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正创新”:“美学大讨论”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0,F0003,239,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艺术实践范畴的阐发,均表现出了一种接受、传承与创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致思理路。此外,巩固新生政权,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也为“美学大讨论”的发展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现实动因。总之,“美学大讨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中华美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文论史案与“美学大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中义先生访谈 被引量:3
2
作者 夏中义 李圣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共5页
把"美学大讨论"作为百年学术史案来回眸时,不能太拘泥于对"美的本质"的讨论究竟分几派,关键在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对美的解释(或许高尔泰不在其列),来显示自己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实为"... 把"美学大讨论"作为百年学术史案来回眸时,不能太拘泥于对"美的本质"的讨论究竟分几派,关键在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对美的解释(或许高尔泰不在其列),来显示自己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实为"日丹诺夫主义"的理论立场。"美学大讨论"最值得思想史确认的一个史实,是中央权威通过美学论争让"日丹诺夫理论模式"成为在中国学术思想领域大普及的一个平台,它和"大批判"、"大整风"等思想改造运动在性质上是一样的,但形态不一样。因为通过美学论争,也使得受众对"美"与"美感"等美学概念开始有了最基本但又很模糊的了解。让"日丹诺夫理论模式"来规训你楔入学术时的价值视角、思维规程与论述语式,这是思想改造"大环境"中意识形态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论争又使得美学问题得到持续不断地研讨、深化与传播,这又是"双百"方针"小气候"下学术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文论史案 美学大讨论 苏联理论模式 文献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大讨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的美学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梁玉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4-173,共10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是一次有组织的文艺、美学批判及批评实践,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和文化单位的组织下,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为确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艺工作指导思想、文艺政策,进行了文艺理论、美学的哲学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是一次有组织的文艺、美学批判及批评实践,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和文化单位的组织下,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为确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艺工作指导思想、文艺政策,进行了文艺理论、美学的哲学基础与思想路线的讨论。作为一个有特殊发生学意义的文化事件,“美学大讨论”被不断地提及,不断地“当代化”。考察“美学大讨论”的发生和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事件发酵和理论准备,及其作为“美学”自觉而对之后文艺理论、美学领域的学术回响与意义影响,有助于我们历史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的时代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马克思主义 文艺思想 中国化 当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大讨论的学术史分歧与重写美学史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圣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共5页
"美学大讨论"在当下美学学术史书写中出现了种种不可调和的意见分歧。只有打破"前见",从原始史料的翻检细读出发,基于"文献——发生学"视界上对之加以美学史重写,才能在历史语境化的考释廓清中纠偏各种... "美学大讨论"在当下美学学术史书写中出现了种种不可调和的意见分歧。只有打破"前见",从原始史料的翻检细读出发,基于"文献——发生学"视界上对之加以美学史重写,才能在历史语境化的考释廓清中纠偏各种学术史中的观点偏差。"重写美学史"的学术史意义不仅在于钩沉与解蔽美学史事件中的诸多美学"空白点",还原"美学大讨论"的现象史原貌,还在于匡正美学学术史的书写误差,为当下美学学科的纵深发展夯实基础,并提供历史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美学 美学大讨论 学术史 文献发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大讨论“异数”现象探因
5
作者 曹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239,共7页
美学大讨论发生在极"左"思潮泛滥的20世纪50、60年代,为什么能够极其罕见地顺利开展?并非因为美学距离政治较远,而是既有美学大讨论本身的内部原因,也有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思想改造 “双百”方针 马克思主义 朱光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学案再评价
6
