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具下的叙述: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作者型叙述声音的权威
被引量:
3
1
作者
方小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另一方面第三人称作者型叙述声音模仿历史叙述,显得相对客观,有利于建构黑人女性声音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建构女性声音的权威。左拉·尼尔·赫斯顿、波勒·马歇尔和托妮·莫里森都是带着这种性别模糊的"他"面具,偷偷参与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话语权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小说
黑人
女性
小说
家
作者型叙述交流
声音的权威
左拉·尼尔·赫斯顿
波勒·马歇尔
托妮·莫里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发展述略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6-149,共4页
"女性主义"一词源于法国,主张自由、平等的权利甚至妇女至上的立场。它的第一次浪潮起于19世纪后期,止于20世纪初期,以争取妇女政治权利为目标。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消除性别歧视为内涵;20世纪70年代后则以与其他...
"女性主义"一词源于法国,主张自由、平等的权利甚至妇女至上的立场。它的第一次浪潮起于19世纪后期,止于20世纪初期,以争取妇女政治权利为目标。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消除性别歧视为内涵;20世纪70年代后则以与其他各种文化理论交流对话为特点。女性主义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忍的实践精神,不仅一步步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在人类文化知识的勘误和理论空间的拓展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革新力量和鲜明的个性。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宏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指向已由颠覆男性中心发展到诉求两性和谐,其批评主体已从对立、偏激、焦虑的情绪化进入反思、调整、发展的理性化。本栏目朱丽、李秀清、姚晓鸣、孙凌的文章都是基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探讨。它们反对二元对立,追求多元共存;摒弃分裂文明,把握和谐同生;代言"阳春白雪",关怀"下里巴人"。其中朱丽对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的发展轨迹进行探寻;李秀清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萌芽、发展出发,提出了女性主义应拓展视野、培养包容精神、构建开放性的批评体系的观点;姚晓鸣通过剖析《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安娜从传统二元对立到多极思维并走出精神困境的思想变化,来揭示女性视域下嘈杂的世界与分裂的文明的实质以及知识女性的政治、社会、家庭角色诉求;孙凌则以薇拉·凯瑟小说为文本,从生态审美三原则着手,探讨了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主义文学
生态审美
美国
女性
小说
《金色笔记》
美国
黑人
女性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份建构中的双重话语——谈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
被引量:
12
3
作者
骆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6-101,共6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美国
黑人
女作家
黑人
女性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权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5-91,共7页
非裔美国文学理论(黑人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比黑人文学史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历史上确立要晚得多,这个漫长的经历体现了黑人文学批评艺术的"杂糅性"特征,它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叶,历经了黑人美学的确立、黑人文学理论的勃兴、黑...
非裔美国文学理论(黑人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比黑人文学史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历史上确立要晚得多,这个漫长的经历体现了黑人文学批评艺术的"杂糅性"特征,它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叶,历经了黑人美学的确立、黑人文学理论的勃兴、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黑人文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四个重要阶段。各阶段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各异,但是总体趋势是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多元发展态势,非裔美国文学理论不仅从边缘化的地位走向了文学研究的中心地带,而且已经步入美国文学理论经典的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
美国
文学理论
勃兴
黑人
女性
主义
文化研究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同 反抗 超越——《秀拉》中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被引量:
12
5
作者
蒋欣欣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8-31,共4页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探寻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夏娃、秀拉和奈尔 ,揭示了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关键词
黑人
女性
认同
反抗
超越
美国
托妮·莫里森
小说
《秀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具下的叙述: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作者型叙述声音的权威
被引量:
3
1
作者
方小莉
机构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基金
2014年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声音的权威:美国黑人女性小说叙述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752005)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奴隶叙事研究"(项目批准号:13BWW06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社会历史语境的限制,黑人女作家只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限叙述策略来讲述女性的故事。为了建构自己声音的权威,黑人女性小说家在该时期主要采取了作者型叙述交流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模糊了叙述者的种族与性别身份,另一方面第三人称作者型叙述声音模仿历史叙述,显得相对客观,有利于建构黑人女性声音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建构女性声音的权威。左拉·尼尔·赫斯顿、波勒·马歇尔和托妮·莫里森都是带着这种性别模糊的"他"面具,偷偷参与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话语权威建构。
