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的阿立哌唑微球给药方案研究
1
作者 孟庆恒 韩智慧 +7 位作者 雷琦 陈斌 尹霞 胡海棠 刘红霞 郑青山 许羚 黄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0,共8页
目的:基于一款新型长效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LZMT05)2项临床试验的血药浓度数据,优选LZMT05的临床剂量和给药方案。方法:19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LZMT05注射,采集血药浓度数据,并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以口服有效剂量的稳态谷峰浓度区间94... 目的:基于一款新型长效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LZMT05)2项临床试验的血药浓度数据,优选LZMT05的临床剂量和给药方案。方法:19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LZMT05注射,采集血药浓度数据,并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以口服有效剂量的稳态谷峰浓度区间94.0~534 ng/mL作为治疗窗,设计并模拟多种临床应用场景,选择最优临床治疗方案。结果:LZMT05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可用双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一房室描述。性别、CYP2D6基因型等因素作为协变量引入最终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稳定使用10 mg阿立哌唑片剂转换为LZMT05350 mg,每4周给药1次,可以使患者体内阿立哌唑浓度始终维持在治疗窗范围内,而且峰谷波动较小。结论:通过群体药动学建模与模拟,本研究优化的LZMT05给药方案能够保持药物暴露水平位于治疗窗内,提示其具备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微球 群体 建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在成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姚露 罗敏 龚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8-509,共12页
目的 本综述旨在提供已报道的美罗培南在成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模型,并确定使这类患者药动学变化的协变量因素,以发现美罗培南在该类患者PopPK研究中的新靶点。方法 在PubMed和M... 目的 本综述旨在提供已报道的美罗培南在成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模型,并确定使这类患者药动学变化的协变量因素,以发现美罗培南在该类患者PopPK研究中的新靶点。方法 在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检索了201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发表的美罗培南在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PopPK研究,并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了筛查。结果 该检索共产生12项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一室和二室模型分别在3项和8项研究中被报道为能最好地描述美罗培南的PopPK。40多个协变量被纳入筛选,最常见的协变量因素是肌酐清除率和体重,年龄是次要协变量因素。美罗培南清除率和总表观分布容积的估计值分别在1.5~14.1 L/h和11.3~39.7 L范围内变化较大。半数以上研究均采用指数模型作为基础模型。结论 首先,本文强调了对该类患者估计的PopPK参数的宽泛性和可变性,并提供影响该类患者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协变量因素;其次,正如大多数研究报道那样,延长输注时间以及应用治疗药物监测似乎是多数研究报道的维持有效浓度在抑菌浓度之上较好的方法,但还需进一步研究以得到可靠结论。这些信息均有助于指导该类患者的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群体药动学模型及蒙特卡洛模拟优化淋巴结核患者使用异烟肼注射剂最佳给药方案
3
作者 张欢 刘小玉 +4 位作者 丁巧燕 张宇 李思思 马丽华 周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法(NLME)建立异烟肼注射剂在中国淋巴结核患者群体的药动学(PPK)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异烟肼注射剂在不同NAT2代谢基因型淋巴结核患者中的给药方案。方法纳入武汉市肺科医院淋巴结核患者28例,收集66个血药... 目的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法(NLME)建立异烟肼注射剂在中国淋巴结核患者群体的药动学(PPK)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异烟肼注射剂在不同NAT2代谢基因型淋巴结核患者中的给药方案。方法纳入武汉市肺科医院淋巴结核患者28例,收集66个血药浓度数据和相关临床资料。采用NLME法建立PPK模型,考察NAT2代谢基因型等因素对异烟肼注射剂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采用诊断图、Bootstrap法、NPDE法和VPC法评价PPK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探索不同NAT2代谢基因型患者的最佳给药方案。结果异烟肼注射剂具有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特征,患者NAT2代谢基因型是影响其清除率的重要因素,快、中间和慢代谢基因型患者清除率分别为:53.7、44.6和25.4 L/h,表观分布容积为29.8 L。模型评价表明,模型参数估算可靠、模型稳定。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NAT2快、中间、慢代谢基因型的淋巴结核患者,异烟肼注射剂最佳给药剂量分别为600、450和300 mg。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中国淋巴结核患者异烟肼注射剂PPK模型,定量描述NAT2代谢基因型对异烟肼注射剂药动学的影响,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制定最佳给药方案,为异烟肼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注射剂 群体 蒙特卡洛模拟 淋巴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药动学在免疫抑制剂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冰 蔡卫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群体药动学(PPK)应用统计学原理,综合评价影响药动学个体间及个体内差异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利用Bayesian反馈,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个体药动学参数。PPK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及西罗莫司的合理用药均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 群体(ppk)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A 他克莫 霉酚酸 西罗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NONMEM法建立中国癫痫儿童丙戊酸钠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姜德春 王丽 卢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279-1285,共7页
