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垄缩行种植模式下播种方式和密度对盐碱地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慈敦伟 谢宏峰 +7 位作者 张建成 王冕 信志红 唐朝辉 张佳蕾 王秀贞 任超 杨吉顺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单产成为当前保障花生生产的迫切需求。合理群体结构是提高花生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选用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60为试验材料,在盐碱地宽垄缩行种植模式...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单产成为当前保障花生生产的迫切需求。合理群体结构是提高花生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选用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60为试验材料,在盐碱地宽垄缩行种植模式下设置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每种播种方式设置3个密度。研究表明相同播种方式下,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与O/L、光合速率、各层次冠层透光率、产量构成因素等均随着穴(株)距的增加而增大;而亚油酸含量随着穴(株)距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播种方式中,单粒精播产量随着株距的增加而降低,但株距10.0与12.5 cm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而双粒穴播产量则随着穴距的增大而升高;单粒精播除株距15.0 cm处理产量低于双粒穴播各处理外,株距10.0与12.5 cm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各处理;单粒精播的蛋白质、脂肪、油酸含量及O/L值、光合速率、各层次的透光率均高于双粒穴播各处理。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盐碱地宽垄缩行种植模式下单粒精播12.5 cm株距为最优配置。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盐碱地花生产量潜力和盐碱地花生生产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盐碱地 种植模式 产量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种质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2
作者 许兰杰 安素妨 +6 位作者 余永亮 董薇 梁慧珍 谭政委 杨青 杨红旗 吴晓慧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共8页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 为探明白芷亲本中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点,提高白芷种质的利用效率,选用28个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标记对来自5个白芷居群的78份种质进行PCR扩增,采用POPGENE 1.32、GenALEx6.502等软件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8个SCoT标记共扩增出1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9个,平均每个标记的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是7、6个;SCoT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和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0、0.350、0.240,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个白芷居群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I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1.514、1.293、0.265、0.174,以禹白芷居群的N_(a)、N_(e)、I、H_(e)最高。5个白芷居群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135、3.195,94%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较大的基因流减少了居群间遗传差异。基于居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96处将5个白芷居群聚为三大类,其中禹白芷、杭白芷和川白芷居群被聚为一类;基于白芷种质的GS在0.765处将其聚为三大类,分别包含73、3、2份白芷种质。综上,5个白芷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应加强白芷种质资源创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种质 SCoT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芯片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及其应用
3
作者 涂尾龙 王洪洋 +5 位作者 张莺莺 黄济 高骏 甘叶青 卞益 谈永松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89-95,共7页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 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333头嘉定梅山猪进行SNP分型,分析嘉定梅山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计算嘉定梅山猪群体近交系数,通过进化树重新划分家系,并以新家系为基础规划保种方案,指导保种生产。结果表明:嘉定梅山猪群体观察杂合度为0.173,期望杂合度为0.175,平均基因组近交系数为0.148,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根据SNP芯片对梅山猪群体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剔除生产性能较低种猪,将种猪群体划分为7个家系。据新家系制定配种计划生产,2024年嘉定梅山猪产仔数较上一年平均提高2.11头,产活仔数平均提高0.97头。该研究可为提高嘉定梅山猪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定梅山猪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芯片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播增密对适期晚播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谢秀荣 张永强 +6 位作者 海峰 雷钧杰 吕晓庆 陈传信 徐其江 聂石辉 王冀川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究新疆北疆匀播增密对适期晚播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北疆晚播小麦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在冬小麦适期播种期(9月20~30日)内及延迟播种时间(播种期为10月26日,延迟16~38 d),分析在晚播和匀播种植的方式下对... 【目的】探究新疆北疆匀播增密对适期晚播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北疆晚播小麦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在冬小麦适期播种期(9月20~30日)内及延迟播种时间(播种期为10月26日,延迟16~38 d),分析在晚播和匀播种植的方式下对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田间不同种植密度为525×10^(4)粒/hm^(2)(D_(1),大田常规播种密度)、600×10^(4)粒/hm^(2)(D_(2))、675×10^(4)粒/hm^(2)(D_(3))、750×10^(4)粒/hm^(2)(D_(4))、825×10^(4)粒/hm^(2)(D_(5))和900×10^(4)粒/hm^(2)(D 6),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下适期晚播冬小麦群体结构的差异。【结果】晚播条件下,随种植密度增大,群体茎蘖数增大,茎蘖成穗率降低,D_(1)处理茎蘖成穗率最高,为46.08%,较其它处理依次高2.01%、8.94%、29.58%、43.02%和44.63%;随密度增加小麦株高升高,D_(1)处理均与D_(5)、D 6处理差异显著,且基部第1、第2节间粗度逐渐降低;D_(3)处理开花期各叶层叶面积达最大值,分别为27.58、25.75和18.45 cm^(2),LAI也达最大值,为6.93,且其开花期较蜡熟期透光率在各处理中降幅最小。产量以D_(5)处理产量达最高,为8908.47 kg/hm^(2),最小值为D_(1)处理,为7320.47 kg/hm^(2)。【结论】在晚播条件下,种植密度675×10^(4)粒/hm^(2)拥有较好的群体结构,而825×10^(4)粒/hm^(2)比较能获得高产,675×10^(4)~825×10^(4)粒/hm^(2)较适合晚播冬小麦匀播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种植密度 群体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和ISSR标记的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5
