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女性创作群体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6-220,共5页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女性创作者在明清时期第一次形成了群体。从全国的宏观范围、州府的中观范围和家族的微观范围三个视角来看,她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且多出身于官宦人家、书香门第。...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女性创作者在明清时期第一次形成了群体。从全国的宏观范围、州府的中观范围和家族的微观范围三个视角来看,她们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且多出身于官宦人家、书香门第。这种分布特色与当时全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密切相关,并影响到了现当代女性创作群体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创作群体 地理分布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文学创作群体经典化的路径与语境——以新时期以来河南文学创作群体的命名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翼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李凖、乔典运、张一弓、田中禾等作家创作的集聚式爆发,评论界开始有意识地以"河南"为纲将个体作家整合为特定的创作群体。在由"河南作家"到"文学豫军"再到"中原作家群"的阶...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李凖、乔典运、张一弓、田中禾等作家创作的集聚式爆发,评论界开始有意识地以"河南"为纲将个体作家整合为特定的创作群体。在由"河南作家"到"文学豫军"再到"中原作家群"的阶段性命名转换中,研究者借助精英文学、文学体制的理论资源、话语资源,通过文学化、文学史化、意义化等策略逐渐完成对河南文学创作群体的经典建构。由于命名之于河南文学创作群体经典化的重要意义,厘析命名中的特征描述方式、成员界定标准,梳理命名的使用范畴、应用效果,考察驱动命名的问题背景、内在动机,探究建构命名的理论资源、话语资源及其深层结构,能够深描其经典化路径,由知识生产而至社会文化、精神心态,还原这一经典化过程的历史语境。对河南文学创作群体的命名与经典化并非特例,在河南作家被命名、被经典化的前后,文学川军、文学湘军、文学陕军等地方文学创作群体相继出现,形塑了当代文学的文化地理版图。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考察新时期以来河南文学创作群体的命名并非囿于一地、一时,而有可能成为解读中国当代文学、当代文化深层结构的另一种路径,呈现精英文学与文学体制间的辩证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学创作群体 河南作家 文学豫军 中原作家群 精英文学 文学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亮相与个性坚守──论当代小说创作的流派现象
3
作者 李运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00-103,共4页
关键词 小说流派 当代小说 新时期 文学流派 创作群体 创作风格 新写实小说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作家 意识流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恩寺壁画中的唐代宫廷画家创作群体论
4
作者 徐志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慈恩寺在唐代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寺中壁画多出于当时宫廷的著名匠师,其艺术特征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唐代宫廷绘画的艺术成就。文章将参与慈恩寺壁画创作的宫廷画家分为:以阎立本兄弟为代表的少府创作群体,以吴道子为代表的翰林院画家群体... 慈恩寺在唐代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寺中壁画多出于当时宫廷的著名匠师,其艺术特征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唐代宫廷绘画的艺术成就。文章将参与慈恩寺壁画创作的宫廷画家分为:以阎立本兄弟为代表的少府创作群体,以吴道子为代表的翰林院画家群体,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外来画家群体等三个创作群体来进行考察,探究不同画家群体的形成渊源、艺术特征,以及当时人对他们创作的接受情况。通过这些群体的考察,进一步了解唐代宫廷画家艺术的多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恩寺壁画 宫廷画家 创作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群体论
5
作者 夏芦庆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2-128,141,共8页
艺术创作,既是以个体方式进行的复杂的精神劳动,因此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同时,它又与社会和集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也表现出鲜明的群体色彩。
关键词 创作群体 个性特征 艺术创作 精神劳动 社会 艺术家 系统工程 综合艺术 作家 共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作功用观透视戏曲形式的发生与发展
6
作者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6,共5页
戏曲形式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元杂剧、明清 传奇、花部等几个阶段。这里所谓的发展,有就“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形式的整体而言的 ,也有就形式的某一方面,如语言、音乐形式和结构等而言的。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其中创作... 戏曲形式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元杂剧、明清 传奇、花部等几个阶段。这里所谓的发展,有就“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形式的整体而言的 ,也有就形式的某一方面,如语言、音乐形式和结构等而言的。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其中创作群体的变迁及其对创作形式的能动选择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变化着 的创作群体和随之变化的创作观念来透视戏曲形式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创作形式 创作群体 创作功用观 元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行于城乡之间—李明春小说创作研讨会在蓉举行
