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辨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施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7-49,共3页
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统摄和支配其他价值观,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群体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 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历史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统摄和支配其他价值观,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群体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特殊的亚文化形态;现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文化传承链条的断裂是青年群体亚文化存在的客观原因;主流文化与青年群体亚文化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对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宽容、善待并正确引领青年群体亚文化回归主流,是正确处理两种文化关系的原则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化 青年群体亚文化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亚文化群体破坏行为的青春期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倪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7-40,共4页
网络亚文化群体的破坏行为是一种以破坏颠覆为特征的、手段与目的合一的、对抗网络及现实秩序的网络失范行为。本文试图在伦理学范畴之外 ,通过精神分析学的方法抓取这一行为的形而下实质 。
关键词 网络亚文化群体 破坏行为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捉妖记》中亚文化群体的困境与突围
3
作者 熊立 胡志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3-16,共4页
2015年7月16日,由美籍华裔导演许诚毅执导的国产真人奇幻动画电影《捉妖记》在中国内地上映之后,该片就多次刷新内地影史票房纪录以及内地观影人次纪录。2017年3月22日,《捉妖记2》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这意味着《捉妖记》系列电影的正... 2015年7月16日,由美籍华裔导演许诚毅执导的国产真人奇幻动画电影《捉妖记》在中国内地上映之后,该片就多次刷新内地影史票房纪录以及内地观影人次纪录。2017年3月22日,《捉妖记2》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这意味着《捉妖记》系列电影的正式启动,从侧面反映了第一部《捉妖记》的成功。《捉妖记》通过描述一段男女主角捉妖、护妖,最终成功的奇幻旅程,讲述了一个表面温馨的"合家欢"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群体 主流文化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杰克·伦敦小说中的文化霸权-暴力及其导致的亚文化群体心理格式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4-60,共7页
伦敦把社会不平等归结为文化生产领域的非对称性,把不同阶层的斗争看成是文化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社会不公总是在文化中获得其合法性,可以通过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文化批判得以解构和颠覆。这种社会认知非常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也是其作... 伦敦把社会不平等归结为文化生产领域的非对称性,把不同阶层的斗争看成是文化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社会不公总是在文化中获得其合法性,可以通过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文化批判得以解构和颠覆。这种社会认知非常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也是其作品丰富内涵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伦敦 文化霸权—暴力 亚文化群体 心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抗与矛盾的出口——评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夏侠 李楠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18-122,共5页
迪克·赫伯迪格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中对二战以后英国出现的亚文化现象展开分析,通过解读当时英国工人阶级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进而深入探索促使各种亚文化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说明亚文化群体如何表达反叛社会秩序的意义... 迪克·赫伯迪格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中对二战以后英国出现的亚文化现象展开分析,通过解读当时英国工人阶级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进而深入探索促使各种亚文化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说明亚文化群体如何表达反叛社会秩序的意义,并阐释相应的文化元素最终被主流社会收编的过程,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展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群体 风格 反叛 收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文化沟通中的公关言语
6
作者 曾毅平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37-39,共3页
亚文化沟通中的公关言语曾毅平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如地域、社会阶层)划分出若干下位的亚文化类型。这些亚文化群体外在的文化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拥有特定的语言代码是一项重要的标识。他们往往赋予全民语言的词汇某... 亚文化沟通中的公关言语曾毅平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如地域、社会阶层)划分出若干下位的亚文化类型。这些亚文化群体外在的文化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拥有特定的语言代码是一项重要的标识。他们往往赋予全民语言的词汇某种特殊的含义,或者在全民语言的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沟通 亚文化群体 禁忌语 语言代码 公关人员 公关言语 服务场所 交际用语 公关策划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帮会与中国文化
