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特朗普1.0到特朗普2.0: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透视 被引量:9
1
作者 朱锋 凌邦皓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80,共25页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到拜登政府再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延续中演变。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演进,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也历经酝酿期、实施期、推进期,进入到强化期。在战略竞争的主基调之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策略已完成系统化构...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到拜登政府再到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延续中演变。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演进,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也历经酝酿期、实施期、推进期,进入到强化期。在战略竞争的主基调之下,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策略已完成系统化构建,竞争态势也产生锚定效应,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中,科技竞争是其行动重心,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到拜登政府打造“民主科技联盟”、构建“小院高墙”,美国一直试图压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从而维护其优势地位。虽然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仍会保持政策惯性,但其内外限制因素不断显现,美国两党及社会的对华态度差异日益明显,美国盟友也因战略自主、发展利益、力量对比等因素没有足够动力配合美国构建遏华联盟,加之中美相对国力差距的缩小不足以支撑美国继续推进对华战略竞争甚至所谓的“新冷战”,因此,美国难以长期维持现有的对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科技竞争 美国对华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战略中的角色、作用与前景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海泳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108,156,157,共22页
非政府组织是美国实施对外战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对华战略实施过程中,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不仅在政策倡议与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积极参与了美国对华全领域竞争。一方面,这些非政府组织深度介入涉华问题,通过对特定组织提供资... 非政府组织是美国实施对外战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对华战略实施过程中,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不仅在政策倡议与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积极参与了美国对华全领域竞争。一方面,这些非政府组织深度介入涉华问题,通过对特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活动指导乃至直接介入相关暴力活动,推进危害中国主权的颠覆性活动。另一方面,美国支持的非政府组织通过破坏“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渲染所谓“技术威权主义”等方式,积极参与对华经济战、科技战。在对华战略的对抗性不断上升以及战略筹码渐显不足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与国会将通过立法形式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对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地位,并将通过增加资金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对华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对抗、经济与科技竞争中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又在促进对华合作领域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力,这又可以为保持与拓展中美对话与合作空间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战略 非政府组织 美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战略的国际与国家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帆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9-65,共7页
美国对华战略存在接触、遏制、融合、选择性干预、离岸平衡等多种选择。未来美国对华战略的制定受到国际、国家甚至国内多重因素的制约,既需要审视国际环境的深刻变革,也需要正视国家间实力的变化,同时也要注重中美两国战略互动进程所... 美国对华战略存在接触、遏制、融合、选择性干预、离岸平衡等多种选择。未来美国对华战略的制定受到国际、国家甚至国内多重因素的制约,既需要审视国际环境的深刻变革,也需要正视国家间实力的变化,同时也要注重中美两国战略互动进程所带来的相互塑造与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战略 战略塑造 国际环境 国家因素 比较优势 中美战略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05年美中经济与安全评议报告》看美国对华战略动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3-154,141,共3页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安会)是美国国会为评估美中经贸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而专门组建的一个跨党派委员会,自2001年起每年都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并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评论中美关系的重要依据。2005年11月,经安会...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安会)是美国国会为评估美中经贸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而专门组建的一个跨党派委员会,自2001年起每年都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并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评论中美关系的重要依据。2005年11月,经安会发表了其2005年度报告,报告涉及美中经贸关系、中国的技术发展及其对美国国防工业的影响、中国军事力量及其对美国利益的影响、中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中国对媒体和信息的控制五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50多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战略 国家安全 经济 经贸关系 美国国会 中美关系 国会议员 年度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5
