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分类与群体符号边界 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
被引量:33
- 1
-
-
作者
潘泽泉
-
机构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7,共2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外社会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05&ZD037)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基金项目资助
-
文摘
农民工社会分类的生成源于制度性的安排,一种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的社会安排,包括先赋性的制度安排,后致性的教育水平、个人职业选择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味,其动力机制表现为最初的社会化和先天的类别化安排,这是群体符号边界的生成的最初动力;其次,这种社会分类形成于某种社会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即通过社会认知系统、社会比较和自我类别化,完成再社会化或自我类别化运作,并通过行为的互动模式,进一步内化这种群体符号边界,实现这种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最后,社会分类是一种叙事逻辑、话语系统和符号指称进一步强化的结果,叙事逻辑、话语系统和符号指称通过社会建构和知识的再生产,达成了群体符号边界的"内固"和"强化"的过程。
-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分类
群体符号边界
-
Keywords
peasant migrants,social classification,groups' symbolic Boundaries
-
分类号
D41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25
- 2
-
-
作者
陈岗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旅游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26-36,共11页
-
文摘
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
标志符号
文化符号
群体符号
-
Keywords
tourist attraction
marker symbol
cultural symbol
group symbol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