7
作者 黄清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0-74,共5页
帮会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巨大社会势力,也是一种亚文化群体。但过去我们研究帮会很少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为了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个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有必要对于帮会与中国文化传统作一番深入的考察。
关键词 帮会 “义” 秘密社会 人生价值 哥老会 《水浒传》 游民无产者 中国文化传统 亚文化群体 天地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拉布街文人”:近代早期伦敦下层报人群体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英明 陆伟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格拉布街文人"是17、18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下层文人群体,包括受雇记者、报刊的撰稿人以及文学苦力,亦包括一些出身低微的出版印刷商以及某些成名之前的作家等。社会转型时期的格拉布街文人被看成雇佣文人的象征,生活困顿、... "格拉布街文人"是17、18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下层文人群体,包括受雇记者、报刊的撰稿人以及文学苦力,亦包括一些出身低微的出版印刷商以及某些成名之前的作家等。社会转型时期的格拉布街文人被看成雇佣文人的象征,生活困顿、煮字疗饥、声誉极低,为世人所嘲讽。但是,格拉布街文人的生存境遇、社会地位以及精神状态等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他们为英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与政府之间的斗争以及对于社会的批判,亦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布街文人 近代英国 亚文化群体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腐败型群体”的变态权力心理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2,共3页
“权力腐败型群体”的变态权力心理探析陈伟东从政治心理学考察,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经过重新的调整和组合,已分化出丰富多彩、充满合力的良性利益群体。同时,一些反社会利益群体也在滋长,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权力腐败型群体”的形成... “权力腐败型群体”的变态权力心理探析陈伟东从政治心理学考察,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经过重新的调整和组合,已分化出丰富多彩、充满合力的良性利益群体。同时,一些反社会利益群体也在滋长,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权力腐败型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群体并没有组织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腐败 心理探析 社会转型期 腐败行为 反腐败斗争 腐败分子 价值观教育 相对剥夺感 社会心理成本 亚文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汇与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怡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性别歧视 个人价值 词汇与文化 语言 自然环境 文化模式 民族特征 民族文化 亚文化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东欧青年文化分析
11
作者 高萍 张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7,共7页
当代东欧青年文化分析[德国]克莱尔·华莱士;希尔加·科瓦奇瓦/著高萍,张弛译“新欧洲”,随着铁幕的瓦解,似乎我们都沐浴在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氛围之中。在英国的电视里,我们能象看到葡荡牙的新闻一样看到立陶宛的新闻。... 当代东欧青年文化分析[德国]克莱尔·华莱士;希尔加·科瓦奇瓦/著高萍,张弛译“新欧洲”,随着铁幕的瓦解,似乎我们都沐浴在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氛围之中。在英国的电视里,我们能象看到葡荡牙的新闻一样看到立陶宛的新闻。在欧洲的任意一个乡村、小镇或城市里,都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青年亚文化 文化分析 亚文化 共产主义 共青团组织 保加利亚 摇滚乐 亚文化群体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青少年的社会化基础——电影《新警察故事》的启示
12
作者 申存慧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电影《新警察故事》中犯罪青少年的解析,揭示了青少年走上犯罪歧途的社会化基础:家庭教育畸形,包括家庭环境的影响、需求缺位和情感怪圈;电脑游戏模拟及此过程中的角色领悟偏差;同辈群体同化及群体亚文化的构建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犯罪青少年 社会化 故事 警察 电影 群体亚文化 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 同辈群体 电脑游戏 解析 领悟 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风的本质及其培育路径 被引量:10
13
作者 闫闯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5-11,共7页
当前学界对于家风的本质存在不同的认识,影响了对家风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从家风的特征和历史变迁角度对家风开展分析时发现,家风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即群体亚文化。厘清家风本质的过程,也是明确家风培育路径的过程,因为两... 当前学界对于家风的本质存在不同的认识,影响了对家风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从家风的特征和历史变迁角度对家风开展分析时发现,家风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即群体亚文化。厘清家风本质的过程,也是明确家风培育路径的过程,因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家风的培育路径主要体现在文化互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具体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继承优性文化和中性文化,推动家庭成员对家风的时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 群体亚文化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大学生的寝室“卧谈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磊 《社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0-51,共2页