关键词
美国非裔黑人女性小说
黑人
女性
小说
家
作者型叙述交流
声音的权威
左拉·尼尔·赫斯顿
波勒·马歇尔
托妮·莫里森
Keywords
the African American women's novels
the black women novelists
authorial narrative communication
authority of voice
Zora Neale Hurston
Paule Marshall
Toni Morriso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发展述略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丽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6-149,共4页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FWX017)
文摘
"女性主义"一词源于法国,主张自由、平等的权利甚至妇女至上的立场。它的第一次浪潮起于19世纪后期,止于20世纪初期,以争取妇女政治权利为目标。第二次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消除性别歧视为内涵;20世纪70年代后则以与其他各种文化理论交流对话为特点。女性主义以其明确的问题意识、尖锐的批判锋芒和坚忍的实践精神,不仅一步步改变着女性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在人类文化知识的勘误和理论空间的拓展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革新力量和鲜明的个性。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文学批评宏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指向已由颠覆男性中心发展到诉求两性和谐,其批评主体已从对立、偏激、焦虑的情绪化进入反思、调整、发展的理性化。本栏目朱丽、李秀清、姚晓鸣、孙凌的文章都是基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探讨。它们反对二元对立,追求多元共存;摒弃分裂文明,把握和谐同生;代言"阳春白雪",关怀"下里巴人"。其中朱丽对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的发展轨迹进行探寻;李秀清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萌芽、发展出发,提出了女性主义应拓展视野、培养包容精神、构建开放性的批评体系的观点;姚晓鸣通过剖析《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安娜从传统二元对立到多极思维并走出精神困境的思想变化,来揭示女性视域下嘈杂的世界与分裂的文明的实质以及知识女性的政治、社会、家庭角色诉求;孙凌则以薇拉·凯瑟小说为文本,从生态审美三原则着手,探讨了人与自然和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关键词
女性
主义文学
生态审美
美国
女性
小说
《金色笔记》
美国
黑人
女性
主义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份建构中的双重话语——谈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
被引量:
12
3
作者
骆洪
机构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6-101,共6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人文
社科研究基金项目>
编号:04Y690E。
文摘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关键词
身份建构
美国
黑人
女作家
黑人
女性
小说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African American women writers
African American women
novels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权文
机构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5-9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从边缘到中心:小亨利.路易斯.盖茨诗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08JC752007)
文摘
非裔美国文学理论(黑人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比黑人文学史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历史上确立要晚得多,这个漫长的经历体现了黑人文学批评艺术的"杂糅性"特征,它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叶,历经了黑人美学的确立、黑人文学理论的勃兴、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黑人文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四个重要阶段。各阶段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各异,但是总体趋势是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多元发展态势,非裔美国文学理论不仅从边缘化的地位走向了文学研究的中心地带,而且已经步入美国文学理论经典的殿堂。
关键词
非裔
美国
文学理论
勃兴
黑人
女性
主义
文化研究
经典化
Keywords
African American literary theory
flowering
Black feminism
cultural study
canonization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同 反抗 超越——《秀拉》中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被引量:
12
5
作者
蒋欣欣
机构
湘潭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8-31,共4页
文摘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探寻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夏娃、秀拉和奈尔 ,揭示了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关键词
黑人
女性
认同
反抗
超越
美国
托妮·莫里森
小说
《秀拉》
Keywords
black women
submit
resist
transcend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具下的叙述: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作者型叙述声音的权威
方小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发展述略
朱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身份建构中的双重话语——谈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
骆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
李权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认同 反抗 超越——《秀拉》中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蒋欣欣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