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耀彬 郑裕东 +2 位作者 王迎军 陈晓峰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孔隙率 ;在模拟生理体液中进行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活性测试。研究表明 ,通过控制致孔剂用量、尺寸大小和分散 ,得到的支架材料呈三维连通开孔结构 ,且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达 90 %以上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与生物活性玻璃良好相容 ,后者粘附在支架孔壁上 ;支架在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后发现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有羟基碳酸磷灰石多晶体生成 ,表明复合支架仍保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玻璃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胜吉 邱贵兴 +3 位作者 辛大江 陈晓峰 郑裕东 王迎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观察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能力。结果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新生骨形成时间早:术后2周,植入材料内部有骨小粱形成,术后8周移植材料四周及内部均有大量新生骨形成,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填充;骨修复完成时间早:术后12周,新生皮质骨结构清晰,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结构,髓腔再通;抗压力强:12周时所修复骨缺损标本的抗压力,PHBV/SGBG组明显高于PHBV/HA组(P<0.05),而与自体松质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解速度快: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术后12周材料大部分已被吸收,材料与新骨面积的百分比由4周时的60%下降到8%。结论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成骨时间早并且修复完全,材料本身可以完全降解,是一种理想的骨科替代材料,亦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生物活性玻璃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与聚丙烯酸丁酯的反应性共混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裕东 徐俊 +2 位作者 肖诗铁 李吉波 黄炯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共3页
采用反应性共混的方法对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进行改性,使具有生物活性的丙烯酸丁酯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上接枝聚合,达到提高产物机械性能的同时,保持其生物降解性的目的。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和改性物配比对产物接枝率及共混材... 采用反应性共混的方法对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进行改性,使具有生物活性的丙烯酸丁酯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上接枝聚合,达到提高产物机械性能的同时,保持其生物降解性的目的。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条件和改性物配比对产物接枝率及共混材料相容性等的影响,发现加料顺序和丙烯酸丁酯用量对产物的接枝率和相容性有很大影响,丙烯酸丁酯含量为20%~30%,产物接枝率最高可达20%以上;在加工时填充4%~6%的滑石粉补强,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丙烯酸丁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 戊酸 共聚物 聚丙烯酸丁酯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4
作者 郑裕东 任耀彬 王迎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35,共3页
研究了聚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PHBV)及其与聚丙烯酸丁酯 (PBA)接枝改性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性能 ,比较了二者在不同土壤中的失重率、形貌变化和分子量变化。研究表明 ,在自然环境中PHBV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 ,导致其重... 研究了聚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PHBV)及其与聚丙烯酸丁酯 (PBA)接枝改性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性能 ,比较了二者在不同土壤中的失重率、形貌变化和分子量变化。研究表明 ,在自然环境中PHBV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 ,导致其重量损失和分子量下降 ,其降解程度与外界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及湿度等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羟基烷酸酯 改性 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自然环境 失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β-羟基丁酸酯)和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静 刘景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92-404,共13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β 羟基丁酸酯)和β 羟基丁酸酯 β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经共混改性所得到的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性、热性能、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 β-羟基丁酸-β-羟基戊酸共聚物 共混改性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Ⅲy菌株发酵生产聚β-羟基丁酸和聚β-羟基戊酸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建新 唐雪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研究改善G-Ⅲy菌株生产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性能。方法通过添加前体物,对G-Ⅲy菌株发酵生产聚β-羟基丁酸和聚β-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G-Ⅲy菌株能以丙酸、戊酸为前体,以蔗糖为碳源合成PHBV共聚物;在2L自控发... 目的研究改善G-Ⅲy菌株生产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性能。