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约克夏猪生产性能的选育研究——群体继代选育对大约克夏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晓萍 吴华东 +5 位作者 潘金发 傅浩 刘剑 杨忠球 陈连生 余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47-450,共4页
本试验通过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种猪的生产性能 ,经过连续 4年选育 ,结果表明 :大约克夏后备种猪的平均日增重由 76 0 .34g上升至 798.74g ,上升了 38.5g ;料重比由 2 .84下降至 2 .78;活体背膘厚由 1 .91cm下降至 1 .... 本试验通过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种猪的生产性能 ,经过连续 4年选育 ,结果表明 :大约克夏后备种猪的平均日增重由 76 0 .34g上升至 798.74g ,上升了 38.5g ;料重比由 2 .84下降至 2 .78;活体背膘厚由 1 .91cm下降至 1 .87cm ;同时大约克夏猪的产活仔数由 1 1 .81头上升至 1 2 .0 6头 ;胴体瘦肉率由 6 5 .81 %上升至 6 6 .99%。这表明 ,开放式群体选育能提高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约克夏猪 生产性能 群体继代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议群体继代选育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盛志廉 《养猪》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育种 群体继代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UP个体遗传评定及其在群体继代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明 陈斌 《养猪》 2013年第6期44-47,共4页
文章介绍了BLUP法的基本原理、生产上的常规应用和群体继代选育的概念、传统的选育步骤,以及二者的优缺点对比,总结了BLUP法在群体继代选育中的应用情况,期待为育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BLUP法 群体继代选育 数量遗传 生产性能 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的群体继代选育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孟洲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5年第9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群体继代选育 现代遗传学 杂交优势利用 育种实践 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议群体继代选育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盛志廉 《云南畜牧兽医》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初议群体继代选育法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盛志廉20世纪70年代中,“系统造成”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后来被中国育种界定名为“群体继代选育”。由于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育种群规模要求不大,且有一定的现代遗传理论做基础,因而... 初议群体继代选育法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盛志廉20世纪70年代中,“系统造成”从日本介绍到中国,后来被中国育种界定名为“群体继代选育”。由于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育种群规模要求不大,且有一定的现代遗传理论做基础,因而一时风行全国猪育种界,大部分的猪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 育种 群体继代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花猪群体继代选育一世代选择方法分析
6
作者 韩俊文 周忠孝 +8 位作者 郭传甲 陈榜伟 左月明 张绍增 乔义 张奇峰 林永俊 关振荣 何铁宝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41-45,90,共6页
太原花猪群体继代选育一世代的选择,采用了综合评定法。照顾家系血统关系是必要的,但降低了主选性状背膘厚的选择效果。从二世代起,采用综合选择指数(I_2)进行选择是适宜的。
关键词 群体继代选育 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和开放式选育效果比较
7
作者 李剑豪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比较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 (下称方法 1)和开放式选育 (下称方法 2 )对两个杜洛克种猪群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 :两种选育方法都取得较好的选育效果 ,其中方法 1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 8.0 9%和 7.71% ,日增重分别为 6 .0 4%和 ... 本文比较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 (下称方法 1)和开放式选育 (下称方法 2 )对两个杜洛克种猪群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 :两种选育方法都取得较好的选育效果 ,其中方法 1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 8.0 9%和 7.71% ,日增重分别为 6 .0 4%和 4.16 % ;方法 2公母猪平均世代进展膘厚分别为 4.5 7%和 3.31% ,日增重分别为 3.92 %和 3.84% ,膘厚和日增重的遗传进展方法 1比方法2快 ,方法 1比较平稳 ,而方法 2出现跳跃式进展 ,方法 1的繁殖性能有下降的趋势 ,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 开放式选育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继代选育在种畜育种中的具体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叶朗惠 赵安杰 +2 位作者 铁云华 黄毓兰 朱胜全 《云南畜牧兽医》 2022年第1期23-25,共3页
群体继代选育是种畜育种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和优化种畜“金字塔”式育种体系,并辅以现代育种技术,精准收集一线数据,通过综合分析统计,为种畜育种提供更加有利用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更好地指导育种实践。
关键词 群体继代选育 核心群 育种体系 选育方法 选留原则 选育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继代选育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培武 喻传洲 《猪业科学》 2006年第1期66-67,共2页
长期封闭繁育能适应当前猪育种中的快速遗传进展的形势吗?避开同胞交配的随机选配是否科学?缩短世代间隔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提高年遗传进展?
