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推理的逻辑与群体理性问题
1
作者 潘天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
"群体推理的逻辑"研究群体如何进行推理,同时研究群体推理与群体中的个体推理的关系;许多领域(如认知逻辑、公共选择理论、科学方法论)中的学者在不同程度上探讨群体推理的逻辑以及探讨群体推理相关的问题如群体理性问题。这... "群体推理的逻辑"研究群体如何进行推理,同时研究群体推理与群体中的个体推理的关系;许多领域(如认知逻辑、公共选择理论、科学方法论)中的学者在不同程度上探讨群体推理的逻辑以及探讨群体推理相关的问题如群体理性问题。这是一个富有前景的多学科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推理 逻辑 群体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公共政策的内核:蕴涵群体理性的机理
2
作者 杨萍 冯皓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6年第3期40-41,共2页
能够减除、加持和释放约束力的公共政策源自调节社会张力过程中群体理性的支配,又回归于社会治理过程中对群体理性的塑造。透过分析作为公共政策内核与终极关怀的群体理性的政策机理,明晰公共政策实现个体实质与个体自由发展以推动社会... 能够减除、加持和释放约束力的公共政策源自调节社会张力过程中群体理性的支配,又回归于社会治理过程中对群体理性的塑造。透过分析作为公共政策内核与终极关怀的群体理性的政策机理,明晰公共政策实现个体实质与个体自由发展以推动社会秩序稳定的“和谐”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社会张力 群体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概念解析与理论框架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何雨娟 凡圣茗 张玥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4,共11页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中滋生出网络暴力、谣言散播、饭圈失范等一系列非理性群体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秩序。在理论层面上,系统深入地探讨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有利于对其进行科学...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中滋生出网络暴力、谣言散播、饭圈失范等一系列非理性群体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转秩序。在理论层面上,系统深入地探讨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有利于对其进行科学认知和有效治理。[方法/过程]首先依据社会技术互动网络的观点剖析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的概念内涵,其次梳理国内外的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归纳提炼出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与方法、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形成理论框架。[结果/结论]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的概念包含群体非理性、人—技术互动、社会互动3个核心构件。本研究构建的框架整合了现有成果,可以促进未来的研究实现更多元、更深层次的问题探讨,推动治理实践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非理性群体行为 概念解析 理论框架 社会技术互动 人—技术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群体决策的概率集结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雷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探讨了如何集结多个专家的不确定性信息,以获得群体一致判断.首先分析了群体理性存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种集结个体概率的模型及算式,讨论这些模型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 群体决策 概率集结 群体Bayesian理性 信息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之考量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嘉司 孙美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0,共3页
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需要全社会全视角给以关注和保障。通过对生理性弱势群体及其体育权利的梳理和界定,归纳了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了该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相关对策。其目的... 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需要全社会全视角给以关注和保障。通过对生理性弱势群体及其体育权利的梳理和界定,归纳了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现状,分析了该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障的相关对策。其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的身心素质和构筑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弱势群体 体育权利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弱势群体对城市公园使用需求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文倩 孙崟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5-640,共6页
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生理性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园中遇到的障碍类型、希望在公园中设置的设施和进行的活动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各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理性弱势群体 城市公园 使用需求 无障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弱势群体的景观环境需求与响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毅川 王江萍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城市景观环境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应归社会全体成员使用,满足生理性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理性弱势群体景观环境需求及响应方面的研究特点。结果表明: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关注... 