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两对手性钴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电化学识别
1
作者 曹梦茹 姜国远 +2 位作者 李宏利 李思浓 宋会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46,共15页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 采用常温溶液挥发法,以D-(-)-/L-(+)-对羟基苯甘氨酸(D-/L-Hhpg)为主配体,2种含氮吡啶配体4,4'-联吡啶(4,4'-bipy)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5,5'-BM-2,2'-bipy)为辅助配体,与Co Cl_(2)·6H_(2)O反应合成了2对手性配合物{[Co(D-hpg)(4,4'-bipy)(H_(2)O)]Cl·H_(2)O}_(n )(1-D)、{[Co(L-hpg)(4,4'-bipy)(H_(2)O)]Cl·H_(2)O}_(n )(1-L)、[Co(D-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D)、[Co(L-hpg)_(2)(5,5'-BM-2,2'-bipy)]Cl·5.5H_(2)O (2-L)。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配合物1-D和1-L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分别呈现1D左手螺旋链和右手螺旋链,通过4,4'-bipy分子扩展为2D网状矩形格子结构。配合物2-D属于单斜晶系,P2_(1)手性空间群,为0D小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1D超分子双链,并以ABAB形式在a轴方向堆积排布。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差异归因于辅助配体和Hhpg配位模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配合物1-D表现出电化学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并可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有效地检测组氨酸对映体和定量测定组氨酸混合物中的对映体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手性配合物 晶体结构 电化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对羟基苯甘氨酸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慧敏 屠春燕 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97-99,共3页
建立了反应体系中 D-对羟基苯甘氨酸、N-氨甲酰 - D-对羟基苯甘氨酸、DL-对羟基苯海因 3者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以 Kromasil- C18为固定相 ,φ(乙腈 )∶ φ(水 )∶ φ(磷酸 (85 % ) ) =10∶ 90∶0 .0 1为流动相 ,... 建立了反应体系中 D-对羟基苯甘氨酸、N-氨甲酰 - D-对羟基苯甘氨酸、DL-对羟基苯海因 3者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以 Kromasil- C18为固定相 ,φ(乙腈 )∶ φ(水 )∶ φ(磷酸 (85 % ) ) =10∶ 90∶0 .0 1为流动相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0 nm。3者回收率分别为 99.5 % ,98.6 %及 99.6 % ,RSD为 0 .11% ,0 .13%和0 .2 1%。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N-氨甲酰-D-对羟基苯甘氨酸 DL-对羟基苯海因 高效液相色谱 测定方法 药物中间体 青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飞 许激扬 +1 位作者 何林松 李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 研究用土壤杆菌CPU12 95完整细胞双酶转化法生产D ( ) 对羟基苯甘氨酸。方法 通过测定D 海因酶及D 氨甲酰酶的比活力来选择发酵和转化反应条件。结果 经优化 ,两酶化活力分别达到 1.3u/ml发酵液和 0 .46u/ml发酵液 ,终产物经... 目的 研究用土壤杆菌CPU12 95完整细胞双酶转化法生产D ( ) 对羟基苯甘氨酸。方法 通过测定D 海因酶及D 氨甲酰酶的比活力来选择发酵和转化反应条件。结果 经优化 ,两酶化活力分别达到 1.3u/ml发酵液和 0 .46u/ml发酵液 ,终产物经鉴定为D ( ) 对羟基苯甘氨酸。结论 本法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羟基苯乙内酰脲 D-海因酶 D-氨甲酰酶 双酶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甘氨酸在水-丙酮-硫酸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及介稳区 被引量:9
4
作者 詹予忠 任国宾 +3 位作者 郭士岭 陈宜俍 徐军 卫冬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分别采用恒温溶解法和变温溶解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在水-丙酮-硫酸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和超溶解度曲线,利用激光监视装置检测测定系统中晶体的消失和产生,实验温度范围约为303~323K.随着混合溶剂中水的增加,溶解度略有增加;酸度... 分别采用恒温溶解法和变温溶解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在水-丙酮-硫酸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和超溶解度曲线,利用激光监视装置检测测定系统中晶体的消失和产生,实验温度范围约为303~323K.随着混合溶剂中水的增加,溶解度略有增加;酸度增加,溶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用经验方程二次多项式关联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计算的溶解度和实验值符合良好.测得的超溶解度曲线与溶懈度曲线基本平行,介稳区宽度以最大过冷度表示约为1.5~2.4K,温度升高时介稳区宽度略有减少.溶剂中水含量或硫酸含量增加将使介稳区宽度变小;降低搅拌速度使介稳区明显变宽.实验结果可应用于优先结晶法拆分对羟基苯甘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甘氨酸 溶解度 超溶解度 介稳区宽度 激光监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酶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激扬 吴梧桐 +1 位作者 公剑 倪孟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4-396,共3页
采用乙二醛、苯酚和尿素为原料化学合成底物DL-对羟基苯乙内酰脲。以沟槽假单孢菌CPU1628或放线形土壤杆菌CPU1211为酶源,将DL-对羟基苯乙内酰脲生物转化为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率分别为86%和80%。