作者 李晋华 汪志燚 +4 位作者 王少铭 冷家归 侯颖辉 罗莉斯 李德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30,共10页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 为探究国内花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花椒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6对SRAP、7条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43条、5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为87.73%、88.89%;48份花椒种质材料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37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217。根据不同来源地,对8个花椒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排序表现为贵州省遵义市群体>陕西省群体>四川省群体>贵州省黔西南州群体>江西省群体>贵州省铜仁市群体>贵州省黔东南州群体>贵州省贵阳市群体;分子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花椒种质资源总遗传变异中,92%的变异发生在种源内,只有8%的变异发生在种源间;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中等程度的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RAP和ISSR标记可以对花椒种质资源进行较高效的多态性检出,花椒种质资源的种间遗传分化明显,而同一种类不同来源地资源的遗传分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SRAP分子标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67个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6
作者 赵凌平 刘佳皓 +1 位作者 杨智博 孙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1,共8页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 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对67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探究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期为苜蓿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出18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6.33%,多态性信息含量、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73、0.38和0.24,表明所选引物的多态性较高。UPGMA聚类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四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基于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67个品种分为2个亚群和1个混合型群体,与67个苜蓿品种的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一致,其中大多数品种(85.07%)显示出单一的遗传背景,而混合型群体表现出基因渗透现象,具有较为复杂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评估湖北五个地方鸡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7
作者 王瑞 张小键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2,共8页
为了解湖北地方鸡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湖北省地方鸡遗传资源,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70只湖北地方鸡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近交系数、连锁不平... 为了解湖北地方鸡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湖北省地方鸡遗传资源,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70只湖北地方鸡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近交系数、连锁不平衡衰减程度、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发现五个湖北地方鸡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Admixture分析、系统进化树分析、基因流分析评估五个湖北地方鸡的群体遗传结构,发现湖北地方鸡因地理分布相近,与其他地方鸡相比遗传背景也更相近;将其与红色原鸡进行两两比较,受选择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郧阳大鸡、景阳鸡、江汉鸡、洪山鸡、双莲鸡。Treemix分析、f3检验评估湖北地方鸡与来航鸡、洛克鸡的基因交流情况,发现双莲鸡与来航鸡间存在显著遗传交流;同时,评估湖北地方鸡有效群体由大到小依次为江汉鸡、双莲鸡、景阳鸡、郧阳大鸡、洪山鸡。研究表明,湖北地方鸡遗传多样性丰富,受外来品种基因渗入的影响,仅检测到双莲鸡与来航鸡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表明当前保种措施得当;与其他地方鸡相比,湖北地方鸡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需要进一步加强保种措施,以确保湖北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地方鸡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基因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西门塔尔牛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鑫 游伟 +3 位作者 姜富贵 成海建 孙志刚 宋恩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9-1202,共14页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配种方案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149头西门塔尔牛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测序,并利用这些基因组数据获取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对其遗传结构、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以及其亲缘关系和家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149头西门塔尔牛平均测序深度为5×,质控后共鉴定到1265356个SNPs位点,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0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083,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12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157。