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分子标记示踪速度测量中的强振动干扰抑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叶景峰 邵珺 +2 位作者 李国华 胡志云 宋文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89-1696,共8页
针对在发动机实验环境中羟基分子标记示踪速度测量技术受到的强振动干扰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标记激光与不同流场作用时产生的辐射光谱特性,设计了在实验中同时拍摄标记基准图像和移动图像的振动干扰抑制方法。对于一般流场,在实验... 针对在发动机实验环境中羟基分子标记示踪速度测量技术受到的强振动干扰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标记激光与不同流场作用时产生的辐射光谱特性,设计了在实验中同时拍摄标记基准图像和移动图像的振动干扰抑制方法。对于一般流场,在实验中实时拍摄标记激光瑞利散射作为标记基准图像,而对于含有煤油大分子碳氢燃料的流场甚至是CH_4燃烧场,用标记激光诱导燃料在OH荧光辐射波段的辐射光作为标记基准图像。在超燃发动机的速度测量应用尝试表明,两种方案均可以达到抑制振动的目的。在相对干净的流场区域,前者得到的标记激光图像会受到壁面散射等干扰,基准位置提取不确定度约为0.06mm。在流场中未燃燃料含量比较丰富的区域,后者能够得到清晰的标记基准图像,基准位置提取不确定度可以降至0.03mm,与采用平均方法得到的基准位置提取不确定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诊断 羟基分子标记示踪 速度测量 振动干扰 超燃冲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羟基分子示踪速率测量精度的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景峰 胡志云 +2 位作者 张振荣 王晟 刘晶儒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为了尽量减小羟基(OH)分子示踪流场速率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利用OH分子标记线沿宽度方向的强度分布近似为高斯函数的特征,用高斯函数对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拟合,用拟合数据的峰值位置作为OH分子标记线的中心位置,并以此作为测量基准... 为了尽量减小羟基(OH)分子示踪流场速率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利用OH分子标记线沿宽度方向的强度分布近似为高斯函数的特征,用高斯函数对实验测量数据进行了拟合,用拟合数据的峰值位置作为OH分子标记线的中心位置,并以此作为测量基准位置,对典型的OH分子示踪速率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这一数据处理方法,可使流场速率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与计量 羟基分子示踪速率测量精度 数据拟合 流场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分子射电谱线的一种观测处理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先汉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7-297,共11页
本文主要阐述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射电望远镜和北京大学的128路数字自相关频谱仪在我国首次进行羟基分子射电谱线观测的处理方法,包括自相关频谱仪、频率开关方法和本地静止标准等.文中并以羟基源W3、W12和哈雷彗星的射电谱线观测处理结... 本文主要阐述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射电望远镜和北京大学的128路数字自相关频谱仪在我国首次进行羟基分子射电谱线观测的处理方法,包括自相关频谱仪、频率开关方法和本地静止标准等.文中并以羟基源W3、W12和哈雷彗星的射电谱线观测处理结果为例,着重论证了频率开关法就是频域内的调制法,包括调制、解调、积分和基线校准等一系列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谱线 望远镜 羟基分子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45.07+0.13羟基分子脉泽的VLBI观测
4
作者 郑兴武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7-395,共9页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在1665MHz频率上,观测超致密氢II区G45.07+0.13的左右圆偏振羟基(OH)分子脉泽辐射.利用多条纹率成图方法,获得了这个区域20mas相对位置精度的脉泽结构图.除两个弱子源以外,所有... 利用甚长基线干涉仪,在1665MHz频率上,观测超致密氢II区G45.07+0.13的左右圆偏振羟基(OH)分子脉泽辐射.利用多条纹率成图方法,获得了这个区域20mas相对位置精度的脉泽结构图.除两个弱子源以外,所有脉泽子源都位于彗状结构氢II区“彗头”的前沿.脉泽团离致密氢II区中心投影距离为0".4.在完全饱和辐射的假设下,估计脉泽活动区具有氢分子数密度约为4.5×108(H2)cm-3.在脉泽源中,发现一对Zeeman对,从它们的LSR速度差,导出脉泽区的磁场约为3mG,方向为远离地球方向.在致密氢II区G45.07+0.13彗头附近的脉泽团的直径为6×1016cm.这与G34.03+0.2的观测结果很类似.这给解释彗状结构的氢II区的各种模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观测约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Ⅱ区 脉泽 磁场 羟基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33A 的羟基分子脉泽辐射
5
作者 那兴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本文给出了W33A在两个跃迁频率上的左右图偏振OH脉泽辐射谱线,采用细管和球模型,获得脉泽活动区的氢分子数密度近似107cm3.为了获得1046s1量级脉泽光子发射率,两种模型一致要求抽运率为1(OH)cm3s1,但... 本文给出了W33A在两个跃迁频率上的左右图偏振OH脉泽辐射谱线,采用细管和球模型,获得脉泽活动区的氢分子数密度近似107cm3.为了获得1046s1量级脉泽光子发射率,两种模型一致要求抽运率为1(OH)cm3s1,但球型脉泽活动区要求较高的抽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际介质 脉泽 羟基分子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高分子化的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吕满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通过8-羟基喹啉的氯甲基化,预先合成5-氯甲基-8-羟基喹啉,在催化剂无水醋酸钠的作用下,再使之与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氯乙醇反应,合成具有反应活性点的8-羟基喹啉的衍生物(C lCH2CH2OCH2-Hq),然后与含有A l3+,Zn2+,L i+的金属化合物及8-羟... 通过8-羟基喹啉的氯甲基化,预先合成5-氯甲基-8-羟基喹啉,在催化剂无水醋酸钠的作用下,再使之与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氯乙醇反应,合成具有反应活性点的8-羟基喹啉的衍生物(C lCH2CH2OCH2-Hq),然后与含有A l3+,Zn2+,L i+的金属化合物及8-羟基喹啉经由配位反应,合成了可溶性的具有单反应活性点的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含有A lQ3,ZnQ2,L iQ基团),这类化合物可以接枝到高聚物上,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HNMR、FTIR、元素分析确定了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组成;紫外吸收光谱(UV)、光致发光光谱(PL)说明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来自于A lQ3,ZnQ2,L iQ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 发光材料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0
