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化碳纳米管检测油中溶解气体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星 孟凡生 +1 位作者 常涛 刘王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7-1961,共5页
为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应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机量子力学模拟研究了羟基侧壁修饰的(8,0)单壁碳纳米管(SWNT-OH)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子C2H2、CH4、C2H4、CO、H2的吸附特性。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净电荷转移量、作用距离及电子态密度表... 为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应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计算机量子力学模拟研究了羟基侧壁修饰的(8,0)单壁碳纳米管(SWNT-OH)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子C2H2、CH4、C2H4、CO、H2的吸附特性。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净电荷转移量、作用距离及电子态密度表明,SWNT-OH对油中溶解气体分子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且吸附气体分子之后,SWNT-OH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都发生了变化。SWNT-OH对有机分子(C2H2、CH4、C2H4)的吸附能力大于对无机分子(CO、H2)的吸附能力,在有机分子中对C2H2的吸附能力最大。因此,预测SWNT-OH可以作为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的C2H2气体的新型气体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碳纳米管 油中溶解气体 乙炔 气体检测 密度泛函理论 气相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孔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气凝胶应用于高性能对称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小龙 王晨淏 +3 位作者 卢振杰 潘书刚 付永胜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3,共9页
以羟基化的碳纳米管(CNT-OH)和自制的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自组装的水热合成策略制备了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CNTs-rGO)三维气凝胶,并探究了水热温度对三维气凝胶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 以羟基化的碳纳米管(CNT-OH)和自制的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自组装的水热合成策略制备了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CNTs-rGO)三维气凝胶,并探究了水热温度对三维气凝胶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中,在140℃下合成的气凝胶CNTs-rGO展示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高达294.65 F·g^(-1),循环伏安曲线在50 mV·s^(-1)扫速下的形状仍然近似于矩形,展示了良好的可逆性。将其作为正极和负极材料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249.8 W·kg^(-1)时的最大能量密度为3.744 Wh·kg^(-1),在1 A·g^(-1)下循环10 000次后,其电容保持率和库仑效率均约为100%。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CNTs-rGO复合材料疏松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这保证了离子的快速运输,同时CNTs和rGO的交联结构提高了电导率,充分发挥了CNTs和rGO的化学和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碳纳米管 氧化石墨烯 水热合成 三维气凝胶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钡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 崔学林 +3 位作者 柴国强 张旭 徐艳英 陈健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5-1417,共3页
研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改性钡酚醛树脂(PF)的原位聚合制备工艺。采用SDBS对MWCNTs-OH进行表面化学非共价修饰预处理,提高PF与MWCNTs-OH的界面结合强度。采用八水合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制备改性材料,并通过拉伸实验和热重分... 研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改性钡酚醛树脂(PF)的原位聚合制备工艺。采用SDBS对MWCNTs-OH进行表面化学非共价修饰预处理,提高PF与MWCNTs-OH的界面结合强度。采用八水合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制备改性材料,并通过拉伸实验和热重分析研究MWCNTs-OH添加量对PF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影响。经综合分析,MWCNTs-OH添加量为0.2%时改性PF在力学性能增强的同时阻燃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碳纳米管 酚醛树脂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PEG600/CNT复合定型相变材料制备与导热强化
4
作者 唐溯 郑子鏖 +2 位作者 魏翰泽 许晓玲 翟晓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9-320,共12页
针对固-液相变复合材料由于碳材料分布不均引起的热导率低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并结合官能化表面改性方式优化体系中CNT的分散,提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PMMA)/聚乙二醇(PEG600)/碳纳米管(CNT)的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首先,确定以P... 针对固-液相变复合材料由于碳材料分布不均引起的热导率低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并结合官能化表面改性方式优化体系中CNT的分散,提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PMMA)/聚乙二醇(PEG600)/碳纳米管(CNT)的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首先,确定以PMMA为基底封装相变材料PEG600的最佳质量配比为3∶7,此时材料兼具良好的封装性能和蓄热性能。其次,利用原位聚合法利于调控体系黏度的特性,在PMMA/PEG600体系中最大程度引入CNT至浓度阈值,极大提升了复合材料热导率。当CNT质量分数为7%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0.438 W/(m·K),约为未添加CNT时的3倍。最后,针对CNT进行羟基官能化表面改性进一步强化导热性能。当羟基化CNT质量分数为3%时,含CNT和羟基化CNT的三元复合材料较二元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提升了8%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相变 原位聚合法 传热 导热强化 纳米管 羟基化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印迹分子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中DDM
5
作者 郭吉鹏 卢立新 +1 位作者 潘嘹 卢莉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74-181,共8页
目的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相结合,实现食品接触材料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羧基化碳纳米管(OH-MWCNT)为增敏材料,分别以DDM和吡咯(PPY)作为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玻璃碳电极(GCE)表面电... 目的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电化学相结合,实现食品接触材料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羧基化碳纳米管(OH-MWCNT)为增敏材料,分别以DDM和吡咯(PPY)作为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玻璃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制备DDM印迹分子薄膜(MIP),对印迹电极的检测能力使用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分析法进行表征。结果电沉积的DDM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良的检测性能和可重复性,其线性范围为10~50μmol/L,检出限为116 ng/L。结论该方法具备操作简单、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能够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中DDM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M 印迹分子 电分析化学 羟基化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