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地水稻小群体栽培高产品种特征的研究
1
作者 那永光 于洪军 +2 位作者 孟庆芝 陈淑洁 崔承善 《现代化农业》 1996年第5期1-2,共2页
为探讨小群体栽培条件下水稻品种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征.1991~1995年进行了水稻小群体栽培品种试验,根据所获得的生育期和产量结构方面的资料分析表明,在寒地高纬度(北纬46°~48°)稻区,小群体栽培高产水稻... 为探讨小群体栽培条件下水稻品种的生育及产量构成特征.1991~1995年进行了水稻小群体栽培品种试验,根据所获得的生育期和产量结构方面的资料分析表明,在寒地高纬度(北纬46°~48°)稻区,小群体栽培高产水稻理想的生育和产量特征是:主茎叶片数为11.2~11.8片,本田生育日数为99~113d(其中结实日数为34~40d),每平方米穗数350~450穗.每穗颖花数80~100个,结实率为85%~95%,千粒重27~33g.通过模型筛选出的品种,公顷产量超过9.0t的机率达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群体栽培 水稻 品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小群体栽培分蘖发生规律试验
2
作者 崔承善 孟庆芝 +2 位作者 陈淑洁 刘民 那永光 《现代化农业》 1997年第3期2-4,共3页
通过小群体栽培和稀植水稻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密度的分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小群体栽培水稻由于密度比稀植少一半,虽然分蘖发生始期相同,但小群体栽培二次分蘖发生的早,高位分蘖利用的多,形成了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并重、... 通过小群体栽培和稀植水稻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栽培密度的分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小群体栽培水稻由于密度比稀植少一半,虽然分蘖发生始期相同,但小群体栽培二次分蘖发生的早,高位分蘖利用的多,形成了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并重、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的分蘖利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栽培 分蘖 寒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汉中53份野生及栽培茶树群体种质资源叶片表型特征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蒲国涛 黎钊 +3 位作者 李佼 李秀峰 席彦军 刘明鲁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32-37,共6页
为深入研究和利用陕西汉中茶树种质资源,采用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3份野生及栽培群体茶树种质资源的20个外观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3份汉中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其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33.1... 为深入研究和利用陕西汉中茶树种质资源,采用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53份野生及栽培群体茶树种质资源的20个外观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3份汉中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其质量性状变异系数为33.15%,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86,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20.77%,多样性为2.819。把20个质量和数量性状聚合成7个主成分,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度达74.51%,即侧脉对数、叶形、叶长、叶宽、一芽三叶长、一芽三叶百芽重、叶齿锐度、叶缘形态8个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分为四类,一类为大叶种,二类为中小叶种,三类为圆叶种,四类为中小叶长椭圆叶形种,初步确定了潜在优异种质资源表型特征,为加快育种进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野生及栽培群体 种质资源 表型特征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方栽培木豆群体数量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正红 潘学政 +3 位作者 周朝鸿 谷勇 刘秀贤 惠雅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7-554,共8页
对云南省8个地方栽培木豆群体进行调查,对木豆株高、地径、冠幅、单株荚数、虫荚率、单株粒质量及百粒质量等数量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论是群体间还是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单株... 对云南省8个地方栽培木豆群体进行调查,对木豆株高、地径、冠幅、单株荚数、虫荚率、单株粒质量及百粒质量等数量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性状不论是群体间还是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粒质量与单株荚数呈高度正相关,与株高、地径呈弱正相关。单株荚数、虫荚百分率、百粒质量对产量构成贡献最大,通径系数分别为0 8551、-0 2374、0 1799。若将三个性状相结合,选择单株荚数多、粒大、虫荚少的单株,则后代产量可望有明显增加,有可能育成高产高抗虫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地方栽培群体 数量性状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模式分析的前胡栽培群体质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广 谭秋生 +3 位作者 郭瑀 罗敏 邓才富 任星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207-1213,共7页