7
作者 谭松庭 周建萍 +1 位作者 赵斌 彭俊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将 5 甲酰基 8 羟基喹啉分别与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 二氨基二苯砜反应 ,得到了三种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配体 ,然后与锌离子配位 ,制得了一类新型的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 锌高分子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 将 5 甲酰基 8 羟基喹啉分别与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 二氨基二苯砜反应 ,得到了三种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配体 ,然后与锌离子配位 ,制得了一类新型的双 8 羟基喹啉 席夫碱 锌高分子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 制备 发光性能 光致发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荧光光谱 结构表征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多羟基树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丹丹 郭英浩 +3 位作者 孟晓雷 牛蕊 常玥 查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2-317,共6页
以Na BH4还原水杨醛席夫碱修饰坡缕石为核,采用发散法通过与三聚氯氰、4-氨甲基哌啶、水杨醛、Na BH4还原的重复反应制备了1.0~2.0 G多羟基树状高分子/坡缕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 以Na BH4还原水杨醛席夫碱修饰坡缕石为核,采用发散法通过与三聚氯氰、4-氨甲基哌啶、水杨醛、Na BH4还原的重复反应制备了1.0~2.0 G多羟基树状高分子/坡缕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外部形貌。吸附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对废水中有机酚、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优于坡缕石原土,10 mg第二代树状高分子/坡缕石在293 K,对初始质量浓度是50mg/L的对硝基苯酚、对苯二酚、Pb(Ⅱ)的吸附量分别是35.3、34.02、44.8 mg/g,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羟基树状高分子 复合材料 吸附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双端羟基聚苯醚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贺俊堃 汪艳 赖文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2,73,共5页
通过2,6-二甲基苯酚和四甲基双酚A氧化共聚合成低分子量聚苯醚,研究了单体配比、催化剂添加比例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比浓黏度、分子量、产率、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羟值等性能的表征与测试,成功制备... 通过2,6-二甲基苯酚和四甲基双酚A氧化共聚合成低分子量聚苯醚,研究了单体配比、催化剂添加比例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比浓黏度、分子量、产率、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羟值等性能的表征与测试,成功制备出了分子量范围在1500~3000具有双端羟基的聚苯醚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产率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单体配比对聚苯醚产物的分子量影响最大,聚苯醚产物的分子量随着n_(DMP)∶n_(TM BPA)的增加而增加;催化剂添加比例对聚苯醚产物的热失重影响最大,热失重随着n_(Cu)∶n_(DMP)的减小而减小,当n_(Cu)∶n_(DMP)=0.004时,聚苯醚产物热失重性能最佳,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基苯酚 四甲基双酚A 氧化共聚 双端羟基的低分子量聚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链含单羟基硼酸高分子的制备与聚集诱导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伟 刘东明 +2 位作者 刘江辉 杨雪儿 张晓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1,47,共6页
通过1, 2-二(4-溴苯)-1, 2-二苯乙烯的格氏试剂和硼酸三甲酯的缩聚反应合成了四苯乙烯和硼在主链的首个单羟基硼酸共轭高分子(PTPEB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鉴定。凝胶渗透色谱测试表明制备的PTPEBA数均相... 通过1, 2-二(4-溴苯)-1, 2-二苯乙烯的格氏试剂和硼酸三甲酯的缩聚反应合成了四苯乙烯和硼在主链的首个单羟基硼酸共轭高分子(PTPEB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鉴定。凝胶渗透色谱测试表明制备的PTPEBA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200。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研究了PTPEBA在不同体积分数THF/H_2O体系中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结果表明,当水体积分数大于80%时,体系表现出明显的AIE特性;在水中体系荧光强度是在THF溶液中强度的477倍。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对PTPEBA与酸性红-87、荧光素染料(质量分数1%)掺杂进行分析,发现PTPEBA可以使二者的固态荧光增强,此发现有望成为一种使商业染料固态发光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乙烯 羟基硼酸共轭高分子 聚集诱导发光 染料固态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标记显示的羟基标记速度矢量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景峰 李国华 +4 位作者 邵珺 胡志云 陶波 方波浪 宋文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7-1425,共9页
