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演变: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动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毅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9,106,共7页
纵观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动的生成逻辑,可以发现它们的发生过程有着某些共同特征与规律,与情绪的不断演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情绪累积为群体行动积蓄能量,孕育着群体行动;情绪传染为群体行动扩大主体,扩散群体行动的范围;情绪认同为群... 纵观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动的生成逻辑,可以发现它们的发生过程有着某些共同特征与规律,与情绪的不断演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情绪累积为群体行动积蓄能量,孕育着群体行动;情绪传染为群体行动扩大主体,扩散群体行动的范围;情绪认同为群体行动赢得信念支持,获取群体行动的强大动力;诱致事件激发群体行为,成为群体行动的导火索;情绪释放是群体行动的集中体现和最终归宿。以某种方式让社会不满情绪得到宣泄是预防群体行动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群体行动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外群体行动的“结构性”与“反结构性”考察
2
作者 胡仕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3,共5页
体制外群体行动是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它以"反结构性"为首要特征,同时兼具"结构性",是"一体两面"的二重性行动。在利益型体制外群体行动中,"闹大"、风险控制这两种逻辑与策略分别是... 体制外群体行动是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它以"反结构性"为首要特征,同时兼具"结构性",是"一体两面"的二重性行动。在利益型体制外群体行动中,"闹大"、风险控制这两种逻辑与策略分别是其"反结构性"、"结构性"特征的体现。当下体制外群体行动本身具有内在的冲突抑制力,对其进行治理应注重提升利益规则的合理性、提高体制内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大群体暴力行动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外群体行动 群体性事件 结构性 反结构性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与群体行动:网络亚文化的生产及其公共性探讨——以在线直播视频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程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3,共6页
新媒体时代网络亚文化日渐兴起,成为形塑线上公共实践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考察网络直播中的礼物交换行为,首次区分了线上礼物与传统礼物的特质,并从"结构-行动者"路径分析网络亚文化的形成范式及其延跌出的公共意涵,尝试为... 新媒体时代网络亚文化日渐兴起,成为形塑线上公共实践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考察网络直播中的礼物交换行为,首次区分了线上礼物与传统礼物的特质,并从"结构-行动者"路径分析网络亚文化的形成范式及其延跌出的公共意涵,尝试为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线上政治提供一种新探索。本文基于网络民族志考察和在线参与式研究的方法,发现线上礼物的虚拟性、可让渡性、对等性等特征与传统礼物存在云泥之别,礼物交换过程也表现出鲜明的主动性、非平衡性和竞争性色彩。礼物的赠予成为个体意见的投票表达,能够实质性地影响线上内容的生产,并逐步超越私人交际范畴而成为支撑社区共同体运转的基本动力。一方面,趣缘群体的礼物互动塑造了纷繁复杂的亚文化空间;另一方面,资本所构造的亚文化空间也训导着趣缘群体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 群体行动 亚文化 在线直直播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行动中主事性的限制与扩充
4
作者 贾青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90,共5页
STIT逻辑将主事性刻画为一种行动者与事件之间的二元关系,即行动者对事件的完全控制。然而在群体行动中,多个行动者之间的合作越深入,不同行动者之间主事性的影响就会越明显,单个行动者对其自身行动的控制程度就会越低。因此在群体行动... STIT逻辑将主事性刻画为一种行动者与事件之间的二元关系,即行动者对事件的完全控制。然而在群体行动中,多个行动者之间的合作越深入,不同行动者之间主事性的影响就会越明显,单个行动者对其自身行动的控制程度就会越低。因此在群体行动的刻画中就需要说明不同主事性之间的限制与扩充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梳理已有群体行动刻画方案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方案都回避掉了主事性相互影响的问题,进而通过给出历史的动态刻画方法说明群体行动中主事性的限制与扩充应该如何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行动 主事性 STIT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基础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求实 王名 《公共行政评论》 2009年第3期150-170,共21页
论文通过对30年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过程的回顾和梳理,从体制变革、公共领域的扩展和社会阶层的群体行动这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和分析了我国民间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制度背景、生存空间和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中国民间组织生成的路径... 论文通过对30年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过程的回顾和梳理,从体制变革、公共领域的扩展和社会阶层的群体行动这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和分析了我国民间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制度背景、生存空间和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中国民间组织生成的路径、中国民间组织及其管理体制所具有的特性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组织 公共领域 群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掌握群众”何以可能——从人类生存方式迁演之维度探析
6
作者 罗贵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0,共6页
以西方文明的演化为视角,分析了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三种形态。远古时期的人类处于诗性生存的状态,传统社会处于伦理的生存方式之下,而与现代性相适应的是哲学的生存方式。启蒙理性主导的群体行动是哲学式生存的最重要特征,它使"理... 以西方文明的演化为视角,分析了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三种形态。远古时期的人类处于诗性生存的状态,传统社会处于伦理的生存方式之下,而与现代性相适应的是哲学的生存方式。启蒙理性主导的群体行动是哲学式生存的最重要特征,它使"理论掌握群众"不但可能,而且必要。但公共性要求警惕理论对群众的操纵,还原哲学生存方式的批判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生存 伦理的生存方式 哲学的生存方式 群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村治模式 被引量:22
7
作者 贺雪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以农民行动单位作为关键变量来构造不同的村治模式,不仅有以江西、福建宗族农村为代表的大规模行动群体的村治模式,还有以湖北荆门农村为代表的以农户为主要行动单位的家户型的原子化状况的村治模式。从我们已有的调查经验来看,在安徽阜... 以农民行动单位作为关键变量来构造不同的村治模式,不仅有以江西、福建宗族农村为代表的大规模行动群体的村治模式,还有以湖北荆门农村为代表的以农户为主要行动单位的家户型的原子化状况的村治模式。从我们已有的调查经验来看,在安徽阜阳,以兄弟、堂兄弟强有力关系为基础的小亲族群体,构成了阜阳农村村治的显著特征,可以称作阜阳村治模式。与阜阳农村以小亲族为主要行动单位有所差异的,是陕西关中农村以户族为主要行动单位的村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称作关中村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治理模式 行动群体 户族 宗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