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领导干部运用群众语言化解矛盾之方
被引量:8
- 1
-
-
作者
王素改
-
机构
郑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2-44,共3页
-
文摘
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作用下,语言成为社会矛盾和利益诉求的宣泄工具。领导干部失语、妄语等种种表现,是激化干群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领导干部在化解矛盾、推进工作时应该做到:认真学习群众语言,乐于运用群众语言,善于使用群众语言,与时俱进地使用群众语言,加以甄别地运用群众语言。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互联网
群众语言
干群矛盾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领导干部如何讲好群众语言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杨大伟
-
机构
沈阳军区大连房管局党委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30-31,共2页
-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群众语言
讲话艺术
群众利益
形象语言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群众语言是个宝——谈群众语言的价值担当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余爱民
-
机构
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
出处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第14期4-7,共4页
-
文摘
一个群众观念淡漠的人,不会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拿在手上、念在嘴上;一个群众语言匮乏的人,不会经常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有的领导干部长于讲官话、套话,惯于写空话、废话,表面上看是文风话风问题,其实病根出在作风漂浮上。可以这样说,群众语言好比一面镜子,能照出领导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群众基础牢不牢、群众工作实不实。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群众工作
领导干部
讲官
群众观念
群众利益
政治品质
全面深化改革
清亮亮
群众实践
-
分类号
D25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
- 4
-
-
作者
胡淑芳
-
机构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0,共1页
-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语言艺术
谚语
歇后语
群众语言
-
分类号
C933.2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领导干部要多讲接地气的群众语言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裕新
-
机构
中共江苏启东市纪委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9-39,共1页
-
文摘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与老百姓讲话喜欢使用专业术语或秘书语言,讲出来的话或是玄之又玄,群众听不懂;或是讲了前一句,群众自然会接得上后一句。领导干部为达到与群众沟通的目的,就要善于讲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所谓群众语言,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的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愿望。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领导干部
接地
秘书语言
专业术语
群众沟通
生活实践
人民群众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基层领导干部如何学用群众语言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威
-
机构
湖北省京山县罗店镇人民政府
-
出处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第14期10-11,共2页
-
文摘
群众语言,是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的用于表达思想、观念和愿望的民间语言。"群众语言"来源于群众,植根在基层和实践中。近年来,群众语言经常出现在党中央主要领导的讲话和报告中,如"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人民群众点赞"等,这些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的话语既包含哲理,意味深长,又容易赢得群众的喜爱和认同。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基层领导干部
民间语言
人民群众
引导机制
讲官
到群众中去
大学生干部
放下架子
表扬为主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学好用好群众语言
- 7
-
-
作者
余爱民
-
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
-
出处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第6期24-26,共3页
-
文摘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拾得群众语言一箩筐",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段竟一连串引用农谚达9个之多。那9个农谚是:"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寸不怕尺水,尺但怕寸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飞杨花、种棉花""青蛙打鼓,豆子入土"。如此"批发性引用农谚",可见总书记对农谚农活农情的熟悉和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深情。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寒露风
老来
秋旱
连阴
基层情况
考察报告
湖北省委书记
居民生活条件
政治口号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群众语言比官话更精彩
- 8
-
-
作者
钱夙伟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19,共1页
-
文摘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方米……”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市委第十一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用顺口溜解说起民生问题。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官话
市委书记
民生问题
委员会
顺口溜
宁波
解说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D609.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毛泽东运用群众语言的特色
- 9
-
-
作者
张卫高
-
机构
解放军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2-32,共1页
-
文摘
群众语言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使用的口头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方言土语等等。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简明、形象、新鲜、活泼,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富有幽默感。翻阅《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四卷本,便不难发现,毛泽东对群众语言非常熟悉,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运用的群众语言很多,且都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具体事物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充分显示了群众语言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毛泽东运用群众语言主要有如下特色。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毛泽东选集》
人民群众
领导干部
国际形势
中所
是非分明
小放牛
靳用
反对党八股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走群众路线 讲群众语言
- 10
-
-
作者
刘新伟
-
机构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马列教研部
-
出处
《领导科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52-54,共3页
-
文摘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因与群众的感情建得不够深、群众观点树得不够牢、群众路线走得不够坚决所导致的讲套话、大话、官话、空话的问题,已经成了干群之间一堵无形的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从话风改起,学讲群众语言、善讲群众语言、多讲群众语言,以良好话风带动作风,提高我们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党员领导干部讲好群众语言需要从温度、厚度、弧度和力度上入手。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群众路线