所谓"卧谈会",顾名思义,就是"卧"着"谈"话开"会".这种理解对于有过寝室集体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不言自明的.对卧谈会的定义,大家都知道其时间是晚上熄灯就寝时,地点是寝室内,与会人员是寝室成员.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功能 娱乐功能 “卧谈会”现象 群体亚文化 寝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的体验:关于城市社会生活的三种理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小章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85-88,14,共5页
都市的体验:关于城市社会生活的三种理论王小章,郎友兴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的迅猛势头带来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随着大量人口迅速向城市特别是一些大都市集中,一系列社会和心理问题如贫穷问题、失业问题、犯罪问题、... 都市的体验:关于城市社会生活的三种理论王小章,郎友兴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的迅猛势头带来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随着大量人口迅速向城市特别是一些大都市集中,一系列社会和心理问题如贫穷问题、失业问题、犯罪问题、人格和心理失调问题等等开始在这些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生活 城市化 亚文化群体 城市决定论 城市社会学 构成论 人口的集中 城市社会问题 芝加哥学派 城市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俚语的特点和构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章文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62-67,共6页
英语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语言的变化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从亚文化的黑话、行话及隐语中溢出而进入主流文化,在当代报刊杂志、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被广泛地运用。作者回顾了英语俚语在社会中地位的演... 英语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语言的变化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从亚文化的黑话、行话及隐语中溢出而进入主流文化,在当代报刊杂志、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被广泛地运用。作者回顾了英语俚语在社会中地位的演变,并阐述了英语俚语的勤变、求新并具有丰富内涵的特点以及其构成的13种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化 亚文化群体 (非)规范语言 (非)标准的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格林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2期80-81,共2页
农民工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中出现的一个规模强大的弱势群体。农民与工人的双重性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经历着一种尴尬的处境。本文着重结合笔者2005年所做的一份关于四川成都建筑行业农民工人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来透射这一非主流... 农民工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中出现的一个规模强大的弱势群体。农民与工人的双重性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经历着一种尴尬的处境。本文着重结合笔者2005年所做的一份关于四川成都建筑行业农民工人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来透射这一非主流群体在遭遇都市主流文化时的境遇,关注以农民工人为代表的城市亚文化群体的边缘性文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群体 都市化 边缘性 阅读素养 社会结构 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危机的社会心理动因
18
作者 陈勇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63,共5页
本文抓住相互作用这一线索,根据儿童及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中的各种非正常状态的心理效应及行为特征,探究了导致社会化危机的社会心理动因。文章认为,这种社会心理动因就是首属群体的冷漠气氛、虚假气氛、支配——服从气氛以及正式组织... 本文抓住相互作用这一线索,根据儿童及青少年在不同情境中的各种非正常状态的心理效应及行为特征,探究了导致社会化危机的社会心理动因。文章认为,这种社会心理动因就是首属群体的冷漠气氛、虚假气氛、支配——服从气氛以及正式组织的保守性气氛与亚文化群体丧失社会规范约束的反文化心理气氛。任何刺激都只能在不同的心理气氛中才可能产生其消极影响,所以,各种消极的心理气氛就成了过滤各种社会宏观刺激及个体心理因素的中间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因 社会化 危机 心理气氛 亚文化群体 个体心理因素 相互作用 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人”——谁立人?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25,共5页
关键词 “立人” 民族认同 民族国家 亚文化群体 《生死场》 宏大叙事 大不列颠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报纸副刊的期待与反思
20
作者 吴缄 《新疆新闻界》 1995年第6期41-41,共1页
时代变了,受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变,对一些报纸副刊老面孔、老内容不满意了。他们希望编辑能提供全新的副刊文字,期望副刊给他们一种新的感受。这种期望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 报纸副刊 受众 文化需求 副刊编辑 亚文化群体 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冲突 纯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