关键词 群体继代选育 闭锁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选育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谨玲 陈剑杰 +2 位作者 杨弘 甘西 罗永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6-871,共6页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是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推荐的适宜养殖鱼类之一。其后,世界各国都相继引进并试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
关键词 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 闭锁群体继代选育 留种率 产苗量 雄性率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选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永巨 曹谨玲 +3 位作者 陈剑杰 甘西 龚竹林 王成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74-379,共6页
采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 of Nile Tilapia)进行提纯选育,并利用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亲本作母本和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子一代,再对子一代开展网箱养殖对比试验,以养殖试验的结果来评价... 采用闭锁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 strain of Nile Tilapia)进行提纯选育,并利用选育获得的尼罗罗非鱼亲本作母本和奥利亚罗非鱼作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子一代,再对子一代开展网箱养殖对比试验,以养殖试验的结果来评价选育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效果。结果表明:(1)选留系后备♀亲本选留数量及留种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吉奥"杂交组合的产苗量和雄性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3)经过选育的"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优于对照组;生长速度增加明显;头部比例有变小的趋势;(4)试验组"吉奥"罗非鱼的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而饵料系数比对照组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吉奥"罗非鱼的选育效果良好,可为"尼奥"罗非鱼的苗种生产提供亲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 闭锁群体继代选育 留种率 产苗量 雄性率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外种猪选育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安治 李学伟 +2 位作者 应三成 帅素容 朱砺 《养猪》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采用选育基础群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 ,研制并运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的遗传评估软件 (MTEBV) ,建立了种猪遗传评估体系。对四川省推广的三个外种猪品种 (长白猪、约克夏和杜洛克 )进行了纯系选育。经过 5年的选育 ,长白猪、约克夏和... 采用选育基础群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 ,研制并运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的遗传评估软件 (MTEBV) ,建立了种猪遗传评估体系。对四川省推广的三个外种猪品种 (长白猪、约克夏和杜洛克 )进行了纯系选育。经过 5年的选育 ,长白猪、约克夏和杜洛克达 1 0 0千克活重校正日龄分别为1 64.2 4天、1 63 .81天和 1 64.81天 ,比选育开始时缩短了 1 3 .84、1 8.5 1和 3 2 .3 1天 ;胴体瘦肉率分别达到66.66%、68.0 6%和 65 .43 % ,比选育开始时提高了 3 .2 8、4.5 5和 5 .1 3个百分点 ;活体膘厚分别为 1 2 .0 6毫米、1 2 .2 6毫米和 1 4.1 7毫米 ,比选育开始时下降了 2 .2 3、0 .98和 6.2 3毫米 ;耗料指数分别为 2 .64、2 .64和 2 .5 4,比选育开始时减少了 0 .1 4、0 .3 6和 0 .5 3 ;产仔数分别达到 1 1 .2 2头、1 1 .62头和 1 1 .1 7头 ,比选育开始时提高了 0 .62、1 .2 7和、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 发育性能 肉质性状 繁殖性状 四川 外种猪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新品系选育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狄江 车文功 +11 位作者 徐佩贤 杨尔济 李勇 拉扎提 赵文生 王瑞金 杨菊清 张亚君 道吾列提 杨风云 李武臣 杜曼 《中国草食动物》 2004年第4期6-8,共3页
以羊毛弯曲明显整齐度、油汗洁白度及光泽明亮度为选育性状 ,采用 5分制评分方法将这些质量指标数量化 ;通过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经过 10年 4个世代选育研究 ,在中国美利奴 (新疆型 )中育成毛质优品系。品系群三个选育性状的平均评分... 以羊毛弯曲明显整齐度、油汗洁白度及光泽明亮度为选育性状 ,采用 5分制评分方法将这些质量指标数量化 ;通过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经过 10年 4个世代选育研究 ,在中国美利奴 (新疆型 )中育成毛质优品系。品系群三个选育性状的平均评分值分别达到 4 87± 0 16、4 90± 0 19和 4 90± 0 17,较 0世代分别提高 2 7 15 %、2 7 93 %和 2 7 2 7% ;品系群平均净毛量达 3 9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利奴羊 品系选育 零世代基础群 群体继代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杜洛克专门化品系选育及其利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万正 梅书棋 +7 位作者 孙华 彭先文 程妮 李良华 宋忠旭 徐子清 李勇 华升 《养猪》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法,以原有杜洛克群体为基础,导入高性能的台系杜洛克血缘,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育种新方法,主选日增重和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6个世代选育,产仔数达... 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法,以原有杜洛克群体为基础,导入高性能的台系杜洛克血缘,运用综合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P)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育种新方法,主选日增重和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6个世代选育,产仔数达10.01头,产活仔数9.02头;肥育期日增重817g,料重比2.74,活体背膘厚9.03mm;瘦肉率67.73%,肌内脂肪含量2.28%(五世代),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成功培育了一个高性能的杜洛克专门化新品系。2000~2006年,共推广种猪1600多头,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杜洛克专门化新品系 性能测定 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群体继代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洛克猪提纯复壮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敏瑞 杨炳壮 +3 位作者 朱汝梁 黄远成 肖友海 兰海恩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5年第4期177-180,共4页
