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
74
1
作者
王新兵
侯海鹏
+3 位作者
周宝元
孙雪芳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36-2148,共13页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0.18、0.06和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条带深松
群体根系
空间分布
根系
容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3 位作者
余美炎
王同燕
任凤山
徐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8-465,共8页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显著相关(r=0.9629),其变化主要受根层、茎层、叶层^(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影响;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与根层、茎层和叶层的^(32)P矿质集运速率之间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其变化显著受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的影响;根层、叶层和穗层的^(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与其^(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变化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群体根系
^32P吸收活力
群体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麦棉复合根系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立国
孟亚利
+5 位作者
周治国
张立桢
陈兵林
卞海云
张思平
王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88-896,共9页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以单作棉和单作麦为对照,利用根钻与DT SCAN扫描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套作棉和单作棉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均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套作棉4...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以单作棉和单作麦为对照,利用根钻与DT SCAN扫描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套作棉和单作棉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均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套作棉40cm以下各土层根系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的衰退速率在盛花期后明显低于单作棉,根系平均直径差异较小。套作棉浅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前低于单作棉,深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后显著高于单作棉,在根系总量上超过单作棉。在距棉株水平距离25cm以内,纵向0~20cm土层中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总表面积最大,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单作棉各土层根长和根长密度以距棉株由近及远地增加,浅层根系在距棉株水平距离12.5cm处较高。套作棉浅层根系以距棉株3.75cm处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最大,随距棉株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层加深,各土层根长最大密度位点逐渐远离棉株。根表面积的空间分布与根长和根长密度相同。根系平均直径在距棉株水平距离3.75cm处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在水平距离12.5cm和21.25cm处,在纵向0~40cm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在40cm以下各土层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若以棉花主茎垂直向下比喻为弓弦,则单作棉根干重的空间变化呈弓背形分布,而套作棉各土层根干重最大值出现的位点逐渐远离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两熟
根系
复合
群体
生长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麦棉套作系统生理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4 位作者
余美炎
张凤云
王同燕
陈跃
张贡献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7-12,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麦棉套作系统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棉套作系统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两头强(小麦抽穗前长势强,棉花吐絮期贪青晚熟),中间弱(共生期内小麦早衰、棉苗长势弱)的特点;小麦生育后期(抽...
在大田条件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麦棉套作系统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棉套作系统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两头强(小麦抽穗前长势强,棉花吐絮期贪青晚熟),中间弱(共生期内小麦早衰、棉苗长势弱)的特点;小麦生育后期(抽穗后)特别是在灌浆后期群体根系活力明显降低,穗内32P矿质分配比率减少,茎叶的代谢活力下降;套作棉花在蕾铃期群体根系活力降低,且根系活力高值期出现的时间后延15~25天,高值持续期明显缩短。生殖器官内32P矿质分配比率,从蕾期一直到吐絮期也不同程度的相对降低。但麦棉套作经济效益比单作棉花增加178%以上,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栽培技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棉套作
群体根系
活性
生理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理 生化 生态
5
《麦类文摘》
2000年第5期39-42,共4页
Z001197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性的空间分布与衰老的关系及其调控/王法宏(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全国小麦育种学术讨论会摘要文集:2000,5.9~5.14.-22~231995-1998年在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农场采用网袋栽培、池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Z001197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性的空间分布与衰老的关系及其调控/王法宏(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全国小麦育种学术讨论会摘要文集:2000,5.9~5.14.-22~231995-1998年在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农场采用网袋栽培、池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手段研究表明:(1)随着植株的衰老,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群体根系活性(单位土体内的根系活性)迅速下降,但品种间存在差异:正常落黄型品种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群体根系
活性
小麦育种
高产小麦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生育后期
相结合
山东省
小麦品种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
74
1
作者
王新兵
侯海鹏
周宝元
孙雪芳
马玮
赵明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36-2148,共13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RRS-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14)