目的:建立中国癫痫儿童应用丙戊酸钠(VPA)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PKPD)结合模型,为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46例癫痫患儿应用VPA的临床数据。血药浓度是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用246例患儿的数据,通过NONMEM法已经自... 目的:建立中国癫痫儿童应用丙戊酸钠(VPA)的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PKPD)结合模型,为设计个体化用药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46例癫痫患儿应用VPA的临床数据。血药浓度是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用246例患儿的数据,通过NONMEM法已经自行成功建立PPK模型。现将246例中单用VPA的69例的数据与已经建立的PPK模型结合,建立PPKPD模型。药效指标用癫痫发作次数减少百分比,分为5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线性药效模型,用NONMEM法建立PPKPD模型,求算血药浓度获得某一级疗效的概率。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线性药效模型,求算出血药浓度获得某一级疗效的概率:血药浓度超过23μg·ml-1时,5级的概率小于50%,获得4、3、2级的最大概率及浓度为(30μg·ml-1,32.3%)、(50μg·ml-1,26.3%)、(65μg·ml-1,36.5%);血药浓度超过78μg·ml-1时,1级的概率大于50%;浓度为100μg·ml-1时,1级的概率约84.2%。结论:用NONMEM法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癫痫儿童应用VPA的PPKPD模型,定量地求出某一血药浓度获得不同疗效等级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丙戊酸钠 群体 群体 NONME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猪的群体药动学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雅红 丁焕中 +1 位作者 冯淇辉 陈杖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2-35,共4页
收集临床消化道和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猪 2 15头 ,其中原种猪 91头 ,杂交商品猪 12 4头 ;公猪 112头 ,母猪 10 3头 ;体重范围 5~ 4 1kg,平均为 18.6 8± 0 .4 7;日龄 6 3~ 117天 ,平均为 85 .2 4± 0 .78。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第 ... 收集临床消化道和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猪 2 15头 ,其中原种猪 91头 ,杂交商品猪 12 4头 ;公猪 112头 ,母猪 10 3头 ;体重范围 5~ 4 1kg,平均为 18.6 8± 0 .4 7;日龄 6 3~ 117天 ,平均为 85 .2 4± 0 .78。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第 1组动物数量为总体数量的 2 / 3,共 14 6头 ,为模型组 ,用于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 ;第 2组动物数量为总体动物数量的 1/ 3,共 6 9头 ,为验证组。给药前测定每头猪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猪颈部肌肉注射 30 %氟苯尼考注射液 ,剂量为 2 0 mg· kg- 1体重。给药前采一次空白血浆及血清 (测定血清生化指标 ) ,给药后随机采样 ,每只猪采样 2~ 4次 ,就整个群体而言使采样时间均匀分布于药物的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内 ,采样时间为给药后 0 .183~ 4 8.36 7h,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应用 NONMEM程序处理所收集的数据 ,包括药时数据、猪只的体重、日龄、性别、种属及血清生化指标、对研究组数据拟合发现最佳药动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药动学参数随机效应及自身变异的最佳模型均为对数加法模型。体重对机体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 ,机体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基本呈线性关系。种属对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NONMEN 群体 P.PK 程序 血浆 物浓度 模型 体重 性别 年龄 种属 血清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癫[疒间]患儿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7
作者 郁莉斐 丁俊杰 +3 位作者 石珩 李智平 焦正 王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建立癫患儿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至200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并应用丙戊酸常规治疗的癫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血药浓度数据、生理指标及与... 目的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建立癫患儿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至2008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并应用丙戊酸常规治疗的癫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血药浓度数据、生理指标及与其他抗癫药联合用药情况。采用NONMEM法建立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拟合丙戊酸的药动学过程,吸收速率常数固定为1.9.h-1,个体间变异用对数模型,采用个体间变异和残差变异有交互作用的一级速率条件算法计算。考察生理和联合用药对表观分布容积(V/F)和相对清除率(CL/F)的影响。模型验证采用200次bootstrap法。结果纳入癫患儿321例,收集血药浓度数据点390个,每例患儿采样1~5个。丙戊酸单药治疗115/321例(35.8%),与其他抗癫药合用206/321例(64.2%)。年龄中位数为1.8(0.1~13.6)岁,体重中位数为11.5(2.6~84)kg,丙戊酸剂量为30.8(4.8~88.9)mg.d-1.kg-1。患儿年龄,与氯硝西泮、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合用均是丙戊酸CL/F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参数为:CL/F=0.223.(Age/1.8)0.353.1.22CLO.1.36LEI,V/F=13.0.(Total body weight/11.5);与氯硝西泮合用,CLO=1,否则为0;与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合用,LEI=1,否则为0。与氯硝西泮合用可增加丙戊酸CL/F约22%,与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合用可增加丙戊酸CL/F约36%。最终模型较基本模型可降低CL/F的个体间变异(34.3%vs51.5%)。Bootstrap法的验证结果与模型计算值相符。结论建立的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有一定代表性,可为采用Bayesian法进行个体化给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群体 癫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郭仙忠 林荣芳 林玮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0-39,共10页
