kg/hm2左右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高产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与促控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先梅 孙月轩 朱礼祥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25,共2页
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与促控技术姜先梅,孙月轩,朱礼祥(赣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2100)甘薯是重要的粮、饲、经兼用作物,块根的膨大不受株龄和发育阶段的制约,其产量高、潜力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作物高产... 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与促控技术姜先梅,孙月轩,朱礼祥(赣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2100)甘薯是重要的粮、饲、经兼用作物,块根的膨大不受株龄和发育阶段的制约,其产量高、潜力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作物高产群体质量理论的提出,为甘薯高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群体质量指标 促控技术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麦8号”亩产500kg群体质量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5
作者 康晨晖 段月祥 +1 位作者 蔡爱琴 蔡成坤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群体质量指标 宁麦8号 亩产 高产稳产 优良品种 品质优良 抗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冬小麦9750kg/hm^2超高产品种类型筛选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丁晓义 姜鸿明 +3 位作者 严美玲 于经川 陈永娜 孙晓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46-49,共4页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胶东半岛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 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筛选结果以烟农24、烟2070为...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胶东半岛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 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筛选结果以烟农24、烟2070为代表的多穗型品种为首选。试验系统分析了三种类型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特点,指出胶东半岛多穗型品种9 750 kg/hm2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每公顷成穗720万,起身期分蘖成穗率45%,穗粒数40粒,千粒重38 g,最大叶面积系数为8.6,高效叶面积率75%,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9750 kg/hm^2超高产 多穗型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素芳 解晓林 +1 位作者 张安存 陈丹 《上海农业科技》 2003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华粳1号” 群体质量指标 栽培技术 迟熟中粳稻 新品种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粳9538单产650kg/667m^2以上群体质量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于淮洲 刘仁梅 +1 位作者 王启兰 闵元军 《中国稻米》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研究表明,水稻单产与抽穗期干物重、抽穗期LAI、成熟期穗数呈二次曲线相关,与成熟期干物重、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直线相关。扬粳9538单产650 kg/667m2以上适宜的群体质量指标为:抽穗期的干物重780.2 kg/667m2,LAI为7.47,成熟期... 研究表明,水稻单产与抽穗期干物重、抽穗期LAI、成熟期穗数呈二次曲线相关,与成熟期干物重、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直线相关。扬粳9538单产650 kg/667m2以上适宜的群体质量指标为:抽穗期的干物重780.2 kg/667m2,LAI为7.47,成熟期适宜穗数24.41万/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粳9538 高产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筛选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霞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38-41,共4页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依据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鲁西南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以济麦22... 试验以大穗型(450万穗/hm2左右)、中间型(525—600万穗/hm2)、多穗型(675万穗/hm2左右)品种为研究对象,依据三种类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适宜鲁西南种植且大面积实现9750kg/hm2超高产水平的冬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以济麦22、泰山23为代表的多穗型品种为首选。试验系统分析了三种类型小麦群体的动态变化特点,总结出鲁西南多穗型品种9750kg/hm2超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即每公顷成穗720万,起身期分蘖成穗率45%,穗粒数40粒,千粒重38g,最高叶面积系数为8.6,高效叶面积率75%,有效叶面积率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超高产 多穗型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宁杂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军 赵荷娟 +2 位作者 王庆南 程润东 张礼浩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5期64-65,共2页
随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在我省推广面积的迅速扩大,生产上需探索出一套杂交油菜栽培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比例、不同密度、化学调控、微量元素对“宁杂1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探索了其最佳栽... 随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在我省推广面积的迅速扩大,生产上需探索出一套杂交油菜栽培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比例、不同密度、化学调控、微量元素对“宁杂1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探索了其最佳栽培模式,为“宁杂1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杂1号 调控技术 群体质量指标 双低油菜 双低杂交油菜 生长发育特性 栽培模式 施肥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粳常优1号产量750kg/667m^2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11
作者 吴爱国 肖跃成 +3 位作者 李亚伟 王宝金 刁凤玲 夏美珍 《中国稻米》 2007年第3期52-54,共3页