党员领导干部
-
分类号
D25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习近平的“群众语言”
- 11
-
-
作者
张海法
胡中冰
-
出处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3期61-61,共1页
-
文摘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讲话不仅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官威十足”“官腔震耳”“官架吓人”,而且还善于从“土的掉渣”的群众语言中汲取精华,他在各种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中十分善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群众语言,大家普遍感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很直白、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经常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以及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
-
关键词
群众语言
习近平
最高领导人
雅俗共赏
干部群众
表达思想
生活气息
民间谚语
-
分类号
F127.5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美
- 12
-
-
作者
姚晓丹
-
机构
郑州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6年第6期79-80,共2页
-
文摘
新闻写作的语言运用越来越灵活多样,越来越丰富多彩,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典范的新闻佳作。优秀的新闻作品其共同点都是十分讲究新闻的语言美。
-
关键词
新闻写作
语言美
新闻语言
堪称典范
生动感人
社会新闻
群众语言
《羊城晚报》
语言运用
散文语言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漫谈学习语言
- 13
-
-
作者
李保均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2年第9期35-39,共5页
-
文摘
斯大林在《马克斯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 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 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但这只是就语言 的基本功能而言的。对于文学写作来说,语言表达 还应该在一般的能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具有文学性 和艺术性。古人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语言文采和思想内容在文章中是相辅相成的。因 此,古人写作,讲求“文质彬彬”,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情文并茂”“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
关键词
学习语言
语言积累
群众语言
现代汉语口语
词汇
语言表达
表现力
思想内容
文风
刘平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年轻干部历练群众工作本领的有效载体
- 14
-
-
作者
王开幕
-
机构
中共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3-43,共1页
-
文摘
年轻干部学做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要着力于四个方面的历练。一是要学会和使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年轻干部要把比较枯燥的书面语转化为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让群众能听明白。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群众灌输现代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引导群众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公民。
-
关键词
群众工作
年轻干部
有效载体
历练
群众语言
干群关系
人民群众
文化知识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通讯写作中的语言通俗美
- 15
-
-
作者
张玉福
-
机构
达拉特报社
-
出处
《新闻论坛》
2014年第6期90-92,共3页
-
文摘
在通讯写作中,适当运用惯用语、谚语、俗语、歇后语、广告语、顺口溜,以及准确使用成语典故,能够增强通讯报道的可读性、感染力。只有用丰富的群众语言来表达,才能把通讯写得有声有色,富有"通俗美"。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群众语言
通俗美
语言表现
名记者
亲和力
读者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发挥好基层思想骨干的作用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吴素成
余华梁
-
机构
[
-
出处
《政工学刊》
2008年第7期36-37,共2页
-
文摘
基层思想骨干是连队党支部做好官兵思想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直接参与连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从官兵中来,又到官兵中去,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使他们对做好官兵思想工作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自身的许多想法就代表着普通官兵的想法,因而最清楚官兵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使情况掌握更及时、更准确;他们掌握着丰富的群众语言,因而最能从官兵的需求出发,把话说到官兵的心坎上、心窝里,使教育引导更可亲、更可信。
-
关键词
骨干
连队党支部
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工作
受教育者
群众语言
教育引导
官兵
-
分类号
D267.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谈增强秘书说话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胡淑芳
张琼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51,共1页
-
-
关键词
艺术魅力
群众语言
秘书人员
办公室工作
修辞
-
分类号
C931.46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学会讲好“五种话”
- 18
-
-
作者
陈传银
-
机构
武警湖北总队政治部宣传处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18,共1页
-
文摘
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是领导干部实现领导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实践一再证明,讲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群众的效果。有的领导干部讲话艺术高超,引人入胜,催人奋进,群众听后称赞佩服。而有的领导干部讲话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枯燥无味,群众听后怨言颇多甚至产生反感...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群众语言
会讲
讲话艺术
领导讲话
大众语言
语言表达
国际金融
上政治课
领导职能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行走在现实的土壤上
- 19
-
-
作者
姜文杰
佟树华
-
机构
内蒙古电视台
内蒙古警官学校
-
出处
《新闻论坛》
2014年第4期68-69,共2页
-
文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是让新闻工作者通过学习,熟悉、善用群众语言,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和群众的距离,以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义务.作为媒体工作者,在践行“走、转、改”的历程中,也在用心去感受、探索行走在现实的土壤上对新闻传播的意义和作用.
-
关键词
土壤
新闻工作者
群众语言
媒体工作者
新闻传播
使命感
责任感
文风
-
分类号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闻写作改文风的核心是戒“空”打“假”
- 20
-
-
作者
吴新元
-
机构
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出处
《写作》
2013年第5期31-31,共1页
-
文摘
2012年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其中“改文风”重在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推动新闻工作者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在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工夫。“盯着文风不放松”,
-
关键词
文风
新闻写作
“空”
新闻工作者
新闻战线
言简意赅
群众语言
新闻报道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