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领导干部运用群众语言化解矛盾之方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素改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2-44,共3页
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作用下,语言成为社会矛盾和利益诉求的宣泄工具。领导干部失语、妄语等种种表现,是激化干群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领导干部在化解矛盾、推进工作时应该做到:认真学习群众语言,乐于运用群众语言,善于使用群... 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功能作用下,语言成为社会矛盾和利益诉求的宣泄工具。领导干部失语、妄语等种种表现,是激化干群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领导干部在化解矛盾、推进工作时应该做到:认真学习群众语言,乐于运用群众语言,善于使用群众语言,与时俱进地使用群众语言,加以甄别地运用群众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互联网 群众语言 干群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如何讲好群众语言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大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群众语言 讲话艺术 群众利益 形象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善于运用群众语言
3
作者 胡淑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语言艺术 谚语 歇后语 群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形有情有力是用好群众语言的金钥匙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建国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98-199,共2页
群众语言源于群众生活,通俗易懂,易于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入言入行,群众喜闻乐见。联系群众要学会用群众语言。学习运用群众语 言,是我党优良传统,是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反对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的有力措施。学习群众语言,态度要... 群众语言源于群众生活,通俗易懂,易于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入言入行,群众喜闻乐见。联系群众要学会用群众语言。学习运用群众语 言,是我党优良传统,是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反对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的有力措施。学习群众语言,态度要诚,要到群众中学;运用群众语言, 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又要做到有形、有情、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语言 联系群众 宣传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要多讲接地气的群众语言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裕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9-39,共1页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与老百姓讲话喜欢使用专业术语或秘书语言,讲出来的话或是玄之又玄,群众听不懂;或是讲了前一句,群众自然会接得上后一句。领导干部为达到与群众沟通的目的,就要善于讲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所谓群众语言,是指广大...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与老百姓讲话喜欢使用专业术语或秘书语言,讲出来的话或是玄之又玄,群众听不懂;或是讲了前一句,群众自然会接得上后一句。领导干部为达到与群众沟通的目的,就要善于讲接地气的群众语言。所谓群众语言,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的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语言 领导干部 接地 秘书语言 专业术语 群众沟通 生活实践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众语言比官话更精彩
6
作者 钱夙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19,共1页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方米……”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市委第十一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用顺口溜解说起民生问题。
关键词 群众语言 官话 市委书记 民生问题 委员会 顺口溜 宁波 解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运用群众语言的特色
7
作者 张卫高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2-32,共1页
群众语言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使用的口头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方言土语等等。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简明、形象、新鲜、活泼,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富有幽默感。翻阅《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四卷本,便不难发现,... 群众语言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使用的口头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方言土语等等。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简明、形象、新鲜、活泼,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富有幽默感。翻阅《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四卷本,便不难发现,毛泽东对群众语言非常熟悉,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他的讲话和著作中,运用的群众语言很多,且都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具体事物形象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充分显示了群众语言的艺术魅力。概括起来,毛泽东运用群众语言主要有如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语言 《毛泽东选集》 人民群众 领导干部 国际形势 中所 是非分明 小放牛 靳用 反对党八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技人员应该学习使用群众语言
8
作者 傅余梅 《农村农业农民》 1998年第8期32-32,共1页
一位农业技术专家在给某地的农民讲授马铃薯切块催芽技术时,讲到:"马铃薯切块后,应该晾一下,待切口表面变干、伤口愈合后再催芽。"他这里所讲的"晾",是把马铃薯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表面自然变干。而在当地农民... 一位农业技术专家在给某地的农民讲授马铃薯切块催芽技术时,讲到:"马铃薯切块后,应该晾一下,待切口表面变干、伤口愈合后再催芽。"他这里所讲的"晾",是把马铃薯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表面自然变干。而在当地农民的地方语言中,"晾"则是放在太阳底下"晒"的意思。结果,农民将马铃薯切块放在地上晒,因温度过高,致使种块腐烂,造成经济损失高达数万元。这个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这位专家没有很好地注意书面语言与群众语言的差别,以致因语言上的细微差别造成理解上的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大的偏差。事实上,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群众语言 实际操作 温度过高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伤口愈合 农民 催芽技术 书面语言 技术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言的坚守与有声的乡土——论50年代周立波的文学语言观念与实践