关键词 羟基苯甘氨酸 化学酶法 Β内酰胺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法处理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中含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郭秀斌 薄海静 +2 位作者 刘庆彬 张福军 李仲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84-585,589,共3页
用XH - 30 3大孔吸附树脂处理D 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中产生的含酚废水 ,除酚率99 9% ,最大单程处理量为树脂体积的 2 5倍 ,脱附液经酸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于DL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 ,不产生二次污染 ,并可使合成收率提高 5 %~ 10 %。
关键词 树脂 吸附 苯酚 废水处理 羟基苯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p.2262菌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衍坤 张铭俊 +2 位作者 李京华 李曙光 虞星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2,共6页
研究了以DL -对羟基苯海因为原料 ,用sp 2 2 62恶臭假单胞菌 (Pseudomonasputida)直接酶催化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反应动力学 .考察了DL -对羟基苯海因溶解过程和海因酶、氨甲酰水解酶酶解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建立了全过程的动力学模... 研究了以DL -对羟基苯海因为原料 ,用sp 2 2 62恶臭假单胞菌 (Pseudomonasputida)直接酶催化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反应动力学 .考察了DL -对羟基苯海因溶解过程和海因酶、氨甲酰水解酶酶解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建立了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 ,求解了过程的参数值 ,讨论了 pH值对各参数的影响 ,确定了反应的优化操作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甘氨酸 酶催化 反应动力学 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甘氨酸拆分技术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艺虹 张珩 +1 位作者 杨建设 吴元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9-712,734,共5页
概述了制备半合成抗生素的重要原料D - (- ) -对羟基苯甘氨酸拆分技术进展。其拆分技术主要有化学拆分法、诱导结晶法、不对称转换法和生物酶法 ,尤以不对称转换法和生物酶法为佳 ,具有转化率高、光学纯度好、成本低等优点 。
关键词 羟基苯甘氨酸 拆分 技术进展 半合成抗生素 化学拆分法 诱导结晶法 不对称转换法 生物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离子液体介质中脂肪酶高效催化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不对称氨解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虹 娄文勇 宗敏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1-487,共7页
利用离子液体C_6MIm·BF_4(20%,v/v)/叔丁醇混合介质中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不对称氨解反应,高效地制备了对映体纯D-对羟基苯甘氨酸酰胺。该反应的最适氨源为氨基甲酸铵,其较佳浓度为120~160mmol·L^(-1);... 利用离子液体C_6MIm·BF_4(20%,v/v)/叔丁醇混合介质中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不对称氨解反应,高效地制备了对映体纯D-对羟基苯甘氨酸酰胺。该反应的最适氨源为氨基甲酸铵,其较佳浓度为120~160mmol·L^(-1);最适水活度、反应温度、pH值、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浓度分别为0.55~0.75、35~40℃、7.5~8.0和40mmol·L^(-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初速度和对映体选择比分别为5.88mmol·L^(-1)·h^(-1)和83(E值),反应6h,产率为47.6%,产物e.e.值为92.9%。与有机溶剂叔丁醇相比,脂肪酶Novozym 435在C_6MIm·BF_4(20%,v/v)/叔丁醇混合溶剂中的操作稳定性显著提高,反应7批次后,仍能维持90%以上的催化活性,而在叔丁醇反应介质中,仅能维持41%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不对称氨解 羟基苯甘氨酸甲酯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溶解度及介稳区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詹予忠 任国宾 +1 位作者 郭士岭 陈宜俍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利用激光监视装置 ,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在水 -丙酮 -酸度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结晶介稳区 .从分析结果可知 :随着溶剂中水的增加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的溶解度略有增加 ;酸度增加 ,其溶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溶液酸度对介稳区宽... 利用激光监视装置 ,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在水 -丙酮 -酸度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结晶介稳区 .从分析结果可知 :随着溶剂中水的增加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的溶解度略有增加 ;酸度增加 ,其溶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溶液酸度对介稳区宽度影响较大 .最后 ,用简化的溶解度模型关联溶解度数据 ,计算的溶解度和实验值符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 溶解度 测定 结晶介稳区 激光监视技术 药物中间体 广谱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对羟基苯甘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子识别能力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车礼 方磊 +2 位作者 郑海燕 殷开梁 陈智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3-928,共6页