城市景观环境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应归社会全体成员使用,满足生理性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理性弱势群体景观环境需求及响应方面的研究特点。结果表明: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关注程度明显低于国外。国内外在研究的广度、深度及研究方法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未来的研究应从研究的空间尺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群体感知差异等4个方面进行加强,以期促进城市景观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和文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弱势群体 景观环境 需求 响应 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参与驱动力的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慧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0-33,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郑州市为调研区域,基于区域化视角,全面调查分析了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体育参与的真实状况,对城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参与驱动力的干预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郑州市为调研区域,基于区域化视角,全面调查分析了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体育参与的真实状况,对城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参与驱动力的干预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提高城市生理性弱势群体体育参与驱动机制的实效政策提供微观层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弱势群体 体育参与 驱动力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社会学视域下群体智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蔡萌生 陈绍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30,271-274,共12页
从勒宠肇始的群体研究开始,群体智慧便饱受学者的关注和争议,即有概念层面家族相似性的特点,也有是否存在群体智慧的争论。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愈加证明——作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的必要表现形式和组织存在的群体拥... 从勒宠肇始的群体研究开始,群体智慧便饱受学者的关注和争议,即有概念层面家族相似性的特点,也有是否存在群体智慧的争论。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愈加证明——作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的必要表现形式和组织存在的群体拥有人们所不为熟知的智慧。群体存在智慧是毋庸置疑的,但群体能否产生智慧,则会受到如群体规模、成员构成异质性、退出机制、群体凝聚力、信息与通讯技术、群体冲突、群体理性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智慧 群体理性 退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风险社会中的秩序——读《理性与秩序——在人学的视野中》
10
作者 吴玉军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3期267-269,共3页
沈湘平博士《理性与秩序———在人学的视野中》一著 ,探讨了高风险条件下如何达致一种秩序化状态的问题。可持续秩序最核心的问题是理性问题。理性是人在总体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总体的实践能力 ,其表现为个体理性、群体理性和责任性。
关键词 理性与秩序——在人学的视野中》 风险社会 社会秩序 沈湘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个体理性 群体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流转下弱势群体的共同富裕之路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方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114,共8页
在现代风险社会,生理性弱势群体的共同富裕进程充满挑战。风险无时无刻不在流转,纵向上风险不断下行和衍生,横向上风险不断由强者向弱者转移。从任一时点看,风险分布都极不均匀,趋向弱势群体聚集。如果外力干预不及时,弱势的内化、固化... 在现代风险社会,生理性弱势群体的共同富裕进程充满挑战。风险无时无刻不在流转,纵向上风险不断下行和衍生,横向上风险不断由强者向弱者转移。从任一时点看,风险分布都极不均匀,趋向弱势群体聚集。如果外力干预不及时,弱势的内化、固化不可阻挡,弱势群体将被进一步“弱化”。鉴于弱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助力生理性弱势群体必须以根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支点,盘活整个收入分配体系并调动起公共资源的投入热情。社会保障越庞大,其多重效能的发挥就越需要辩证、缜密的内在思维予以支撑。沿着“根于社保、系统联动”的思路,把握好实体与程序、过程与结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不同风险化解上“精耕细作”,是弱势群体通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弱势群体 风险流转 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论传播的情感驱动:理论机制与影响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情感是推动舆论形成和传播不可忽视的力量。现有研究中基本情感理论、情感认知理论、共情理论与群际情感理论构成情感驱动舆论的主流理论机制。通过考察情感对舆论传播的影响效应,发现舆论传播中群体间情绪具有情感道德社会机能。故而,... 情感是推动舆论形成和传播不可忽视的力量。现有研究中基本情感理论、情感认知理论、共情理论与群际情感理论构成情感驱动舆论的主流理论机制。通过考察情感对舆论传播的影响效应,发现舆论传播中群体间情绪具有情感道德社会机能。故而,情绪犹如发动机,可以在不同环节影响舆论传播,且始终围绕着理性与非理性、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公众利益与公共权力之间显现其类型与功能。鉴于此,我国舆论传播研究理论层面应加大本土创造性转化,增强实证考察;实践层面需发掘群体理性情感的道德价值,增强权力机构与公众的情感互动,防止认知偏差,并提升大众媒介情感的共情力和引导力,营造正向公共情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传播 群体理性 情感驱动 道德价值 情感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机理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屈锡华 杨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57,共2页
本文侧重于用机理的视角去诠释公共政策,把握体现人类智慧和社会品质的公共政策脉搏。“协”是公共政策的内核与终极关怀,透过对公共政策机理的分析,凸显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当中公共政策势位与力度的协调平衡功能。