目的:研发基于建立的成人和老年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的万古霉素(vancomycin,VCM)个体化给药软件。方法:根据已建立的成人和老年VCM的PPK模型信息,运用MyEclipse、SQL Server、JRE等工具软件研发VCM给药软... 目的:研发基于建立的成人和老年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的万古霉素(vancomycin,VCM)个体化给药软件。方法:根据已建立的成人和老年VCM的PPK模型信息,运用MyEclipse、SQL Server、JRE等工具软件研发VCM给药软件。软件开发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和二次开发。结果:研制的VCM给药软件可实现感染患者信息输入和管理,软件通过接口调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软件,不仅能预测多种具体VCM给药方案下的血药浓度,供临床医师制定初始用药方案参考,而且能结合已有的血药浓度监测信息和贝叶斯反馈法更精准地预测血药浓度,辅助临床医师进一步优化给药方案。软件应用于VCM血药浓度解读,药师向临床做出剂量调整建议。采纳建议组患者复查的血药浓度均达到目标血药浓度范围。结论:本研究基于VCM的PPK模型研制的给药软件能快速方便地辅助成人和老年感染患者VCM的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群体 个体化给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珏 梁文权 吴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研究儿童苯妥因的群体药动学。方法 :收集 4 2例门诊患儿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数据 ,应用自编程序 Monte Carlo法提取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参数和个体药动学参数。结果 :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参数 Vm和Km分别为单独用药组 9.8mg... 目的 :研究儿童苯妥因的群体药动学。方法 :收集 4 2例门诊患儿的常规治疗药物监测数据 ,应用自编程序 Monte Carlo法提取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参数和个体药动学参数。结果 :儿童苯妥因群体药动学参数 Vm和Km分别为单独用药组 9.8mg· kg-1· d-1和 2 .73mg/ L,合并用药组 9.2 mg·kg-1·d-1和 3.2 4 mg/ L;预测血药浓度与实测浓度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999和 0 .984 ,P<0 .0 1)。结论 :合用苯巴比妥或氯硝安定对苯妥因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儿童苯妥因给药方案个体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因 儿童 群体 统计数据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嵘 朱怀军 +3 位作者 黄玉杰 罗雪梅 尹华云 乔小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验证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 EM )软件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护病房中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性别、... 目的:验证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 EM )软件建立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重症加护病房中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血肌酐和血白蛋白数值,通过前期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计算特定给药剂量下万古霉素的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并与实际测量值比较,进而统计学分析验证。结果共收集患者42例,测得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53份,平均谷浓度为10.9mg/L,范围为1.6~49.1mg/L。群体药动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r=0.857, P<0.0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4079,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9.36~14.07,实测值的95%置信区间为8.92~14.32。结论该群体药动学模型可以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给予万古霉素前的预测和药物剂量的指导。但由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昏迷,体重估计误差较大(约30%),同时对比剂和利尿药导致的肾功能改变影响结果。通过调整使用方法,预测准确率提高到近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群体模型 神经重症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年患者利奈唑胺治疗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忠 谢群莉 +6 位作者 戴淑萍 陈静 林菲阳 朱燕舞 余国亮 张远怀 崔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92-999,共8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来自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内3家医院利奈唑胺治疗患者的药物浓度监测(TDM)数据,建立中国成年患者利奈唑胺治疗群体药动学模型(PPK),为未来该群体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单点谷浓度贝叶斯反馈预测个体化药动学参数,建立个体...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来自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内3家医院利奈唑胺治疗患者的药物浓度监测(TDM)数据,建立中国成年患者利奈唑胺治疗群体药动学模型(PPK),为未来该群体患者利奈唑胺治疗单点谷浓度贝叶斯反馈预测个体化药动学参数,建立个体化给药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实验支持。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集了72例患者的血样,共监测了115个血清浓度。利用Kinetica软件中的逐步回归法研究药物清除率常数(K)和分布容积(V d)与患者个体协变量(年龄、体质量、血常规、生化指标、合并用药等)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反馈法进行模型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最终模型分别为V d=25.864-0.034×Fur(mg),K=0.324-0.0003×Scr-0.003×Age+0.038×Burn。