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绍娟 张文岚 +3 位作者 傅耀文 操海萍 张桂珍 刘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与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板、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混合抗原板进行供受者HLA I类抗原分型、HLA II类基因分型、PRA检测。结果 :PRA为低、中、高三组受者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6 %、2 7%、6 6 6 %。HLA位点错配数 (MM)为 0 1组明显比 5 6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率低。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低水平的PRA ,可降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群体反应抗体 肾移植 早期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反应性抗体技术及HLA配型在1700例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于立新 姚冰 +6 位作者 叶桂荣 杜传福 邓文锋 徐健 马俊杰 付绍杰 萧露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HLA配型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对拟行肾移植的患者运用PRA检测、HLA组织配型,要求HLA抗原3~6个位点相合,PRA阳性(20%以上)给予3~5次血浆置换,共1 700例作为第一组,未采...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HLA配型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对拟行肾移植的患者运用PRA检测、HLA组织配型,要求HLA抗原3~6个位点相合,PRA阳性(20%以上)给予3~5次血浆置换,共1 700例作为第一组,未采用PRA、HLA组织配型的423例患者为第二组.观察两组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HLA-A、B、DR位点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第一组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用量减至5~7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2~16d,平均5 d,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52例(14.8%),1年人/肾存活率高达98.6%/96.7%,3年人/肾存活率93.1%/87.3%,5年人/肾存活率88.1%/83.6%.第二组肾移植术后CsA用量8~12mg@kg-1@d-1,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4~30d,平均13 d,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6.8%),1年人/肾存活率86.7%/76.3%,3年人/肾存活率72.5%/67.9%,5年人/肾存活率69.5%/59.3%.结论PRA阴性加良好的HLA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群体反应抗体 人白细胞抗原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影响因素及高群体反应性抗体的临床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爱民 郑军华 闵志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检测是目前临床尤其是器官移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存在着一些相关因素 ,如 Ig A、Ig M的存在 ,Ig G不同亚型的作用及非 HL A抗体的影响等 ,PRA的检测结果会产生一些误差。分析 PRA的影响因素并正确判断PRA检测... 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检测是目前临床尤其是器官移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存在着一些相关因素 ,如 Ig A、Ig M的存在 ,Ig G不同亚型的作用及非 HL A抗体的影响等 ,PRA的检测结果会产生一些误差。分析 PRA的影响因素并正确判断PRA检测的临床意义 ,可使部分 PRA假阳性的患者获得移植机会。对于高 PRA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有 :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IVIG)、组织配型、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及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抗体 肾移植 免疫球蛋白 p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评估临床肾移植中受者获得移植的几率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敏 于立新 肖露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患者与供者不相容几率的校正PRA(cPRA)方法,采用校iFPRA(cPRA)方法分析临床肾侈植中受者获得移植物的几率。方法计算2000年1月~2012年12月间2004例移值供者HLA-A、B、DR基因以及A-B...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应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患者与供者不相容几率的校正PRA(cPRA)方法,采用校iFPRA(cPRA)方法分析临床肾侈植中受者获得移植物的几率。方法计算2000年1月~2012年12月间2004例移值供者HLA-A、B、DR基因以及A-B、A-DR、B-DR和A-B-DR单倍型出现的频率作为HLA数据库,对202例PRA阳性患者的CPRA进行分析,并评价PRA和CPRA的-致性。结果本研究基于2004例移植供者的HLA设计的CPRA-Java计算软件,从中输入PRA阳性受者的HLA特异性抗体,即可获得-个CPRA的百分数,代表受者不可接受的HLA基因在供者群体中存在的几率。202例PRA阳性受者平均强度为(23.12±17.83)%,CPRA均值为(46.07±23.30)%。低度致敏组(PRA〉0~10%)的平均强度(6.874±2.41)%与组中CPRA均值(21.634±11.75)%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致敏组(PRA〉10~30%)的平均强度为(20.154±5.70)%与组中CPRA均值(50.56±16.86)%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致敏组(PRA〉30%)中两值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低度、中度致敏组中PRA强度与CPRA值的一致率为19.35%和10.99%(P〈0.05),高度致敏中PRA强度与CPRA值的一致率为100%(P〉0.05)。结论研究证明,PRA呈低度致敏时受者实际获得移植的几率可能比PRA强度反映的低;而PRA〉30%时CPRA均〉30%,证实PRA〉30%为肾移植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PRA反映了肾移植受者自身的致敏程度,可靠的HLA抗体特异性检测极为重要,而cPRA则可以如实反映受者获得移植的几率,为临床医师预测受者等待时间、选择移植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pra 应用群体反应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素霞 敖建华 +3 位作者 董隽 卢锦山 高江平 洪宝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0-1111,共2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影响。