关键词 公共政策机理 优生互生 群体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稳定存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其企业的本质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幼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9-42,共4页
从利益关系来分析,企业是多个利益主体基于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和利益剩余而形成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稳定存在必须满足利益关系中的个人理性条件和群体理性条件。利益剩余的存在是保证企业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存在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剩余的... 从利益关系来分析,企业是多个利益主体基于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和利益剩余而形成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稳定存在必须满足利益关系中的个人理性条件和群体理性条件。利益剩余的存在是保证企业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存在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剩余的核心要素是导致企业充分稳定的充分条件。由利益关系可以发现,经典的企业理论不能够充分解释企业的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理论 核心要素 核心竞争力 个体理性 群体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起点认识的和谐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15
作者 任凤慧 孙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3,126,共6页
理论研究对理性和人性的设定与经济现实之间的鸿沟,形成了人们认识和谐发展问题的巨大障碍,所以实现某些转变势在必行。从目前经济学有关和谐理念的四大核心研究领域,即利他主义、协调发展、社会责任、和谐管理来看,和谐发展有着独特的... 理论研究对理性和人性的设定与经济现实之间的鸿沟,形成了人们认识和谐发展问题的巨大障碍,所以实现某些转变势在必行。从目前经济学有关和谐理念的四大核心研究领域,即利他主义、协调发展、社会责任、和谐管理来看,和谐发展有着独特的逻辑起点,实现和谐发展应立足于人性的本质规律,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考虑参与者主观效用的优化模型分析表明,具备回馈效应的扩展理性是和谐发展的逻辑内核,在此基础上的群体理性及必要制度约束下的利他策略为实现和谐发展提供了路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逻辑内核 实现路径 利他策略 群体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民心理的微博舆论传播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亚楠 何建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8-1303,1319,共7页
根据社交网络中微博舆论的传播特点,针对不同心理倾向的网民对舆论观点和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微博事件得出舆论传播中网民的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网民心理的微博舆论传播模型,研究了有向社交网络中不同群体中舆论... 根据社交网络中微博舆论的传播特点,针对不同心理倾向的网民对舆论观点和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微博事件得出舆论传播中网民的心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网民心理的微博舆论传播模型,研究了有向社交网络中不同群体中舆论观点的形成和传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舆论传播过程中网民的非理性心理会加速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而且当信息可信度有争议时,非理性群体中的大部分个体会传播与该信息相反的观点;另外,当辟谣信息可信度发布不及时或可信度不高时,网民中的非理性心理会加剧该信息的反作用效果。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模型与实际相符,可为引导微博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舆论传播 网民心理 理性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统转向政统的意识形态理论──荀子美学再检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节末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3-69,共7页
荀子是原始儒家中最重要的美学家。从性恶、化性起伪、养情与治情、音乐与和谐、移风易俗五个方面,对荀子美学进行再检讨,有其理论价值。荀子理论中的性恶与治情、礼与乐诸矛盾,导出了理性群体与感性群体的重要区分,结果是以“和”... 荀子是原始儒家中最重要的美学家。从性恶、化性起伪、养情与治情、音乐与和谐、移风易俗五个方面,对荀子美学进行再检讨,有其理论价值。荀子理论中的性恶与治情、礼与乐诸矛盾,导出了理性群体与感性群体的重要区分,结果是以“和”补了“同”之偏。对“移风易俗”的强调,又体现了他的美学的意识形态性。荀子为中国古代的教化美学作了理论的奠基。他是封建文化早期的意识形态专家,是儒家从道统转向政统的急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情 移风易俗 理性群体 感性群体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百年中国文学个性主体意识的历史消解过程
18
作者 宋剑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2-77,共6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追求,先后经历了一个由个性主体意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导致中国现代作家轻易地放弃了自身的社会精英立场,进而去义无返顾地依附于抽象的民众群体,这里面既有政治干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传统文化方面...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追求,先后经历了一个由个性主体意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历史发展过程。导致中国现代作家轻易地放弃了自身的社会精英立场,进而去义无返顾地依附于抽象的民众群体,这里面既有政治干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如果我们将一部20世纪中国文学史充分地加以展开,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令人深思回味的重大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个性主体意识 传统文化非理性"群体意识" 历史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