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对华政策的四条规则
1
作者 刘顺经 《人民论坛》 1996年第11期49-49,共1页
人们在读报、听广播或看电视时,会发现中美关系在国际栏目里占了不小篇幅,会感觉到中美关系对世界局势发展的深刻影响。毫无疑问,冷战结束后,位于太平洋两端的两个大国的关系不仅关乎太平洋的平静,而且关乎全球的稳定。 克林顿政府上台... 人们在读报、听广播或看电视时,会发现中美关系在国际栏目里占了不小篇幅,会感觉到中美关系对世界局势发展的深刻影响。毫无疑问,冷战结束后,位于太平洋两端的两个大国的关系不仅关乎太平洋的平静,而且关乎全球的稳定。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在对华政策上基本没干什么好事,外国不少学者曾因此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抱希望。但几年下来,虽时有风霜雨雪,两国关系的大局却保持了下来。克林顿的倒行逆施,不仅未能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对华政策 关系 对华政策 台湾问题 两国关系 太平洋 中国的统一 国政府 多边安全体制 克林顿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美国政府编纂发表对华政策白皮书的原因与国共美三方政治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利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0-96,共7页
本文论述了白皮书编纂发表经过及美政府编发该文件的意图,认为美编发白皮书意在推卸对蒋政权失败所负的“责任”,并为与蒋政权脱离关系作准备,应付国内反对派批评。在分析各方反应时,文章认为国民党受打击最重,却作了冷处理,是敢... 本文论述了白皮书编纂发表经过及美政府编发该文件的意图,认为美编发白皮书意在推卸对蒋政权失败所负的“责任”,并为与蒋政权脱离关系作准备,应付国内反对派批评。在分析各方反应时,文章认为国民党受打击最重,却作了冷处理,是敢怒而不敢言;中共发起了一场批判白皮书的运动;美国内反对派掀起了“辱骂风暴”。文章也分析了各方作不同反应的原因:国民党方面作冷处理是为继续争取美援;中共是要通过批判白皮书教育全党,转向中国革命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美国内政府反对派则由抨击白皮书转向“谁丢失中国”的政治辩论。总之,白皮书是一份不成功的历史文件,其实际政治后果与其炮制者的最初意图相距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书 美对华政策 中国革命 院外援华集团 反对派 国政府 国民党 顾维钧 关系 司徒雷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战略与政策走向
3
作者 陈文玲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7,共13页
自“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提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持续演变,五个标志性事件已相继发生,未来十年亦可能出现五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特朗普的再度执政可能是百年变局的一个重要变量,其上任后对改善中美关... 自“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提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持续演变,五个标志性事件已相继发生,未来十年亦可能出现五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特朗普的再度执政可能是百年变局的一个重要变量,其上任后对改善中美关系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可以转化为两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机遇,但不太可能调整对华遏制打压的基本战略,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正确认识特朗普再度执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战略定力、战略耐力与战略反制能力应对挑战,同时化挑战为机遇,深化中美两国务实合作,主动推动中美关系朝于我国有利的方向发展。未来,中美双方必须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寻找利益交汇点、政治主张趋同点和大国关系加固点,推动形成建设性、可持续、长周期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对华政策战略竞争 特朗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结束后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国民党政权的影响
4
作者 张军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之下,外部因素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共两党的决策。国民党过分迷信和依靠美国,以致在解放战争后期,当美国政府放弃国民政府后,国民党陷入了外交绝望之中。同时,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判断失误直接影响了国民... 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之下,外部因素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共两党的决策。国民党过分迷信和依靠美国,以致在解放战争后期,当美国政府放弃国民政府后,国民党陷入了外交绝望之中。同时,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判断失误直接影响了国民政府的对苏政策,实行彻底的反共反苏政策,对苏断交导致了在东北的失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结束后 国民党外交政策 对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关于承认新中国问题“共同阵线”政策的出台与失败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利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6期87-92,共6页
本文论述了1949年美国关于承认新中国问题“共同阵线”政策,包括其内容、本质、出台背景、执行情况和失败原因。认为美国在1949年企图联合西方国家采取国际行动,以“承认”问题为杠杆,向新中国施压,迫使新中国调整内政外交... 本文论述了1949年美国关于承认新中国问题“共同阵线”政策,包括其内容、本质、出台背景、执行情况和失败原因。认为美国在1949年企图联合西方国家采取国际行动,以“承认”问题为杠杆,向新中国施压,迫使新中国调整内政外交,其本质与不承认新中国无异;此政策始作涌者是司徒雷登,自1949年5月6日开始推行到年底失败,共历时8个月;“共同阵线”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美国的盟国不合作,二是中共外交起了分化作用,三是美国政策有诸多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新中国 西方国家 承认问题 国际法 紫石英号事件 美对华政策 艾奇逊 内在矛盾 政策失败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利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89-97,共9页
战后美国远东政策无疑以反苏反共和建立远东霸权为中心内容。但在不同时期又各有其特点。认真考察,朝鲜战争以后的美国远东政策与40年代末相比已有很大区别。本文拟对这些变化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 国远东政策 对日政策 东南亚 美对华政策 国民党 杜鲁门 新中国 军事顾问团 麦克阿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理论、战略和互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怀普 王振玲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3期4-21,154,共18页
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是近年来美欧政界与学界辩论的中心议题之一。不同流派的理论家基于不同理论范式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作出不同分析,进而就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理论辩论影响和引导了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建构,权... 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是近年来美欧政界与学界辩论的中心议题之一。不同流派的理论家基于不同理论范式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作出不同分析,进而就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理论辩论影响和引导了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建构,权力、制度、文化、国际社会等因素都体现在美欧的具体战略中。但美国和欧盟作为不同性质的行为体,基于自身价值观和软硬实力的不同,其各自的战略中所体现的诸理论要素的结合并不相同。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宏观战略目标相似,但应对方式却有着很大不同。近年来在国际形势进一步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的互动协调明显有所加强,但由于欧盟硬实力不足以及美欧亚洲战略的差异,双方的联动合作仍是有局限性的。中国应支持并推动中美欧三边互动,加强三方协调,这有助于化解美欧的联手施压,并增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对华政策 理论 战略建构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