9
作者 颜同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0-179,255,256,共12页
1950年代普通话写作的兴起与壮大成为新的人民文艺的潮流,对乡土小说创作则以语言纯洁为名,讲究语言的规范与有序,与曾经的群众语言作为最佳书写工具之观念有了显著的差异,其中对方言母语的压制较为明显。湘籍作家周立波坚持毛泽东在延... 1950年代普通话写作的兴起与壮大成为新的人民文艺的潮流,对乡土小说创作则以语言纯洁为名,讲究语言的规范与有序,与曾经的群众语言作为最佳书写工具之观念有了显著的差异,其中对方言母语的压制较为明显。湘籍作家周立波坚持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讲话"精神,从《暴风骤雨》到《山乡巨变》都是选择从农村题材入手,一以贯之地强调向工农兵群众学习,在语言上认同群众语言,追求口语化、方言化,与普通话写作潮流并不一致。面对这一错位的文学语言观念与实践,评论界与工农兵读者发出了肯定与否定杂糅并呈的意见,不相上下。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认识195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在语言上的"一体化"进程富有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乡土题材 群众语言 方言化写作 普通话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与民歌——兼论田间诗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广志 《河北学刊》 198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田间是广大读者所熟悉、所热爱的诗人之一,自一九三五年的《未名集》,到一九七八年的《清明》,他出了三十多部诗集。特别是解放以后,田间同志曾担任过很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领导成员,文学讲习所主任,河北省文联主席,《河北文学》主编,... 田间是广大读者所熟悉、所热爱的诗人之一,自一九三五年的《未名集》,到一九七八年的《清明》,他出了三十多部诗集。特别是解放以后,田间同志曾担任过很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领导成员,文学讲习所主任,河北省文联主席,《河北文学》主编,《诗刊》编委等,在工作极为繁忙的情况下,他的诗歌创作仍然不断获得丰收。三十年间,他至少出版了二十部集子。他的诗作,阶级感情鲜明,战斗性强烈,风格明朗,语言爽快。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具有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语言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包括长诗《赶车传》在内,他的不少作品还被译成德、捷、朝、日、越、保、罗、法、俄等国文字出版。田间曾多次出国,访朝鲜,去东欧,到开罗,曾当选为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国内外诗歌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诗的语言 诗歌创作 长诗 新诗 歌集 天爷 群众语言 马头琴 晋察冀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报告的语言艺术
11
作者 马履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26-128,共3页
有人认为,写调查报告,只要把事理说明白就行了,在语言的运用上,不需要过多地考究.这种看法是对调查报告的低标准要求.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毫无例外,也是调查报告的第一要素.在报告中,叙述事实,交代情况,分析议论,都离不开语言.一篇调... 有人认为,写调查报告,只要把事理说明白就行了,在语言的运用上,不需要过多地考究.这种看法是对调查报告的低标准要求.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毫无例外,也是调查报告的第一要素.在报告中,叙述事实,交代情况,分析议论,都离不开语言.一篇调查报告即使有深刻的主旨,典型的材料,严谨的结构,假若语言表述不好,也不能成为一篇好的调查报告.要想使调查报告产生社会效应,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在语言的运用上下大功夫,讲究语言艺术.调查报告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准确、简明扼要、鲜明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语言准确 简明扼要 修辞格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社会效应 鲜明生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群众语言 河流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学习语言
12
作者 李保均 《当代文坛》 1982年第9期35-39,共5页
斯大林在《马克斯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 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 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但这只是就语言 的基本功能而言的。对于文学写作来说,语言表达 还应该在一般的能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具有文学性 和... 斯大林在《马克斯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 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 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但这只是就语言 的基本功能而言的。对于文学写作来说,语言表达 还应该在一般的能够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具有文学性 和艺术性。古人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语言文采和思想内容在文章中是相辅相成的。因 此,古人写作,讲求“文质彬彬”,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情文并茂”“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语言 语言积累 群众语言 现代汉语口语 词汇 语言表达 表现力 思想内容 文风 刘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干部历练群众工作本领的有效载体
13
作者 王开幕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3-43,共1页
年轻干部学做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要着力于四个方面的历练。一是要学会和使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年轻干部要把比较枯燥的书面语转化为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让群众能听明白。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群众灌输现代文化知识、科技知识... 年轻干部学做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要着力于四个方面的历练。一是要学会和使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年轻干部要把比较枯燥的书面语转化为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让群众能听明白。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群众灌输现代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引导群众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工作 年轻干部 有效载体 历练 群众语言 干群关系 人民群众 文化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语言要兴利除弊