以D-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酰胺(AM)和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D-HPG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测定其对D-HPG的识别能力。静态吸附实验表明,以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以D-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酰胺(AM)和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D-HPG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测定其对D-HPG的识别能力。静态吸附实验表明,以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强的分子识别能力,其饱和吸附量达43.9μmol·g-1,印迹因子α为3.6。分子力学计算表明,MAA与D-HPG形成复合物的结合能较大,且MAA在乙醇和水中的溶剂化能较小,因此与AM比较,MAA和模板分子D-HPG在乙醇和水中能形成更加稳定的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MAA与D-HPG之间的结合力比AM与D-HPG之间的结合力要强,与分子力学计算以及静态吸附实验得到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模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考拉宁手性膜拆分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黎明 何红星 +4 位作者 查欣 章俊辉 熊宏苑 涂代梅 艾萍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4,共4页
以聚砜膜为基膜,大环抗生素替考拉宁作为手性选择剂,1,6-己二异腈酸酯为交联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具有手性选择性的替考拉宁-异腈酸酯聚砜复合膜。研究优化了单体摩尔比、聚合反应时间等制膜条件,渗析分离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当D,L... 以聚砜膜为基膜,大环抗生素替考拉宁作为手性选择剂,1,6-己二异腈酸酯为交联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具有手性选择性的替考拉宁-异腈酸酯聚砜复合膜。研究优化了单体摩尔比、聚合反应时间等制膜条件,渗析分离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当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料液浓度为0.1mg/mL时,其对映体过剩值(e.e.)可达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对羟基苯甘氨酸 万古霉素 手性分离膜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酶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业英 阚振荣 朱宝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1-13,F003,共4页
D_对羟基苯甘氨酸 (D_p_HPG)是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重要前体。综述了微生物酶法生产D_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种类及其优缺点并对酶的来源即菌种的选育方法做了总结。此外 。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D-海因酶 D-氨甲酰水解酶 hyu基因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阚振荣 李业英 +3 位作者 朱宝成 周海霞 梁利华 张金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介绍了酶法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酶法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种类及其优缺点并对酶的来源即菌种的筛选方法做了总结 .此外 ,还简介了基因工程领域内的研究状况 .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D-海因酶 D-氨甲酰水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静 涂伟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48,51,共4页
对利用氨基磺酸、苯酚、乙醛酸合成D,L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薄层色谱分析优化了反应条件。合成D,L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苯酚∶氨基磺酸∶乙醛酸=1∶1.2∶1,以水为溶剂,浓硫酸为催化剂。一般0.1mol... 对利用氨基磺酸、苯酚、乙醛酸合成D,L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薄层色谱分析优化了反应条件。合成D,L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苯酚∶氨基磺酸∶乙醛酸=1∶1.2∶1,以水为溶剂,浓硫酸为催化剂。一般0.1mol的乙醛酸加入20ml的水,1~2ml的浓硫酸。温度控制在40~60℃,反应5~6h。单程收率可达66.7%,母液回收套用后收率达83.8%,产品的结构用1H NMR,13C NMR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对羟基苯甘氨酸 乙醛酸 氨基磺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建波 徐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11,共4页
生物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介绍生物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现状,从酶的分离纯化、酶和细胞的固定化、反应介质研究和反应动力学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进展几个方面作了总结。
关键词 生物酶 D-对羟基苯甘氨酸 固定化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酶法生产N-氨基甲酰-D-对羟基苯甘氨酸反应条件的优化(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志强 胡卓逸 刘景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3-558,共6页