方法通过添加前体物,对G-Ⅲy菌株发酵生产聚β-羟基丁酸和聚β-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G-Ⅲy菌株能以丙酸、戊酸为前体,以蔗糖为碳源合成PHBV共聚物;在2L自控发酵罐上,以丙酸为前体,发酵40 h细胞干重可达15.46 g/L,共聚物量可达9.60 g/L,HV组分含量占38.4%,且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此共聚物为3HB与3HV所组成的不规则共聚物。结论添加前体物G-Ⅲy菌可发酵生产PHBV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戊酸共聚物 共聚物 前体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明胶微粒的构造形态与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建海 S.S.Davis 陈志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0-63,共4页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 )与天然明胶 (Gel)为基材 ,以安定 (DZP)原药为模药 ,分别采用 O/ W、W/ O/ W、O/ W/ O,单乳化与双乳化溶剂蒸发法技术 ,制得 3种不同结构形态微粒 (微球与微囊 ) ,微粒平均粒径...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 )与天然明胶 (Gel)为基材 ,以安定 (DZP)原药为模药 ,分别采用 O/ W、W/ O/ W、O/ W/ O,单乳化与双乳化溶剂蒸发法技术 ,制得 3种不同结构形态微粒 (微球与微囊 ) ,微粒平均粒径为 30~ 40μm;探讨几种制备参数对微粒内、外部形态结构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3种类型微粒内部与外部不同结构形态 ;测试了 3种类型微粒释药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 明胶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物异相成核结晶行为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丽莉 邓鹏扬 +1 位作者 吴航 董丽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3,共5页
采用DSC方法研究了对苯二甲酸(TPA)作为成核剂,(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异相成核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当添加TPA的质量分数达0.5%时,PHBV的结晶起始温度提高了20℃,结晶焓增加近20 J/g。按Avrami方程处理PHBV的等温结... 采用DSC方法研究了对苯二甲酸(TPA)作为成核剂,(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异相成核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当添加TPA的质量分数达0.5%时,PHBV的结晶起始温度提高了20℃,结晶焓增加近20 J/g。按Avrami方程处理PHBV的等温结晶过程结果表明,添加TPA后PHBV结晶的n值由3.5增大到7.0;根据Lauritzen-Hoffman理论计算,添加TPA后,较大程度地降低了PHBV成核的表面自由能位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 成核剂 结晶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钰琦 赵明明 +1 位作者 刘庆生 邓炳耀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1-205,共5页
针对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熔点与分解点温度相近、热稳定性差、材料脆性大韧性差等不足,采用嵌段共聚的化学改性方式,引入聚乙二醇(PEG)和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设计合成PHBV/PEG与PHBV/PEG/POSS两种嵌段共聚物。... 针对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熔点与分解点温度相近、热稳定性差、材料脆性大韧性差等不足,采用嵌段共聚的化学改性方式,引入聚乙二醇(PEG)和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设计合成PHBV/PEG与PHBV/PEG/POSS两种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X射线衍射、差示量热和热重等手段对其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熔融和结晶行为以及热降解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PHBV/PEG/POSS嵌段共聚物中POSS含量占6.7%,POSS不能形成独立的晶相;POSS和PEG的引入使PHBV的结晶能力减弱;嵌段共聚物中POSS的引入使PHBV/PEG/POSS的热稳定性高于PHBV/PEG,且嵌段共聚物的热降解温度区间宽于PHBV的热降解温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嵌段共聚物 结构 热降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羟基丁酸-羟基戌酸共聚物(PHBV)纤维成形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龙 王鹏 +2 位作者 陈彦模 张瑜 朱美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对β-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的结晶性能、热降解性能、流变性能及可纺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HBV的球晶径向生长速率非常慢,但球晶尺寸很大;当加工温度超过170℃时,PHBV开始发生热降解;PHBV熔体流动曲线受温度和停留时间... 对β-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的结晶性能、热降解性能、流变性能及可纺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HBV的球晶径向生长速率非常慢,但球晶尺寸很大;当加工温度超过170℃时,PHBV开始发生热降解;PHBV熔体流动曲线受温度和停留时间影响较大;在对现有熔融纺丝成形设备适当改造后,通过严格控制纺丝成形工艺条件,可纺制出力学性能满足美国药典要求的PHBV长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 结晶性能 热降解性能 流变性能 纤维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醋酸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志江 许菲菲 郭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4-168,173,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醋酸纤维素(CA)复合纳米纤维,并优化了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最终可制得直径为356nm,标准方差为0.28的复合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差...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醋酸纤维素(CA)复合纳米纤维,并优化了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最终可制得直径为356nm,标准方差为0.28的复合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纤维表面非常光滑,纤维间呈无序排列,有较高的孔隙;复合纳米纤维的结晶结构与P(3HB-co-4HB)的结晶结构基本相同,少量CA(10%)的加入能促进复合纳米纤维的快速结晶,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从而使纳米纤维的结晶度得到提高,CA加入量过多时,结晶度下降;随着CA含量的增加,复合纳米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46.6℃下降至21.3℃,而熔融温度变化不大,在130℃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 醋酸纤维素 复合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端基型聚酰胺-胺树形高分子对聚(3-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结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玉娟 翁云宣 +2 位作者 陈娇娜 张敏 胡晶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8-44,共7页
