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群众哲学的理论进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宜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106,共9页
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批判,为建构马克思群众哲学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开启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起点,并运用... 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批判,为建构马克思群众哲学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开启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起点,并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法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的群众展开划分,发现“人民”是革命的根本依靠力量,赋予“人民”是马克思群众哲学逻辑主旨的鲜明意蕴,进而又围绕着每一个人都彻底解放,在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探索中,走向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群众哲学的这条认识理路,内在地包含着从“现实的个人”到“人民”,再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分析路径。准确把握这一理论进路,不仅对于进一步开辟唯物史观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彰显新时代人民主体理念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群众哲学 “现实的个人” 人民 自由人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