方法50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增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左卡尼汀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在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g,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给药。采用ELISA...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影响。方法50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增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左卡尼汀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在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0g,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给药。采用ELISA方法对50例患者治疗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左卡尼汀治疗组群体反应性抗体显著下降,而对照组群体反应性抗体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透析 群体反应抗体 左卡尼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641例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泓 赵小兵 武大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52-852,855,共2页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1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群体反应抗体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兴鸽 鲁学良 +1 位作者 许吕宏 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探讨特异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对脐血CD34+细胞的影响。取含PRA的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与脐血CD34+细胞、补体联合孵育,观察其对CD34+细胞的影响,并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本研究探讨特异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对脐血CD34+细胞的影响。取含PRA的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与脐血CD34+细胞、补体联合孵育,观察其对CD34+细胞的影响,并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PRA血清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RA血清组脐血CD34+细胞DNA合成能力较对照组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各实验组间脐血CD34+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补体可增强上述作用;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细胞 地中海贫血 群体反应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受者高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机制和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肖露露 黄湖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明移植 移植肾 群体反应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9
作者 张炜 金雁 +2 位作者 顾民 吴宏飞 徐正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8-469,476,共3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RA检测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患者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血清PRA检测,并分析其结果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34...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RA检测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患者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血清PRA检测,并分析其结果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34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9例(26.5%),有5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PRA阴性者25例(73.5%)。PRA阳性组中,有5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PRA阴性组中,有4例发生急性排异,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11例(术前PRA阴性转阳者2例),发生排异6例(1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②患者肾移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抗体 肾移植 围手术期 群体反应抗体 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对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宏亮 王禾 刘贺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81-1882,共2页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HLA体液致敏状态,筛选合适供者及通过PRA变化早期诊断急性排斥。方法:通过微量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269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敏受者...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HLA体液致敏状态,筛选合适供者及通过PRA变化早期诊断急性排斥。方法:通过微量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269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果:肾移植受者中PRA阳性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致敏受者(P<0.001),移植后PRA水平升高组的排斥发生率显著高于PRA无变化组(P<0.001)。结论:PRA是预测受者致敏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及早期诊断排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群体反应抗体(pra) 群体反应抗体 肾移植患者 抗体检测 临床意义 肾移植受者 淋巴细胞毒试验 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膜滤过治疗降低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勇 叶自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2-303,共2页