采用不同比例G3.5酯端基类型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高分子氯仿溶液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树脂氯仿溶液进行共混并流延成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偏光显微镜以及拉伸和直角撕裂等方式对制备的PHBV/PAMAM复合膜进... 采用不同比例G3.5酯端基类型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高分子氯仿溶液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树脂氯仿溶液进行共混并流延成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偏光显微镜以及拉伸和直角撕裂等方式对制备的PHBV/PAMAM复合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AMAM树形高分子的加入,PHBV/PAMAM复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越来越明显,初步表明其韧性增强;G3.5 PAMAM树形高分子的加入,可使PHBV的结晶度由61.70%先下降至24.02%,并逐渐下降,最后至结晶消失;PAMAM树形高分子的加入可使PHBV的直角撕裂强度大幅度提高,最高可由8.90 kN/m提高到22.10 kN/m;当PAMAM树形高分子含量为2.0份时,增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处理对静电纺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醋酸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志江 赵世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1,76,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醋酸纤维素(CA)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水解处理对静电纺P(3HB-co-4HB)/CA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水解处理后纤网结构仍然保持完整,但复合纳米纤维的平均...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醋酸纤维素(CA)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水解处理对静电纺P(3HB-co-4HB)/CA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水解处理后纤网结构仍然保持完整,但复合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有所下降,纤网结构变得更密实。在水解处理过程中乙酰基转变为羟基,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羟基含量增加,CA分子链的结构变得规整,羟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链能够规整排列,从而有助于CA和P(3HB-co-4HB)的结晶。水解处理后,复合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材料由疏水性转变为亲水性,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水解处理后的P(3HB-co-4HB)/CA复合纳米纤维更适宜用作生物材料应用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 醋酸纤维素 复合纳米纤维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扩链剂对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静 刘孟竹 +2 位作者 管福成 杨利军 宋朝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9-143,149,共6页
将ADR系列的扩链剂用于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纺丝成型,分析了ADR的扩链机制,考察了P(3HB-co-4HB)和P(3HB-co-4HB)/ADR共混体系的流动性、热稳定性、结晶性和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以ADR作为扩链剂可有效提... 将ADR系列的扩链剂用于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共聚物(P(3HB-co-4HB))纺丝成型,分析了ADR的扩链机制,考察了P(3HB-co-4HB)和P(3HB-co-4HB)/ADR共混体系的流动性、热稳定性、结晶性和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以ADR作为扩链剂可有效提高熔体强度,改善纤维的热稳定性,在温度为155℃,ADR的添加量为0.5%时,熔体具有最大的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最佳的耐热性。ADR对P(3HB-co-4HB)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大,但会导致结晶速度降低和最大结晶温度提高,加入ADR后P(3HB-co-4HB)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共聚物 流变性 热性质 结晶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β-羟基丁酸酯)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峰 冷兵 +2 位作者 马健岩 王利凤 曾宇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改进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结晶性和亲水性,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端酰氯基团和聚(β-羟基丁酸酯)的端羟基基团的官能团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聚(β-羟基丁酸酯)两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凝胶... 为改进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结晶性和亲水性,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端酰氯基团和聚(β-羟基丁酸酯)的端羟基基团的官能团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聚(β-羟基丁酸酯)两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证明制备了嵌段共聚物。吸水实验表明,材料的亲水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β-羟基丁酸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型超支化聚酯对聚(3-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静 靳玉娟 王娥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49,共8页