亲缘关系G矩阵与状态同源(identical by state,IBS)遗传距离矩阵具有相似的结果,大部分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呈中等水平。在149头西门塔尔牛个体中,共检测到70个基因组ROH,且ROH总长度为127627.935 kb,其中有98.57%的ROH是长度介于在1~5 Mb之间。基于ROH计算得到的近交系数为0.0003,提示近亲繁殖程度不高。此外,进化树分析将这149头西门塔尔牛划分成为22个不同的家系分支。综上所述,西门塔尔牛群体表现出相对丰富的多样性和适度的亲缘关系。在少数个体中观察到近亲繁殖,但种群的整体近亲繁殖水平仍然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低密度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评估小骨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
9
作者 王浩宇 马克岩 +3 位作者 李讨讨 栗登攀 赵箐 马友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0-1179,共10页
旨在分析小骨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明确其是否为新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小骨山羊、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为研究对象,每个群体选取20只成年健康母羊,使用SLAF-seq技术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核苷酸多态性(SNPs... 旨在分析小骨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明确其是否为新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小骨山羊、河西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为研究对象,每个群体选取20只成年健康母羊,使用SLAF-seq技术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核苷酸多态性(SNPs)。遗传多样性通过使用perl编程计算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基因多样性指数(Nei)、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香浓维纳指数(SHI);使用PopLDdecay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LD);使用VCFtools计算群体分化指数(Fst)。通过使用EIGENSOFT进行主成分分析(PCA)、MEGA X构建NJ树和ADMIXTURE进行群体结构分析。通过使用PLINK计算IBS距离、使用GCTA计算亲缘关系并构建矩阵。结果,共检测到5 253 776个SNPs,大部分位于基因间区。小骨山羊除Ho(0.197)外,其余遗传多样性指标最高。小骨山羊平均MAF、He、Nei、PIC、SHI分别为0.216、0.302、0.312、0.247、0.466。LD分析表明,小骨山羊r2最高,衰减速度最慢。Fst分析显示,小骨山羊与河西绒山羊分化水平低(0.043),与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分化水平中等(0.052)。PCA分析显示,小骨山羊与河西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较为聚集,从PC1>0可以将部分小骨山羊与其它群体区分。NJ树结果表明,大部分小骨山羊汇聚为独立的一支,其余存在混群现象。群体结构分析显示,K=1为最佳分群数,小骨山羊有独特的遗传结构。IBS距离矩阵和亲缘关系G矩阵显示出相同的结果,3个群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远,小骨山羊群体内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结果提示,小骨山羊与河西绒山羊分化程度低,与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呈中等分化。小骨山羊的遗传多样性相对其它两个群体较高,但是存在选择压力和群体规模小的问题。小骨山羊群体部分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存在近交现象。本研究为小骨山羊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山羊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简化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评估郏县红牛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岩 魏稚彤 +10 位作者 虎业浩 张花菊 张曼 付彤 刘贤 李志钢 祁兴磊 王二耀 张子敬 梁栋 高腾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3-2942,共10页
【目的】了解郏县红牛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郏县红牛遗传资源。【方法】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郏县红牛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并通过分析群体... 【目的】了解郏县红牛保种群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郏县红牛遗传资源。【方法】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30头郏县红牛的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并通过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连续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分布特征和亲缘关系,对郏县红牛保种群的保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在30头郏县红牛个体中共检测到41215797个高质量SNPs位点;郏县红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3±0.13,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58±0.33,期望杂合度为0.192±0.152,观测杂合度为0.191±0.158,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0.001。郏县红牛群体的有效群体含量呈逐代下降趋势,在1000代前有效群体含量为2716头,在20代前为143头;郏县红牛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80~0.8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83±0.02。聚类分析显示,30头郏县红牛共分为7个家系,15头公牛可分为5个家系;30头郏县红牛个体中共检测到5947个ROH,总长度为2.8 Gb,长度为0~0.5 Mb的ROH占比最多(73.08%),2~4 Mb的ROH占比最少(0.40%),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9±0.07,15头公牛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5±0.05。【结论】郏县红牛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没有出现明显分层,整体上保持了较高水平的近交,出现了一定的近交风险,需加强选种选配工作,以确保郏县红牛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郏县红牛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的新疆褐牛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涛 李佳芪 +7 位作者 胥磊 王丹 张梦华 张涛 闫梦婕 王玮韬 范守民 黄锡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27-3435,共9页
