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中国:现状与问题 |
谭惠娟
金兰芬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
|
美国非裔文学:2000-2016 |
罗良功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3
|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 |
杨晓蓉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4
|
走向人类学诗学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 |
习传进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5
|
边缘地带的先锋:美国族裔文学语境中的美国非裔文学 |
王卓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6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与文化身份话语 |
习传进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7
|
中心的解构者:美国文学语境中的美国非裔文学 |
罗良功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8
|
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中国学术中的不足与策略 |
李权文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9
|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政治在线与审美困境 |
朱小琳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0
|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管见 |
郑建青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1
|
文化差异下美国文学作品解读——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选读》 |
马芳芳
王昊泽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1994~2011 |
王玉括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3
|
现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非裔女性形象刍议 |
朱小琳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7 |
6
|
|
14
|
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 |
李权文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5
|
|
15
|
非裔美国文学的修辞策略——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喻指理论 |
水彩琴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6
|
《宠儿》中的非裔美国文化记忆 |
朱小琳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9 |
6
|
|
17
|
国内近30年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述评:问题与策略 |
李鸿雁
李嘉雯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覆盖研究盲区 引领研究方向——谭惠娟等著《美国非裔作家论》评介 |
陈珺
吴阿敏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9
|
美国文学中的流行音乐、拉格泰姆和布鲁斯——史蒂文·C·特雷西教授访谈录 |
张静文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9 |
1
|
|
20
|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族裔史书写——从文学理论建构到谱系研究的视觉呈现 |
段俊晖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