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的产业化运营模式简介
1
作者 胡宗明 谢永平 +1 位作者 谢岳波 蔡楷育 《上海蔬菜》 2020年第4期4-4,6,共2页
该文主要介绍了广东潮汕地区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的产业化运营实践过程,并从定制品种、独家授权保量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打通产业上下游等方面总结了其产业化模式运营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 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 产业化运营 广东潮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秋季轻简栽培技术
2
作者 谢岳波 陈肇聪 +2 位作者 谢永平 胡宗明 蔡楷育 《上海蔬菜》 2020年第4期43-44,共2页
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籽白皮薄,口感软糯,适口性较好,品质良,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丰产性好,适宜在广东地区春、秋季种植。该文从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秋季轻简栽培技术。
关键词 美玉糯11号鲜食玉米 轻简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季节‘沪红糯1号’鲜食玉米营养成分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邹丹蓉 赵向杰 +1 位作者 陈珏 范晓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9-101,164,共4页
为探明不同栽培季节对鲜食玉米品种‘沪红糯1号’籽粒营养成分的影响,于2023年春季、秋季分别种植‘沪红糯1号’,测定了鲜穗籽粒的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春季种植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97%、21.70%、2... 为探明不同栽培季节对鲜食玉米品种‘沪红糯1号’籽粒营养成分的影响,于2023年春季、秋季分别种植‘沪红糯1号’,测定了鲜穗籽粒的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春季种植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3.97%、21.70%、2.76%,均略高于秋季种植处理;秋季种植处理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为7.89%,高于春季种植处理;秋季种植处理的籽粒维生素C含量、维生素B1含量均高于春季种植处理;秋季种植处理的籽粒镁元素含量高于春季种植处理,而秋季种植处理的籽粒钾元素含量、矿质元素总含量均低于春季种植处理;春季种植处理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氨基酸总含量均高于秋季种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沪红1 栽培季节 营养成分 氨基酸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珍黑糯118号
4
作者 李菀群 曹绍书 +1 位作者 马天进 余彩霞 《长江蔬菜》 2025年第17期28-30,共3页
鲜食黑糯玉米除富含鲜食玉米常见的营养成分外,因富含花青素,具抗氧化、抗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的作用,更能满足健康饮食的需求,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珍黑糯118号是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新育成的黑糯玉米优良品... 鲜食黑糯玉米除富含鲜食玉米常见的营养成分外,因富含花青素,具抗氧化、抗衰老、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的作用,更能满足健康饮食的需求,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珍黑糯118号是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新育成的黑糯玉米优良品种,于202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早熟、抗性强、糯质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黑118 玉米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丽黑糯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5
作者 张隽超 林海建 +6 位作者 田景梅 李胜康 芮麟 曾丹 陈春艳 杨晓云 芮体江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150-152,共3页
丽黑糯3号是四川农业大学和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以自育系SWD6035母本、自育系SWD6014为父本选育的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好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100~2400 m鲜食玉米区域春秋季节种植,2023年通过云南省玉米品... 丽黑糯3号是四川农业大学和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以自育系SWD6035母本、自育系SWD6014为父本选育的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好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100~2400 m鲜食玉米区域春秋季节种植,2023年通过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可以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丽黑3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品种周糯9号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张艳芳 王茹茵 +5 位作者 魏常敏 徐超峰 邢永峰 宋万友 许卫猛 陈国立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145-147,150,共4页
周糯9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周糯158和周糯160选育而成的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20064。其果穗外型美观,糯性好、风味佳,抗倒抗病性强,结实性好,稳定性强,适宜在河南省推... 周糯9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周糯158和周糯160选育而成的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20064。其果穗外型美观,糯性好、风味佳,抗倒抗病性强,结实性好,稳定性强,适宜在河南省推广种植。以区域试验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周糯9号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配套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9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大玉糯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贵荟 陈怀军 +2 位作者 杨曙辉 杨海丽 李国庆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大玉糯11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于2014年以自育自交系CN211-33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ZN1-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云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产量性状优异、综合抗病抗逆性良好、糯性好、... 大玉糯11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于2014年以自育自交系CN211-33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ZN1-2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云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产量性状优异、综合抗病抗逆性良好、糯性好、外观色泽及蒸煮品质好等特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800~2100 m的鲜食玉米产区或生态类似地区种植推广。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玉11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糯玉米新品种傣玉糯2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8
作者 陈艳琴 岩罕龙 +1 位作者 祖文龙 刘洪志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8期151-153,161,共4页
