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卢梭美德政治学的立论基础及其精神旨归
1
作者 詹世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32,共15页
卢梭倡导一种以保全和行使政治自由为核心目标的美德政治学说,政治自由是政治美德得以成长的基础。他首先考察了自然状态下人类质朴的自由,目的是为衡量社会文明状态下人们德行的腐败提供一个参照系,并说明德行腐败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科... 卢梭倡导一种以保全和行使政治自由为核心目标的美德政治学说,政治自由是政治美德得以成长的基础。他首先考察了自然状态下人类质朴的自由,目的是为衡量社会文明状态下人们德行的腐败提供一个参照系,并说明德行腐败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脱离了自然的质朴,而变得虚伪、狡诈、凶残,形成了一种人奴役人的所谓文明制度。他主张,要在社会文明状态下,重新使人们获得自由,并把人们培养成为有政治美德的公民,就必须通过订立社会公约而建立一个人民的政治共同体,一个道德的集体、一个公共的大我。所以,美德观念位于他的政治观念的核心地带。这种政治建构有一种纯粹理想的性质,必须警惕人们把这种理想看作可以通过当下行动而达到的政治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美德政治 理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政治美德观的义理疏解——以《政治自由主义》为文本依据
2
作者 詹世友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3,共8页
罗尔斯对政治美德的关注是一贯的,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他构造了一种独立于各种完备性学说的政治观,给出了政治美德的内在基础,即在一个自由宪政的社会中,人们具有并可以得到发挥和发展的两个基本道德能力:形成正义感的能力以及形成、... 罗尔斯对政治美德的关注是一贯的,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他构造了一种独立于各种完备性学说的政治观,给出了政治美德的内在基础,即在一个自由宪政的社会中,人们具有并可以得到发挥和发展的两个基本道德能力:形成正义感的能力以及形成、修正和追求善观念的能力,设定了使政治美德能够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良序社会的环境条件,在严格限定了的政治范围中,考察了诸种政治美德及其塑造途径。他以一种理论上自洽的方式捍卫了自由主义关于美德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政治自由主义》 政治美德 义理疏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廉:传统政治美德及当代建设
3
作者 刘万民 张澍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3,共3页
"清廉"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积极推崇和倡导的一种为官美德。礼仪规范、安身立命、治国安民是其产生的价值依据。表现为"清静为人:个体修养"、"清明为政:角色义务"、"清廉为公:社会道德"等三个层... "清廉"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积极推崇和倡导的一种为官美德。礼仪规范、安身立命、治国安民是其产生的价值依据。表现为"清静为人:个体修养"、"清明为政:角色义务"、"清廉为公:社会道德"等三个层次。当代社会,需要通过"增强修身实践,养成廉洁品质","加强社会教育,树立廉政导向","完善制度建设,严惩贪腐行为"等塑造官员的"清廉"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廉 政治美德 当代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美德: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4
作者 闫咏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5-37,共3页
政治美德是从美德概念中分化出的子概念,其政治性、全民性及指向美好生活的目的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与终极目标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培育和养成政治美德的主要外在手段,政治美德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价值目标和效验标准... 政治美德是从美德概念中分化出的子概念,其政治性、全民性及指向美好生活的目的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与终极目标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培育和养成政治美德的主要外在手段,政治美德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价值目标和效验标准,两者在互动中共建与互成。以政治美德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自觉性,方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德 思想政治教育 互动互成 政治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政治哲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勇 谭延庚(翻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6,180,共13页
在近年来英语世界的儒学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儒家短处的政治哲学成了显学。这类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试图以古代儒家的思想来解决当代的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满足于对古代儒家文本的诠释。这类研究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与当代西方的政治哲... 在近年来英语世界的儒学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儒家短处的政治哲学成了显学。这类研究的一个特点是试图以古代儒家的思想来解决当代的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满足于对古代儒家文本的诠释。这类研究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与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形成对话,从而彰显古代儒家传统对当代政治哲学的贡献。在这样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儒家美德政治论、儒家国家完善论、儒家分配正义论和儒家民主论。在其中的每一个领域,儒家政治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版本,而每一个版本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政治 国家完善论 分配正义 儒家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视野中的政治和谐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炳心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0,共4页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政治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是人类走向和谐的基础。而政治和谐的实现除了显性的社会结构基础和制度层面保障外,隐性的伦理道德基础也是和谐实践过程中的内在力量。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政治和谐 政治伦理 政治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与真理的冲突——阿伦特的政治真理观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历宇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3期19-26,共8页
通过分析政治与真理的不同本性 ,区分理性真理与事实真理 ,传统谎言与现代有组织的谎言 ,阿伦特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与真理冲突的复杂性。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政治与真理的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 ,她基于对公域与私域的严格划... 通过分析政治与真理的不同本性 ,区分理性真理与事实真理 ,传统谎言与现代有组织的谎言 ,阿伦特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与真理冲突的复杂性。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现代政治与真理的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 ,她基于对公域与私域的严格划分而建立起来的理想政治观 ,又仅仅具有“真理”的规范性质 ,不能提供真正解决现代社会政治与真理的冲突的思路。健全的政治观主张 ,政治既是理想规范的 ,又是经验现实的 ;只有立足于而不是拒绝现实政治与私人领域的存在 ,建构二者良性互动的社会公共领域 ,才能提供合理解决政治与真理冲突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政治真理观 政治 政治权力 政治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论语》的君子观看原始儒家的情怀 被引量:5
8
作者 昌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论语》通过对孔子及其门弟子多方面言行的生动记述,集中展示了原始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关怀,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这部经典内部取证,以其中的"君子观"作为主线,探析"君子"一词的概念在先... 《论语》通过对孔子及其门弟子多方面言行的生动记述,集中展示了原始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关怀,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这部经典内部取证,以其中的"君子观"作为主线,探析"君子"一词的概念在先秦时期的演变,分别归纳总结孔子所谓"君子"的个人修养与政治美德,借此将原始儒家"个人—社会"的修行法则和高尚关怀加以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君子 个人修养 政治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民主的民粹化
9
作者 田飞龙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21,共1页
民粹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或特有病理,如今也发生于英美体系。如何理解这样披着民主外衣又常有颠覆民主不良记录的大众参政行为呢?事实上,远在古希腊时期,大哲学家柏拉图就在《理想国》中精彩勾勒了“民主政体”的民粹化气质与潜能... 民粹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或特有病理,如今也发生于英美体系。如何理解这样披着民主外衣又常有颠覆民主不良记录的大众参政行为呢?事实上,远在古希腊时期,大哲学家柏拉图就在《理想国》中精彩勾勒了“民主政体”的民粹化气质与潜能。柏拉图确定了五种政体:王制(贵族制)、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政体分类以政治美德为准据,最理想的是王制,以智慧为本,由哲学王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体 民粹 《理想国》 发展中国家 古希腊时期 参政行为 不良记录 政治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