针对流场二维速度矢量分布测量的需求,提出了利用交叉标记显示的光路设置实现羟基分子标记示踪速度矢量的方法。该技术中通过将标记激光束和显示激光片交叉布置,在激光片平面内形成交叉标记点用于流场示踪。与传统的交叉网格实现速度矢... 针对流场二维速度矢量分布测量的需求,提出了利用交叉标记显示的光路设置实现羟基分子标记示踪速度矢量的方法。该技术中通过将标记激光束和显示激光片交叉布置,在激光片平面内形成交叉标记点用于流场示踪。与传统的交叉网格实现速度矢量测量的方式相比,该方法简化了实验光路,有利于在恶劣环境中的应用,并且得到的标记为近似圆点,标记位置的识别更加方便。通过对交叉标记显示产生的标记点图像的位置进行模拟识别运算,获得了影响标记点位置识别精度的因素和规律。利用单标记点实验设置,获得了射流火焰流场速度矢量及其浮动值,结果显示在存在火焰OH背景干扰的情况下,速度测量不确定度小于2.2m/s;利用柱面透镜阵列,实现了3×20个标记点的速度矢量分布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了交叉标记显示方法进行分子标记速度测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诊断 速度矢量测量 羟基分子标记示踪 交叉标记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六次甲基四胺加合物的晶体结构
12
作者 杨云霞 杨媛 李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用X射线单晶衍射试验方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甲酸六次甲基四胺加合物(CH2)6N4.(p-HOC6H4CO2H)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600 1(4)nm,b=1.184 7(9)nm,c=1.890 6(1)nm,β=93.61(5)°,Z=4,V=1.341 6(2)nm3,Dc=1.378 g.cm... 用X射线单晶衍射试验方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甲酸六次甲基四胺加合物(CH2)6N4.(p-HOC6H4CO2H)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600 1(4)nm,b=1.184 7(9)nm,c=1.890 6(1)nm,β=93.61(5)°,Z=4,V=1.341 6(2)nm3,Dc=1.378 g.cm-3,μ(MoKα)=0.071 mm-1,F(000)=592,对2 341个独立衍射点的最终偏离因子R1=0.040 4.在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独立的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和六次甲基四胺分子组交错排列,借助多种氢键形式形成三维氢键网络结构,其中弱氢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苯甲酸分子 六次甲基四胺 氢键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ndamental Study of Rare-earth-containing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for End-group Functionalization of Telechelic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13
作者 LI Donghan NING Shurui +4 位作者 YU Lu LIAO Mingyi ZHANG Mengxia YOU Shibo FANG Qinghong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2,共9页
Herein the use of rare-earth compounds in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for the end-group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xyl-terminated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was explored.Leveraging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 Herein the use of rare-earth compounds in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for the end-group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xyl-terminated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was explored.Leveraging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rare-earth compounds along with no residual impact on polymer product's performance,highly efficient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containing sodium borohydride(NaBH_(4))and rare-earth chloride(RECl_(3))we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a telechelic carboxyl-terminated liquid fluoroeslastomer,aiming to facilitate the conversion of chainend carboxyl groups into hydroxyl groups and improvement in end-group reactivity.To achieve this,lanthanum chloride(LaCl_(3)),cerium chloride(CeCl_(3)),and neodymium chloride(NdCl_(3))were used separately to form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with NaBH_(4).The effects of solvent dosage,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length,and reductant dosage on carboxylic conversion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molecular chain structure,molecular weight,and functional group content of the raw materials and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fluorine-19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9)F-NMR),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and chemical titration.Moreover,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rare-earth chlorides,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underlying interactions were discuss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re-earth-containing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s studied in this work could efficiently convert the chain-end carboxyl groups into highly active hydroxyl groups,with a highest conversion up to 87.0%and differing catalytic reduction activities ranked as NaBH_(4)/CeCl_(3)>NaBH_(4)/LaCl_(3)>NaBH_(4)/NdCl_(3).