目的探讨分子筛治疗对移植肾失功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含量及再次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初次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PRA阳性的移植肾失功患... 目的探讨分子筛治疗对移植肾失功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含量及再次肾移植排异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初次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PRA阳性的移植肾失功患者10例进行5次分子筛治疗,检测PRA、配型的变化,再次肾移植的排异反应。结果与分子筛治疗前[(40.8±6.2)%]比较,PRA水平[(18.8±3.4)%]显著下降(P<0.05)。PRA抗体阳性特异性位点和阳性频率均明显减少。Ⅰ、Ⅱ类抗原配型错配率也显著降低,10例患者接受肾移植均未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结论分子筛治疗可有效减少再次肾移植患者PRA水平和移植肾超急性排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抗体 移植物排斥 血浆置换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12
作者 郭予和 陈伟翔 +3 位作者 尹威 潘光辉 马俊杰 陈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1-1034,1038,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人存活率为96.8%、89.4%、78.6%,阳性者为93.5%、81.6%、65.4%,而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肾存活率为95.9%、84.8%、63.1%,阳性者为92.3%、74.1%、51.9%,两组移植人/肾间生存曲线均有统计学差异(人/肾log-rank检验χ2=9.623/11.019,P=0.002/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A水平是影响人/肾存活的重要因素(P<0.001),PRA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相关(OR=8.25,95%CI=2.86-5.72,P<0.001)。术前PRA阴性受者术后5年、10年血肌酐均较术前PRA阳性者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者术后1年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此外,PRA与术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出现相关(OR=6.89,95%CI=4.52-9.17,P<0.05)。结论:PRA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术后更应注重PRA阳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及DSA的监测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群体反应抗体 HLA 排斥反应 抗供体特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中群体反应性抗体与性别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欣 肖露露 +2 位作者 罗广平 谭茵 陈洪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42-943,共2页
目的 :探讨性别在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 (penalreactiveantibody ,PRA)时的差异以及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 :参照肖露露建立的PRA检测方法 ,对自 1991年起 10年间的 42 42例初次或再次等待肾移植的男女患者检查PRA。结果 :女性患者每年的PR... 目的 :探讨性别在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 (penalreactiveantibody ,PRA)时的差异以及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 :参照肖露露建立的PRA检测方法 ,对自 1991年起 10年间的 42 42例初次或再次等待肾移植的男女患者检查PRA。结果 :女性患者每年的PRA阳性率与男性患者每年的PRA阳性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P <0 0 5 )。其中 9例肾移植术由于高PRA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 ,8 9例由于HLA配合程度低造成预后非常差。结论 :有妊娠史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致敏淋巴细胞免疫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别因素 肾移植 群体反应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PRA介导肾移植后延迟性超急排斥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露露 罗敏 +3 位作者 于立新 王彦斌 魏强 余玉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了解HLA-A、B、DR、DQ表现型为纯合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PRA水平,并研究其与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间在我院登记等待首次肾移植的438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HLA、PRA情况以及其中1例PRA65的HLA纯合子患... 目的:了解HLA-A、B、DR、DQ表现型为纯合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PRA水平,并研究其与肾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间在我院登记等待首次肾移植的438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HLA、PRA情况以及其中1例PRA65的HLA纯合子患者肾移植效果进行分析。HLA基因分型采用PCR-SSP技术,PRA、抗体强度及抗体特异性分析采用ELISA技术,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结果:438例患者中有HLA纯合子12例,杂合子426例;12例纯合子中PRA阳性者6例,阳性率50,平均HLA抗体强度为55,广泛致敏率达100;426例杂合子中PRA阳性者65例,阳性率15.26,平均HLA抗体强度为28,广泛致敏率为40;纯合子与杂合子之间的PRA阳性率、平均HLA抗体强度和广泛致敏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合子高PRA的风险大(OR=5.29,95CI:1.67~16.70);1例PRA65的纯合子患者术前经血浆置换、蛋白免疫吸附、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使PRA降低至阴性,在舒莱免疫诱导下行尸体肾移植术,供受者HLA抗原2个错配,术后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第3天开始PRA呈阳性并逐渐升高,伴随临床逐渐出现尿少、血压升高、移植肾区疼痛等排斥反应征象,血清肌酐逐渐升高,移植肾B超见动脉阻力指数逐渐升高,提示急性排斥反应,采用术前有效清除HLA抗体的所有方法再次治疗无效,于术后第36天因移植物失功行移植肾切除。结论:HLA纯合子产生高PRA的风险大;文中1例PRA阳性的HLA纯合子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随后出现不可逆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的情况,提示近年来随着各种有效清除HLA抗体的治疗方法不断用于临床导致了抗体介导的延迟性超急排斥反应(AMDR)的出现从而使移植肾失功;高PRA患者行肾移植术需高度慎重,应尽可能避开受者PRA峰值时的全部抗体谱来选择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纯合子 肾移植 抗体介导的延迟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HLA特异性抗体筛查(附3500例报告) 被引量:8