云南是我国鲜食玉米种植第一大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小糯玉米是云南地方特色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为解决当前糯玉米加工品种单一问题并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糯玉米的需求,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绿色食品与乡村产业发展中心联合... 云南是我国鲜食玉米种植第一大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小糯玉米是云南地方特色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为解决当前糯玉米加工品种单一问题并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糯玉米的需求,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绿色食品与乡村产业发展中心联合,以自育系WX8095为母本、自育系WX8096为父本于2023年选育出糯玉米新品种傣玉糯2号。2020-2021年参加云南省鲜食玉米自主试验,2020年区试平均亩产996.3 kg,较对照石糯2号增产29.3%;2021年区试平均亩产867.1 kg,较对照增产40.7%。该品种株型紧凑,抗病性强、抗倒伏,品质综合评分85.6分,商品性好,适宜在云南中低海拔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傣玉2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品种遵糯4号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舒中兵 罗勇 +2 位作者 段明禹 陈浪 罗希榕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1,共2页
遵糯4号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外引系衡白522作母本,用自选系混选1-4(遵糯1号的父本)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贵州省的2年12点次平均单产745.3 kg/667 m2,比对照减产3.8%。2年增产点数4个,增产点占总... 遵糯4号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外引系衡白522作母本,用自选系混选1-4(遵糯1号的父本)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贵州省的2年12点次平均单产745.3 kg/667 m2,比对照减产3.8%。2年增产点数4个,增产点占总试点数的33.3%。综合考虑:该品种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特好,适合在贵州省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4 品种选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鲜食甜糯玉米苏玉糯6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彩霞 栾春荣 +2 位作者 马小凤 刘燕敏 丁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36-37,40,共3页
从糯玉米生产中的播期环节着手,分析了不同播期对苏玉糯6号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农业结构调整中扩大鲜食糯玉米生产、提高种植业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苏玉6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美玉加甜糯5号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过维平 邵慧 +2 位作者 王斌 陆玉其 金玉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3期64-64,共1页
为促进鲜食玉米美玉加甜糯5号在平湖地区的推广应用,阐述了其品种特性,介绍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翻耕整地、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与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美玉加甜5 品种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苏玉糯11号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惠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47-47,49,共2页
基于规程范围及引用标准,介绍了鲜食玉米苏玉糯11号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品质特性、选地施肥,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苏玉糯11号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苏玉11 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白糯2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清田 黄华 曹德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2玉米 栽培技术 隔离种植 分期播种 施肥 人工辅助授粉 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吉农糯16号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敏 孟令聪 +1 位作者 郑淑波 董亚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5期34-34,36,共2页
在介绍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吉农糯16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选地整地、播种、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吉农16 选育经过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迎春 杨沛 +2 位作者 叶晓玲 周成刚 颜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期126-126,共1页
阐述鲜食玉米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选择、隔离种植、整地施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大田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玉米 苏玉1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苏玉糯1号的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沛 庄迎春 +2 位作者 叶晓玲 周成刚 颜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3期57-58,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公害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鲜食糯玉米因其特有的香糯风味、营养丰富(富含硒、锌、维生素E等有利健康的特殊养分)、蒸煮食用方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2005年泗阳县裴圩镇引种苏玉糯1号1500m^2,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公害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鲜食糯玉米因其特有的香糯风味、营养丰富(富含硒、锌、维生素E等有利健康的特殊养分)、蒸煮食用方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2005年泗阳县裴圩镇引种苏玉糯1号1500m^2,经两年试种,表现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佳,商品性较好。2007年全县种植糯玉米面积达30hm^2,已在当地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玉1 引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 种植业结构调整 玉米 保健意识 营养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期对鲜食玉米沪紫黑糯1号性状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沈雪芳 王义发 +6 位作者 归连发 张建明 楼坚锋 刘康 陆永明 侯根宝 孙大鹏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研究了沪紫黑糯1号在7种不同采收期(即授粉至采收分别为16、18、20、22、24、26 d和28 d时)的性状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处理对穗长、穗粗、出籽率、百粒重4个性状都有显著影响。适宜采收期是授粉至采收20~24d,最佳采收期是授... 研究了沪紫黑糯1号在7种不同采收期(即授粉至采收分别为16、18、20、22、24、26 d和28 d时)的性状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处理对穗长、穗粗、出籽率、百粒重4个性状都有显著影响。适宜采收期是授粉至采收20~24d,最佳采收期是授粉至采收22d左右,此时沪紫黑糯1号的穗长、穗粗、单穗重、出籽率、百粒重、糯性和鲜食品质总评分分别为17.3cm、5.3cm、258.4g、67.45%、36.35g、17.0分和92.5分,鲜果穗完全转色,乌黑发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沪紫黑1 采收期 经济性状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鲜食玉米──中糯1号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三省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1品种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苏玉糯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春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73-74,共2页
阐述了鲜食玉米苏玉糯5号的特征特性,并从播前种子质量检测及精选过筛分级、隔离种植与适期播种、及时查苗补苗与间定苗、科学施肥管水、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苏玉5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甜糯鲜食玉米新杂交种威糯王1号
20
作者 董向丽 苗延平 +4 位作者 尉继强 彭守华 李雪英 杨鹤 于江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王1杂交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