组建杜洛克种猪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提纯复壮,经三年三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选育目标。初产母猪产仔数9.51头,经产母猪10.67头;生长猪平均日增重672克,比组群前提高41克;达90公斤体重日... 组建杜洛克种猪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提纯复壮,经三年三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选育目标。初产母猪产仔数9.51头,经产母猪10.67头;生长猪平均日增重672克,比组群前提高41克;达90公斤体重日龄169.38天,增重耗料比为1:3.21;达90公斤体重屠宰胴体瘦肉率为61.4%,达到引进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洛克猪 群体继代选育 目标 选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烟白猪选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建凤 武英 +3 位作者 赵德云 刘会智 呼红梅 刘锁 《养猪》 2008年第3期30-32,共3页
鲁烟白猪是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利用综合选择指数进行继代猪选择的新品种。通过7个世代选育,初产母猪产仔数10.49头,产活仔数10.24头;20日龄窝重57.68kg,比1~6世代的43.27kg增加14.41kg,提高了33.30%。7世代同胞肥育性能为... 鲁烟白猪是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利用综合选择指数进行继代猪选择的新品种。通过7个世代选育,初产母猪产仔数10.49头,产活仔数10.24头;20日龄窝重57.68kg,比1~6世代的43.27kg增加14.41kg,提高了33.30%。7世代同胞肥育性能为平均日增重782g,料重比2.57,胴体瘦肉率62.76%。与0世代相比,日增重提高71g,料重比降低0.37,瘦肉率提高3.8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烟白猪 群体继代选育 综合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猪新品系生长性状的选育进展与相关分析
17
作者 任广志 李维铎 +4 位作者 李鹏飞 刘洪斌 聂春 陈斌 竹学军 《养猪》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对淮南猪经过多组合杂交试验,筛选出导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血缘为最佳组合,经扩繁和建立育种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淮南猪新品系,历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主选性状进展明显,其中公猪平均日增重由选育初期的481.23g提... 对淮南猪经过多组合杂交试验,筛选出导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血缘为最佳组合,经扩繁和建立育种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淮南猪新品系,历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主选性状进展明显,其中公猪平均日增重由选育初期的481.23g提高到四世代的535.51g,每世代平均改进13.57g,母猪分别为465.15g,535.03g和17.47g;在生长速度改进的同时公母猪的体尺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公猪体长增加了10.27cm,母猪体长增加了14.57cm;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母猪6月龄的体重与体长、平均日增重、胸围呈强的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体高、臀围呈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猪 品系 生长性状 选育 群体继代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约克猪龙游系选育及其杂交利用
18
作者 徐士清 仇志军 +1 位作者 王维洪 叶虎贲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5-258,共4页
老法系大约克猪的生产性能较低 ,不能适应浙江省瘦肉型猪生产所需。采用经改良的杂交育种方法 ,经过复式杂交和 6个世代选育 ,育出大约克龙游系。 6世代与 0世代相比 ,产仔数提高 0 5 4头、 6月龄体重提高 11kg、胴体瘦肉率提高 3 2 7... 老法系大约克猪的生产性能较低 ,不能适应浙江省瘦肉型猪生产所需。采用经改良的杂交育种方法 ,经过复式杂交和 6个世代选育 ,育出大约克龙游系。 6世代与 0世代相比 ,产仔数提高 0 5 4头、 6月龄体重提高 11kg、胴体瘦肉率提高 3 2 7个百分点、肉猪日增重提高12 6 38g。育种值和选择指数也有相应提高。而且二元和三元杂交效果均胜过加系大约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约克猪 龙游系 选育 杂交利用 群体继代选育 胴体瘦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白猪SⅡ1系基础群个体对选育世代的贡献率分析
19
作者 孙华 宋忠旭 +4 位作者 李良华 彭先文 郭万正 武华玉 梅书棋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9年第6期66-68,共3页
贡献率是指后代个体所含基础群祖先猪的基因概率,或后代个体所含祖先的血缘比例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基础群个体对选育各世代的贡献率,得出基础群祖先在各世代的血缘比例,从而为世代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调整选种选配计... 贡献率是指后代个体所含基础群祖先猪的基因概率,或后代个体所含祖先的血缘比例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基础群个体对选育各世代的贡献率,得出基础群祖先在各世代的血缘比例,从而为世代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调整选种选配计划。结果表明,在六世代8头公猪贡献率在0.030以上,且对六世代的贡献率占公猪总贡献率的95.57%。13头母猪贡献率在0.015以上,占母猪总贡献率的86.65%。说明六世代猪群的血统基本上是由8头公猪和13头基础母猪的血统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群 群体继代选育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玉(N_3)系猪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报告
20
作者 顾平生 张青 +6 位作者 杨凤鸣 刘保有 张明芬 陶政策 张家林 叶绍贵 吴金亮 《云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N_3系,选择乌金猪和 DⅢ- 2系组建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 Go~ G5共 6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 333头母猪头胎平均产仔数 9. 50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 12. 89头,肥育期日增重 590g,... N_3系,选择乌金猪和 DⅢ- 2系组建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经过 Go~ G5共 6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 333头母猪头胎平均产仔数 9. 50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 12. 89头,肥育期日增重 590g,饲料利用率 3. 19,达 90kg体重 195d,肉质优良,后备猪生长发育良好,主选性状变异系数较小, 6世代平均近交系数达 8. 86%,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相似性。杂优猪日增重 723g,达 90kg体重 167d,胴体瘦肉率 53. 83%。同时深入开展有关配套技术和专题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N_3系选育群体规模大,推广速度快,已初步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继代选育 产仔数 瘦肉率 滇玉N3系 杂交利用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