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儿童面霜中13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
1
作者 曹慧 张慧 +1 位作者 王瑾 杨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49,共6页
建立了测定儿童面霜中13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氨水/乙腈溶液(1∶9,V/V)超声提取,提取液稀释后经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负离子模式进行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在最优实验条件下... 建立了测定儿童面霜中13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氨水/乙腈溶液(1∶9,V/V)超声提取,提取液稀释后经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负离子模式进行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在最优实验条件下,13种内分泌干扰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15~0.9996,检出限为0.3~1.5μg/kg,定量限为1.0~5.0μg/kg,在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下,1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1.5%~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1.9%~9.2%。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检出限低,适用于儿童面霜中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内分泌干扰物 迁移量 面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RAW264.7细胞增殖及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霞 宋丽萍 冷希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研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性、吞噬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0、200μg/mL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分别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共育24、48、72 h,采用CellTit... 目的研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性、吞噬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0、200μg/mL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分别与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共育24、48、72 h,采用CellTiter-GloR发光法进行细胞活性测定,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法(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生成。选24只小鼠,雌雄不限,鼠龄5~6周,体质量18~25 g,随机分为4组,同时通过鸡红细胞吞噬实验检测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CellTiter-GloR发光法检测显示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只有在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比原始碳纳米管细胞毒性小,其他浓度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鸡红细胞吞噬实验证实两种碳纳米管具有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还显示,在碳纳米管质量浓度为1μg/mL和10μg/mL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ROS含量升高程度高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而在高浓度组(100μg/mL和200μg/mL),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原始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ROS含量不断增加,明显高于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细胞的作用。结论两种碳纳米管可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增殖并提高细胞吞噬活性;不同浓度的多壁碳纳米管与细胞相互作用时,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原始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内ROS升高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细胞毒性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1种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34
3
作者 荣杰峰 韦航 +2 位作者 李亦军 黄伙水 许美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01,共8页
建立了用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N-丙基乙二胺键合固相吸附剂(PSA)和MgSO4作为吸附剂的改进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检测茶叶中21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茶叶中残留的农药经正己烷-丙酮(2∶1,v/v)混合溶剂提取,以MWCNTs... 建立了用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N-丙基乙二胺键合固相吸附剂(PSA)和MgSO4作为吸附剂的改进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快速检测茶叶中21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茶叶中残留的农药经正己烷-丙酮(2∶1,v/v)混合溶剂提取,以MWCNTs-OH、PSA和MgSO4去除杂质,离心、过滤后经气相色谱-电子轰击源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0.01~0.50 mg/kg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空白茶叶样品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5%~109.4%,相对标准偏差(n=5)为2.3%~10.6%,定量限为0.001~0.040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成本低,能满足茶叶中常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有机磷农药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茶叶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45
4
作者 荣杰峰 韦航 +2 位作者 黄伙水 李亦军 许美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5,共8页
建立了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的改进Qu ECh ERS方法,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茶叶中24种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茶叶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经正己烷-丙酮(2∶1)提取,以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和N-... 建立了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吸附剂的改进Qu ECh ERS方法,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茶叶中24种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茶叶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经正己烷-丙酮(2∶1)提取,以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和N-丙基乙二胺键合固相吸附剂(PSA)吸附提取液中的杂质,提取液离心后过滤,经气相色谱-电子轰击源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研究了不同吸附剂种类、提取溶剂、吸附剂用量对提取净化效率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目标物质在0.01~0.5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空白茶叶样品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8.6%~109.6%,相对标准偏差(n=5)为2.1%~9.3%;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02~0.050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成本低,能满足茶叶中常见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特别适合在小型实验室和企业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茶叶 有机氯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黄象金 利健文 +1 位作者 韦寿莲 张华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4-1341,共8页
以纳米氧化铝(Al_(2)O_(3))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增敏材料,制备以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间氨基苯酚(MAP)和β-环糊精(β-CD)为双功能单体的一种新型灵敏检测CAP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扫描电镜(SEM)、差分脉冲伏安法(D... 以纳米氧化铝(Al_(2)O_(3))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增敏材料,制备以氯霉素(CAP)为模板分子,间氨基苯酚(MAP)和β-环糊精(β-CD)为双功能单体的一种新型灵敏检测CAP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通过扫描电镜(SEM)、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对印迹传感器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同时优化了MWCNTs及Al_(2)O_(3)的修饰量、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电聚合圈数、洗脱剂种类、洗脱时间、检测体系pH值和孵育时间等参数对印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传感器对CAP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归因于Al_(2)O_(3)和MWCNTs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修饰电极的表面积和催化性能,以及使用双功能单体制备印迹膜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传感器的峰电流与CAP浓度在1.0~60.0 n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14 nmol/L。将传感器用于自来水、饲料和牛奶样品中CAP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8.0%~11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分子印迹 学检测 双功能单体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聚己内酯基复合相变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少月 岳江昱 +3 位作者 杨家乐 柴晓帅 冯增国 张爱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8,共8页
为实现聚已内酯(PCL)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在相变储能领域的应用,以PCL为壳层支撑材料,聚乙二醇(PEG)为核层相变材料,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作为导热增强材料分散至核层溶液中,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CL/PEG/MWCNTs-OH复合相... 为实现聚已内酯(PCL)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在相变储能领域的应用,以PCL为壳层支撑材料,聚乙二醇(PEG)为核层相变材料,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作为导热增强材料分散至核层溶液中,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CL/PEG/MWCNTs-OH复合相变纤维膜,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相变纤维表面光滑,具有较为完善的核-壳结构;复合相变纤维膜呈现较高的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MWCNTs-OH时复合相变纤维膜的断裂应力为7.43 MPa,断裂应变为132.2%;核层中MWCNTs-OH的加入,提高了复合相变纤维膜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而其相变温度和焓值则无明显变化,相变温度在38.85~39.35℃之间,略高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在储能调温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已内酯 聚乙二醇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同轴静电纺丝 复合相变纤维膜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