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战略转变 被引量:4
1
作者 于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66-70,共5页
美国对日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在制定、实施及转变过程中,都经历了重大波折。这是在亚洲及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反映了战后初期美国称霸全球的总体战略设想。
关键词 战略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政府 美国对日政策 华盛顿 战争状态 太平洋战争 美国军队 麦克阿瑟 美国陆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美日关系研究的开拓之作——评《美国对日政策研究(1945~1972)》
2
作者 唐承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3-95,共3页
战后美日关系研究的开拓之作———评《美国对日政策研究(1945—1972)》唐承运1关于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研究,美日两国学者发表了很多著作,但从中国学术界研究现状看,文章不少,专著未见。而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于群教授撰... 战后美日关系研究的开拓之作———评《美国对日政策研究(1945—1972)》唐承运1关于美国战后对日政策研究,美日两国学者发表了很多著作,但从中国学术界研究现状看,文章不少,专著未见。而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于群教授撰写的《美国对日政策研究(1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日政策 关系研究 关系 冲突 太平洋 双边关系 政策 美关系 美国国家利益 通商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投降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卫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推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日政策 本军国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略计划项目初探(1951—1960) 被引量:12
4
作者 于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90,共8页
自美国实施对日军事占领时起,美国对日政策中就包含有利用心理战术引导日本亲西方化的成分。随着冷战形势深化,杜鲁门政府的全球心理战略逐渐成型,并于1953年确立了第一个“对日心理战略计划项目”。根据此项计划,美国在日本实施了种种... 自美国实施对日军事占领时起,美国对日政策中就包含有利用心理战术引导日本亲西方化的成分。随着冷战形势深化,杜鲁门政府的全球心理战略逐渐成型,并于1953年确立了第一个“对日心理战略计划项目”。根据此项计划,美国在日本实施了种种隐蔽的、以抵消共产主义影响为目的的心理宣传计划,充分暴露出美国政府为实现目的不惜使用文化渗透、心理干预等阴暗手段的政策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美国对日政策 心理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克松政府对华认知与对日防务政策的确立 被引量:4
5
作者 温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112,共12页
为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意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从亚洲收缩,让日本等盟国承担更多地区防务责任。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主动探究中国军力、"文革"影响及总体外交和国防意图,推进中美关系缓和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协调... 为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意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从亚洲收缩,让日本等盟国承担更多地区防务责任。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主动探究中国军力、"文革"影响及总体外交和国防意图,推进中美关系缓和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部门对日防务立场;另一方面,立足于日渐清晰的对华认知,他寻求以口头方式对华承诺将约束日本对台野心和军国主义复活,来换取中国最大限度容忍"尼克松主义"背景下的对日防务政策:即日本接手更多安全职责,保持《美日安保条约》,美军续驻日本。尼克松的关岛讲话虽提出"谈判、实力、伙伴关系"三原则,但它只是勾勒出对日防务政策粗线条式的轮廓,该政策在基辛格访华带回对中国的确切认知后方初具雏形,迄尼克松访华时才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松政府 “尼克松主义” 对华认知 美国对防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复交进程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历史启示
6
作者 孙岩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75,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两国之所以未能化干戈为玉帛,是美国当局设置多重障碍所使然;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两国之所以能够最终重新恢复邦交,则是美国政府支持日本同中国复交所使然。由此不难洞悉,中美关系状况尤其美国政府对中日复交之态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两国之所以未能化干戈为玉帛,是美国当局设置多重障碍所使然;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两国之所以能够最终重新恢复邦交,则是美国政府支持日本同中国复交所使然。由此不难洞悉,中美关系状况尤其美国政府对中日复交之态度,直接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乃至结果。美国因素对中日复交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启示我们:一方面,在"美主日从"同盟关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之前,日美关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一直密切于中日关系,任何奢望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的想法都是没有根据的,对此我们要准确评估并保持清醒认识;另一方面,鉴于日本对华政策还将长期服从服务于美国的亚太战略和对华政策,因此建立和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当是我国今后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并走出低谷的主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邦交正常化 美国因素 美国对日政策 美国对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初期资源委员会与对日索赔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维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3-168,共6页
中国对日索赔是战后初期 (194 5— 194 9)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索赔过程中 ,资源委员会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在对日索赔中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资源委员会的对日索赔深受美国政府索赔政策的影响。随着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 ,美国... 中国对日索赔是战后初期 (194 5— 194 9)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索赔过程中 ,资源委员会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美国在对日索赔中处于主导地位 ,所以资源委员会的对日索赔深受美国政府索赔政策的影响。随着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 ,美国的索赔政策渐趋消极 ,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资源委员会对日索赔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委员会 对日索赔 美国对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战略选择的结构性矛盾与中日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少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5-19,26,共6页
与经济领域的热气局面相比,在政治以及安全领域,近年来,中日关系却不断遭遇冷风。在本质上,“经热政冷”的状况是由冷战后日本国家利益和战略选择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同时,与近年来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也离不开日本国内因... 与经济领域的热气局面相比,在政治以及安全领域,近年来,中日关系却不断遭遇冷风。在本质上,“经热政冷”的状况是由冷战后日本国家利益和战略选择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同时,与近年来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也离不开日本国内因素的影响。“政冷”的发展,日益严重地显示出对“经热”的制约,而且由于中日关系的“政冷”已由历史认识和外交层面的矛盾,提升到安全领域的摩擦,这使中日的“政冷”更包含了以往所没有的危险性。为了避免发生有违于中日根本利益的冲突,必须未雨绸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矛盾 关系 战略选择 美国对日政策 经济领域 国家利益 战后 国内因素 历史认识 根本利益 安全 局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第一还是安全第一?——从美日汽车贸易谈判破裂谈起
9
作者 陈东晓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5,1,共4页
美日汽车贸易谈判宣告破裂,美国宣布对日进行贸易制裁,从而再度打破了美日间刚刚恢复的和谐气氛。事态表明,在美国国内政治的左右下,克林顿对日政策调整的重心仍不得不摆向以经济为首的那一边。
关键词 汽车 贸易谈判 美国对日政策 贸易 本汽车 关系 汽车贸易 克林顿政府 汽车零部件市场 美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鲁门政府远东政策的转变
10
作者 罗志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34-42,共9页
美国的远东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可以说是以美中关系为基点,而现在却是以美日关系为重心,越是一个重大转变。这个转变就发生在杜鲁门的总统任期之内。杜鲁门于二次大战即将胜利结束前接任总统,正值从战争到和平的转折过渡时期。在此期... 美国的远东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可以说是以美中关系为基点,而现在却是以美日关系为重心,越是一个重大转变。这个转变就发生在杜鲁门的总统任期之内。杜鲁门于二次大战即将胜利结束前接任总统,正值从战争到和平的转折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美国的不少对外政策发生了很大幅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世界形势。特别是美国的远东政策,在对苏联进行遏制的全球战略支配下,发生了重心的转移。这对战后远东国际局势和中日美关系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四十年来虽有演变,近年更有较大的突破,但早期的基本格局痕迹犹存。对当时美国政策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和认识今天的中日美三国关系,本文即在此方面的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远东政策 杜鲁门政府 美国政策 苏联 国民党政权 遏制战略 马歇尔 对外政策 美国对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