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中国: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谭惠娟 金兰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5,共8页
中国对美国非裔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大致可划分为"译介和宣传期"(1901-1976)与"译介和研究期"(1977-2012)两个时期。"译介和宣传期"的研究宗旨主要包含"爱国行为"和"政治行为... 中国对美国非裔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大致可划分为"译介和宣传期"(1901-1976)与"译介和研究期"(1977-2012)两个时期。"译介和宣传期"的研究宗旨主要包含"爱国行为"和"政治行为"两个方面,"译介和研究期"则可细分为"获奖作品研究期"和"广泛研究期"两个阶段。中国对美国非裔文学的研究成就有目共睹,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尚有大量优秀的美国非裔文学作品和理论成果有待翻译成中文;研究扎堆现象严重,缺乏系统性;重获奖作家轻早期作品,重小说轻诗歌和戏剧,重文本分析轻理论阐释,重个体研究轻整体研究;借鉴与批判意识有待加强;研究力量亟待整合,学术规范有待加强,研究成果的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译介 研究 现状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地带的先锋:美国族裔文学语境中的美国非裔文学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卓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5,共10页
在美国文学的"多个故事"中,美国非裔文学无疑是最精彩、最震撼的故事之一。美国非裔文学在政治与艺术的互动中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对其他族裔文学的启示意义重大。在美国族裔文学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关注族裔文学与主流文... 在美国文学的"多个故事"中,美国非裔文学无疑是最精彩、最震撼的故事之一。美国非裔文学在政治与艺术的互动中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对其他族裔文学的启示意义重大。在美国族裔文学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关注族裔文学与主流文学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在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对族裔文学内部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各个不同族裔文学之间的对话、互动和交集的探寻将是把美国族裔文学研究推向纵深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美国族裔文学 跨民族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的解构者:美国文学语境中的美国非裔文学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良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本文将美国非裔文学置于美国文学语境之中,探讨了它与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主流文学——之间的关系,认为:美国非裔文学的发展促进了美国文学独立,美国非裔文学的差异性存在促进了美国文学的去中心化、多样性和差异性融合。本文在此基... 本文将美国非裔文学置于美国文学语境之中,探讨了它与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主流文学——之间的关系,认为:美国非裔文学的发展促进了美国文学独立,美国非裔文学的差异性存在促进了美国文学的去中心化、多样性和差异性融合。本文在此基础上揭示美国非裔文学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美国文学 去中心化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中国学术中的不足与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权文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0,共5页
本文指出了中国学界引进、研究和运用美国非裔文学之不足;回溯了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的特征;厘清了这些特征与西方传统文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学界对该领域研究应该采取的策略和研究的内容,以期对我国研究美国非裔文学理论起到... 本文指出了中国学界引进、研究和运用美国非裔文学之不足;回溯了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的特征;厘清了这些特征与西方传统文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学界对该领域研究应该采取的策略和研究的内容,以期对我国研究美国非裔文学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 研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政治在线与审美困境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小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针对当下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国内呈现出政治话语裹挟审美价值的倾向,指出政治话语批评的主导使非裔文学研究出现单一化的浅表研究模式,文学文本的美学特质遭到掩蔽。中国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应立足于本土文化立场,研讨非裔文学的... 本文针对当下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国内呈现出政治话语裹挟审美价值的倾向,指出政治话语批评的主导使非裔文学研究出现单一化的浅表研究模式,文学文本的美学特质遭到掩蔽。中国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应立足于本土文化立场,研讨非裔文学的美学表征,从而推动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审美 政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裔文学传统既不稳定也不完整”——评《劳特里奇美国非裔文学导读》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后亮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6期15-21,共7页
米勒的《劳特里奇美国非裔文学导读》以时间为叙述主线,在不到200页篇幅内,用极精炼的语言对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概括总结和分阶段评述。作者的目的不单是描绘黑人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把文学作品置入历史语境。在对历... 米勒的《劳特里奇美国非裔文学导读》以时间为叙述主线,在不到200页篇幅内,用极精炼的语言对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概括总结和分阶段评述。作者的目的不单是描绘黑人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把文学作品置入历史语境。在对历经近300年的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梳理后,米勒发现几乎不可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美国非裔文学”的问题。他强调美国非裔文学传统既不稳定也不完整,它的形态总是在成长和变化。在所谓的“后种族时代”,“种族”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有关美国非裔文学史的书写也需要随之做出调整。这正是米勒的这本著作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黑人文学传统 文学 导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七十年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
