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创造中国美声学派而努力——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基 《北方音乐》 1982年第2期41-43,共3页
一听到“我爱你,中国”的歌声,就会使人想起叶佩英的名字。这不仅因为她是首唱,主要是她的演唱流畅婉转,感情真挚,音质清亮、甜美、丰厚,富有活力。
关键词 叶佩英 美声学派 女高音歌唱家 我爱你 使人 声乐系 练声 艺术修养 中国音乐家 少年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声学派如何走向世界之巅——从“第十五届青歌赛”谈起
2
作者 肖迪晨 《音乐时空》 2015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大众传媒对推动声乐艺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CCTV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成为引导声乐艺术发展的风向标。文章从"第十五届青歌赛"谈起,分析"第十五届青歌赛"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最后重点探讨了高校美声教... 大众传媒对推动声乐艺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CCTV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成为引导声乐艺术发展的风向标。文章从"第十五届青歌赛"谈起,分析"第十五届青歌赛"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最后重点探讨了高校美声教学改革与进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声学派 第十五届青歌赛 高校美声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声学派的诞生及其科学发展
3
作者 曲政一 《北方音乐》 2018年第5期2-2,共1页
美声唱法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其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体系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国内美声学派的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美声唱法的定义以及来源,然后介绍了美声学派的诞生故事,最后阐述了美声学派的发展历史... 美声唱法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其在我国的文化艺术体系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国内美声学派的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美声唱法的定义以及来源,然后介绍了美声学派的诞生故事,最后阐述了美声学派的发展历史与发展途径,以期能够为我国的声乐艺术更好地融合美声与传统唱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学派 诞生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声学派的诞生及其科学发展
4
作者 刘会轻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2期16-17,共2页
美声唱法的存在历史由来已久,其科学的发声也被众多音乐爱好者所接纳。在我国,美声唱法因为其特色和优势,也被广为借鉴和发扬。众多音乐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力求将美声唱法融入到我国的民族唱法之中,使二者协同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求... 美声唱法的存在历史由来已久,其科学的发声也被众多音乐爱好者所接纳。在我国,美声唱法因为其特色和优势,也被广为借鉴和发扬。众多音乐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力求将美声唱法融入到我国的民族唱法之中,使二者协同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求相得益彰。笔者作为一直在对美声唱法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的音乐人士,在此对有关美声学派的诞生及其科学发展的过程进行阐述,以求对今后的美声学派的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学派 诞生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美声”与声乐学派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钟碧如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62-65,共4页
长期以来,在我们声乐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由于语言(实际上是语音)的特点不同,而形成发音时腔体调节的某一点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声乐学派。如德国人由于德语爆破子音较多而歌唱时喉音重;法国人因法语中没有意大利语中那种响亮的元... 长期以来,在我们声乐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由于语言(实际上是语音)的特点不同,而形成发音时腔体调节的某一点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声乐学派。如德国人由于德语爆破子音较多而歌唱时喉音重;法国人因法语中没有意大利语中那种响亮的元音而鼻音较多;英国人不能把英语送到应有的高位置,等等原因,形成了德国声乐学派、法国声乐学派、英国声乐学派…….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语 法国人 声乐学派 美声唱法 声乐艺术 作品 高位置 美声学派 共鸣腔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声唱法”看语言发音规律与声乐训练的联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鲁明耀 杨楠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5期75-75,113,共2页
一、"美声唱法"的发展及产生语言基础和发声规律(一)美声唱法的产生与特点"美声"唱法,意大利语"Bel Canto"。译成中文就是"美好美妙的声音"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 一、"美声唱法"的发展及产生语言基础和发声规律(一)美声唱法的产生与特点"美声"唱法,意大利语"Bel Canto"。译成中文就是"美好美妙的声音"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一种声乐学派,因之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美声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点之一,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训练 发声方法 美声学派 美声歌唱 演唱风格 意大利语 歌唱方法 语言规则 声乐演唱 歌唱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美声歌唱法与教学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贾棣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1-169,共9页