作者 李圣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4,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在当下学术史评价中仍问题重重。“思想改造—双百方针”形成的话语夹缝,使得美学问题讨论不仅与此前系列文艺批判运动截然不同,而且在政策制度保障下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论辩空间,进而在对革命话语的弹性... 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在当下学术史评价中仍问题重重。“思想改造—双百方针”形成的话语夹缝,使得美学问题讨论不仅与此前系列文艺批判运动截然不同,而且在政策制度保障下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论辩空间,进而在对革命话语的弹性突破中形成了符合自身逻辑的美学话语。除推动美学知识普及和美学人才培养外,“美学大讨论”还奠定了中国美学学科范式的雏形,实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并催生出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并影响至今。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干预及苏联美学话语的前置影响,“美学大讨论”又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丰富多元的方法论窄化为单一的认识论和反映论,还在“主客二分”的古典本质主义思维模式中兜圈打转,既脱离了国际美学的发展潮流,又与中国古典美学相脱节。“知识话语”求真理想与“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求的矛盾冲突,是理解这桩美学史案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功过是非的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 “思想改造—双百方针” 学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参与的当代美学讨论——刘纲纪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纲纪 李世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1,共8页
关键词 当代美学 访谈录 刘纲纪 美学大讨论 60年代 美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美学讨论和美学研究二三事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敏泽 李世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关键词 美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个人经历 新中国成立 美学大讨论 文化研究 文艺理论 当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呼唤美学——五、六十年代美学问题大讨论的一次预演 被引量:2
9
作者 阎焕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4期70-78,共9页
发生在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美学问题大讨论,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空前未有的美学热潮,一次空前未有的美学大辩论、大普及。经过这次大讨论,大大促进了中国美学思想和美学研究的发展,提高了美学这个学科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地... 发生在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美学问题大讨论,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空前未有的美学热潮,一次空前未有的美学大辩论、大普及。经过这次大讨论,大大促进了中国美学思想和美学研究的发展,提高了美学这个学科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也密切了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思想的联系,使得在世界美学史上长期处于封闭或近于封闭状态的中国美学一下子同世界美学思想接近了。因此人们称这次美学大讨论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发展史上,这次大讨论留下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也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这次大讨论是怎样兴起的,它的根源何在?以及最初它是怎样酝酿和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思想 美学大讨论 朱光潜 六十年代 美学理论 美学问题 文艺心理学 中国现代美学 美感经验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含义的科学阐释和澄清,其意义不仅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要求,而且也关乎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在逻辑结构的理解与阐释,甚至关乎以马... 实践是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含义的科学阐释和澄清,其意义不仅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要求,而且也关乎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在逻辑结构的理解与阐释,甚至关乎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践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其他一切学科基本范畴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马克思对实践的表述却是十分清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内涵也是清楚的。然而,当前文论、美学界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有的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纯粹的理论形态,忙于建构各种体系,开拓"理论空间";有的企图用西方现当代哲学去"解构"或"融合"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最终迷失思考、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这个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反复强调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新实践美学 中国化 美学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实践本体论 美学大讨论 主客观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内涵与话语方式:王朝闻与中国当代美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代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5,共13页