7
作者 刘慧 黄晖 《语文学刊》 2020年第2期79-88,共10页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已走过百年的历程,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到深刻的蜕变,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通过梳理新中国七十年来三个阶段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有关情况,以数据分析的形式考察我国美国非裔文学的理论方法、形态特征、...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已走过百年的历程,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到深刻的蜕变,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通过梳理新中国七十年来三个阶段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有关情况,以数据分析的形式考察我国美国非裔文学的理论方法、形态特征、发展趋势,评述国内学者在非裔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七十年 美国非裔文学 阶段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评《美国非裔作家论》
8
作者 刘白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5期110-112,共3页
本文对谭惠娟与罗良功等合作的新著《美国非裔作家论》(2016)进行了述评。认为该著在选材上,规模宏大,材料翔实。它涵盖的时间跨度近三百年,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美国非裔作家人物画廊。在结构编排上,史论结合。该书对每位美国非裔作家... 本文对谭惠娟与罗良功等合作的新著《美国非裔作家论》(2016)进行了述评。认为该著在选材上,规模宏大,材料翔实。它涵盖的时间跨度近三百年,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美国非裔作家人物画廊。在结构编排上,史论结合。该书对每位美国非裔作家的描述均包含作家生平、作品介绍、研究现状、文学思想及主要贡献。这样的结构编排既体现了导读性的特点,又彰显了学术分量。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透视与宏观考察相结合。在学术观点上,凸显了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毫无疑问,该书既是一部独具学术魅力之作,同时也为其他族裔文学的研究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美国非裔作家论》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管见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建青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5,44,共5页
美国非裔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迈进了经典行列。非裔文学研究也成为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非裔文学研究时间不长,但成绩斐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非裔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层次等方... 美国非裔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迈进了经典行列。非裔文学研究也成为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的非裔文学研究时间不长,但成绩斐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非裔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层次等方面依旧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非裔民族史的回顾,阐释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渊源、特点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对我国的非裔文学研究提出了建议和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非裔民族历史 研究方法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吃饱比天大”:伦理批评与美国非裔文学(英文)
10
作者 史蒂文?特雷西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美国非裔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非人对待,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刻画为变态的形象,因此,对于那些把他们类型化的文学作品,他们完全有理由运用平等的声音来加以评价。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年龄主义,无论人们多么优雅或多么专一地支持,它们... 美国非裔长期以来受到各种各样的非人对待,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刻画为变态的形象,因此,对于那些把他们类型化的文学作品,他们完全有理由运用平等的声音来加以评价。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年龄主义,无论人们多么优雅或多么专一地支持,它们对人性都具有破坏性。然而,伦理批评在重新发现美国非裔文学传统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20世纪70年代,伦理批评为重新确立菲莉丝?惠特利对于具有革命性的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地位作出了贡献,突显了表面顺从的惠特利如何操纵面具而行抗议之实。在伦理批评的视角下,美国非裔作家在文学样式、风格、模式上的选择都可视为伦理抉择。而将伦理艺术和伦理批评呈现给民众的最有效方法则是兰斯顿?休斯在20世纪40年代的激进作品乃至他的所有作品中运用的却又饱受批评的策略。他的风格表面简朴,与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主义路径不相兼容,却能以其伦理力量直达人心,原因就是他的作品易于理解,且深藏人文主义的伦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批评 美国非裔文学 人性 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音乐融入文学批评:史蒂文·特雷西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
11
作者 罗伯特·巴特勒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1期27-34,共8页