意大利几个世纪以来都诞生了众多歌唱家,形成了其独特的意大利美声歌唱学派,其传统优良的歌唱法与声乐教学法及相关研究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国、德国也受其影响,并逐渐形成了法国学派和德国学派;此外,意大利美声唱法也传扬到美国、... 意大利几个世纪以来都诞生了众多歌唱家,形成了其独特的意大利美声歌唱学派,其传统优良的歌唱法与声乐教学法及相关研究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国、德国也受其影响,并逐渐形成了法国学派和德国学派;此外,意大利美声唱法也传扬到美国、英国、俄罗斯及世界各地,形成了传承一脉、但又各具特色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罗马歌唱学校 托斯(Tosi)、曼奇尼(Mancini)、蒙哥茨(Mengozzi) 加尔西亚(Garcia) 意大利美声学派 法国学派 德国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调与美声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8
作者 张丽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02-204,共3页
蒙古族长调有着比美声更为悠久的历史,而美声凭着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就走向了世界,被公认为是科学的歌唱方法。我们知道,任何新事物的生成及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包括一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个民族特... 蒙古族长调有着比美声更为悠久的历史,而美声凭着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就走向了世界,被公认为是科学的歌唱方法。我们知道,任何新事物的生成及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因素,这些社会因素包括一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个民族特定传统的文化审美、风俗习惯、民族语言、人文精神等。作为一名声乐艺术工作者,认清两种艺术形态的产生、形成及发展的脉络,有助于探寻长调这门民族艺术向前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长调 传统韵味 美声学派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家的咀在咽部——美声唱法学习笔记之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若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2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最能直接传达思想感情,因为它是与人类语言相结合的音乐艺术。要充分发挥声乐艺术的感染力,演唱家不但要具有充实的内心感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同时还要具备高超的发声技巧和正确的语音表达能力。
关键词 声乐艺术 发声技巧 共鸣腔体 意大利语 歌剧咏叹调 语音知识 咽腔 声乐演唱 曲作家 美声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声唱法的危机感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0年第3期47-48,共2页
美声唱法的传入我国,如果从五四时期的学堂唱歌课算起,已经有相当的一段历史了。今天,无论从技巧的成熟或队伍的壮大,都已非昔日可比。但是,自从开放改革以来,今天,美声唱法受到了通俗唱法歌手前所未有的挑战。综观近几年的歌坛,无论是... 美声唱法的传入我国,如果从五四时期的学堂唱歌课算起,已经有相当的一段历史了。今天,无论从技巧的成熟或队伍的壮大,都已非昔日可比。但是,自从开放改革以来,今天,美声唱法受到了通俗唱法歌手前所未有的挑战。综观近几年的歌坛,无论是演出的票房率,或者近几届元旦、春节联欢晚会,笔者不得不用“每况愈下”这几个字来形容美声唱法的目前景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唱法 联欢晚会 五四时期 发声技巧 歌剧咏叹调 演唱技巧 美声学派 声乐技巧 演唱风格 声乐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中国民族声乐学派的理论基础
11
作者 吴鹰 《人文天下》 2016年第11期54-57,共4页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端十分久远,西周时期就已有之,且颇为兴盛,历经几千年的朝代更迭,中国的民族声乐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曲折之路,同时也吸纳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基础。但是,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获得新生却是在1942年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端十分久远,西周时期就已有之,且颇为兴盛,历经几千年的朝代更迭,中国的民族声乐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曲折之路,同时也吸纳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基础。但是,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获得新生却是在1942年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由此建立了民族声乐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延安文艺座谈会 学堂乐歌 美声学派 文艺青年 声乐专业 国立音乐院 萧友梅 声乐系 美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的美声探索者——略谈林俊卿的声乐艺术
12
作者 巩鹏飞 朱沧海 《北方音乐》 1983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在世界歌唱艺术的领域里,意大利美声学派传统悠久,渊源深广,技艺超绝,自成体系。世界各国声乐家中的有识之士都在学习和借鉴美声唱法,探索它的奥秘。
关键词 声乐艺术 美声学派 练声 声乐理论 艺术处理 声乐界 科学发声 音响学 CANTO 歌唱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和美声歌唱的产生
13
作者 王志丽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美声歌唱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意大利歌剧 美学原则 美声唱法 咏叹调 复调音乐 美声学派 资产阶级文化 主调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意大利歌剧声乐艺术对俄罗斯声乐艺术发展的影响力
14
