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书法美学现代性的源起及其文化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毅霖 《福建艺术》 2015年第2期45-47,共3页
由于不同社会文化形态,日本与中国书法美学在现代性过程中表现出极为相异的状态,显然,横向差异的原因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中国当代书法美学的重构,作为先遣的日本现代书法美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探索大... 由于不同社会文化形态,日本与中国书法美学在现代性过程中表现出极为相异的状态,显然,横向差异的原因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中国当代书法美学的重构,作为先遣的日本现代书法美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探索大陆书法美学发展新的未知的可能作理论坐标和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现代性 日本书法 文化结构 书法美学 中国当代 文化形态 学术价值 参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现代性的悖反和机器的具身化--哈特·克兰作品中对现代机器的美学表现问题刍议
2
作者 陈毅栋 《外文研究》 2022年第1期46-53,107,108,共10页
本文将哈特·克兰对现代机器的美学表现置于美学现代性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克兰的机器书写源于一种在诗歌中回应和赞颂当代经验的欲求。然而在克兰试图表现现代机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内在的悖反。现代机器必须经由隐喻而转化成传统... 本文将哈特·克兰对现代机器的美学表现置于美学现代性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克兰的机器书写源于一种在诗歌中回应和赞颂当代经验的欲求。然而在克兰试图表现现代机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内在的悖反。现代机器必须经由隐喻而转化成传统的有机事物,方能被纳入诗歌的传统审美体制中。传统世界从而仍旧占据了实际在场的位置,使得克兰竭力表现的当代形同虚设。这种内在悖反的根源在于现代性力图复苏的身体感性和离身化的现代机器之间的抵牾,而克兰对现代机器的美学表现实是一种将机器具身化的艰难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特·克兰 美学现代性 现代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自然美学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杜学敏 《美育学刊》 2022年第6期55-64,共10页
正像在美学学科内部存在着重视艺术哲学或艺术美学而忽视自然美学的偏见一样,在美学现代性研究中也明显存在重视艺术美现代性而忽视自然美现代性的问题。有别于当代方兴未艾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自然美学以研究自然美与自然审美为己任... 正像在美学学科内部存在着重视艺术哲学或艺术美学而忽视自然美学的偏见一样,在美学现代性研究中也明显存在重视艺术美现代性而忽视自然美现代性的问题。有别于当代方兴未艾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自然美学以研究自然美与自然审美为己任,关注自然事物之美和天然天成本性之美双重内涵,反思人与内外在双重自然的审美关系。通过梳理自然美学的诞生及其历史演进的重要关节点可以看出,自然美学的产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现代性现象。现代性自然美学视域下的自然美研究,不只针对自然美问题本身,也针对其他美学问题乃至美学基本与关键问题;不只限于美学学科内部,也是跨学科或涉及整个人类思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自然审美 自然美学 美学现代性 第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 被引量:2
4
作者 谷鹏飞 段小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发生发展既受制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又受制于其自身包含的现代性困境,还受制于西方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这种状况使得建构一种适合于现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中国美学”变得十分困难。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发生发展既受制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又受制于其自身包含的现代性困境,还受制于西方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这种状况使得建构一种适合于现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中国美学”变得十分困难。中国传统美学自20世纪初王国维和鲁迅对其进行审美“主体性”的现代奠基以来,一直影响着后世100多年中国美学的发展。王国维和鲁迅对于传统美学的复杂的“批判”态度,虽在西方美学确立话语霸权和马克思主义美学被推为座上宾的情况下得到缓解,却在后现代美学“反现代”、“反传统”的强势入侵下再一次得到张扬。鉴于此,今日中国美学的建设在方向上就不可能还是一种单一的“反传统”或“回归传统”,而要考虑诸多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 美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启蒙与美学建构——论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外国影响
5
作者 颜水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12,共6页
《新青年》"随感录"是启蒙的产物。中国散文的审美现代性是作为启蒙的反思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散文审美性的发生首先体现在散文理论方面,并且深受西方文学艺术资源的影响。外国的Essay理论、"美的文学"理论以及古典... 《新青年》"随感录"是启蒙的产物。中国散文的审美现代性是作为启蒙的反思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散文审美性的发生首先体现在散文理论方面,并且深受西方文学艺术资源的影响。外国的Essay理论、"美的文学"理论以及古典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美学建构产生了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理论 启蒙现代性 美学现代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及其开创性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倪琳娜 《人文天下》 2020年第20期88-89,共2页
