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丙基-β-CD包结荧光法测定大黄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满秀 杨俊清 郭彩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大黄素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两者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大黄素包合物在λex/λem=467/547nm处发射荧光,包合常数为85.18L/mol。据此建立了羟丙基-β-环糊精增敏测定大黄素的荧光分析新方...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大黄素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两者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大黄素包合物在λex/λem=467/547nm处发射荧光,包合常数为85.18L/mol。据此建立了羟丙基-β-环糊精增敏测定大黄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在0.32~3.24μg/mL浓度范围内,大黄素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7,检出限为0.03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45%。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回收率为9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羟丙基-β-cd 荧光光谱 超分子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A_3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婧 夏凯 +1 位作者 朱昌华 甘立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602,共7页
赤霉素A3(gibberellin A3,GA3)在水溶液中极易异构化为iso-GA3而失去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对GA3进行包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包合条件,以增强GA3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在... 赤霉素A3(gibberellin A3,GA3)在水溶液中极易异构化为iso-GA3而失去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对GA3进行包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包合条件,以增强GA3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在此条件下,进一步以溶液中的活性GA3含量为指标,利用豌豆茎伸长生物测试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对制备的GA3-HP-β-CD进行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最优包合条件为n(HP-β-CD)∶n(GA3)=1∶1,在二乙醇胺溶剂(含体积分数20%的吐温-80)中加热至35℃,搅拌2 h,包合率为81.7%;在此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验证了包合物的生成;在(54±2)℃条件下贮藏14 d后,GA3水溶液中的活性GA3几乎全部降解,而GA3-HP-β-CD包合物溶液中GA3的降解率仅为34%。本研究揭示,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对GA3进行包合,是提高GA3水溶液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A3(GA3) 羟丙-环糊精(HP-β-cd) 包合 稳定性 生物测试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羟丙基-β-环糊精修饰的CdTe荧光探针定量分析结晶紫及机理探讨
3
作者 严梅敏 李丽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在稳定剂巯基乙酸(TGA)和修饰剂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存在下,获得的2-Hp-β-CDCdTe量子点具有高的荧光强度、水溶性和光稳定性,以及对结晶紫(CV)的良好包含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TEM图谱,研究了2-Hp-β-CDC... 在稳定剂巯基乙酸(TGA)和修饰剂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存在下,获得的2-Hp-β-CDCdTe量子点具有高的荧光强度、水溶性和光稳定性,以及对结晶紫(CV)的良好包含能力。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TEM图谱,研究了2-Hp-β-CDCdTe量子点与CV的相互作用情况。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用,显著降低了供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促使量子点与结晶紫发生能量转移,且量子点的荧光光谱与CV的吸收光谱有效重叠,据此建立了量子点与CV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并用于CV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液中,当存在CTAB时,CV能对2-Hp-β-CDCdTe量子点的荧光峰发生猝灭,且CV浓度在1.0×10^-7~1.0×10^-5 mol/L范围内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ΔF)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52),检出限为1.74×10^-8 mol/L,平均回收率为99.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丙-环糊精(2-Hp-β-cd) CDTE量子点 结晶紫 荧光分析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薰衣草精油缓释系统的构建及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撒玉良 刘盼盼 +1 位作者 张敏敏 陈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0-27,共8页
目的:为了研究薰衣草精油在不同基质中的缓释过程,建立薰衣草精油的缓释系统并对其药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研究薰衣草精油以及两种包合物在不同类型基质中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根据各自释放特性调整加入比例得到具有释放模... 目的:为了研究薰衣草精油在不同基质中的缓释过程,建立薰衣草精油的缓释系统并对其药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体外释放实验研究薰衣草精油以及两种包合物在不同类型基质中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根据各自释放特性调整加入比例得到具有释放模式的软膏制剂,并评价其助眠效果。结果:薰衣草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β-环糊精包合物在精油中的释放分别集中在前、中、后期,当精油、Hp-β-CD包合物、β-CD包合物所含精油百分比分别为75%、15%、10%时,对精油的释放具有较好的释放效果;通过药效学评价可知薰衣草精油乳膏能够改善因PCPA引起的5-HT水平降低和DA、NE水平的增加。结论:通过控制薰衣草精油与两种包合物的比例,总体呈现初期速释后期恒速释放的目标释放模式,而且乳膏系统对睡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释放曲线 缓释制剂 Β-环糊精 羟丙基-β-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