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的类别与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洪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汉语中存在着羡余否定现象,区分并归纳羡余否定的类别和形式,分析并比较对应格式的特点和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否定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对汉语教学起者重要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羡余否定 类别 成因 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及制约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秀清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6,共8页
该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是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隐性否定词是羡余否定产生的基础。隐性否定词也对羡余否定的形成产生基础性的制约。根据... 该文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是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隐性否定词是羡余否定产生的基础。隐性否定词也对羡余否定的形成产生基础性的制约。根据意义来源不同,隐性否定词的否定强度并不一样,从而导致构成羡余否定的能力不一样。否定意义来自于断言的隐性否定词构成羡余否定的能力最弱,来自于衍推的最强,来自于预设的其次,来自于会话含义的再其次,这在数据统计上具有明显的表现,形成一个陡峭的曲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羡余否定 隐性否定 形成机制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和原因——以“差点儿”类羡余否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秀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27-133,共7页
羡余否定的是语义层面的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的结果,"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包括"X"为"差、欠、几乎、险些、差点儿"等的"X+Neg+VP"。这类羡余否定可分为两小类:第一类"X"含有&qu... 羡余否定的是语义层面的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的结果,"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包括"X"为"差、欠、几乎、险些、差点儿"等的"X+Neg+VP"。这类羡余否定可分为两小类:第一类"X"含有"不够"义,这类词语形成的是单向级差序列,由于两个颠倒顺序的单向级差序列相互影响,导致否定结构只能是羡余否定;另一类"X"含有"接近"义,如果"VP"双向可测,前可以加"才",其否定结构按照字面意义理解,是双重否定。如果"VP"不能双向可测,前一般不可加"才",则只能是羡余否定。这种区分标准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反映,此外,羡余否定的形成与消极成分并无本质的联系。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如果还受到其他句法等因素干扰,则不能上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点儿 羡余否定 形成机制 隐性否定 上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否定构式“小心别VP”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志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2,共7页
本文通过"小心VP"与"小心别VP"的对比,分析了表示羡余否定"小心别VP"构式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以及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此构式形成的语义条件和认知条件,并运用概念整合和心理空间理论分析了其形成机制。
关键词 “小心别VP” 羡余否定 构式 概念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义性特征对“没VP 之前,S”生成的制约
5
作者 鲁承发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多义性特征深刻制约着“没VP之前,S”构式的生成。首先,从共时层面看,“没VP之时,S”与“VP之前,S”这两个源构式都具有多义性,只有二者语义类型相同时,才能进行构式整合。其次,从历时层面看,新构式被整合生成后可以与源构式同步发展,... 多义性特征深刻制约着“没VP之前,S”构式的生成。首先,从共时层面看,“没VP之时,S”与“VP之前,S”这两个源构式都具有多义性,只有二者语义类型相同时,才能进行构式整合。其次,从历时层面看,新构式被整合生成后可以与源构式同步发展,从而扩展出新的语义类型。最后,从跨语言层面看,新构式的语义类型呈现出蕴含共性特征,这是构式生成过程中认知心理与社会规约双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多义 “没VP之前” 构式整合 羡余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险些”的词汇化——兼论同义词语词汇化过程中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秀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险些"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词语,它具有非常特殊的词汇化历程。"险"本身在不晚于宋朝就已经发展出和现代汉语中"险些"相当的语义和用法,但此后遭遇汉语双音化的大潮,需要和其它词语进行结合实现... "险些"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词语,它具有非常特殊的词汇化历程。"险"本身在不晚于宋朝就已经发展出和现代汉语中"险些"相当的语义和用法,但此后遭遇汉语双音化的大潮,需要和其它词语进行结合实现双音化,而与之结合的词语只是起到填充音节的作用,在语义上并无贡献。"险"模仿了同义词语"争些"的构词方式,后加"些"形成了"险些"一词,后来又受同义词语"几乎"的影响出现"险乎"这一变体。除此之外,还出现过其它变体"险一点""险一些"。这些都反映了"险些"在词汇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一直在试图模仿其它词语,摇摆于多个形式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些 争些 几乎 词汇化 羡余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说“难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兰香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45,共2页
关键词 羡余否定 否定 否定形式 理据 消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