作者 杨柳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137,共2页
文化政策是一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文化价值观中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恒定因素,其对华战略也深受其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此,应注意从文化角度探讨美国对华关系及中国对美文化外交的应对。
关键词 美国对华战略 文化背景 文化阐释 消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与和平:美国对华战略的运用——以战略困境模型为研究中心
6
作者 吉菲菲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9期28-35,共8页
美国在如何对中国实施遏制的问题上举棋不定,陷入困境。为此,本文将建立一个多阶段两国博弈模型,即战略困境模型。该模型将从理论上对美国的战略困境进行解释。同时,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其后的经验论证,系统分析相对实力的变化所导致... 美国在如何对中国实施遏制的问题上举棋不定,陷入困境。为此,本文将建立一个多阶段两国博弈模型,即战略困境模型。该模型将从理论上对美国的战略困境进行解释。同时,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其后的经验论证,系统分析相对实力的变化所导致的美国战略困境,以及该困境下美国将做出的战略选项。本文认为,这一结论既能解释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所表现出的两面性,又预测了未来美国的战略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战略 战略困境 克制 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时期中国对美经济反制的行动逻辑
7
作者 方炯升 《国际安全研究》 2025年第5期49-71,166,共24页
经济反制是旨在应对外国遏制打压的经济外交政策。美国对华发动战略竞争以来,中国积极对美开展经济反制,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相关做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经济反制可以根据其作用机理,分为烈度从高到低的回击型反制、指向型反制和抵消... 经济反制是旨在应对外国遏制打压的经济外交政策。美国对华发动战略竞争以来,中国积极对美开展经济反制,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相关做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经济反制可以根据其作用机理,分为烈度从高到低的回击型反制、指向型反制和抵消型反制三种类别。中国遭受损害的利益属性,与中国对遏制打压行为所带来风险变化情况的认知,将影响中国对反制策略的选择。当中国的核心利益受损,或领导人认为中国实现战略目标面临的风险上升时,中国将倾向于选择烈度更高的经济反制。通过系统分析2017年至今中国对美经济反制的大量案例,本文验证了上述理论推演的合理性。探索中国对美经济反制的内在逻辑,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如何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美国发起的战略竞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被外界挑战所阻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反制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 经济外交 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传播视角下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与扩散
8
作者 郑玄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8,56,共9页
[研究目的]美国正加快推动遏制中国崛起的“印太战略”部署,而战略传播成为美国推动“印太战略”快速发展和进步扩散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分析美国“印太战略”的传播与演进,为我国学习其经验、应对其挑战提供相关启示。[研究方法]系统... [研究目的]美国正加快推动遏制中国崛起的“印太战略”部署,而战略传播成为美国推动“印太战略”快速发展和进步扩散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分析美国“印太战略”的传播与演进,为我国学习其经验、应对其挑战提供相关启示。[研究方法]系统梳理近年来美国颁布的“印太战略”文件、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智库报告以及媒体报道等资料,基于战略传播的理论视角总结美国推动“印太战略”这一大国战略所采取的战略传播举措,分析其手法特征,揭示其演进特征和传播机制。[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美国政府围绕“印太战略”部署了系统的战略传播工作,综合采用政府叙事动员、信息影响行动、公共外交活动和公共事务活动等手段,推动了“印太战略”的实施与扩散,并巩固和扩大了“印太战略”盟友体系和区域影响。我方需完善国家层面的战略传播体系设计,并加强战略传播技术平台的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传播 印太战略 美国对华战略 大国竞争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安全战略的框架性分析——基于聚类分析法
9
作者 倪春乐 王瑶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53,共8页
[研究目的]用历史长焦距审视中美关系合作、竞争、对抗多重面相交织背景下,美国对华安全战略调整的表象、动因及基本规律。[研究方法]以存在论的现象学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基于框架性分析对美国对华安全战略开展历史和现实分析,运用语义... [研究目的]用历史长焦距审视中美关系合作、竞争、对抗多重面相交织背景下,美国对华安全战略调整的表象、动因及基本规律。[研究方法]以存在论的现象学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基于框架性分析对美国对华安全战略开展历史和现实分析,运用语义网络探究战略的“视域性框架”,创建聚类谱系图还原战略的“议题性框架”,进而总结战略演进的“认知性框架”。[研究结论]根据对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可能存在的框架类型的构建,可以探知未来美国对华安全战略议题趋向多元化,在“战略竞争”的导向下,脱钩、冲突都有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安全战略 战略竞争 框架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战略与政策走向
