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致听力受损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付中华 申庆利 赵成龙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借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听力受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借助OpenVigil平台,检索2004年1月至2023年3月听... 目的借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听力受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借助OpenVigil平台,检索2004年1月至2023年3月听力受损不良反应,怀疑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及贝叶斯置信度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评价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听力受损的相关性及差异。结果共检索到84088份听力受损相关报告,其中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的报告数分别为428、415、64份,致残率分别为2.34%、10.84%、1.56%。听力受损与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相关性强,其ROR值分别为3.74、3.59,与红霉素有弱相关性,其ROR值为1.28。3种药物与耳毒性、双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聋有强相关性。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听力受损之间存在相关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不良事件评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听力受损 耳毒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度普利尤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志坚 郑轶 +4 位作者 迟立杰 郭晓晶 许金芳 叶小飞 贺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0-777,共8页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的药物安全性进行研究,挖掘潜在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FAERS数据库2017年第2季度到2020年第2季度数据,将度普利尤单抗进行药名标准化...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的药物安全性进行研究,挖掘潜在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FAERS数据库2017年第2季度到2020年第2季度数据,将度普利尤单抗进行药名标准化后以“主要怀疑药物”作为限制条件,获得与度普利尤单抗有关的不良事件记录。通过不相称测定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法(ROR)和信息成分法(IC)挖掘潜在不良事件信号,并通过MedDRA 23.0软件对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进行系统分类。结果在16684618条数据记录中获得97205条与度普利尤单抗有关的不良事件记录。根据2种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方法所得结果,以ROR值95%CI下限>1或IC值95%CI下限>0为限制条件,共得到365个不良事件信号。通过对非不良事件的去除和同义合并,最终获得82个有较大临床意义的不良事件信号,度普利尤单抗的不良事件主要为眼部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感染及传染性疾病。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结局的不良事件信号主要包括可能由该药物引起的眼部疾病、感染和炎症、是否存在加速皮肤T细胞淋巴瘤恶化、免疫系统的超敏反应、呼吸系统的支气管炎、骨骼系统的关节痛,以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的病情恶化等。在合并用药总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中,合并使用的最常发生不良事件的药物前5名均为泼尼松、环孢素、曲前列环素、泼尼松龙、甲氨蝶呤。结论度普利尤单抗不良事件除轻中度的浅角膜受损和结膜炎外,角膜变性、溃疡性角膜炎等较为严重的眼部检出信号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并建议在指导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及时联合眼科医师进行病情评估,对原有眼部问题的患者用药更需提高警惕。其他系统检出不良反应信号仍有待真实世界的药物不良反应长期监测加以证实。此外,度普利尤单抗的严重不良事件结局和对应的检出信号及最常发生不良事件的合并用药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普利尤单抗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药物警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信号挖掘
3
作者 谢昊 周洁如 +5 位作者 戴睿 许治清 孙雯娟 陈罡 赵彬 杜小莉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1-1439,共9页
目的对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总结潜在风险药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1月—2023年9月AKI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探究药物与AKI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口... 目的对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总结潜在风险药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1月—2023年9月AKI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探究药物与AKI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口学信息、发生时间和患者结局。结果从1253种药物中筛选出AKI信号药物159个,其中,抗微生物药物49种(30.82%),包括抗菌药物35种,抗病毒药物14种,抗肿瘤药物33种(20.75%),降血压药25种(15.72%)。药物相关AKI发生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男女比为124:100。抗菌药物相关AKI发生时间中位数均≤8 d,第三四分位数均≤21 d。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的死亡报告占比较高,分别为33.03%和31.44%。结论AKI风险药物较多,临床应用时应保持谨慎,注意监测肾功能。老年人是药物相关AKI的高危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对于抗菌药物,前21 d是重点监测时期;对于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应规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药物警戒 信号挖掘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羟考酮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伍湘平 张露 +4 位作者 黄行行 黄凌 卢熙奎 王震霆 肖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34,共13页