国内学界对于王朝闻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其实质在于对美学学科内涵和话语方式理解的分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奠定了当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总体框架的认知模式,王朝闻因未参加这次讨论而难以在其中准确定位,... 国内学界对于王朝闻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其实质在于对美学学科内涵和话语方式理解的分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奠定了当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总体框架的认知模式,王朝闻因未参加这次讨论而难以在其中准确定位,我们应在清除该认知模式中日丹诺夫哲学史定义影响的基础上予以重建。王朝闻熟练地运用逻辑思辨与诗性感悟两种话语方式而以后者为主,这不同于中国当代主流美学通行的话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影响。两种话语方式均跨越中西,利弊兼有,不可偏废。两者之间是可以流动的,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研究王朝闻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关系,有助于破除我们僵化的思维定式,推动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闻 美学大讨论 日丹诺夫 话语方式 逻辑思辨 诗性感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药眠:生活实践土壤中的价值美学倡导者——从朱光潜与黄药眠的“梅花之辩”说开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圣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29,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因苏联美学的全面渗透和影响,美学问题在"主观还是客观"、"在心抑在于物"的逻辑起点和提问方式上便陷入了认识论的漩涡之中。黄药眠,作为1949年前后最为活跃的美学家,不仅率... 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因苏联美学的全面渗透和影响,美学问题在"主观还是客观"、"在心抑在于物"的逻辑起点和提问方式上便陷入了认识论的漩涡之中。黄药眠,作为1949年前后最为活跃的美学家,不仅率先发动了对朱光潜的美学批判,还组织了"美学论坛",直接引发并推动了"美学大讨论"的进行。尤为重要的是,在美学论辩中,黄药眠也继朱光潜之后明确表达了对用哲学认识论硬套美学的不满,并逐步将美学的阐释视野由早期强调"社会性"、"实践性"、"阶级性"的社会学美学上升到价值论美学的维度上,提出了"美是审美评价"这一新的美学构想。黄先生植根于"生活实践"土壤上,对"审美评价"的思考不仅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还将美学问题的追思方式由"美是什么"转换为"美学评价"、"美学的意义",从而改变了"主观——客观"的哲学思辨模式及其问题阈限,初步确立了价值论的美学研究范式,在流派纷呈、观点迭出的美学论辩中别立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大讨论 黄药眠 生活实践 价值美学 审美评价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系苍生建大厦 卓然成家耀学界——洪毅然先生美学思想历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洪毅然先生一生于绘画、艺术评论、美学研究多有建树,尤以美学研究见长,在美学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新美学评论》《美学论辩》《新美学纲要》《大众美学》奠定了先生在美学界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论辩使洪先生在美学界声名鹊起... 洪毅然先生一生于绘画、艺术评论、美学研究多有建树,尤以美学研究见长,在美学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新美学评论》《美学论辩》《新美学纲要》《大众美学》奠定了先生在美学界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论辩使洪先生在美学界声名鹊起,在几次美学大讨论中,“洪毅然均以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主将的姿态出现,成为自成一家的重量级美学家。他的观点有根有据,不看风使舵;他的学风扎扎实实,不欺世媚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洪毅然 思想历程 艺术评论 美学大讨论 大众美学 50年代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写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史》总序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建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4-149,178,共7页
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百年来社会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而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美学的发展,与中国百年来社会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世纪中国美学史》将这一百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从世纪之初到"五四"前后,从20年代到40年代,从50年代到"文革"结束,以及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分别叙述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相应的美学发展情况。在写作中既突出重点人物,同时也注重各时代众多人物的扫描,从而提供一个世纪的美学全景。最后,揭示美学这一学科在新世纪的走向和在新时代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在中国 中国美学 美学大讨论 美学 美学的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即美感”与“人化的创造”——高尔泰“人论美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文学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0,共6页
高尔泰美学不仅将感性与理性、个体与整体、审美与自由有机连缀起来,还在"人类生命现象"出发点上始终围绕着"人"、"人的自由心灵"、"人的心理的美感经验"予以思考,提出了"美即美感"... 高尔泰美学不仅将感性与理性、个体与整体、审美与自由有机连缀起来,还在"人类生命现象"出发点上始终围绕着"人"、"人的自由心灵"、"人的心理的美感经验"予以思考,提出了"美即美感"、"美是创造"、"美是自由的象征"等系列命题,充分彰显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深刻凸显着"人论美学"的思想光晕。高尔泰美学思想作为西方美感论的历史回响,既有康德、尼采哲学之思想血脉,又有老庄心性哲学之古典底蕴,更是对马克思"自然人化"思想的融通和活用。高尔泰美学绝非特定历史情境下"主观论美学"政治框架所能遮掩,其美学思想还需学界破除前见、重新打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泰 美即美感 人化的创造 人论美学 主体论 美学大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光潜研究的新收获──读钱念孙的《朱光潜与中西文化》
16
作者 朱良志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1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朱光潜 中西文化 美学思想 文艺心理学 新收获 朱先 克罗齐主义 比较文学 《诗论》 美学大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