15
作者 傅茜 王长希 +1 位作者 曾文涛 陈立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预致敏的人白细胞抗原特异性抗体(HLA)是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对肾移植受者术前进行HLA特异性抗体检测和分析,以评价其致敏状态。方法:1998年至2007年于我院等待肾移植的受者共3500名。2000年3月前694名受者采... 目的:预致敏的人白细胞抗原特异性抗体(HLA)是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对肾移植受者术前进行HLA特异性抗体检测和分析,以评价其致敏状态。方法:1998年至2007年于我院等待肾移植的受者共3500名。2000年3月前694名受者采用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CDC)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之后2806名受者改为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对致敏受者HLA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以及致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DC方法仅能检出抗HLAⅠ类IgG抗体,而ELISA可检出抗HLAⅠ类和Ⅱ类抗体。CDC方法所检出的病人血清PRA阳性率比ELISA方法检出的阳性率低。而且,ELISA能分别检出抗HLA-A、B、CW、DR和DQ抗原的抗体20种、37种、8种、14种和7种。抗HLA-A2、24、68、23、32;B27、56、57、7;DR7、4、9、13、17、12;CW1、2、6、4、8等位基因产物的抗体频率较高。这些抗HLA抗体与华南地区人群HLA抗原分布不尽一致。不同性别PRA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以输血致敏为主,女性以输血、妊娠致敏为主。结论:采用ELISA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检出抗HLA特异性抗体。避免供受者间常见高频抗体相应的HLA位点的错配和减少输血是减少抗HLA抗体的产生,以提高移植物存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HLA 特异抗体 群体反应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天来 刘永光 +1 位作者 赵明 郭颖 《器官移植》 CAS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发生AMR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7年,分娩后移植肾失功,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术。术后予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肾功能正常。术后5 d患者出现突发尿少,移植肾区胀痛,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分子升高至14.29%,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y,DSA)阳性,血清肌酐(Scr)升高达606μmol/L,予血浆置换1次(血浆2 000 ml),置换后给予单剂利妥昔单抗500 mg静脉滴注,治疗18 d后复查PRA及DSA阴性,尿量增加,肾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随访至2011年6月,查PRA及DSA一直维持阴性,肾功能良好。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AMR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 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群体反应抗体 供体特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特异性PRA影响脐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翁文骏 方建培 +5 位作者 吴燕峰 肖露露 徐宏贵 包蓉 魏菁 许吕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00-2204,共5页
目的:探讨反复输血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中特异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105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与实验血清(健康儿童AB血清50μL、PRA血清0μL、50μL、100μL)、补体联合孵育后... 目的:探讨反复输血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中特异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105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与实验血清(健康儿童AB血清50μL、PRA血清0μL、50μL、100μL)、补体联合孵育后半固体集落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第7d、第14d总集落数和各种集落数。结果: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受PRA血清作用后,在半固体集落培养第7d,总集落数、CFU-GM分别为A组88.20±9.41、79.00±11.39和B组88.60±9.12、79.20±10.44,显著高于C组20.60±7.39、15.20±4.66和D组4.00±2.05、1.40±0.51,P<0.01;其余各组的各种集落数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A组与E组比较:两组的各种集落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半固体集落培养第14d,总集落数、CFU-GM分别为A组216.00±31.10、117.40±24.80和B组213.20±31.06、116.00±19.75,显著高于C组97.80±14.43、32.80±8.10和D组31.40±13.41、8.40±4.30,P<0.01;第14dCFU-GEMM分别为A组45.60±8.51和B组42.60±7.03,显著高于C组20.80±6.96和D组7.80±6.06,P<0.05;第14dBFU-MK分别为A组12.80±4.42、B组11.00±2.74,显著高于D组1.00±0.55,P<0.05;B组第14dCFU-E17.20±4.03显著高于D组5.60±2.87,P<0.05。A组与E组比较:两组的各种集落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P>0.05)。PRA血清量与各种集落数目之间的Kendall相关分析:PRA血清量与第7d的总集落数及CFU-GM、第14d的总集落数、CFU-GM、CFU-GEMM、BFU-E、BFU-MK呈负相关(tau-b分别为-0.793、-0.849、-0.808、-0.804、-0.645、-0.674、-0.624,P<0.01;与第14dCFU-MK呈负相关(tau-b为-0.466,P<0.05)。