为了实现利用生物酶转化法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 ,以工程菌E .coliBL2 1 pMD T7 dht细胞作酶源 ,对底物对羟基苯海因到中间体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酶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 .酶转化的最适温度为 37℃ ,最适pH为 9 0 .在Tris HCl... 为了实现利用生物酶转化法生产D 对羟基苯甘氨酸 ,以工程菌E .coliBL2 1 pMD T7 dht细胞作酶源 ,对底物对羟基苯海因到中间体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酶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 .酶转化的最适温度为 37℃ ,最适pH为 9 0 .在Tris HCl、磷酸盐、碳酸盐和硼酸盐 4种缓冲体系中 ,底物对羟基苯海因的转化率相近 .菌体细胞经适当冻融后 ,底物对羟基苯海因的转化率被提高 .水溶性有机溶剂DMSF、DMF和Tween 80使对羟基苯海因的转化率降低 .转化时底物和菌体的合适比例为 30g L对羟基苯海因和 10g L湿菌体 .经工程菌E .coliBL2 1 pMD T7 dht细胞催化 ,底物的转化率在 13h内可达到 96 % .所制备的产物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酶法生产 N-氨基甲酰-D-对羟基苯甘氨酸 反应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工程菌酶法和化学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志强 胡卓逸 刘景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D 对羟基苯甘氨酸 (D p HPG)是制备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头孢菌素和羟氨唑头孢菌素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 ,同时它也用于多种多肽类激素及农药的合成 .在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多种制备方法中 ,生物酶转化法具有原料易得、工艺... D 对羟基苯甘氨酸 (D p HPG)是制备羟氨苄青霉素、羟氨苄头孢菌素和羟氨唑头孢菌素等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 ,同时它也用于多种多肽类激素及农药的合成 .在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多种制备方法中 ,生物酶转化法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耗能少、产率高、成本低、光学纯度好、三废污染少等优势 .为利用生物酶转化法制备D 对羟基苯甘氨酸 ,首先用尿素、乙醛酸和苯酚合成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 ,然后利用D 海因酶基因工程菌E .coliBL2 1 pMD T7 dht细胞作酶源 ,进行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到中间体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酶法转化 ,最后用化学法将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进一步转化为D 对羟基苯甘氨酸 .结果表明 ,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的收率为 60 % .8L体积的发酵小试实验表明 ,发酵 12h ,工程菌E .coliBL2 1 pMD T7 dht的海因酶活力为 30 0 0U L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薄层扫描结果显示海因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可溶性蛋白质的 60 % ,菌体收率为 6% .8L体积的海因酶转化实验表明 ,在 4 %底物D ,L 对羟基苯海因和 1%菌体 (湿重 )pH 9 0情况下 ,反应 5h ,D ,L 对羟基苯海因的转化率可达 96% .在酸性条件下 ,用NaNO2 将N 氨基甲酰 D 对羟基苯甘氨酸转化为D 对羟基苯甘氨酸 ,反应 2h ,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制备 抗生素 中间体 生物酶转化法 化学法 基因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析—树脂吸附法处理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废水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海云 韩永忠 +2 位作者 简婉泳 储开明 程伟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53,共4页
采用盐析—树脂NDA-99吸附组合工艺处理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含酚废水。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1)盐析剂为无水Na2SO4,其投加质量浓度为140g/L,温度40℃,搅拌时间30min;(2)采用双柱串联吸附,吸附流量10mL/h,处理水... 采用盐析—树脂NDA-99吸附组合工艺处理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含酚废水。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1)盐析剂为无水Na2SO4,其投加质量浓度为140g/L,温度40℃,搅拌时间30min;(2)采用双柱串联吸附,吸附流量10mL/h,处理水量150mL/批次。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该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无色透明,CODCr、挥发酚、TOC去除率分别为41.31%~42.98%、61.28%~64.07%、39.09%~4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析 树脂吸附 D-对羟基苯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菌株的选育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业英 阚振荣 +1 位作者 朱宝成 张金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21-525,共5页
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以底物———对羟基苯海因(HPH)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从69个土壤样品和3个水样中初步分离出238个菌株,然后利用双层琼脂法和微孔快速筛选法对分离到的菌株和实验室保藏的220多株菌进行反复筛选,最终获得D_海因酶阳性菌... 利用国际上通用的以底物———对羟基苯海因(HPH)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从69个土壤样品和3个水样中初步分离出238个菌株,然后利用双层琼脂法和微孔快速筛选法对分离到的菌株和实验室保藏的220多株菌进行反复筛选,最终获得D_海因酶阳性菌株54株.用茚三酮显色法及纸层析法从这54株菌中筛选到2株产N_氨甲酰水解酶的阳性菌株,从而获得了可同时产生D_海因酶(DHase)和D_氨甲酰水解酶(DCase)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海因酶 D-氨甲酰水解酶 DL-对羟基苯海因 D-对羟基苯甘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