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P-TSA)为催化剂,通过"一步法"合成三代超支化聚酯(HBPE),然后采用环氧氯丙烷对HBPE进行改性,得到了具有端环氧基的三代超支化聚酯(EHBP-G3)目标产物,最后采... 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原料,以对甲苯磺酸(P-TSA)为催化剂,通过"一步法"合成三代超支化聚酯(HBPE),然后采用环氧氯丙烷对HBPE进行改性,得到了具有端环氧基的三代超支化聚酯(EHBP-G3)目标产物,最后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HBP改性的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树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PHBV/EHBP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1.5%(质量分数,下同)三代超支化聚酯(EHBP-G3)时,PHBV/EHBP共混物的结晶度下降了16.1%,冲击强度提高了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酯)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梅 李志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对生物可降解聚(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oly(3HB-co-4HB)]进行研究。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大大改变了聚3-羟基丁酸酯(PHB)均聚物的缺点,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方法证明,随着4-羟基丁酯酯(4HB)含量增加,熔... 对生物可降解聚(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oly(3HB-co-4HB)]进行研究。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大大改变了聚3-羟基丁酸酯(PHB)均聚物的缺点,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方法证明,随着4-羟基丁酯酯(4HB)含量增加,熔体流动速率由20.7g/10min降低至8.9g/10min,而黏度增加1.8倍,熔融温区增宽20℃,结晶度由11.57%减小到50%,球晶消失。拉伸强度由13.5MPa降低至7.9MPa,断裂伸长率由796%增加至1020%不断裂,柔韧性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由-7.29℃升高至-3.17℃。对原料下游制品的开发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和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 生物可降解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18
作者 刘炼 魏志勇 +3 位作者 张步峰 杨璠 张春庆 齐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87-1090,共4页
合成一种环烷氧锡化合物,用氢谱、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以其作为β-丁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剂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考察了单体引发剂配比、聚合时间和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聚合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由丁内酯与丙交酯、... 合成一种环烷氧锡化合物,用氢谱、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以其作为β-丁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剂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考察了单体引发剂配比、聚合时间和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聚合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由丁内酯与丙交酯、己内酯共聚制备聚(丁内酯-丙交酯)和聚(丁内酯-己内酯)共聚物,并用FT-IR、1H-NMR、DSC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环烷氧锡 -3-羟基丁酸 聚乳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许峰 冷兵 +2 位作者 马健岩 曾宇平 王利凤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01-704,共4页
为改进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结晶性和亲水性,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端酰氯基团和聚(β-羟基丁酸酯)的端羟基基团的官能团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X-射线衍射、差热... 为改进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结晶性和亲水性,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的端酰氯基团和聚(β-羟基丁酸酯)的端羟基基团的官能团反应,制备了聚乙二醇/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证明制备了嵌段共聚物。吸水实验表明,材料的亲水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β-羟基丁酸酯)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相容性
20
作者 孙西超 陈晓辉 +2 位作者 李旭明 占海华 裘惠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为给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用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HBV/PP-g-MAH)共混材料。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 为给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用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HBV/PP-g-MAH)共混材料。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分别对PHBV/PP-g-MAH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相分布形态。结果表明:共混体系出现了分离的玻璃化温度,表明2种组分总体不相容;在衍射角22.8°处没有出现PHBV的衍射峰,说明PP-g-MAH改变了PHBV结晶区的分子链排列;在1 710 cm-1处共混体系出现新的吸收峰,即二者之间的化学键生成了酯基;当共混比例不同时,共混体系呈现不同的"海-岛"相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结构 相容性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