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初期美国新闻处在华宣传活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翟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保留并扩展了战时对华宣传机构——美国新闻处,开展了以"推销美国方式"为主的"扬美"宣传活动。随着冷战爆发和中国政局的巨变,美国对华宣传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美国新闻处开始了以离间中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保留并扩展了战时对华宣传机构——美国新闻处,开展了以"推销美国方式"为主的"扬美"宣传活动。随着冷战爆发和中国政局的巨变,美国对华宣传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美国新闻处开始了以离间中苏关系为目标的"反苏"宣传活动,宣传手段也逐渐从公开转向更多使用隐蔽手段。最后,迫于政治形势美国新闻处所有站点在1949年全部撤离中国大陆。无论从宣传题目还是宣传手段来说,这个阶段的对华宣传都是为日后美国在亚洲浩大的反对"红色中国"的宣传运动和心理战做了"热身"并为之拉开了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华美国新闻处 美国对华宣传政策 “扬美”宣传 “反苏”宣传 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与传媒: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新闻处对华宣传中的目标人群与媒介运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翟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1,共13页
在冷战前期中美对抗的时代,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了宣传攻势。这种攻势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中国内地居民,运用中文媒介“对华宣传”;另一种是运用外文媒介在国际舆论中开展“涉华宣传”。对华宣传的目标人群主要是新中国的知识... 在冷战前期中美对抗的时代,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展开了宣传攻势。这种攻势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中国内地居民,运用中文媒介“对华宣传”;另一种是运用外文媒介在国际舆论中开展“涉华宣传”。对华宣传的目标人群主要是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运用的主要媒介是广播和邮寄印刷品;涉华宣传的目标人群是外国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主要媒介是新闻和出版物。大体上,美国对华和涉华宣传针对的受众是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宣传媒介的选择相应地也是“智识活动”和“知识体验”式活动(广播读书会、时政新闻和书刊、社会纪实小说等),内容多围绕深度时政新闻话题展开。这是美方针对第三世界社会精英一种惯常的宣传技巧,体现了冷战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香港美国新闻处 宣传 美国之音 报导中国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冷战视野下美国新闻处在中国新疆的宣传活动(1947-1949)
3
作者 邵玮楠 陈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美国新闻处是二战后美国在海外的宣传机构。1947年,为向新疆民众鼓吹美国的强大、进步,引起他们对美国文化和政策的共鸣,以在冷战中与苏联竞争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美国驻迪化领事馆也设立了美国新闻处。在两年多的运作中,美国新闻处迪... 美国新闻处是二战后美国在海外的宣传机构。1947年,为向新疆民众鼓吹美国的强大、进步,引起他们对美国文化和政策的共鸣,以在冷战中与苏联竞争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美国驻迪化领事馆也设立了美国新闻处。在两年多的运作中,美国新闻处迪化分处不仅在迪化通过图书报刊、电影、海报、英文培训班诸方式开展宣传工作,还利用访问全疆各地的机会进行亲美宣传,对当时和之后都产生了相当影响。美国新闻处在新疆的活动是冷战在中国西北边陲的投影,也是1940年代国民党当局在新疆事务上联美制苏外交设想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冷战 美国新闻处 新疆 包懋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纸弹”:美国宣传机构在香港主办中文书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翟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83,共13页
1950年代,美国政府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主要机构、依托香港在大中华区传媒中心的位置,针对东南亚华人展开了浩大的宣传运动。由于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受过教育、有知识的人群,文字出版物《今日世界》杂志和"书籍项目"策划出版的... 1950年代,美国政府以香港美国新闻处为主要机构、依托香港在大中华区传媒中心的位置,针对东南亚华人展开了浩大的宣传运动。由于宣传的主要对象是受过教育、有知识的人群,文字出版物《今日世界》杂志和"书籍项目"策划出版的图书成为美国宣传部门在香港主办的最重要媒介。这一快一慢两种媒介渐成"合流"之势,逐渐演变为快慢结合、"寓教于乐"的"冷战纸弹":一份思想性强的时政杂志和一批阅读起来轻松有趣的反共小说。用比较的视野观察,美方对华侨宣传针对受过教育的精英人群、依靠文字出版物的策略,区别于其对西欧盟友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宣传中主要针对大众和依靠视听媒介的做法,这在更大意义上、饶有意味地反映了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宣传手段和策略上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传 香港美国新闻处 书籍 刊物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宣传:媒介与受众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睿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70,共13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专门负责进行国内外宣传的官方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发动了规模庞大的对华宣传项目。它主要利用新闻报刊、非新闻类出版物、图片展、电影和广播等媒介,针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宣传,并对沦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专门负责进行国内外宣传的官方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发动了规模庞大的对华宣传项目。它主要利用新闻报刊、非新闻类出版物、图片展、电影和广播等媒介,针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进行宣传,并对沦陷区的日本军队进行心理战,其目的是在鼓舞中国士气和促进中美关系的同时,改变中国人对自身、对美国以及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依靠美国政府在战时中国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强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战争信息署的对华宣传活动得到了中国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战争信息署 对华宣传 中美关系 美国新闻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东南亚华人宣传机构研究(1949——1964) 被引量:3
6
作者 翟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2,共11页
美国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冷战意识形态宣传运动集中在1949年后到1960年代中期,它以香港和台北美国新闻处为主要宣传站点,以东南亚国家地区驻地美国新闻处为辅助宣传机构。在宣传机构的设置和组织运作方面,既有"一般性"又有&qu... 美国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冷战意识形态宣传运动集中在1949年后到1960年代中期,它以香港和台北美国新闻处为主要宣传站点,以东南亚国家地区驻地美国新闻处为辅助宣传机构。在宣传机构的设置和组织运作方面,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一方面,宣传站点(如香港美新处)内部结构和运作情况典型地体现了美国对外文宣工作中宣传和文化工作伦理的张力,也符合和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宣传机构总体的演变态势:从综合媒介中心演变转型为心理战堡垒;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站点,美国对东南亚华人主要宣传机构的运作状况,呈现出主要负责站点并不位于宣传对象所在地、而在外地"遥控指挥"的独特格局。1960年代中期,港台美新闻处开始退出对华侨宣传的核心地位,该群体主要由美国驻东南亚各国宣传站点负责。这体现出,对华侨问题的战略定位从中美关系转向美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范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96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视野逐渐摆脱两极化、形成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政策的趋势,还体现出美国已经产生了相应清晰的第三世界地缘政治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处 东南亚华人 宣传 制度史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绿背文化”思潮评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晋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90-94,共5页
香港“绿背文化”思潮评介王晋民受国家台港教委的委托,我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负责台港澳文学部分。在我编写香港文学思潮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介绍和评价“绿背文化”思潮。1994年秋,... 香港“绿背文化”思潮评介王晋民受国家台港教委的委托,我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负责台港澳文学部分。在我编写香港文学思潮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介绍和评价“绿背文化”思潮。1994年秋,我应邀到香港岭南学院做研究,适逢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香港文坛 张爱玲 反共反华 中国学生 美国新闻处 五十年代 元文化 台湾作家 发展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