旨在鉴定新疆褐牛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Vs)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疆褐牛培育过程中受到影响的结构变异。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Manta、Delly、Lumpy三款软件对新疆褐牛及其父母本(瑞士褐牛、哈萨克牛)以... 旨在鉴定新疆褐牛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Vs)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疆褐牛培育过程中受到影响的结构变异。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利用Manta、Delly、Lumpy三款软件对新疆褐牛及其父母本(瑞士褐牛、哈萨克牛)以及中国西门塔尔牛基因组结构变异进行检测,之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和遗传分化指数(F_(ST))将新疆褐牛基因组与其余3个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4个牛品种共检测出54969个SVs,缺失型变异占比最高(56.59%),插入型变异占比最少(0.03%)。从数量上看,这些SVs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呈现出随染色体号变大而逐渐减少的趋势。不同品种间存在共有变异和品种特有变异,其中地方品种哈萨克牛拥有的特有SVs数量最多。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新疆褐牛同哈萨克牛和瑞士褐牛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经选择信号分析、基因注释和富集分析,挖掘出了一批与产奶性状(PI 4K2A、ELOVL3、ECHS1、SCD、TCF 7L2、PNLIPRP2、BTRC、PLCE 1)、生长发育(BMP6、TLL2、MAPK9、ROR 2)、适应性(PRKC B)以及免疫(GSTO2、GSTO 1)相关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从结构变异上解析新疆褐牛的特征,并揭示一些新疆褐牛培育过程中高度分化的基因,为推动新疆褐牛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异 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结构分析 新疆褐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S测序的3个野生单环刺螠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12
作者 尤宏争 孟睦涵 +5 位作者 马林 郑艳坤 王永辉 孙阳 毕相东 孙学亮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5-1151,共7页
【目的】旨在评估我国野生单环刺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方法】采集大连、唐山、烟台3个群体样本,利用GBS测序技术获取SNP标记位点信息,分别对其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分子方差、聚类及群体结构等进行分析... 【目的】旨在评估我国野生单环刺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方法】采集大连、唐山、烟台3个群体样本,利用GBS测序技术获取SNP标记位点信息,分别对其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核苷酸多样性、分子方差、聚类及群体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3个野生单环刺螠群体观测杂合度为0.212~0.223,期望杂合度为0.239~0.257;核苷酸多样性在0.252~0.271之间。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单环刺螠群体内部。3个自然群体可分成2个遗传群体,样本未根据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结构。【结论】我国野生单环刺螠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GBS测序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在雪茄烟种质资源群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13
作者 张兴伟 刘国祥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种质资源与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在雪茄烟种质资源群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业作物与产品(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中科院一区,IF="5.9)上。雪茄烟是一种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种质资源与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在雪茄烟种质资源群体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工业作物与产品(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中科院一区,IF="5.9)上。雪茄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广泛关注。鉴于雪茄烟群体的遗传结构尚未被揭示,该团队对来自全球18个著名产区的185份雪茄烟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了包含212万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的雪茄烟基因组变异图谱,并对其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群体结构 生物育种 基因组变异 遗传结构 烟草种质资源 雪茄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小麦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及籽粒产量对种植密度与追氮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丹丹 刘哲文 +5 位作者 常旭虹 王艳杰 杨玉双 王玉娇 王德梅 赵广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为探索强筋小麦高产高效的种植密度及追氮模式,以强筋小麦品种师栾02-1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种植密度为主区(设置180万、240万、300万、360万和420万株·hm^(-2)五个密度水平),追氮模式为副区(设置拔节期单追、拔节期+开花期分... 为探索强筋小麦高产高效的种植密度及追氮模式,以强筋小麦品种师栾02-1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种植密度为主区(设置180万、240万、300万、360万和420万株·hm^(-2)五个密度水平),追氮模式为副区(设置拔节期单追、拔节期+开花期分追两种模式),分析了氮密互作对强筋小麦群体大小、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拔节期植被指数和总茎数逐渐提高,花后21 d各层次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则不断降低;在300万~360万株·hm^(-2)密度基础上增加或降低种植密度对开花期总茎数、花后28 d植被指数、灌浆中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产量均无显著提升效果。与拔节期+开花期分追相比,拔节期单追氮肥有利于提高小麦拔节期植被指数、开花期总茎数、花后21~28 d的旗叶净光合速率、穗数和籽粒产量。与追氮模式和氮密互作相比,种植密度是调控强筋小麦师栾02-1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及籽粒产量的最主要栽培因素。合理密植配合拔节期单追氮肥具有协同提高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的潜力。本试验条件下,种植密度为300万~360万株·hm^(-2)配合拔节期追氮是强筋小麦师栾02-1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种植密度 追氮模式 群体结构 光能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大尾寒羊基因组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慧丽 解玉静 +3 位作者 司博文 王桂英 姜运良 曹贵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8-4979,共12页