为研究前胡栽培群体质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建立前胡指纹图谱并测定白花前胡甲素、乙素含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系统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分析... 为研究前胡栽培群体质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建立前胡指纹图谱并测定白花前胡甲素、乙素含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系统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前胡的双指标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的质量分数在0.46%~1.73%、0.076%~0.708%。建立了19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6个共有峰,其中识别白花前胡甲素和乙素为主要特征差异成分;18批单株样品的色谱相似度在0.600~0.999,HCA和PCA结果与相似度结果一致。生产中不同单株前胡植株类型内在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群体质量特征表现非常丰富。单一植株表现为质量不合格,而大田混合样的检测质量符合药典要求;通过双指标成分与HCA、PCA和OPLS-DA等分析方法相结合可全面的评价前胡的栽培群体质量特征,同时对前胡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栽培群体 质量特征 化学模式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优化栽培群体形态指标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平 刘克礼 +1 位作者 高聚林 张铁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5-78,共4页
为了给高产栽培管理指标化、数量化提供依据,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材料,通过五元二次回归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春小麦在高产优化栽培措施下株高、分蘖数、展开叶片数等群体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群体主要形... 为了给高产栽培管理指标化、数量化提供依据,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材料,通过五元二次回归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春小麦在高产优化栽培措施下株高、分蘖数、展开叶片数等群体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群体主要形态指标与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栽培群体 形态指标 动态变化 高产栽培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叶槭不同栽培群体性别分化与种实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云 路森 《吉林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3,45,共4页
以长春市街路绿化树种复叶槭为调查对象,研究不同栽培群体的性别分化和有关种实性状,结果表明:在几乎相同的栽培环境中,不同群体雌雄株性别分化比例差异显著,雄株多于或显著多于雌株;株间种实的大小与翅果开张角度等形态性状存在差异... 以长春市街路绿化树种复叶槭为调查对象,研究不同栽培群体的性别分化和有关种实性状,结果表明:在几乎相同的栽培环境中,不同群体雌雄株性别分化比例差异显著,雄株多于或显著多于雌株;株间种实的大小与翅果开张角度等形态性状存在差异或明显差异;株间的种子饱满度变动在33.8%84.1%之间,差异极显著;株间种子的千粒重变化范围在30.345.6 g之间,均值为36.0 g,差异极显著(F0.01=503.41**),遗传差异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叶槭 栽培群体 性别分化 种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水稻低群体高效能的调控栽培技术
8
作者 洪鼎俊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1998年第7期13-13,共1页
山区水稻低群体高效能的调控栽培技术□洪鼎俊一、杂交稻低群体栽培的主要好处实践证明,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低群体高产栽培,是实现山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一大技术改革,可以克服传统栽培中那种高群体低效能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有利... 山区水稻低群体高效能的调控栽培技术□洪鼎俊一、杂交稻低群体栽培的主要好处实践证明,大力推广杂交水稻低群体高产栽培,是实现山区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一大技术改革,可以克服传统栽培中那种高群体低效能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增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群体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顾建人 刘学珍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以上海长江、跃进农场4000hm^2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应用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建立水稻高产示范基地。2006-2008年累计实施面积9196.13hm^2,平均产量11136.6kg/hm^2,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群体质量栽培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薹肥追施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福彬 陆建华 +1 位作者 朱金芳 李华 《耕作与栽培》 2008年第6期28-29,共2页
适时、适量追施薹肥,是油菜群体质量栽培能否实现250~300kg/667m2的超高产目标最重要的技术因素。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薹肥纯氮用量在4.6~6.9kg/667m2的范围内,氮肥用量的增加对单产的影响很小,而在薹高15cm左右追施薹肥,对促进分枝... 适时、适量追施薹肥,是油菜群体质量栽培能否实现250~300kg/667m2的超高产目标最重要的技术因素。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薹肥纯氮用量在4.6~6.9kg/667m2的范围内,氮肥用量的增加对单产的影响很小,而在薹高15cm左右追施薹肥,对促进分枝、增加角数、提高单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 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水稻低群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1
作者 黄雪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6,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群体高产栽培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群体叶面积指数与田间最大留叶量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保才 李建钊 +2 位作者 李才华 王丽霞 王自安 《中国西瓜甜瓜》 2004年第3期14-16,共3页