常优1号是江苏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单穗重。研究表明,常优1号产量750kg/667m2水平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2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g左右。配套栽... 常优1号是江苏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单穗重。研究表明,常优1号产量750kg/667m2水平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2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应根据其分蘖力中等、对肥水敏感等特性,在培育壮秧、合理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保证适宜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优1号 群体质量指标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58”亩产500公斤群体质量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
12
作者 缪国华 李金才 +3 位作者 蔡兴度 戴硕如 缪肖峰 庞其敬 《上海农业科技》 1997年第6期16-17,共2页
江阴市夏港镇1995年和1996年“扬麦158”百亩方实收单产分别为424.4kg和472.2kg,且这两年都出现了500kg以上的高产田块。1995年有4块田6.19亩,平均单产508.1kg;1996年有5块田11.08亩,平均单产516.2kg;其中1块2.4亩,亩产高达519.4kg。通... 江阴市夏港镇1995年和1996年“扬麦158”百亩方实收单产分别为424.4kg和472.2kg,且这两年都出现了500kg以上的高产田块。1995年有4块田6.19亩,平均单产508.1kg;1996年有5块田11.08亩,平均单产516.2kg;其中1块2.4亩,亩产高达519.4kg。通过两年的实践,初步摸索到了该品种亩产500kg的群体质量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58 高产 栽培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油十号”群体质量指标及调控技术
13
作者 路志达 宋建法 +6 位作者 许彩芬 贺建强 胡伏其 陈俊义 唐汉成 张红卫 邹燕敏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油菜 群体质量指标 调控技术 宁油十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群体质量若干指标的模拟及其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力蛟 王兆骞 +3 位作者 曹卫星 杜建生 杨京平 陈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8-684,共7页
借鉴 C.T.de Wit和 F.W.T.Penning de Vries的建模思想和 MACROS中 L1 D、TIL的基本框架 ,通过田间试验和文献资料的收集 ,组建了适合本地土壤条件、气候状况和品种特性的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实时模拟 ,并以产量... 借鉴 C.T.de Wit和 F.W.T.Penning de Vries的建模思想和 MACROS中 L1 D、TIL的基本框架 ,通过田间试验和文献资料的收集 ,组建了适合本地土壤条件、气候状况和品种特性的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实时模拟 ,并以产量的高低作为标准进行优化 ,获得了秧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质量指标 模拟模型 优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8
15
作者 陆增根 戴廷波 +4 位作者 姜东 荆奇 吴正贵 周培南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0-597,共8页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群体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籽...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群体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加后期追氮比例及同比例2次追氮均提高了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孕穗期LAI、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生物产量、成穗数、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LAI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弱筋小麦实现优质和产量7000kghm-2的氮肥运筹技术以施氮量200kghm-2和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其高产优质协调的关键群体调控指标,最适LAI为6.9,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生物产量分别为5300和16500kghm-2,成穗数为466×104hm-2,茎蘖成穗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蛋白质含量 面筋含量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茂松 薛艳凤 +3 位作者 于林惠 李伟 徐丹 羌勋良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5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水稻种植机械化 群体质量指标 质量差异 种植方式 机插秧技术 高产稳产性 大面积生产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本苗及肥料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分蘖发生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胥金干 陈素芳 +1 位作者 周凤明 吕玉亮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群体质量指标 分蘖发生 产量形成 基本苗 机插水稻 发生规律 肥料 氮肥施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松平 张跃 +2 位作者 赵志 周玉军 史考准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4年第1期28-30,共3页
水稻机插是一项省时、省工的新技术,机插水稻有其独特的生育特点和生长优势。本试验旨在通过机插水稻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氮肥施用量,探讨水稻机插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形成规律,探讨机插水稻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关键词 群体质量指标 机插水稻 产量形成 基本苗 氮肥用量 氮肥施用量 生长优势 生育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运粳7号”公顷产量11.0吨群体主要数量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19
作者 姜勋良 徐家宽 +5 位作者 王胜新 霍士青 张晓军 谢国民 潘小方 郭焕生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3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武运粳7号 产量 群体质量指标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超高产群体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娄善伟 张巨松 +1 位作者 赵强 张坤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25-29,共5页
通过对南疆皮棉产量3000kg/hm^2的超高产田进行研究,得出超高产棉株生长稳健矮壮,成铃数多,单株成铃5-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5.5g,衣分达42%;总干物质积累14223-22056kg/hm^2,吐絮期比一般高产棉花铃重占干物质总重的比值高;叶面积指数最... 通过对南疆皮棉产量3000kg/hm^2的超高产田进行研究,得出超高产棉株生长稳健矮壮,成铃数多,单株成铃5-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5.5g,衣分达42%;总干物质积累14223-22056kg/hm^2,吐絮期比一般高产棉花铃重占干物质总重的比值高;叶面积指数最大为3.99,出现盛铃初期到盛铃期之间且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高产栽培 干物质积累 新疆 群体质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