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根对羟基氯化铝羟桥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森树 何伟光 +1 位作者 李卓美 陈海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56-60,共5页
本文用试铁灵法和^(27)Al NMR谱研究了SO_4^(2-)对羟基氯化铝羟桥聚合的影响。试铁灵法表明增加SO_4^(2-)则球簇离子[AlO_4Al_(12)(OH)_(24)(H_2O)_(12)]^(7+)(Al_(23))含量减少,而NMR法进一步说明Al_(13)的减少是由于Al_(13)中的AlO_4... 本文用试铁灵法和^(27)Al NMR谱研究了SO_4^(2-)对羟基氯化铝羟桥聚合的影响。试铁灵法表明增加SO_4^(2-)则球簇离子[AlO_4Al_(12)(OH)_(24)(H_2O)_(12)]^(7+)(Al_(23))含量减少,而NMR法进一步说明Al_(13)的减少是由于Al_(13)中的AlO_4被SO_4^(2-)所取代而形成新的球簇离子[SO_4Al_(12)(OH)_(24)(H_2O)_(12)]^(10+)所造成的。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表明Al_(13)含量随SO_4^(2-)增加而减少的速率与制备聚羟基氯化铝方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氯化铝 聚合作用 硫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聚合氯化铝铁的化合形态分布转化模型
2
作者 胡勇有 涂传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31-136,共6页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化合形态分布与转化,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滴定实验结果,描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HPAFC的化合形态主要决定于n(Al):n(Fe)比值,碱度值和陈化时间,并且可划分成三个主...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化合形态分布与转化,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滴定实验结果,描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HPAFC的化合形态主要决定于n(Al):n(Fe)比值,碱度值和陈化时间,并且可划分成三个主要化合形态分布区,即单体和二聚体[Al+Fe],中间多核羟基络合物[Al+Fe]b和溶胶态[Al+Fe]c,而且它们之间可相互直接转化,当n(Al):n(Fe)>5.5时,减小而增大,最后提出了HPAFC的化合形态分布与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聚合氯化铝 形态分布 转化模型 逐时络合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粘土矿物去除赤潮生物能力的新方法 被引量:78
3
作者 俞志明 邹景忠 马锡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6-232,共7页
在研究粘土颗粒与赤潮生物絮凝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粘土表面改性对其絮凝作用影响的理论模型,认为改变粘土颗粒的表面性质是提高其去除赤潮生物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在粘土中引入PACS(聚羟基氯化铝)的改性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微型... 在研究粘土颗粒与赤潮生物絮凝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粘土表面改性对其絮凝作用影响的理论模型,认为改变粘土颗粒的表面性质是提高其去除赤潮生物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在粘土中引入PACS(聚羟基氯化铝)的改性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体系,粘土中引入微量PACS后,其去除率达90%以上的高岭土用量由原来的2g/L降至0.1g/L,去除效率提高近20倍。考察了PACS分子量对其促进粘土矿物去除赤潮生物作用的影响,发现不同制备条件的PACS其促进作用亦不相同,得到了最佳性能的P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羟基氯化铝 赤潮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数据微机处理
4
作者 郭忠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54-657,共4页
聚羟基氯化铝(PAC),具有很强的净水能力。目前均采用络合中和法测定盐基度,不仅操作繁琐,且不易测准。本研究用电位滴定法,测定铝氯当量比[Al]/[Cl]。将采集数据,输入 Apple-Ⅱ中,经数据处理,显示屏幕,图象清晰,方法简单,数据准确,对产... 聚羟基氯化铝(PAC),具有很强的净水能力。目前均采用络合中和法测定盐基度,不仅操作繁琐,且不易测准。本研究用电位滴定法,测定铝氯当量比[Al]/[Cl]。将采集数据,输入 Apple-Ⅱ中,经数据处理,显示屏幕,图象清晰,方法简单,数据准确,对产品间控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氯化铝 电位滴定 微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