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市一次连续臭氧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齐一谨 刘洋 +3 位作者 何敬 倪经纬 王玲玲 龚山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66-2477,共12页
为探究夏季臭氧(O_(3))连续污染时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贡献,对郑州市大气环境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O_(3)污染形势及其前体物与气象的关系,探究O_(3)和VOCs的污染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关键活性组分,重点利用比值法和正... 为探究夏季臭氧(O_(3))连续污染时段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贡献,对郑州市大气环境中VOCs进行监测,分析了O_(3)污染形势及其前体物与气象的关系,探究O_(3)和VOCs的污染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关键活性组分,重点利用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受体模型研究了其来源贡献。结果表明:①郑州市6月O_(3)污染具有浓度高、连续时间长及污染天数多等特点,在强辐射、高温、低湿和风速较小等不利气象条件下,高浓度VOCs与NO_(2)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O_(3)持续生成及累积,导致O_(3)连续超标且高值频发。②郑州市VOCs浓度为(74.7±29.1)μg/m^(3),组分中以烷烃、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羟基消耗速率(LOH)分析显示,VOCs中关键活性组分呈烯烃>OVOCs>烷烃>芳香烃的特征,活性物种为异戊二烯、乙烯、丙醛、丙烯、2-己酮、1-己烯和异戊烷等。③郑州市VOCs光化学初始浓度为82.5μg/m^(3),较观测值高7.8μg/m^(3),且下午比上午VOCs的光化学反应消耗明显。④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溶剂涂料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是此次污染过程中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7.0%、26.6%和26.0%,其中溶剂涂料使用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是对O_(3)生成贡献最大的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7.3%和22.2%。研究显示,郑州市6月O_(3)连续污染主要由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促使较高浓度VOCs和NO_(2)发生光化学反应,造成O_(3)连续超标且高值频发,因此亟需重点加强VOCs中关键活性组分的污染源减排,尤其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源和溶剂涂料使用源的管控力度,从而缓解O_(3)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羟基消耗速率(loh) 比值法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典型地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水平及化学反应活性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涛 周炎 +3 位作者 岳玎利 陈多宏 区宇波 王新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13,共8页
为探究珠三角典型地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其化学反应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16年在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四季VOCs、NO x、O 3和PM 2.5的连续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结果表明:(1)VOCs、羟基自由基消耗速率(L OH)、O 3生... 为探究珠三角典型地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其化学反应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16年在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四季VOCs、NO x、O 3和PM 2.5的连续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结果表明:(1)VOCs、羟基自由基消耗速率(L OH)、O 3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VOCs的L OH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OFP和SOAFP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低碳(C2~C5)烯烃和苯系物对本地区L OH、OFP的贡献分别为85%、82%;苯系物对SOAFP的贡献最大,占97%~98%。(2)VOCs、NO x和PM 2.5的四季浓度日变化均反映出早晚高峰现象。观测站点所在区域在夏、秋季属于光化学反应活跃区,本地O 3浓度主要取决于上风向O 3前体物的排放状况及传输过程中的反应条件。(3)根据甲苯和苯体积比可知,观测站点受附近工业活动影响较大,且在冬、春季扩散条件不佳时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羟基自由基消耗速率 O 3 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