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性视角下1919~1949年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元素
1
作者 郭英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8期55-63,共9页
本文借助互文性理论对1919~1949年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元素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说明:美国诗歌不仅戏仿中国诗歌的主题和形式,还戏仿中国诗歌的语言、思维和呈现方式;中国艺术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发挥了媒介作用;美国新诗诗人通过译介... 本文借助互文性理论对1919~1949年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元素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说明:美国诗歌不仅戏仿中国诗歌的主题和形式,还戏仿中国诗歌的语言、思维和呈现方式;中国艺术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发挥了媒介作用;美国新诗诗人通过译介中国古典诗人和作品以及中国“诗话”和诗学理论,获得了诗性熏陶;这期间到美国的中国学者及留学生代表“开眼看世界”,其思想与作品对美国新诗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欧洲大陆出现较有影响力的中国诗译本,为美国新诗继续蓬勃发展带来福音。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文本互文性是研究1919~1949年中美诗歌关系的独特视角,不仅表明中美诗歌文本之间存在着内部联系,还影射了二者之间存在对话性和融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美国新诗 中国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新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9,共9页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qu... 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身体力行地鼓励美国诗人把自己从传统语言的囚笼里解放出来,对生活作如实的呈现。威廉斯的景物诗充分传达出对生活本质的透彻理解与高度尊重,获得了自然人生与艺术匠心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 景物诗 中国古典诗歌 物我观 美国新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艾略特传统
3
作者 孙友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25-27,共3页
说到艾略特,人们不难想到他给自己所下的莫名其妙的定义——“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徒”,进而还会想到“新批评派”、“学院派”以及“保守”、“封闭”、“形式主义”之类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于是,... 说到艾略特,人们不难想到他给自己所下的莫名其妙的定义——“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徒”,进而还会想到“新批评派”、“学院派”以及“保守”、“封闭”、“形式主义”之类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于是,谈到现代派人们必捧出艾略特及其长篇杰作《荒原》;但另一方面,提起艾略特人们却又几乎是同声挞伐所谓“艾略特传统”,视之如异类。那么,所谓“艾略特传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传统?本文便试图从涉及诗歌创作的五个重要方面探讨艾氏传统的真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外国诗歌 新认识 “非个人化” 《荒原》 庞德 美国新诗 社会功能 创作实践 现代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