对不同西瓜品种的叶面积进行抽样调查,找出西瓜功能叶叶片纵横长度的平均值与叶面积的直线回归关系,并根据西瓜田间最大叶面积指数LAI≈2,估算出在不同密度下植株的最大留叶量和最大主蔓长度。
关键词 西瓜 群体栽培 叶面积指数 田间管理 留叶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技术
13
《麦类文摘》 1996年第5期28-36,共9页
Z960977 麦田土壤中泡囊一丛枝(VA)菌根的形成/贺学礼,赵丽莉(西北农大基础科学系)//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1).-44~45.37VA 菌根真菌是麦田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真菌.能与小麦等绝大多数农作物根形成共生体系.其形成受多种... Z960977 麦田土壤中泡囊一丛枝(VA)菌根的形成/贺学礼,赵丽莉(西北农大基础科学系)//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1).-44~45.37VA 菌根真菌是麦田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真菌.能与小麦等绝大多数农作物根形成共生体系.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鉴定对于 VA 菌根形成和功能的研究至关重要。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是对 VA 菌根真菌形态学资料强有力的补充。麦田土壤的扰动是影响 VA 菌根形成和导致真菌变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参27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群体 栽培技术 麦田土壤 春小麦 菌根真菌 高产小麦 群体质量栽培 农学院 内生真菌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稻套麦栽培技术
14
作者 李建平 束汉良 《农业装备技术》 1997年第6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稻套麦 栽培技术 丘陵地区 纹枯病 基肥套施 开沟深度 基本苗 群体质量栽培 土壤湿度 高浓度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新品种渝魔1号 被引量:5
15
作者 牛义 张大学 +3 位作者 刘海利 王启军 刘红艳 张盛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0,共1页
渝魔1号是2001年从云南花魔芋栽培群体巾优选出的一批自然变异单株,经过多年复选、组培快繁、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2001年对选出的变异单株进行组培快繁和复选,2002~2003年进行单株系统选育,选择... 渝魔1号是2001年从云南花魔芋栽培群体巾优选出的一批自然变异单株,经过多年复选、组培快繁、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2001年对选出的变异单株进行组培快繁和复选,2002~2003年进行单株系统选育,选择植株高大、叶色浓绿、苇秆具青底黑斑、球茎近圆形的株系200409,2004~2007年进行试种观察、品种比较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新品种 品种比较试验 变异单株 组培快繁 栽培群体 优良品种 试验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育种的困难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秉钧 石媛媛 杨官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紫菜属 育种 栽培群体 持续健康发展 遗传改良 品种(系) 生物学特性 条斑紫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穴不同苗数对“武运粳23号”生长影响之初探
17
作者 吕杰 夏云芳 《上海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8-39,共2页
为提高江苏如皋地区水稻产量水平,进行了单穴不同苗数对"武运粳23号"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穴不同苗数处理,综合运用叶龄模式及精确定量栽培原理,进一步明确了单本或少本插"小群体"高产栽培的可行性以及主... 为提高江苏如皋地区水稻产量水平,进行了单穴不同苗数对"武运粳23号"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单穴不同苗数处理,综合运用叶龄模式及精确定量栽培原理,进一步明确了单本或少本插"小群体"高产栽培的可行性以及主攻足穗大穗的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栽培 单穴 苗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新品种——玛瑙红
18
作者 张金云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第12期73-73,共1页
石榴新品种“玛瑙红”是从原产于安徽省怀远县优良鲜食石榴品种“大笨子”栽培群体芽变单株选育而来。2012年12月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
关键词 石榴品种 玛瑙红 新品种 单株选育 栽培群体 作物品种 安徽省 怀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新品种——水晶甜
19
作者 苑兆和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第7期65-65,共1页
水晶甜石榴是从山东枣庄三白甜石榴栽培群体中选出的优异芽变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水晶甜。该品种平均单果重409.2g,最大果重575.0g,平均百粒重36.4g,籽粒白色。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5.1%... 水晶甜石榴是从山东枣庄三白甜石榴栽培群体中选出的优异芽变新品种。201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水晶甜。该品种平均单果重409.2g,最大果重575.0g,平均百粒重36.4g,籽粒白色。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5.1%,总糖12.16%,可滴定酸029%,维生素C98.2mg/kg。果皮白色,果棱不明显,无锈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水晶 石榴 平均单果重 可溶性固形物 栽培群体 可滴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新品种——绿宝石
20
作者 苑兆和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第11期67-67,共1页
“绿宝石”是从山东枣庄万亩石榴园“大青皮甜”的栽培群体芽变单株选育而来的石榴新品种。2011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编号:鲁农审2011045号)。
关键词 石榴园 绿宝石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单株选育 栽培群体 山东省 芽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