10
作者 陈文玲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107,共13页
自“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提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持续演变,五个标志性事件已相继发生,未来十年亦可能出现五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特朗普的再度执政可能是百年变局的一个重要变量,其上任后对改善中美关... 自“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提出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持续演变,五个标志性事件已相继发生,未来十年亦可能出现五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事件。特朗普的再度执政可能是百年变局的一个重要变量,其上任后对改善中美关系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可以转化为两国加强合作的重要机遇,但不太可能调整对华遏制打压的基本战略,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正确认识特朗普再度执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战略定力、战略耐力与战略反制能力应对挑战,同时化挑战为机遇,深化中美两国务实合作,主动推动中美关系朝于我国有利的方向发展。未来,中美双方必须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寻找利益交汇点、政治主张趋同点和大国关系加固点,推动形成建设性、可持续、长周期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美国对华政策中美战略竞争 特朗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前景理论视角看美国的对华战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全义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8-35,共8页
前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微观的角度理解美国对华战略的心理渊源,从该理论中"风险预警"、"框定效应"、"沉没预警"、"确定迷思"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美国无视中国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 前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微观的角度理解美国对华战略的心理渊源,从该理论中"风险预警"、"框定效应"、"沉没预警"、"确定迷思"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美国无视中国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试图从冷战思维、地缘政治、霸权更迭等维度解读中国的权利诉求。显然,这种思维有悖于两国所倡导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就美国而言,它需要换一种角度或视角思考中国的实力发展及其在全球治理、地区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就中国而言,国家在发展的战略上要善于运用国际规范或干预机制化解误解与错误知觉,在国家责任、国际关系、全球利益几个层面做到有效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理论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战略 错误知觉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外交战略中的中国定位与对华政策趋势
12
作者 刘学成 《国际展望》 2010年第4期12-14,共3页
一、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东亚战略报告和亚太安全战略报告迟迟没有出台,其中关键一个问题是对中国的定位。美国国内正在针对中美关系进行一场"战略性辩论",决定中期选举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塑造新的对华政... 一、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东亚战略报告和亚太安全战略报告迟迟没有出台,其中关键一个问题是对中国的定位。美国国内正在针对中美关系进行一场"战略性辩论",决定中期选举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塑造新的对华政策。美国的对华政策辩论两派哪个占主导还是要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和中国对美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趋势 中美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定位 功能性 美国外交战略 美国对华战略 中国 竞争性 多边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华人权战略及其实施
13
作者 李世安 王林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7,共5页
美国对华人权战略,是美国对华总战略“遏制”战略的次战略。它发端于美国的对华和平演变战略,产生于1989年中国的“六.四”时期,定型于1994年。美国对华人权战略的目标,是用人权做为外交政策工具,实现美国颠覆中国社会制度的目的。为实... 美国对华人权战略,是美国对华总战略“遏制”战略的次战略。它发端于美国的对华和平演变战略,产生于1989年中国的“六.四”时期,定型于1994年。美国对华人权战略的目标,是用人权做为外交政策工具,实现美国颠覆中国社会制度的目的。为实施这一战略,美国采用了“软”、“硬”两手。“软”的一手,是在“改进”中国“人权”的借口下,通过“友好”的“对话”、“交流”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推行美国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硬”的一手,是直接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中国逐步采用西方的人权标准,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最后在中国发生“安静革命”、“和平革命”、“颜色革命”,或“和平演变”,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蜕化到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人权战略 美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战略及其影响与应对 被引量:27
14
作者 孙海泳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3期78-97,159-160,共21页