7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I0013-I0013,共1页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四川的文学创作一直以来在中国都有一定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四川先后涌现出了巴山作家群、康巴作家群等创作群体。渠县作为一个有历史传承的文学创作大县,出现了以杨牧为代表的“宕渠四子”。为了进一步研究渠县的...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四川的文学创作一直以来在中国都有一定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四川先后涌现出了巴山作家群、康巴作家群等创作群体。渠县作为一个有历史传承的文学创作大县,出现了以杨牧为代表的“宕渠四子”。为了进一步研究渠县的文学创作,关注宕渠作家群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研讨会 巴山作家群 小说 李明 城乡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创作 创作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效应与区域风格
8
作者 贺寿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6,共4页
一、群体效应的形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主要是由于艺术观点的接近(其次包括区域、亲缘、师承等诸多因素),艺术工作者很自然地形成某种松散群体。在这种群体内部,人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关键词 群体效应 艺术观点 互相作用 创作群体 艺术生产 剧种 作品 新编历史剧 戏曲 艺术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文化对知青作家群体的影响
9
作者 应光耀 《江淮论坛》 1988年第1期83-89,共7页
可以说,失去了知青作家,一部新时期文学史会成为残篇断简。知青作家这一创作群体的出现及其产生的实绩,早已引起文坛的密切注视。然而,现有的研究往往偏重于知青作家的个体特征,或者群体的主体方面。
关键词 知青作家 新时期文学 农村文化 创作群体 个体特征 文坛 城市文化 平民意识 参照系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评北大荒垦区初期文学创作
10
作者 曲若镁 《求是学刊》 1988年第3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现象 中国当代文学史 优秀文学作品 艺术价值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开拓精神 创作群体 思想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班级共读链的构建与运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晓霞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23期58-61,共4页
班级共读群体的构建与运行应当超越传统的读写结合理念,从纵横两个方面构建操作共读链;跨越学科,构建个体与学科多元统摄的主题共读链;为学生终身阅读构建螺旋共读链;立足素养,构建学生个性阅读链;指向写作,构建发展共读链。进而引领学... 班级共读群体的构建与运行应当超越传统的读写结合理念,从纵横两个方面构建操作共读链;跨越学科,构建个体与学科多元统摄的主题共读链;为学生终身阅读构建螺旋共读链;立足素养,构建学生个性阅读链;指向写作,构建发展共读链。进而引领学生形成读书、读人、读世界的优良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大概念 班级共读链 读写群体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出版纵横谈之四 选题特色是灵魂 精工细作有市场
12
作者 陈生明 《出版广角》 1997年第3期73-73,共1页
电子出版是多方面内容交融的综合艺术,是多领域技术交叉的边缘科学,是多样性人才交互的群体创作,是多元化市场交流的特殊商品。因此,发展中国电子出版,不仅要求国内有志于发展电子出版的单位,团结起来共同与洋货较量,与盗版斗争;尤其要... 电子出版是多方面内容交融的综合艺术,是多领域技术交叉的边缘科学,是多样性人才交互的群体创作,是多元化市场交流的特殊商品。因此,发展中国电子出版,不仅要求国内有志于发展电子出版的单位,团结起来共同与洋货较量,与盗版斗争;尤其要求大家各显其能开展积极的产品竞争,尽快开发出一定数量和相当质量的国产电子出版物,竞争的起点是“选题”,竞争的终点是“精品”。电子出版发展日新月异,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从凤毛麟角的稀奇宝贝,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知识载体。电子出版物的制作从电脑公司小规模的尝试,演变为出版社与电脑公司大规模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和电脑软硬件厂商,看准电子出版市场潜力大、可持续开发的诱人前景,纷纷把发展重点转向电子出版。这既是对电子出版的极大促进,也增加了电子出版竞争的压力。如今,我们感到电子出版物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出版物 选题论证 电脑公司 出版单位 发展重点 可持续开发 群体创作 综合艺术 市场交流 边缘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面市场:中国纪录片当前境况描述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苏六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市场化使中国纪录片陷入困境 ,中国纪录片面临又一次转型 ;市场化又将整合中国纪录片 ,让纪录片走向一种真正意义的繁荣。