基础模型和最终模型拟合的V d和K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9.719 L(5.32,52.36)、0.160 h-1(0.05,0.23)和25.322 L(2.50,52.51)、0.193 h-1(0.06,0.32)。基础模型和最终模型对应的外部验证平均绝对预测误差率分别为0.620(0.001,4.153)和0.588(0.014,3.942)。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利奈唑胺最终PPK模型,能够良好地反映出中国成年患者的利奈唑胺PPK的变异特征;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实现个体化给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实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a 利奈唑胺 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群体药动学研究与临床个体化给药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勤 姚瑶 葛卫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04-1606,共3页
丙泊酚为新型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其功能主治是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用药时个体之间由于生理、病理及其他一些因素的不同,丙泊酚在体内处置方式存在差异,因而需要采用个体化给药的方式。综述年龄、体质量、性别、肝肾功能、合并... 丙泊酚为新型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其功能主治是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临床用药时个体之间由于生理、病理及其他一些因素的不同,丙泊酚在体内处置方式存在差异,因而需要采用个体化给药的方式。综述年龄、体质量、性别、肝肾功能、合并用药等因素对个体化给药的影响及国内外对丙泊酚群体药动学所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群体 个体化给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在心肌缺血患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清 朱萱萱 +1 位作者 周杰 马国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702-2705,共4页
目的:建立参麦注射液在心肌缺血患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参麦注射液的临床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群体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 目的:建立参麦注射液在心肌缺血患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参麦注射液的临床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群体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以二房室模型为基础药动学模型进行拟合,群体药动学参数θCL、θVc、θQ、θVp分别为(0.011±0.0003)L·h-1,(0.1±0.007)L,(0.016±0.006)L·h-1,(0.362±0.159)L。结论: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了的参麦注射液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参麦注射液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群体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菁 张婴元 +4 位作者 施耀国 芮建中 郁继诚 曹国英 吴菊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方法PPK研究在诊断或拟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46例中进行,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并验证去甲万古霉素PPK模型,根据患者的PPK参数制定给药方案。结果①去甲万古霉...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方法PPK研究在诊断或拟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46例中进行,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并验证去甲万古霉素PPK模型,根据患者的PPK参数制定给药方案。结果①去甲万古霉素基础药动学模型为线性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个体间变异为指数模型,个体内变异为加法模型,清除率(CL)、中央室分布容积(V_1)、室间清除率(Q)和周边室分布容积(V_2)的患者个体间变异分别为35.92%、11.40%、0和79.75%,残差误差为3.05mg/L;②患者Ccr值的变化对去甲万古霉素CL的影响不同,当患者肾功能减退时(Ccr≤85 mL/min),CL=2.54×(Ccr/50)^(1.20),当患者肾功能正常时(Ccr>85mL/min),CL=5.66×(WT/60)^(0.52);③患者合并使用利尿药后使去甲万古霉素V_2增大;④老年感染患者(≥65岁)的CL减慢、t_(1/2β)延长,AUC增大。结论肾功能减退和年龄对去甲万古霉素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制定了去甲万古霉素在不同群体患者中的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群体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治疗物浓度监测 荧光偏振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药动学原理对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洋 张华年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运用群体药动学(PPK)和贝叶斯(Bayesian)原理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利用中国儿童静脉滴注万古霉素的PPK模型和JPKD-Bayesian软件建立一个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的预测研究模型。运用该模型对1例耐甲氧西林表皮... 目的介绍临床药师运用群体药动学(PPK)和贝叶斯(Bayesian)原理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利用中国儿童静脉滴注万古霉素的PPK模型和JPKD-Bayesian软件建立一个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的预测研究模型。运用该模型对1例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致新生儿败血症开展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和相关的药学监护。结果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预测模型的谷浓度预测误差为0.8 mg·L-1,预测权重残差为8.7%,预测的准确度较高。