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羟多巴胺制备的帕金森病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吕娥 付文玉 +2 位作者 庄宝祥 魏志新 李锋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注射侧和正常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突触素(SYN)及纹状体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利用免疫电...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注射侧和正常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突触素(SYN)及纹状体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利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黑质网状部突触的结构变化。结果:6-OHDA注射侧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数、GA-BA阳性细胞数量、SYN阳性突触的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D值)较正常侧均显著降低。免疫电镜观察SYN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小圆形或扁形突触囊泡质膜面,电子密度高。正常侧可见密集的SYN免疫反应产物,清晰的突触结构,注射侧SYN免疫反应产物很少见,突触结构少见,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结论:6-OHDA制备的PD大鼠神经递质及突触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Γ-氨基丁酸 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黑质损毁后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及纹状体c-fos表达的变化
2
作者 冯定庆 陈晓蓉 +2 位作者 王慧珠 齐威琴 沈韶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观察毁损黑质后,多巴胺(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内相关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探讨c-fos表达与毁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6羟多巴胺(6OHDA)特异毁损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采用阿朴吗啡(APO)诱导旋转实验观察术后1、7、14和21d... 目的:观察毁损黑质后,多巴胺(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内相关神经元c-fos表达情况,探讨c-fos表达与毁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6羟多巴胺(6OHDA)特异毁损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采用阿朴吗啡(APO)诱导旋转实验观察术后1、7、14和21d行为学变化;利用HE染色、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观察各时间点黑质DA能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和纹状体c-fos表达。结果:毁损侧DA能神经元逐渐减少,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DA神经元丢失比例≥80%时,纹状体毁损侧c-fos表达上调,APO诱导的旋转实验>7r/min。结论:黑质DA能神经元丢失是毁损大鼠行为改变的病理学基础;cfos的表达与DA能神经元的毁损程度、行为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表达 多巴能神经元 纹状体 黑质 大鼠 DA能神经元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多巴(DA) Nissl染色 形态学变化 神经元丢失 损毁 6-羟多巴胺 旋转实验 行为改变 病理学基础 表达情况 观察术后 阿朴吗啡 HE染色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istein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铁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黎星 徐丽 +2 位作者 陈文芳 谢俊霞 黄文秀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去卵巢(OVX)大鼠黑质(SN)多巴胺能神经元、铁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6-OHDA制备的OVX PD模型大鼠,侧脑室给予genistein或(17-β-estradiol)17-β雌二醇。免疫...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去卵巢(OVX)大鼠黑质(SN)多巴胺能神经元、铁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6-OHDA制备的OVX PD模型大鼠,侧脑室给予genistein或(17-β-estradiol)17-β雌二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Bcl-2蛋白。Perls铁染色检测SN铁含量。结果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可明显减少6-OHDA制备的PD模型大鼠单侧旋转行为(P<0.01)。在损毁侧SN,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能促进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铁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genistein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通过降低SN铁含量及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6-OHDA所致PD模型大鼠SN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染料木素 雌激素 羟多巴胺 黑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抑制PC12凋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生荣 金超芳 赵保路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8-152,111,共6页
以神经毒素 6_OHDA诱导PC12细胞凋亡长期被用作帕金森氏病 (PD)研究模型。由于氧应激在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在 6_OHDA处理前提前 3 0min加入不同剂量的保护剂EGCG ,对 6_OHDA造成的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以神经毒素 6_OHDA诱导PC12细胞凋亡长期被用作帕金森氏病 (PD)研究模型。由于氧应激在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在 6_OHDA处理前提前 3 0min加入不同剂量的保护剂EGCG ,对 6_OHDA造成的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表明EGCG表现出剂量依赖的保护作用 ,且在 2 0 0 - 4 0 0 μM时保护作用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 细胞生物学 细胞凋亡 儿茶素 PC12细胞 6-羟多巴胺 帕金森氏病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袁红 张振文 +6 位作者 梁立武 郑春秀 焦淑军 李爱玲 王向党 任素梅 刘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 目的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α和GDNF阳性细胞表达的测定。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天麻组和模型组左侧SN、VTA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除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GND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多巴组、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天麻组左侧VTA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美多巴组比较,小剂量天麻组VTA中的GDNF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小剂量天麻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和上调GDNF的表达,可能是天麻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属 帕金森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羟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杏仁基底外侧核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仲恒 张巧俊 +2 位作者 刘健 向莉 王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毁损后杏仁基底外侧核(basolateral nucleus of amygdala,BLA)投射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单侧毁损黑质致密部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 目的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毁损后杏仁基底外侧核(basolateral nucleus of amygdala,BLA)投射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单侧毁损黑质致密部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记录BLA投射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BLA投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是(0.66±0.13)Hz(0.08-2.73 Hz,n=25)和(0.46±0.1)Hz(0.08-2.34 Hz,n=24),PD组大鼠的放电频率较正常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大鼠96%的BLA投射神经元呈现爆发式放电,4%为不规则放电;PD组大鼠90%的投射神经元显示爆发式放电,10%为不规则放电。PD组大鼠BLA投射神经元的放电形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大鼠BLA投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杏仁基底外侧核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中胆碱能M_2受体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7
作者 惠艳娉 向莉 +4 位作者 张巧俊 央珍 李小颖 吴仲恒 袁海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胆碱能M2受体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胆碱能M2受体在PD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随...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胆碱能M2受体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中的表达变化,探讨胆碱能M2受体在PD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取脑组织固定后作连续冠状冰冻切片。以鼠源M2单克隆抗体为一抗,采用免疫组化SP法,镜下控制显色。以阳性细胞计数及平均光密度为分析指标,对M2受体在PD模型大鼠PPN中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PPN部位及PD大鼠未损毁侧PPN部位均表达比较丰富的M2受体阳性细胞。PD大鼠损毁侧PPN部位M2受体阳性细胞明显稀疏。与对照组和PD大鼠未损毁侧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3组间阳性部位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D状态下PPN内存在表达M2受体的神经元变性死亡或受体脱失。而其余未发生变性死亡或受体脱失的M2受体阳性神经元其表达强度并不受影响。同时发现,影响PPN内M2受体阳性细胞变化的因素具有单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脚桥核 胆碱能M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同型半胱氨酸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何景华 刘双 +2 位作者 孙丽娟 辛世萌 殷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1003,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病因未明[1]。为了制定PD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PD进展,发现并检测反映PD进展及预后的标志物尤为关键,因此许多研究者投入到对PD患者的影像学、血液实验室检查甚至基因检测等结果...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病因未明[1]。为了制定PD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PD进展,发现并检测反映PD进展及预后的标志物尤为关键,因此许多研究者投入到对PD患者的影像学、血液实验室检查甚至基因检测等结果的分析工作中[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相关,Hcy过度生成,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也成为热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高半胱氨酸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羟多巴胺 甲硫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