基于对中国国内政策与科技创新进程发展态势的疑虑,特朗普政府已深度调整其对华科技战略。这一调整主要是基于其对中国自主创新进程在安全、秩序和经济领域对美国所产生的所谓负外部性的认知。目前,美国政界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对美国... 基于对中国国内政策与科技创新进程发展态势的疑虑,特朗普政府已深度调整其对华科技战略。这一调整主要是基于其对中国自主创新进程在安全、秩序和经济领域对美国所产生的所谓负外部性的认知。目前,美国政界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对美国负面影响的认知总体上存在共识,战略研究界的主流认知亦与政界趋同,而商界则相对更关注中国的政策动向、美国政府对华战略对其商业利益的影响。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战略主要包含在相关的安全、经贸投资及外交等领域的政策中,其发展动向凸显了"全政府对华战略"的基调,并折射出美国政商学各界对中美科技关系的认知。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科技战略在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一战略将冲击中美政治与安全关系的稳定基础,削弱中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合作关系,并将对中美在全球技术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前景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中国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需管控中美战略竞争,并强化双边沟通与协作;需拓展国际科技产业合作,并扩大中美在技术治理领域的合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战略 中美科技关系 美国对华科技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库在美国当前对华政策中的影响与作用——兼论中美开展“思想库外交”的必要
15
作者 钟健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27,154,共8页
在厘清思想库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阐明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对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制定特别是在对华战略制订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我国加强与美国外交与安全思想库交流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思想库 外交 安全 美国对华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与遏制并重:美国涉港金融制裁考察
16
作者 贾力楠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102,158,共17页
美国涉外金融制裁可分为“因事而制”与“因国而制”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制裁的具体事项源于他国而非涉事主体本国的问题,且美国国会、白宫及财政部没有颁行和实施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的专项制裁法令及项目。后者的特点是涉事主体因... 美国涉外金融制裁可分为“因事而制”与“因国而制”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制裁的具体事项源于他国而非涉事主体本国的问题,且美国国会、白宫及财政部没有颁行和实施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的专项制裁法令及项目。后者的特点是涉事主体因其“国内问题”遭受制裁,此类制裁不仅立足于国会的专项立法及总统令,而且依托于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项目,有关国家或地区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涉事主体,成为实施制裁的主要参考变量。本文经过系统考察后认为,美国系列涉港立法及专项金融制裁项目的开启并非“修例风波”促动的偶发事件,而是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战略需求使然。新法案及新项目的出台推动了“因事而制”的既有涉港制裁趋向于“因国而制”的转变,打压的重点随之由非政府领域转向政府核心部门。“因事而制”主导、“因国而制”跟进,将是美国未来涉港金融制裁的主要演化趋势,其背后的主驱动力是美国接触与遏制并重的涉港战略布局,这是美国对华战略不可分割的部分。鉴于人权标准、内涵及外延固有的不确定性,关涉中国香港的“人权问题”仍将是处于“软对抗”状态的中美两国未来战略博弈的重要竞技场。但是,面对针对中国管辖下的自然人、法人实体和公权力部门的不合理制裁,中国政府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港问题 金融制裁 美国对华战略 接触与遏制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政府“联欧制华”战略的形成与评估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一飞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2期103-125,152,153,共25页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中国与欧洲最终分别以“最强大对手”与“最重要盟友”的身份出现于美国的战略图谱,形成了美国“联欧制华”战略的现实和心理基础。“联欧制华”的战略逻辑是:要完成“迅速遏制中国崛起势头”的战略目标,则需要“强大... 从奥巴马到特朗普,中国与欧洲最终分别以“最强大对手”与“最重要盟友”的身份出现于美国的战略图谱,形成了美国“联欧制华”战略的现实和心理基础。“联欧制华”的战略逻辑是:要完成“迅速遏制中国崛起势头”的战略目标,则需要“强大且顺从”的欧洲的援助,因此需要对欧洲进行改造,以便将其纳入美国的对华战略轨道。然而,美国的欧洲改造计划陷入了逻辑困境,即“顺从的欧洲无法强大”,而“强大的欧洲不会顺从”。其根源在于欧洲与美国遏制中国的意愿强度不同,美国以“印太战略”为遏制中国的抓手削弱了欧洲参与其对华战略的意愿,美国本身的吸引力和领导力正在下降。但在某些条件下,美国的“联欧制华”战略也有可能按照美国的战略逻辑发展,比如,欧洲一体化受阻,俄罗斯对欧洲威胁上升,中国成为欧洲民粹主义的针对对象,美国“印太战略”失利转而调整美欧关系等。为应对美国的“联欧制华”战略,中国应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努力经营周边外交,尤其是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社会贡献新的战略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欧制华 美国对华战略 美欧关系 欧洲改造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折射中美博弈新态势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祖贵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7-7,共1页
美国对华战略认知中把中国视为挑战且认为中美冲突可能性增大的成分有所上升。
关键词 中美冲突 博弈 折射 南海 美国对华战略 对华政策 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