患儿在模型预测指导下调整万古霉素用药方案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运用PPK等药学理论知识可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帮助,从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群体 败血症 新生儿 贝叶斯法 监护 个体化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模型优化成年感染患者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方案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弨 袭辰辰 戈梦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通过哌拉西林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进行最佳临床给药方案的筛选,确定符合临床疗效靶标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应用NONMEM软件对所确定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群体药动学模型进行模型仿真,计算不同给药方案下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数据结果... 目的:通过哌拉西林群体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进行最佳临床给药方案的筛选,确定符合临床疗效靶标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应用NONMEM软件对所确定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群体药动学模型进行模型仿真,计算不同给药方案下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数据结果,并根据结果确定最佳给药方案。结果:当MIC=8 mg/L时,只有4 g q8h持续输注可以达到药效100%,而输注3 h和4 h只能达到87.5%。当MIC<=32 mg/L时,4g q8h持续输注均可以达到药效100%,而输注时间3 h和4 h只能达到43.7%和50%。3 g q6h输注30 min与输注3 h疗效相当,持续输注的疗效仍然远远高于输注3 h的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群体 最佳给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药动学及其在兽药监测和评价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焕中 陈杖榴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群体药动学的基本概念、群体药动学的各种参数及其意义。概述了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方法 ,并详细描述其代表性方法一非线形混合效应模型( NONMEM)的药理统计学模型和试验设计及数据收集。最后对群体药动学应用于兽... 本文简要介绍了群体药动学的基本概念、群体药动学的各种参数及其意义。概述了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估算方法 ,并详细描述其代表性方法一非线形混合效应模型( NONMEM)的药理统计学模型和试验设计及数据收集。最后对群体药动学应用于兽医药理学的各个领域的重要意义 ,包括指导兽医临床用药、监测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巴比妥在癫癎儿童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刚 刘彬 梁荆芬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数据研究儿童苯巴比妥的群体药动学。方法采集298例儿童癫癎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常规治疗的监测资料数据,利用CPKDP程序分析药动学参数,结合Bayesian反馈法及二步迭代估算儿童个体药动学参数。结果癫癎儿童苯巴比妥群体药动学... 目的通过临床数据研究儿童苯巴比妥的群体药动学。方法采集298例儿童癫癎患者服用苯巴比妥常规治疗的监测资料数据,利用CPKDP程序分析药动学参数,结合Bayesian反馈法及二步迭代估算儿童个体药动学参数。结果癫癎儿童苯巴比妥群体药动学主要参数Ke、Vd、CL在单用苯巴比妥组分别为0.351 h-1、0.452 L.kg-1和5.135 L.h-1.kg-1;其中性别、身高以及辅助用药、用药持续时间未见明显影响;儿童年龄、体重、合并丙戊酸(vaproic,VPA)、氯硝西泮(c lonazepam,CNP)、托吡酯(top iram ate,TPM)、苯妥因(phenytion,PHT)、卡马西平(carbam azep ine,CBZ)为影响苯巴比妥清除率的重要因素,其中VPA、CBZ和PHT均增加PB的清除率,而CNP、TPM则会降低其清除率。结论根据癫癎儿童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结合患儿的年龄、体重、服药剂量以及合并药等资料,可估算其清除率,预测患儿体内的药物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群体 儿童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群体药动学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远立国 刘雅红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4期51-54,共4页
阐述了兽医群体药动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为科学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指导及评价新兽药研发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推进兽医群体药动学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及促进兽医... 阐述了兽医群体药动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为科学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指导及评价新兽药研发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推进兽医群体药动学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及促进兽医药理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兽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麻醉群体药动学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姜华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20-1624,共5页
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传统研究方法获取药动学参数的途径,可以较准确地估算个体药动学参数,优化用药方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我国关于儿童群体药动学的研究还很有限,利用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尽... 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传统研究方法获取药动学参数的途径,可以较准确地估算个体药动学参数,优化用药方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我国关于儿童群体药动学的研究还很有限,利用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尽可能充分地了解药物在儿童群体的代谢特点,准确预测血药浓度,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提高儿童药物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儿童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