旨在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尾寒羊提供指导。本研究对170只(66只公羊,104只母羊)大尾寒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GATK、Manta、Plink等软件对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 旨在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大尾寒羊提供指导。本研究对170只(66只公羊,104只母羊)大尾寒羊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GATK、Manta、Plink等软件对大尾寒羊基因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大尾寒羊基因组变异特征和群体结构。测序共获得1599.56 G高质量数据(平均9.409 G·只^(-1))。大尾寒羊群体中共发现50276079个SNPs和7240540个InDel,它们多分布于基因间和内含子区域。群体的基因组结构性变异(SV)最多的类型为染色体间的易位(CTX),平均每只羊有415.82个CTX,主要分布在基因间区域;发生拷贝数变异(CNV)最多的区域在外显子,平均每只羊有175个。主成分分析显示,大尾寒羊个体较分散,聚集不集中。结合亲缘关系、系统发育树和群体结构,将大尾寒羊分为6个家系,各家系含量差别较大,体型有差异。群体聚类分析中发现有些个体祖先成分较为单一。群体连锁不平衡(LD)分析显示LD衰减速度快,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驯化中受选择的基因主要与脂质代谢和产热有关。综上,大尾寒羊群体包含6个家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保种效果良好,建议对小家系进行扩繁,大家系注意减少近交,确保家系结构平衡,同时注重大尾寒羊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尾寒羊 全基因组重测序 基因组变异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青稞分蘖动态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案铭 吴昆仑 +2 位作者 姚晓华 郭童鑫 姚有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9-1666,共8页
为探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青稞分蘖变化、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昆仑14号’为供试材料,于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肥(FC1)、少量施肥(FC2: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适量施肥(FC3:尿素75 kg·hm^(... 为探究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青稞分蘖变化、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以‘昆仑14号’为供试材料,于大田条件下设置不施肥(FC1)、少量施肥(FC2: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适量施肥(FC3:尿素75 kg·hm^(-2)、磷酸二铵150.0 kg·hm^(-2))和过量施肥(FC4:尿素1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4个施肥处理和低密度(LD:播量225 kg·hm^(-2))、中密度(MD:播量262.5 kg·hm^(-2))和高密度(HD:播量300 kg·hm^(-2))3个播种密度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单株分蘖数随施肥量和播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FC3施肥处理下,青稞分蘖效果最好,在MD播种密度下,FC2处理下的分蘖成穗率最高,为84.69%。与不施肥处理相比,3个肥密互作下的青稞产量增产率分别为4.22%~14.68%、5.17%~8.72%、7.45%~10.21%,穗数、有效穗数、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随施肥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据产量相关性分析可知,施肥量与有效穗数、穗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播种密度与穗数呈极显著相关,肥密互作对穗数呈极显著相关,与株高、千粒质量呈显著相关,有效穗数与ZT/IAA的比值呈显著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FC3和LD组合是实现青稞促蘖增穗、高产、节本增效的合理肥密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播种密度 施肥量 分蘖动态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山地烤烟合理群体结构的光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琳 赵强 +5 位作者 蒋光华 蒋少阳 龙曾宇 刘大学 李章海 朱英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1003,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群体结构下烤烟的光合响应机制,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行距为主区(R1:100 cm;R2:110 cm),种植密度为副区(D1:15000株·hm^(-2);D2:18000株·hm^(-2);D3:21000株·hm^(-2)),探究黔南山地适宜的烤烟群体结构。结果... 为研究不同群体结构下烤烟的光合响应机制,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行距为主区(R1:100 cm;R2:110 cm),种植密度为副区(D1:15000株·hm^(-2);D2:18000株·hm^(-2);D3:21000株·hm^(-2)),探究黔南山地适宜的烤烟群体结构。结果表明,R2行距较R1显著提高了烤烟群体叶面积指数(LAI),群体LAI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中部叶向值随行距和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大,下部叶则呈相反变化趋势;R2D2、R2D3处理上、中部与R1D2、R2D1处理下部的叶向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2行距较R1显著增加了中、下部叶透光率,上、中部叶透光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R2D1处理中部叶的透光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R1D3的中、下部叶透光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D3下部叶的SPAD值显著高于D1;R2D3上部叶的SPAD值与R1D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处理,R2D3下部叶的SPAD值显著高于R2D2、R1D1。行距增加提高了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密度增加降低了烤烟的实际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qP。R2D1的qP显著高于R1D2、R1D3和R2D3,R1D2的NPQ显著高于R1D3和R2D2。烤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上等烟比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综上,在黔南山地植烟生态区,110 cm的行距和18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合理群体结构的建成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提高。本研究结果为黔南山地烤烟的优质适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群体结构 LAI 叶绿素荧光参数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珊廷 易显荣 +4 位作者 周民武 吴潇 齐开杰 徐志美 赵碧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1,共13页