现代性主要指的是过渡、偶然、短暂,这些可变因素都是艺术一半的属性,而艺术的另一半属性则为永恒不变。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艺术展示了一种从由来已久向内在性美学的转变结果,因此波德莱尔所追求的美学现代性就被定义为对目前生活瞬间... 现代性主要指的是过渡、偶然、短暂,这些可变因素都是艺术一半的属性,而艺术的另一半属性则为永恒不变。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艺术展示了一种从由来已久向内在性美学的转变结果,因此波德莱尔所追求的美学现代性就被定义为对目前生活瞬间的感受。波德莱尔所提出的“恶之花”概念,对于中西方审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挑战,也因此开创现代艺术“审丑”的美学新潮流,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现代主义思潮 审美现代性 恶之花 唯美主义 可变因素 审丑 美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钢琴曲作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伟 陈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8-144,共7页
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钢琴曲作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枝奇葩。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前期不同作曲家的创作情况,指出其美学特征为学自西洋的良好技艺、传统经典的现代转换和海外精华的本土转换。在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创作方式指导下,作曲家创... 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钢琴曲作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枝奇葩。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前期不同作曲家的创作情况,指出其美学特征为学自西洋的良好技艺、传统经典的现代转换和海外精华的本土转换。在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创作方式指导下,作曲家创作了很多为时代服务的优秀作品。在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美学特征的轻重变换反映了中国美学现代性的曲折进程。而其立足本土,面向当代的创作原则,对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钢琴曲 留洋作曲家 西洋音乐本土化 美学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陶水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7,共13页
本文所论述的"中国艺术精神"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和文艺研究的一种绵延百年的重要美学思潮和文论传统,近年来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鉴于目前的研究往往限于不同侧面,本文力图对这一美学思潮的学术谱系、历史语境、哲学基础... 本文所论述的"中国艺术精神"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和文艺研究的一种绵延百年的重要美学思潮和文论传统,近年来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鉴于目前的研究往往限于不同侧面,本文力图对这一美学思潮的学术谱系、历史语境、哲学基础、理论内涵、理论特质、理论价值及其当代发展等问题进行整体式理论图绘,以期推动中国艺术和美学精神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中国艺术精神"论是一种以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史研究面貌呈现的中国现代人生美学和文艺美学理论建构形态。它不是在纯美学意义上理解艺术,而是把艺术理解为人的生存方式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感性呈现。它以现代新儒学生命本体论为理论基础,融会中西古今之学,在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精神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理论面向,其理论不足也激发了今人的理论创新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精神”论 美学现代性 历史生成 当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反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7-160,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美国汉学界的地位有所提高,申请攻读这一学科的人数有所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与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诸如王安忆、莫言、苏童、残雪、北岛等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在英美等国的主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美国汉学界的地位有所提高,申请攻读这一学科的人数有所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与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诸如王安忆、莫言、苏童、残雪、北岛等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在英美等国的主流出版社出版英译本,也放大了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音量"。我们有必要通过中西方学者的跨文化对话以促使英语世界的评论者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化,同时也有必要在多种审美评价体系相互激荡的互动中,更为深入系统地总结中国当代文学的美学成就与中国的现代性文化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的现代性美学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视觉呈现——以《器系列》雕塑作品为例
10
作者 谢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I0010-I0011,共2页
20世纪以降,美学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矛盾与张力将雕塑引向多元形态;偶发(happening)、装置(installation)s表演(performance)都成为当代雕塑的创作手段,多样性与多元化说明了当代雕塑创作的不可预知性。理论家通过对雕塑概念的阐释将... 20世纪以降,美学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矛盾与张力将雕塑引向多元形态;偶发(happening)、装置(installation)s表演(performance)都成为当代雕塑的创作手段,多样性与多元化说明了当代雕塑创作的不可预知性。理论家通过对雕塑概念的阐释将不断扩展地雕塑边界纳入到自我的叙述之中,但这并没有使雕塑的概念明晰化,反而使雕塑的不证自明性逐渐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作品 当代雕塑创作 创作手段 多元形态 社会现代性 美学现代性 不可预知性 视觉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