史蒂文·特雷西对美国非裔音乐、理查德·赖特、拉尔夫·埃利森以及詹姆斯·鲍德温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兴趣。本文对特雷西教授毕生的文学批评进行了全面考察,涵盖其从关于兰斯顿·休斯、拉尔夫·埃利森、詹姆斯&#... 史蒂文·特雷西对美国非裔音乐、理查德·赖特、拉尔夫·埃利森以及詹姆斯·鲍德温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兴趣。本文对特雷西教授毕生的文学批评进行了全面考察,涵盖其从关于兰斯顿·休斯、拉尔夫·埃利森、詹姆斯·鲍德温等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到关于美国非裔文学的宏观研究等不同方面。本文通过不同参数分析,认为特雷西堪称文学通才,他的研究涉及人类学、民间传说、历史、语言学、表演研究和妇女研究。本文认为特雷西同时也是世界一流的布鲁斯演奏家,并分析了他的音乐实践对其文学批评的融入与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史蒂文特雷西 美国黑人音乐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发展历史的启示与思考
12
作者 王卓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0-36,111,共18页
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重新思考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遗产、考察其成就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非裔美国文学和社会化创作倾向显著的左翼文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把种族意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重新思考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遗产、考察其成就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非裔美国文学和社会化创作倾向显著的左翼文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把种族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的高度,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左翼文学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黑人政治权力的斗争史。非裔美国左翼文学一个重要成就是形成了非裔美国文学中抗争的、革命的文学传统。而这一文学传统不但成为非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美学特征,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文学的整体样貌和诸多文学流派的精神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 艺术成就 政治影响 研究动态 批评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差异下美国文学作品解读——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选读》
13
作者 马芳芳 王昊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I0008-I0008,共1页
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下,基于文化差异视角的文学作品解读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是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关键途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选读》一书通过一系列非裔美国作家的经典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洞察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情感... 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下,基于文化差异视角的文学作品解读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还是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关键途径。《非裔美国文学作品选读》一书通过一系列非裔美国作家的经典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洞察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与精神追求的窗口。该书精心挑选了非裔美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涵盖小说、自传、戏剧与诗歌四大文类,体现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展现出非裔美国作家的多维视角。每篇作品都附有详尽的作家简介、作品背景介绍以及赏析,并辅以翔实的注释与深刻的思考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 文学作品解读 文化交织 非裔美国文学 多维视角 学术研究 精神追求 作品选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1994~2011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玉括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1,共4页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对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就具有关注其种族政治的特点。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的研究更为关注其中的性别因素与文化差异,并表现出研究对象扩大、研究内容增加、研究主题深入、研究视角与方法多样...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对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就具有关注其种族政治的特点。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的研究更为关注其中的性别因素与文化差异,并表现出研究对象扩大、研究内容增加、研究主题深入、研究视角与方法多样等特征。本文疏理了国内非裔美国文学研究现状,意在进一步明确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 性别 文化差异 非裔美国文学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非裔女性形象刍议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小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8-53,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现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非裔女性形象,指出:对社会的救赎和对制度的叛逆是非裔美国女性文学形象的主要特征。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经验共同创造了这些形象,旨在为同种族的非裔女性树立典范,唤醒她们... 本文通过研究现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非裔女性形象,指出:对社会的救赎和对制度的叛逆是非裔美国女性文学形象的主要特征。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经验共同创造了这些形象,旨在为同种族的非裔女性树立典范,唤醒她们的女性意识,从文学上和政治上为非裔美国女性的解放提供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佐拉·尼尔·赫斯顿 女性文学 非裔美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喻指理论评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水彩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4-80,共7页