结论:特异性PRA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下其抑制作用与PRA剂量有相关性:PRA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造血干细胞 地中海贫血 群体反应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与HLA配型和PRA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贾保祥 马威然 田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目的研究活体亲属肾移植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合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 antibody,PRA)的产生和肾功能变化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将336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患者分为5组:①父母给子女供肾组(118... 目的研究活体亲属肾移植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合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 antibody,PRA)的产生和肾功能变化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将336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患者分为5组:①父母给子女供肾组(118例)。②子女给父母供肾组(12例)。③兄弟姐妹间供肾组(107例)。④其他亲属供肾组(92例)。⑤夫妻间供肾组(7例)。进行HLA供受者配合率分析,并于肾移植术后1-4年追踪肾功能变化和PRA产生的情况。HLA分型检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提供的HLA-PCR-SSP分型试剂盒。PRA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结果第1组的118例肾移植供受者HLA-A、B、DR、DQ抗原单体型半相合,其中有22例抗原配合率高于单体型半相合。肾移植术后有36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其中8例为PRA阳性。第2组的12例肾移植供受者HLA-A、B、DR、DQ抗原单体型半相合,其中有7例HLA抗原配合率高于单体型半相合。肾移植术后1例患者肾功能下降,且为再次肾移植患者。第3组的107例兄弟姐妹间HLA-A、B、DR、DQ配型完全相配合有18例,73例为单体型半相合或大于单体型半相合,其余为低于单体型半相合或不相合。肾移植术后中有13例患者肾功能下降,其中3例PRA阳性。第4组的92例其他亲属移植的供受者间HLA-A、B、DR、DQ等于或大于单体型半相合的有24例,完全不相合的有9例,虽然HLA抗原配合率大于4个抗原,但并不是单体型半相合抗原的有8例,等于或小于3个抗原配合的有51例。肾移植术后有11例患者肾功能下降,其中6例患者PRA阳性。第5组的7例夫妻间肾移植患者,HLA配合率均≤3个抗原。肾移植术后有2例患者肾功能下降,且为PRA阳性。结论父母、子女及兄弟姊妹等直系亲属肾移植供受者中HLA配合率高于其他亲属间移植供受者,但兄弟姊妹间HLA配型完全相同的则较低。HLA配型与近期移植肾存活无关,而与供者的年龄有关。良好的HLA配型与肾移植术后PRA生成的概率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亲属肾移植 HLA分型 群体反应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4d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瑞明 李留洋 +4 位作者 郭颖 郭琳琅 张敏 王海琴 赵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56-758,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C4d沉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4d在移植肾的沉积,同时检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合临床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以C4d在50%以...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C4d沉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排斥反应患者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4d在移植肾的沉积,同时检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结合临床资料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以C4d在50%以上毛细血管基膜呈明亮的线性沉积判断为阳性。40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C4d沉积13例(32.5%),阴性组管周毛细血管无C4d沉积,但肾小球系膜区、基底膜、肾小管基膜上可见C4d沉积;PRA阳性19例(47.5%),其中C4d阳性组PRA阳性者10例(52.6%),阴性者9例(47.4%),C4d阴性组PRA阳性者3例(14.3%),阴性者18例(85.7%)。C4d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术后PR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PTC部位C4d的沉积同受者血清PRA存在正关联性,术后PRA阳性患者移植肾C4d沉积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排斥 免疫 群体反应抗体 C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钰 练巧燕 +4 位作者 陈奥 王晓华 徐鑫 何建行 巨春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受者的资料,分析其诊疗经过。结果受者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接受右肺移...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受者的资料,分析其诊疗经过。结果受者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接受右肺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Ⅰ类阳性(11%),术前未行特殊预处理,手术当日及术后予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术后早期受者康复顺利,术后13 d出现胸闷、气促,并呈进行性加重,迅速进展为Ⅰ型呼吸衰竭,PRAⅠ类上升为58%,并出现dnDSA,其位点为A24:02,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为2110,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指南,拟诊为(可能)AMR。予血浆置换、蛋白A免疫吸附、糖皮质激素冲击、利妥昔单抗及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后,PRA及DSA水平逐渐下降,术后20 d DSA MFI值为0,受者临床情况逐渐好转,呼吸困难消失,气促逐渐缓解,呼吸衰竭纠正,肺部渗出影逐渐吸收;术后45 d,受者完全康复出院。随访1年,受者状态良好,生活质量与同龄健康人相同,PRAⅠ类为5%,Ⅱ类为阴性,未出现DSA。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能有效去除受者循环血液中的DSA,减轻靶器官损害,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理想。针对肺移植术后AMR,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联合免疫吸附,可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 供者特异抗体(DSA) 群体反应抗体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