直面市场 ,也许是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市场 电视纪录片 纪实主义 创作群体 发展 题材 国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烨电影中的游民意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英明 郑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5-27,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创作开始分野,标榜宏大叙事、历史想象的第五代创作群体开始式微,进而与初出茅庐的第六代创作群体分庭抗礼:地上的第五代依然在影像中询唤历史、叩问命运;地下的第六代则同一时间开始在影像中酝酿个性、探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创作开始分野,标榜宏大叙事、历史想象的第五代创作群体开始式微,进而与初出茅庐的第六代创作群体分庭抗礼:地上的第五代依然在影像中询唤历史、叩问命运;地下的第六代则同一时间开始在影像中酝酿个性、探寻可能.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是,第六代创作群体一改前辈们“在超历史的图谋中,要为个人的体验寻找一种历史的经验表述,而结果却由于历史的‘无物之阵’与文化及语言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历史想象 意识 游民 电影 娄烨 创作群体 第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年前的文化产品营销——以晚清《时报》的小说广告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阚文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小说界革命” 文化产品 《时报》 产品营销 晚清 广告 市场属性 创作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话实说”看现代传播观念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2-53,共2页
从“实话实说”看现代传播观念主讲叶子整理曾祥敏谈话类节目,来源于国外的talkshow,翻译成中文即是看谈话,港台译作“脱口秀”,意为这类节目好看就好看在谈话上。作为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在国内并不是创举,在此之前... 从“实话实说”看现代传播观念主讲叶子整理曾祥敏谈话类节目,来源于国外的talkshow,翻译成中文即是看谈话,港台译作“脱口秀”,意为这类节目好看就好看在谈话上。作为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在国内并不是创举,在此之前,就有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话实说》 现代传播 谈话类节目 主持人 节目的 制片人 观众 电视节目 思想内涵 创作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群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47-53,共7页
本文从艺术美学的高度,较为全面而深刻地评析了当代云南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个性;全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云南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与艺术追求。作者力求勾勒出云南儿童文学在全国儿童文学领域的地位,以及浓郁的地方特色。
关键词 云南儿童文学 寓言与儿歌创作群体 童话创作群体 散文创作群体 小说创作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国产喜剧电影的悲剧化表达策略与文化意指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9-24,共6页
随着中国电影不断发展,不论是票房的屡创新高还是“爆款”作品的更迭出现,都不断向大众展示中国电影迈向产业化发展的累累硕果。这种产业化进程最鲜明的转变,首先是市场规模和空间的拓展,其次则是新兴创作群体和创作力量的加入,对电影... 随着中国电影不断发展,不论是票房的屡创新高还是“爆款”作品的更迭出现,都不断向大众展示中国电影迈向产业化发展的累累硕果。这种产业化进程最鲜明的转变,首先是市场规模和空间的拓展,其次则是新兴创作群体和创作力量的加入,对电影美学方面的创新,其中,类型电影的本土化建构是重要一环。如果作品的商业价值和票房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大众审美取向的显影;那么,喜剧类型则因其创作模式的可拓展性与定义的宽泛性,以丰富多元的面貌,成为最易被大众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票房成绩 类型电影 喜剧类型 表达策略 创作群体 可拓展性 宽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电影诞生的多元语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璐舜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13-14,共2页
“新生代”创作群体是指在“第五代”以后崛起的新一代导演,在通俗的意义上是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在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影视文化教育,于90年代初初登影坛,到90年代中后期渐成气候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诞生于... “新生代”创作群体是指在“第五代”以后崛起的新一代导演,在通俗的意义上是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在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影视文化教育,于90年代初初登影坛,到90年代中后期渐成气候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诞生于丰富并且多元的语境中,并且通过自身创作实践带来了中国电影创作具有颠覆性的新方式和新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产生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更充分地理解其独特艺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群体 导演 新生代 地质年代 电影创作 艺术创作 电影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离“弑父”:新生代影像策略的惨胜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智忠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先锋性 创作风格 新生代 流派 青春 后现代文化 创作群体 艺术实践 影像 前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