14
作者 程世平 《新疆新闻界》 1993年第4期47-47,共1页
思想家加里宁曾说过:“报纸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报纸每天与千万个读者见面,传播着信息、思想、知识,新闻写得越准确、鲜明、简练、通俗,报纸就越能吸引读者。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新闻语言必须真实准确... 思想家加里宁曾说过:“报纸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报纸每天与千万个读者见面,传播着信息、思想、知识,新闻写得越准确、鲜明、简练、通俗,报纸就越能吸引读者。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新闻语言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新闻语言在说明与解释事实时也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也不能歪曲。有人比喻作文准确地运用文字,就像音乐家准确地弹奏音符一样重要,如果弹不到点子上,就会走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的首要条件是用词贴切。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影响新闻的内容,降低宣传效果,或给读者造成新闻报道吹牛之感,或给读者造成理解的歧意。例如:某人服法,投案自首,如果新闻报道把他写成“伏法”就是处了死刑,意思就反了。强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就是用语要科学,合乎唯物辩证法。记者热情高涨时,往往会说过头话。有篇新闻稿写一位青工起早摸黑地替邻居孤老买菜买粮,打扫室内卫生。这本来是好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语言 新闻报道 用词不当 室内卫生 加里宁 群众语言 新闻写作 真实准确 投案自首 质朴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精练·新鲜·生动──新闻精品语言的特点及要求(下)
15
作者 陈金松 《新疆新闻界》 1998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新闻精品 语言形式美 语言表达 群众语言 嫌贫爱富 新闻语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感情色彩 共产党 流通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功──成名路上练六功之三(中)
16
作者 黄道弘 《当代传播》 1999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民俗语言 群众语言 耳功 语言材料 六功 建筑材料 新闻报道 邓小平 集贸市场 新闻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民族特色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传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44-48,共5页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民族特色刘传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是丁玲创作的里程碑、代表作,是她解放区十年生活的艺术结晶。小说自1948年9月出版,立即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史诗性的作品”,获得195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民族特色刘传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是丁玲创作的里程碑、代表作,是她解放区十年生活的艺术结晶。小说自1948年9月出版,立即受到热烈欢迎,被誉为“史诗性的作品”,获得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先后被译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 早期小说 内心独白 心理分析 心理描写 民族特色 艺术特色 群众语言 古典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口溜 民情 干部作风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凡 《社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5-6,共2页
顺口溜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语言,它之所以为群众喜闻乐见,除了它言简意赅,能迅速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群众的喜怒哀乐外,还在于它讽刺辛辣,针砭时弊,概括性强,富于说理。自古以来,顺口溜就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结晶,因为它通俗、简洁... 顺口溜是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语言,它之所以为群众喜闻乐见,除了它言简意赅,能迅速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群众的喜怒哀乐外,还在于它讽刺辛辣,针砭时弊,概括性强,富于说理。自古以来,顺口溜就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结晶,因为它通俗、简洁,幽默生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和尖锐性,所以流传广影响大,有些顺口溜流传千百年而不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就是反映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奸邪当道,正人遭映而流传于京都的一首顺口溜。“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则是北宋时人们对抵御外敌,保卫边防很有军威的韩琦和范仲淹的颂扬。随着历史的发展,顺口溜越来越直露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从布衣百姓到上层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口溜 军威 干部作风 京都 民间口头文学 群众语言 社会生活 人民群众 流传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新闻标题的制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国春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新闻标题 标题制作 眉题 群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要掌握讲话的艺术
20
作者 杨玉会 《学习论坛》 1998年第4期33-34,共2页
“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是邓小平关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问题的一个重要观点。认真研究并掌握讲话的艺术,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会风,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工作作风具有深刻的意义。要使讲话能切实解决问题,... “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是邓小平关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问题的一个重要观点。认真研究并掌握讲话的艺术,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会风,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工作作风具有深刻的意义。要使讲话能切实解决问题,应掌握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邓小平 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 形而上学 群众语言 文化科学 实事求 善于表达 讲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