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lithium aluminum hydride(LiAIH_(4))reduction system,the NaBH_(4)/RECl_(3)systems provide multiple advantages such as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high conversion ratio with good selectivity,and environmental innocuity,and are potentially applicable as new reduction-catalysis combinations for the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earth chloride chain-end hydroxyl group telechelic low-molecular-weight fluoropolymers sodium borohyd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HTPB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
14
作者 邓敏 肖乐勤 +1 位作者 菅晓霞 周伟良 《爆破器材》 CAS 2017年第2期6-10,共5页
为改善高固含量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和丁羟推进剂的工艺性能,以低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选用一缩二乙二醇(DEG)为扩链剂,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浆料黏度的影响... 为改善高固含量高聚物黏结炸药(PBX)和丁羟推进剂的工艺性能,以低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选用一缩二乙二醇(DEG)为扩链剂,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浆料黏度的影响,固化参数R及扩链剂用量对HTPB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004%时,适用期可达5 h;R值为1.1,DEG羟基含量占反应总羟基量的60%时,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较好,拉伸强度达7.60 MPa,断裂伸长率达540.21%。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显示,低分子量HTPB聚氨酯弹性体有两个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样品存在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端羟基聚丁二烯 黏度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一缩二乙二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d HMF yield from glucose with H-ZSM-5 catalyst in water–tetrahydrofuran/2-butanol/2-methyltetrahydrofuran biphasic systems 被引量:2
15
作者 XU Si-quan PAN Dong-hui XIAO Guo-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974-2986,共13页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a high 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yield from glucose with H-ZSM-5 catalyst at low cost,three inexpensive biphasic reaction systems,H2O?tetrahydrofuran(THF),H2O?2-methyltetrahydrofuran(MeTHF)...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a high 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yield from glucose with H-ZSM-5 catalyst at low cost,three inexpensive biphasic reaction systems,H2O?tetrahydrofuran(THF),H2O?2-methyltetrahydrofuran(MeTHF)and H2O?2-butanol,were discovered and proved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HMF from glucose over H-ZSM-5 zeolite.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the effect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variables,such as 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catalyst dosage,volume of organic solvent,as well as inorganic salt type on glucose conversion to HMF in three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It was found that under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H2O?THF,H2O?2-butanol and H2O?MeTHF allowed the glucose dehydration process to achieve HMF yields of up to 61%,59%,and 50%,respectively.Moreover,in the three biphasic systems,the H-ZSM-5 catalyst was also demonstrated to maintain excellent stability.Thus,the catalytic approach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believed to have potential prospects for industrially efficient and low-cost production of H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YDROXYMETHYLFURFURAL H-ZSM-5 zeolite GLUCOSE biphasic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