盖茨在考察泛非洲文化阐释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和借鉴索绪尔符号学的分析模式和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理论成果,融合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概念,创立了喻指理论。喻指理论立足黑人阐释学和黑人土语的修辞策略,以研究非裔美国文学中存在的隐... 盖茨在考察泛非洲文化阐释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和借鉴索绪尔符号学的分析模式和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理论成果,融合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概念,创立了喻指理论。喻指理论立足黑人阐释学和黑人土语的修辞策略,以研究非裔美国文学中存在的隐喻修正、言说者文本、说话文本和重写言说者文本等四种双声文本关系为核心,发掘后辈文本对前辈文本的差异性重复和修正,将语言分析与文化考古相结合,揭示出非裔美国文学自身的双声性和互文性特征,对黑人文学缺乏原创性的论调给予了理论回击,颠覆了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白人批评理论的霸权地位,开辟了关注语言能指和文本关系的黑人文学批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指 非裔美国文学 双声文本关系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儿》中的非裔美国文化记忆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小琳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5期83-90,共8页
记忆是理解非裔美国作家莫里森小说《宠儿》的关键点。莫里森通过揭开主人公痛苦的记忆来探寻美国非裔族群对历史的审视及自我认同。小说中记忆的焦点落在主人公杀死幼女的伦理悖论上,这引发了评论界的不同评价和争议。本文从文化记忆... 记忆是理解非裔美国作家莫里森小说《宠儿》的关键点。莫里森通过揭开主人公痛苦的记忆来探寻美国非裔族群对历史的审视及自我认同。小说中记忆的焦点落在主人公杀死幼女的伦理悖论上,这引发了评论界的不同评价和争议。本文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入手,阐释作者设置这一伦理悖论的意义,分析小说中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在伦理悖论上的对峙与协商以及最终以族裔文化记忆的方式达成的整合。本文指出,莫里森通过塑造不同的记忆主体及其记忆的多层面流动,建立了时间、空间与历史的互文,表现了美国非裔对苦难的反思,使小说超越了个人悲剧与族裔文化审美的文学维度,成为具有当代美国非裔族群标识性的文化记忆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伦理悖论 《宠儿》 托尼·莫里森 美国非裔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近30年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述评:问题与策略
18
作者 李鸿雁 李嘉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不够系统、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包括通过搭建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平台、扩展研究内容、共时对比研究与历时对比研究相结合促使研究系统化、批判性地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等策略,以完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批评史 批评流派 批评家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性别政治到美德伦理——《非裔美国文学中的男性气概研究》述评
19
作者 周宁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本文基于跨学科视角对隋红升撰写的《非裔美国文学中的男性气概研究》一书进行述评。该著立足文学之本,以性别研究关键词“男性气概”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不同时期美国非裔文学代表作品中男性特质的书写。... 本文基于跨学科视角对隋红升撰写的《非裔美国文学中的男性气概研究》一书进行述评。该著立足文学之本,以性别研究关键词“男性气概”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不同时期美国非裔文学代表作品中男性特质的书写。本文认为,该著在借鉴当代性别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文学的学科特性,拓展了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视角,提出了男性研究新的范式,促进了文学与社会学间的学科交融和对话,是一部极富创新意识的文学跨学科研究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文学中的男性气概研究》 跨学科 男性气概 男性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文学中的流行音乐、拉格泰姆和布鲁斯——史蒂文·C·特雷西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静文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6期3-10,共8页
史蒂文·C·特雷西教授是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美国非裔研究系杰出教授、布鲁斯歌手和口琴演奏家,德国康斯坦兹大学富布赖特资深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海外特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美国非裔文学、音乐及文化等领域的研究。特雷... 史蒂文·C·特雷西教授是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美国非裔研究系杰出教授、布鲁斯歌手和口琴演奏家,德国康斯坦兹大学富布赖特资深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海外特聘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美国非裔文学、音乐及文化等领域的研究。特雷西教授的主要著作有《兰斯顿·休斯与布鲁斯》(1988)、《走向辛辛那提:女王之城的布鲁斯史》(1993)、《布鲁斯掠影》(1997)和《美国文学中的流行音乐、拉格泰姆和布鲁斯》(2015)。笔者受《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委托,有幸对特雷西教授就美国非裔文学与布鲁斯音乐的关系等话题进行采访。访谈中,特雷西教授回顾了布鲁斯音乐的缘起、发展及演变历程,并对布鲁斯音乐如何影响美国非裔文学、文化及美国文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音乐与文学二者相互影响、不容分割,同时,批评家对历史的追溯和审视更有利于深入了解当下的文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斯音乐 美国非裔音乐 美国非裔文学 音乐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