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由人物入手,读好文言故事——《司马光》教学与思考
- 1
-
-
作者
王群
-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
出处
《教育视界》
2024年第14期57-60,共4页
-
文摘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篇幅虽短,但人物形象鲜明,且以人物名“司马光”为题。教学时,可由人物入手,让学生读好文言故事:先交流“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与课文对比,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再找课文中的人物称呼,明确“主语后停顿”的朗读原则,读好文言文的节奏;而后品读人物的动作,理解故事内容;最后品评人物形象,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
关键词
《司马光》
文言文
人物形象
美好品质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边缘人物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潘婉莹
-
机构
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
出处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75-578,共4页
-
文摘
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对移民初入美国所遭遇的文化冲突所引起的困惑,生存艰难中美好的人性品质以及移民的乡愁情结都有所反映.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严歌苓对边缘人物的疑惑、焦灼、无奈和苦闷作了细致的刻画.她创造的移民形象,不论对于中国文学还是对于世界文学,都是一个独特的贡献.
-
关键词
移民小说
边缘人物
文化冲突
美好品质
乡愁情结
-
Keywords
immigrant novels
marginal victim
cultural conflicts
good virtues
homesickness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依体教读,水到渠成——《伟大的悲剧》教学思考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肖培东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7-31,共5页
-
文摘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抒情性强、文学味浓,它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传记风格。它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其天才的想象而写成的。这篇传记,既有文学性又有历史性,语言很有感染力,让读者心灵为之激荡。文本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巨大的精神震撼与独特的审美感受。
-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审美感受
美好品质
卓尔不凡
抒情性
斯科特
教学思考
水到渠成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为了更好的生活--刘诗宇印象记
- 4
-
-
作者
程旸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刘诗宇是现今年轻一代的批评家,有着多年良好的学术训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着深厚的素养积淀,兼及开阔的视野,深具历史纵深感的敏锐感触力。这让他在文学研究和时作评论里,显露出了非同一般的、深刻细微的文本分析能力。他的《不见色,无字书--评黎紫书〈流俗地〉》一文,以对作家的创作视角、审美倾向惺惺相惜的认同感,诠释出了“盲女”银霞这个主人公身上与生俱来的神性,这一在现今人类社会稀缺的美好品质。
-
关键词
创作视角
审美倾向
学术训练
黎紫书
美好品质
纵深感
文本分析
印象记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由《人世间》谈演员应如何完成年代剧的角色塑造
- 5
-
-
作者
吴琼
覃晓宇
-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
出处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0期71-73,共3页
-
文摘
年代剧以较长的时间跨度和宏大的时代背景作为叙事依托,呈现个体、家庭及家族等在时代巨变下的命运遭际和兴衰变迁。《人世间》以北方城市中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为背景,讲述周家三兄妹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时间内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全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平民百姓面对生活困境始终坚韧拼搏、积极奋斗、永葆乐观精神的美好品质。为了更加集中客观地论述年代剧的人物塑造,笔者将以郑娟这一角色为例,探讨演员应如何完成年代剧的角色塑造。
-
关键词
命运遭际
时代巨变
角色塑造
美好品质
生活困境
乐观精神
平民百姓
人物塑造
-
分类号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