+1 种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080052)资助
文摘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0.18、0.06和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条带深松
群体根系
空间分布
根系
容纳量
Keywords
Summer maize
Planting density
Strip subsoiling
Population root
Spatial distribution
Root accommodation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余美炎
王同燕
任凤山
徐兵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8-465,共8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鲁麦14)群体根系吸收活力和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返青到成熟,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符合回归方程y=2.050+1.641x(r=0.8163);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显著相关(r=0.9629),其变化主要受根层、茎层、叶层^(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影响;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与根层、茎层和叶层的^(32)P矿质集运速率之间的关系都极为密切,其变化显著受根层^(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的影响;根层、叶层和穗层的^(14)C光合产物集运速率与其^(32)P矿质集运速率的变化之间关系密切。
关键词
冬小麦
群体根系
^32P吸收活力
群体
光合速率
Keywords
Winter wheat
Root population ^(32)P absorption vigour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
^(14)C photosynthate accumulation rate
^(32)P mineral accumulation rate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麦棉复合根系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立国
孟亚利
周治国
张立桢
陈兵林
卞海云
张思平
王瑛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试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88-89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545和30370831)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502B)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2109)资助。
文摘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以单作棉和单作麦为对照,利用根钻与DT SCAN扫描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套作棉和单作棉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均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套作棉40cm以下各土层根系根长和根长密度、根表面积的衰退速率在盛花期后明显低于单作棉,根系平均直径差异较小。套作棉浅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前低于单作棉,深层根系干重在盛花期后显著高于单作棉,在根系总量上超过单作棉。在距棉株水平距离25cm以内,纵向0~20cm土层中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根总表面积最大,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单作棉各土层根长和根长密度以距棉株由近及远地增加,浅层根系在距棉株水平距离12.5cm处较高。套作棉浅层根系以距棉株3.75cm处根系的根长和根长密度最大,随距棉株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层加深,各土层根长最大密度位点逐渐远离棉株。根表面积的空间分布与根长和根长密度相同。根系平均直径在距棉株水平距离3.75cm处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而在水平距离12.5cm和21.25cm处,在纵向0~40cm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在40cm以下各土层随土层加深而降低。随土层深度增加,若以棉花主茎垂直向下比喻为弓弦,则单作棉根干重的空间变化呈弓背形分布,而套作棉各土层根干重最大值出现的位点逐渐远离棉株。
关键词
麦棉两熟
根系
复合
群体
生长
时空分布
Keywords
Cotton-wheat double cropping
Composite root system
Growth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麦棉套作系统生理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王志芬
陈学留
余美炎
张凤云
王同燕
陈跃
张贡献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淄川区农业服务中心生技科
山东六四农场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7-12,共6页
基金
山东省科委资助
文摘
在大田条件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麦棉套作系统的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棉套作系统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两头强(小麦抽穗前长势强,棉花吐絮期贪青晚熟),中间弱(共生期内小麦早衰、棉苗长势弱)的特点;小麦生育后期(抽穗后)特别是在灌浆后期群体根系活力明显降低,穗内32P矿质分配比率减少,茎叶的代谢活力下降;套作棉花在蕾铃期群体根系活力降低,且根系活力高值期出现的时间后延15~25天,高值持续期明显缩短。生殖器官内32P矿质分配比率,从蕾期一直到吐絮期也不同程度的相对降低。但麦棉套作经济效益比单作棉花增加178%以上,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栽培技术建议。
关键词
麦棉套作
群体根系
活性
生理学特性
Keywords
Wheat_cotton interplanting,radiotracer,population root activity, 32 P miner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理 生化 生态
5
出处
《麦类文摘》
2000年第5期39-42,共4页
文摘
Z001197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性的空间分布与衰老的关系及其调控/王法宏(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全国小麦育种学术讨论会摘要文集:2000,5.9~5.14.-22~231995-1998年在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农场采用网袋栽培、池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等手段研究表明:(1)随着植株的衰老,高产小麦生育后期群体根系活性(单位土体内的根系活性)迅速下降,但品种间存在差异:正常落黄型品种相对较高。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群体根系
活性
小麦育种
高产小麦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生育后期
相结合
山东省
小麦品种
空间分布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
王新兵
侯海鹏
周宝元
孙雪芳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冬小麦群体根系^(32)P吸收活力与群体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
王志芬
陈学留
余美炎
王同燕
任凤山
徐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麦棉复合根系生长的时空动态分布
王立国
孟亚利
周治国
张立桢
陈兵林
卞海云
张思平
王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麦棉套作系统生理学特性研究
王志芬
陈学留
余美炎
张凤云
王同燕
陈跃
张贡献
《山东农业科学》
199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生理 生化 生态
《麦类文摘》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