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对“心理和谐”的思考
1
作者 仝宇光 张丽芳 杨小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6,共5页
以往学者对"心理和谐"的理解,多数是从个体内部的角度去揭示其内涵或说明对自身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如果将"心理和谐"的思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去审视"心理和谐"的意义及构成,那么第... 以往学者对"心理和谐"的理解,多数是从个体内部的角度去揭示其内涵或说明对自身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如果将"心理和谐"的思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去审视"心理和谐"的意义及构成,那么第一,"心理和谐"的题旨和"意义是社会的建构"与社会建构论的核心命题有连通之处。第二,"心理和谐"是社会建构的动态的平衡。第三,通过建立话语权可以实现"心理和谐"。第四,"心理和谐"可分成共享感、低群体疏离感和群体感戴三个维度。而群体感戴是"心理和谐"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和谐 社会建构论 群体疏离感 共享感 群体感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