作者 芦琬茹 《黄河之声》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意大利正歌剧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美声唱法正式迈入歌剧舞台。之所以意大利成为世界歌唱家的摇篮,是因为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声唱法的诞生则是意大利歌剧诞生的直接原因。俄罗斯歌剧声... 意大利正歌剧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美声唱法正式迈入歌剧舞台。之所以意大利成为世界歌唱家的摇篮,是因为意大利美声唱法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声唱法的诞生则是意大利歌剧诞生的直接原因。俄罗斯歌剧声乐艺术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兴盛起来的,无论是在歌剧剧本的创作、作曲的创作,还是声乐演唱艺术和舞台表演创作艺术,都是基于意大利歌剧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创新的,为俄罗斯歌剧声乐艺术留下了宝贵财富,对俄罗斯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美声学派 俄罗斯 声乐艺术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腔技巧在歌剧演唱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金爱华 《北方音乐》 2006年第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歌剧演唱 花腔技巧 歌唱家 花腔女高音 阉人歌手 女中音 美声学派 声乐技巧 装饰音 华彩乐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掩盖”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超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99-,共1页
人的发声过程至少受着生理学和音响学两门学科的支配。生理学主控发声的机能;音响学主控声音的规则和特性。揭示"掩盖"(covered tones)技巧的秘密必须遵循从音响学到生理学再到音响学的探求规律。因为声音的效果属于现象的范... 人的发声过程至少受着生理学和音响学两门学科的支配。生理学主控发声的机能;音响学主控声音的规则和特性。揭示"掩盖"(covered tones)技巧的秘密必须遵循从音响学到生理学再到音响学的探求规律。因为声音的效果属于现象的范畴,声音的生理机制属于本质的范畴"。掩盖"的本质就是对声带和发声管道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学派 男高音 掩盖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学习过程中要强调“自然”
17
作者 石颖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2期72-74,共3页
“自然”是鉴别一个人歌唱好坏的基本尺度,所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要强调“自然”:声音的自然、情感表达的自然以及歌唱心理的自然。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的歌唱才会有感染力,才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 歌唱心理 学习过程 情感表现 歌唱呼吸 歌唱发声 声音效果 呼吸方法 声乐家 美声学派 声乐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音乐风格特征——以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第的代表作品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莉莉 《黄河之声》 2011年第16期51-52,共2页
19世纪上半叶是正歌剧走向衰落,喜歌剧、大歌剧登上历史舞台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演唱风格较前期有了明显转变。本文着重论述了以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第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音乐风格,以及这种风格对美声唱法的影响。
关键词 歌剧 风格特征 美声学派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唱的技巧与表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英华 《南艺学报》 1981年第2期71-74,共4页
歌唱是听觉艺术。我们学习声乐既要掌握发声技巧,又要通过歌唱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这两者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技巧是方法,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手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作到"声... 歌唱是听觉艺术。我们学习声乐既要掌握发声技巧,又要通过歌唱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这两者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技巧是方法,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手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作到"声情并茂"。我们知道,任何中外歌唱家都是讲求声情并茂的。如意大利的美声学派,在世界上很有威望和影响。他们讲究声音的优美动听(Beleanto),他们歌唱自由、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艺术 歌曲 思想感情 歌唱家 声乐曲 音乐家 发声方法 发声法 音乐形象 美声学派 横隔膜 唱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歌唱的演革 被引量:4
20
作者 管谨义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0年第2期50-52,共3页
歌唱(Singing)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用人声表达音乐作品。形式有带歌词的和不带歌词的(如练声曲、声乐协奏曲等);有独唱的、重唱的(如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八重唱等)和合唱的(有用乐器伴奏的和无伴奏的合唱)等。本文主要论及独唱... 歌唱(Singing)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用人声表达音乐作品。形式有带歌词的和不带歌词的(如练声曲、声乐协奏曲等);有独唱的、重唱的(如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八重唱等)和合唱的(有用乐器伴奏的和无伴奏的合唱)等。本文主要论及独唱艺术方面。歌唱的风格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歌唱性的,擅长表现流畅的、宽广的、连续不断的旋律。是古典歌曲艺术的基础。另一种是朗诵性的,音调接近语言风格,如歌剧中的宣叙调。在外国十九世纪歌剧咏叹调中还常有带朗诵性的或类似的小咏叙调朗诵风格的歌唱。第三种是花腔性的。用大量的装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咏叹调 经过句 练声 歌唱性 音乐作品 咏叙调 意大利歌剧 歌唱技术 美声学派 十九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