目的:羟考酮与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及抗惊厥药联用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本研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 目的:羟考酮与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及抗惊厥药联用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AEs)。本研究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挖掘羟考酮单用及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的中枢神经系统AEs的风险信号,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的单用羟考酮及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及抗惊厥药的AEs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及贝叶斯法进行AEs风险信号挖掘分析。报告数≥3且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95%CI下限>1;报告数≥3,比例报告比值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2且χ^(2)值≥4;信息成分(information components,IC)95%CI下限(IC025)>0;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数(empirical Bayes geometric mean,EBGM)95%CI下限(EBGM05)>2,N>0被定义为阳性信号。结果:共挖掘到单用羟考酮中枢神经系统AEs报告数为5793例,合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报告数分别为366、622、740例。消费者和医师是主要上报人群。单用羟考酮的年龄主要分布在61~80岁。羟考酮联用相关药物年龄主要分布在46~60岁。女性发生AEs的风险大于男性,报告国家以美国为主。单用羟考酮与肌阵挛[ROR=2.92,95%CI 2.28~3.76;PRR=2.92,χ^(2)(77.49);IC=1.52,IC025(0.65);EBGM=2.89,EBGM05(2.33)]、谵妄[ROR=4.69,95%CI 4.24~5.21;PRR=4.66,χ^(2)(1052.64);IC=2.17,IC025(1.81);EBGM=4.50,EBGM05(4.13)]、精神异常[ROR=2.95,95%CI 2.53~3.44;PRR=2.94,χ^(2)(206.93);IC=1.56,IC025(0.96),EBGM=2.95,EBGM05(2.58)]、急性中枢性呼吸抑制[ROR=2.87,95%CI 2.68~3.08;PRR=2.82,χ^(2)(971.62);IC=1.52,IC025(1.33);EBGM=2.87,EBGM05(2.76)]的关联性强;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与精神异常[ROR=10.08,95%CI 9.38~10.78;PRR=9.90,χ^(2)(64.06);IC=3.33,IC025(1.65);EBGM=10.08,EBGM05(5.61)]、震颤[ROR=3.09,95%CI 2.76~3.42;PRR=3.08,χ^(2)(48.93);IC=1.63,IC025(1.17);EBGM=3.09,EBGM05(2.34)]的关联性最强;联用抗抑郁药与谵妄[ROR=13.23,95%CI 12.23~14.23;PRR=12.87,χ^(2)(43.86);IC=3.69,IC025(1.36);EBGM=12.23,EBGM05(5.32)]、嗜睡[ROR=6.74,95%CI 6.15~7.33;PRR=6.73,χ^(2)(53.42);IC=2.75,IC025(1.52);EBGM=6.73,EBGM05(4.10)]的关联性最强;联用抗惊厥药与肌阵挛[ROR=17.89,95%CI 17.46~18.32;PRR=17.72,χ^(2)(971.39);IC=4.16,IC025(2.70);EBGM=17.89,EBGM05(12.46)]、谵妄[ROR=4.86,95%CI 4.45~5.27;PRR=4.82,χ^(2)(69.49);IC=2.28,IC025(1.51);EBGM=4.86,EBGM05(3.44)]的关联性最强。结论:基于对FAERS数据库的药物警戒研究,应加强羟考酮单用及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的临床用药监测,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相关A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维泊妥珠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再伟 李欣亚 +4 位作者 门鹏 姜丹 董菲 赵荣生 杨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2-761,共10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维泊妥珠单抗的ADR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为提高阈值,得到信号较强、较常出现的ADR,将信号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408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83个ADR信号。其中,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骨质溶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栓塞等26个ADR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信号、632例),各类检查(17个信号、675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1个信号、734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7个信号、153例),免疫系统疾病(3个信号、95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个信号、145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2个信号、87例)等。结论: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ADR外,本研究发现了维泊妥珠单抗新的ADR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感染、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输液相关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已知常见ADR的同时,予以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泊妥珠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相关淋巴瘤风险:一项上市后监测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尧 潘晨 +3 位作者 赵晓红 杨鸿鸽 李泽 崔向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挖掘和评价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这四种生物制剂和淋巴瘤不良事件的关联性和特点,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FARES数据(2012年10月至2023年6月),应用比例失衡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对四种生... 