【目的】阐明广西地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加快梨种质的鉴定、评价和保护,促进地方优质梨种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助推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方法】利用筛选获得的15个SSR分子标记对71份广西地方梨种质和48份外地... 【目的】阐明广西地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群体结构,加快梨种质的鉴定、评价和保护,促进地方优质梨种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助推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方法】利用筛选获得的15个SSR分子标记对71份广西地方梨种质和48份外地梨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90个等位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2.6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5.454,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平均值为0.762,较好地揭示了梨的遗传多样性;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0.682和0.788,说明梨群体内存在近缘交配;香农指数(I)平均值为1.876,反映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广西地方种质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1.5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606,香农指数(I)为1.894,均高于外地种质,说明广西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聚类分析显示大部分广西地方种质与外地种质的亲缘关系较远,隶属两个不同类群,但二者存在少量的相互交叉,少数的广西梨和外地梨聚为一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表明大部分广西梨和外地梨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并且2个居群的近交系数(Fis)均值都大于0,存在近缘交配。进一步研究发现,71份广西地方种质聚为3个类群,从群体遗传结构上可划分为4个不同群体,但群体间未表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梨种质的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内,群体间和个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应关注对群体内个体的选择和保护。【结论】广西地方梨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居群内普遍存在近缘交配,没有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其遗传背景和外地一些栽培种或杂交种差异较大,建议加强对广西地方梨种质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春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杨梅 赵红梅 +3 位作者 迪丽热巴·夏米西丁 杨卫君 张金汕 惠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82-1589,共8页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单施和与氮肥配施对灌区春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及化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个氮肥施用水平(0、150 kg/hm^(2)),4个生物质炭水平(0、10、20和30 t/h...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单施和与氮肥配施对灌区春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及化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个氮肥施用水平(0、150 kg/hm^(2)),4个生物质炭水平(0、10、20和30 t/hm^(2)),于2020年对新春46号的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分析。【结果】在B_(2)N_(1)处理,即氮肥减量(150 kg/hm^(2))与中量生物质炭(20 t/hm^(2))配施下,春小麦群体结构、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均达到最佳,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04%~32.98%、3.67%~89.82%、5.63%~11.46%、17.95%~81.68%和29.73%。与对照相比,单施生物质炭及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均提高了春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7.52%~29.73%。【结论】氮肥减量150 kg/hm^(2)配施20 t/hm^(2)生物质炭(B_(2)N_(1))其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氮肥 春小麦 群体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紫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向依 潘金卫 +4 位作者 李慧琳 奉斌 杨航 袁婷婷 于二汝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F0002,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紫苏种质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19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41份紫苏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分子标记扩增出8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4.26条,多态性指数(PIC)变幅在0... 为了明确不同紫苏种质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19对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141份紫苏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分子标记扩增出8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4.26条,多态性指数(PIC)变幅在0.3311~0.8457之间,平均为0.6206,多态性条带占比85.10%。利用UPGMA法对141份紫苏进行分子聚类,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4787~0.9489之间,平均为0.7099,在GS=0.696处将供试材料分为三类。通过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其中68.8%的紫苏种质资源遗传背景比较单一,31.2%的资源拥有混合血统,其遗传背景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