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美的理念校正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1
作者 纪丽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8-29,共2页
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和根本选择。毋庸置疑,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比传统的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利益... 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和根本选择。毋庸置疑,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比传统的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运行机制、利益分配诸方面均占优势、效率极高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理念 负面效应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教育 塑造和培育 功利主义 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价值 企业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黑格尔的“美的理念”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22-126,共5页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研究“美的理念”怎样通过“感性形象”来显示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美的理念”纵贯黑格尔美学的全部,具有统管一切的作用,因此剖析“美的理念”,对于了解黑格尔美学及其特点,评价其作用,是有裨益的。 (一) “...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研究“美的理念”怎样通过“感性形象”来显示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美的理念”纵贯黑格尔美学的全部,具有统管一切的作用,因此剖析“美的理念”,对于了解黑格尔美学及其特点,评价其作用,是有裨益的。 (一) “美的理念”并不是黑格尔的独创,它最早源于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客观具体事物的美,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因而不“真实”;只有抽象的一般的美,才是真正的存在。他把这种在具体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一般的美叫做“美的理念”。在他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理念 黑格尔 感性形象 逻辑 象征艺术 精神哲学 具体事物 艺术 柏拉图 感性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元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26,共10页
引言 黑格尔于1817年第一次讲授美学。他的这部著作像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并不是他本人出版的,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门生霍托、拉森等根据他授课的讲义编纂而成。 黑格尔讲授美学时期正是他创作力最充沛时期,这不仅由于他的哲学思... 引言 黑格尔于1817年第一次讲授美学。他的这部著作像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并不是他本人出版的,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门生霍托、拉森等根据他授课的讲义编纂而成。 黑格尔讲授美学时期正是他创作力最充沛时期,这不仅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已渐臻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自然 美的理念 艺术 生命有机体 普遍性 美的对象 观念性 偶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续)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元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5,共13页
黑格尔在《美的理念》中提出了美的法则。不难看出,这些美的法则并不是先验地在自然美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尽管黑格尔本人是这样宣布的。事实上,这些美的法则正是从自然生命有机体的法则中概括出来的。离开了自然生命有机体又从哪里去寻... 黑格尔在《美的理念》中提出了美的法则。不难看出,这些美的法则并不是先验地在自然美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尽管黑格尔本人是这样宣布的。事实上,这些美的法则正是从自然生命有机体的法则中概括出来的。离开了自然生命有机体又从哪里去寻找美的理念呢?就连黑格尔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凡是唯心哲学在心灵领域内所要做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生命有机体 美的理念 矛盾的普遍性 人物性格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作品 形而上学 伦理观念 美的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基础看黑格尔美学定义的真实涵义
5
作者 杨立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14-119,共6页
1“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第一卷,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出处)黑格尔这一美学定义已为人所熟知,其真实涵义何在? 对此,近些年来的黑格尔美学研究已经作出了许多阐释。其中绝大多数都停留在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中提... 1“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第一卷,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出处)黑格尔这一美学定义已为人所熟知,其真实涵义何在? 对此,近些年来的黑格尔美学研究已经作出了许多阐释。其中绝大多数都停留在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中提出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框架中,认为是一系列二元对立项的统一。朱光潜先生的解释有其合理之处,功不可没。但许多论者却是将他们从一般认识论意义上理解的“理性”概念来简单地等同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黑格尔哲学 感性显现 涵义 感性与理性 美的理念 哲学基础 主体 学定义 感性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欲如何配享美——基于柏拉图《会饮》的情感哲学研究
6
作者 赵广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7,共9页
柏拉图的《会饮》是开启西方爱欲情感思想传统的核心经典,影响深远。康德、列维纳斯、杜拉斯等西方近现代思想家以各自的方式,继续《会饮》的爱欲情感思考,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会饮》所提出的问题。本文将爱欲与美的关系,视为这一传统... 柏拉图的《会饮》是开启西方爱欲情感思想传统的核心经典,影响深远。康德、列维纳斯、杜拉斯等西方近现代思想家以各自的方式,继续《会饮》的爱欲情感思考,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会饮》所提出的问题。本文将爱欲与美的关系,视为这一传统的核心问题,并将这一问题概括为“爱欲如何配享美”。爱欲问题本质上是关于他者的思考。爱欲与美的关系,根本上是自己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和谐,爱欲共通体的建立,需要超越对象化,回归情感本身的和谐为二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欲 美的理念 爱欲共通体 柏拉图 《会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庄子的反美学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径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6-90,共5页
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 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不论它们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有多大,在一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审美对象必须是有象的(包括实象和虚象),并且,审美对象必须是可以感知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着重号为作者所加)不去考虑“美的理念”正确与否,我们注意到这个理念必须直接体现在可感知的“实在”中,才能成其为美的理念。这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实在”显然是有形象的,并且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朱光潜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 庄子哲学 活动 学思想 超功利 感经验 《齐物论》 美的理念 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立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89-94,共6页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彭立勋孔子(公元前551-479)和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分别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开山祖。他们的美学思想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传...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彭立勋孔子(公元前551-479)和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分别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开山祖。他们的美学思想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学思想 孔子 中国 理念世界 理念 现实世界 “兴” 美的本质 美的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理性美学的理性分析──读邱紫华《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
9
作者 王文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129-129,共1页
对理性美学的理性分析──读邱紫华《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王文戈邱紫华同志近十年来悉心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及美学思想,终成《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一书(以下简论《引论》,由华... 对理性美学的理性分析──读邱紫华《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王文戈邱紫华同志近十年来悉心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及美学思想,终成《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一书(以下简论《引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学思想 理性 自由的艺术 理性分析 邱紫华 艺术 美的理念 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审美方法论的现代解读
10
作者 姚鹤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9-63,共5页
庄子的"美"的理念与他对"道"的解释是合一的,自然之道即"大美"。大美和道不可言传,只能"意致"。"意致"大美和道的前提是"虚静"。庄子的这一审美方法论的逻辑关系,可以运... 庄子的"美"的理念与他对"道"的解释是合一的,自然之道即"大美"。大美和道不可言传,只能"意致"。"意致"大美和道的前提是"虚静"。庄子的这一审美方法论的逻辑关系,可以运用现代美学和艺术理论加以解释,其正误参半也应从现代美学和艺术理论角度上给予恰当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的理念 意致” “虚静” 方法论 现代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柏拉图的“灵感说”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秀斌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柏拉图 灵感说 生殖力 诗神 理念世界 美的事物 别林斯基 艺术感染力 美的理念 文艺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