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存在和美的存在
1
作者 张楚廷 《教育视界》 2022年第6期4-7,共4页
美与人的存在相随,美的存在与人相随。人需要在新的经历中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美好的存在。一切的美都根植于人的灵魂,从美好的灵魂里才能生长出一切的美。对生命经历的勾勒,对美学体验的描述,呈现出人的存在和美的存在。
关键词 的存在 美的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美术设计点亮环境的艺术角落
2
作者 刘梦薇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1期80-82,共3页
在当今社会,环境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是心灵栖息和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设计作为一门融合了创造力、美学与技术的艺术形式,拥有着点亮环境艺术角落的神奇力量。本文旨在揭示其如何将平凡的环境转化为令人陶醉的艺术空间,如何让人... 在当今社会,环境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空间,更是心灵栖息和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设计作为一门融合了创造力、美学与技术的艺术形式,拥有着点亮环境艺术角落的神奇力量。本文旨在揭示其如何将平凡的环境转化为令人陶醉的艺术空间,如何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设计 神奇力量 情感交流 创造力 功能性 美的存在 技术的艺术 点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视阈下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特征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连冰玉 《影视制作》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2017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文化类节目陆续播出,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文化热"的同时赢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电视文化类节目悄然成为2017年中国内容生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股... 2017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文化类节目陆续播出,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文化热"的同时赢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电视文化类节目悄然成为2017年中国内容生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股文化热潮持续升温,2018年还有多档电视文化类节目即将开播。纵观对比2017年电视文化类节目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形式内容和审美价值上进行创新,构建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审美特征。"从本质意义上说,任何艺术都是创造主体按照审美的规律对客观世界予以艺术的把握,都是艺术通过充满动感,充满活力的美学形态,对物质世界和感情世界的审美关照。"基于此,本文选取文化类节目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电视艺术的媒介话语,从审美特征的角度去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 文化类节目 电视文化类节目 美的存在形式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发现:从生活现象到生活审美——“我学·我们研”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4
作者 何敏 《作文(高中版)》 2019年第10期75-78,共4页
“我学·我们研”是我们学校申报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用“我学·我们研”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从生活现象、生活事件中提取抽象生活审美困难等问题。一、丰富的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件不等于生活审美写作即审美,表达就是发... “我学·我们研”是我们学校申报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用“我学·我们研”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从生活现象、生活事件中提取抽象生活审美困难等问题。一、丰富的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件不等于生活审美写作即审美,表达就是发现美的存在。一个人只有在文思飞扬的时候写作,才会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沖所写的那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审 作文教学模式 美的发现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美的存在 登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美学发展与当代艺术的生产
5
作者 郭天慈 《艺术家》 2020年第5期164-164,共1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美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科学论述,他认为美根源于实践,美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进步,从而在劳动中产生美。因此,我们所说的"美",本质上应是从人类的本性去寻找。笔...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美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科学论述,他认为美根源于实践,美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进步,从而在劳动中产生美。因此,我们所说的"美",本质上应是从人类的本性去寻找。笔者认为,马克思思想被大众吸收后,会转变成符合各国艺术思想的独特风格,有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和文化特色。所以,在马克思的指引下,世界各个国家的艺术形态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学发展 美的存在 艺术形态 马克思主义 独特风格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