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温麦6号小麦9000kg/hm^2若干群体质量指标研究初报 |
季书勤
赵淑章
王绍中
吕凤荣
刘媛媛
张荣英
仲有政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32
|
|
|
2
|
氮肥施用对豫南稻茬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
谢迎新
谢旭东
白雪莹
周国勤
马冬云
王晨阳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
3
|
机插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技术研究 |
蔡立森
王建武
刘娣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23
|
|
|
4
|
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与促控技术 |
姜先梅
孙月轩
朱礼祥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
5
|
“宁麦8号”亩产500kg群体质量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
康晨晖
段月祥
蔡爱琴
蔡成坤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7 |
0 |
|
|
6
|
胶东半岛冬小麦9750kg/hm^2超高产品种类型筛选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
丁晓义
姜鸿明
严美玲
于经川
陈永娜
孙晓辉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7 |
6
|
|
|
7
|
“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
陈素芳
解晓林
张安存
陈丹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3 |
4
|
|
|
8
|
扬粳9538单产650kg/667m^2以上群体质量指标的探讨 |
于淮洲
刘仁梅
王启兰
闵元军
|
《中国稻米》
|
2007 |
6
|
|
|
9
|
鲁西南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筛选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
刘霞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1 |
1
|
|
|
10
|
双低油菜“宁杂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调控技术研究 |
张海军
赵荷娟
王庆南
程润东
张礼浩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7 |
1
|
|
|
11
|
杂粳常优1号产量750kg/667m^2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
吴爱国
肖跃成
李亚伟
王宝金
刁凤玲
夏美珍
|
《中国稻米》
|
2007 |
0 |
|
|
12
|
“扬麦158”亩产500公斤群体质量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 |
缪国华
李金才
蔡兴度
戴硕如
缪肖峰
庞其敬
|
《上海农业科技》
|
1997 |
0 |
|
|
13
|
“宁油十号”群体质量指标及调控技术 |
路志达
宋建法
许彩芬
贺建强
胡伏其
陈俊义
唐汉成
张红卫
邹燕敏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0 |
0 |
|
|
14
|
水稻群体质量若干指标的模拟及其优化研究 |
严力蛟
王兆骞
曹卫星
杜建生
杨京平
陈杰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
15
|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
陆增根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吴正贵
周培南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8
|
|
|
16
|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
胡茂松
薛艳凤
于林惠
李伟
徐丹
羌勋良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6 |
4
|
|
|
17
|
不同基本苗及肥料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分蘖发生规律的影响 |
胥金干
陈素芳
周凤明
吕玉亮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6 |
3
|
|
|
18
|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
顾松平
张跃
赵志
周玉军
史考准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4 |
2
|
|
|
19
|
“武运粳7号”公顷产量11.0吨群体主要数量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
姜勋良
徐家宽
王胜新
霍士青
张晓军
谢国民
潘小方
郭焕生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0 |
0 |
|
|
20
|
棉花超高产群体研究 |
娄善伟
张巨松
赵强
张坤
|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
2008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