目的:挖掘和评价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这四种生物制剂和淋巴瘤不良事件的关联性和特点,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FARES数据(2012年10月至2023年6月),应用比例失衡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对四种生物制剂治疗克罗恩病与淋巴瘤发生的相关性进行挖掘和评价,并且比较不良事件的预后。结果:四种生物制剂共筛选出淋巴瘤相关事件705例。这些事件中青年患者和中年患者远高于老年患者(25.11%vs.22.41%vs.12.2%),男性略多于女性(42.84%vs.35.60%)。四种生物制剂中,英夫利昔单抗ROR[3.40,95%CI=(3.03,3.82)]、PRR[3.38,95%CI=(3.01,3.79)]、IC(1.14,IC-2SD=1.02)和EBGM(2.21,EBGM05=2.01)值最大。四种生物制剂死亡比例和住院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英夫利昔单抗与淋巴瘤关联性最强,临床使用时应警惕淋巴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阿达木单抗 维得利珠单抗 乌司奴单抗 淋巴瘤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老年患者药源性吞咽障碍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博颖 周双 +2 位作者 万里燕 周颖 崔一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109-1120,共12页
目的:挖掘与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中导致老年人吞咽障碍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Open 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2004年第1季度... 目的:挖掘与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中导致老年人吞咽障碍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Open 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老年患者(年龄≥65岁)吞咽障碍事件相关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检测药品导致老年人吞咽障碍的不良反应信号。设定阈值为报告数≥3且ROR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1与PRR≥2且χ^(2)≥4,信号须同时满足上述两种阈值判定标准,则为导致老年人群吞咽障碍高风险的药源性信号。结果:检索获得共计51590条报告,经数据清洗,共计13197例次吞咽障碍事件,1395个药品品种被纳入分析。纳入分析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5岁,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经药源性吞咽障碍信号检测,共计检测到阳性信号药品350个。按照生理系统和药理作用机制分类,阳性信号药物主要集中于神经系统[n=99,ROR 2.17(1.97-2.39)]、消化道及代谢系统[n=47,ROR 1.44(1.25-1.66)]、心血管系统[n=42,ROR 1.30(1.22-1.39)]、抗感染系统[n=27,ROR 1.44(1.29-1.61)]。结论:吞咽障碍是FAERS数据库中老年人不良事件报告的较常见原因,致吞咽障碍风险增加的药物广泛存在。建议多学科团队在选择药物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对于吞咽障碍高风险老年患者优先选择吞咽障碍阴性信号药品,在优选药品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时,建议选择风险更低的药品,并在应用过程中加强用药安全监护,预防吞咽障碍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药源性吞咽障碍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物警戒 用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对玛巴洛沙韦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潘辛梅 马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472,共7页
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baloxavir marboxil)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挖掘与分析,探索其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与药物关联的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检索并提取FAERS数据库2018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三... 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baloxavir marboxil)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挖掘与分析,探索其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与药物关联的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检索并提取FAERS数据库2018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三季度收录以目标药物通用名“baloxavir marboxil”及商品名“Xofluza■”为首要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对玛巴洛沙韦的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并利用MedDRA医学用语词典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纳入分析10,608,503份不良事件报告中,以玛巴洛沙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s报告1428份,发现该药不良反应信号涉及多个系统,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风险信号包括黑便(ROR下限=12.97,IC-2SD=2.96),与神经精神症状相关的意识状态改变(ROR下限=9.66,IC-2SD=2.49)、谵妄(ROR下限=4.92,IC-2SD=1.82)、异常行为(ROR下限=4.31,IC-2SD=1.79),速发过敏反应性休克(ROR下限=12.27,IC-2SD=2.89)、速发过敏反应(ROR下限=9.20,IC-2SD=2.80)以及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多形性红斑(ROR下限=15.90,IC-2SD=2.74);另检测出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缺血性结肠炎(ROR下限=23.81,IC-2SD=3.01)及横纹肌溶解(ROR下限=5.65,IC-2SD=2.13)的安全警戒信号。结论基于FAERS不良事件信号检测显示,玛巴洛沙韦在临床使用中应密切关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缺血性结肠炎、神经精神症状、过敏反应、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及横纹肌溶解等不良事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证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药物安全 玛巴洛沙韦 信号检测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