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再认知——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研究的厘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格琴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10期23-36,共14页
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展开了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建构主义学者对日本"反军国主义文化"的研究略占上风。他们指出,冷战后的日本安全政策在"反军国主义文化"的制约下不会发生质的... 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展开了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建构主义学者对日本"反军国主义文化"的研究略占上风。他们指出,冷战后的日本安全政策在"反军国主义文化"的制约下不会发生质的变化。21世纪以来,新现实主义与制度自由主义的研究成为主流:前者认为,由于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走向"正常化军事大国"的道路不可避免;后者指出,日本在安全态度上转向"国际主义",美国可以利用其在军事方面的主动性深化美日同盟关系。美国学界还着重从文化规范、公共舆论、选举体制、政党政治、政治体制等视角,探讨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根源。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研究呈现路径多元、视角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陷入范式之争、忽视政治势力对公共舆论的逆向影响等诸多不足。总体而言,出于为自身战略利益服务的"实用主义"立场,并受缚于日本财力的支持,美国学界的研究缺乏全面的历史观,且受价值观的影响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界 日本安全政策 冷战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向与超越:美国学界的五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美国早期的五四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史领域。19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和全球史的影响,美国的五四研究出现路径转向,开始从政治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地方史、全球史等视角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与此同时,受美国中国学从"冲击-回应&quo... 美国早期的五四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史领域。19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和全球史的影响,美国的五四研究出现路径转向,开始从政治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地方史、全球史等视角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与此同时,受美国中国学从"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到"中国中心观"范式变迁的影响,美国学者开始探讨五四运动的传统因素和五四运动在地方的表现等问题。受后现代史学的启发,美国学者试图以探求多元现代性和"去五四中心化"的研究路径来超越"五四范式"。美国的五四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宏大叙事的五四到解构的五四、从五四到非五四的趋势,但缺乏中国本土五四研究中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界 “五四范式” 多元现代性 “去五四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学界看电教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教学技术手段 美国学界 电化教学 计算机游戏 书面文字 电教手段 教学游戏 迈阿密大学 景像 教育文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汉学界的丁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婷 顾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作为20世纪登上文坛的湖南女作家,丁玲一直是国外汉学界的研究热点,以美国最为突出。从线性历史的角度来梳理美国汉学界丁玲研究的三个阶段,并论析不同时期的美国汉学家如何运用多种理论方法来解读丁玲的作品及人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丁... 作为20世纪登上文坛的湖南女作家,丁玲一直是国外汉学界的研究热点,以美国最为突出。从线性历史的角度来梳理美国汉学界丁玲研究的三个阶段,并论析不同时期的美国汉学家如何运用多种理论方法来解读丁玲的作品及人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丁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界 丁玲研究 三个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儒学思潮与美国汉学界的现代文学研究路向——兼论“被压抑的现代性”命题的提出
5
作者 王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共3页
美国汉学界是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地,其在关注焦点、价值观念、理论方法、评判尺度等方面皆与日本、欧洲和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一定差异,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征。本文通过对新儒学思潮的解读,探讨美国汉学界关注中国... 美国汉学界是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地,其在关注焦点、价值观念、理论方法、评判尺度等方面皆与日本、欧洲和大陆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一定差异,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征。本文通过对新儒学思潮的解读,探讨美国汉学界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隐含立场和文化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晚清文学 现代性 美国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本土汉学家的鲁迅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松 姚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82,共9页
20世纪以来美国学界的鲁迅研究在西方英语世界成就最高、实力最强。从总体特色而言,美国本土汉学家的鲁迅研究在学术思路、方法与技巧方面体现为六个维度;从学术个案而言,代表性的本土汉学家米尔斯、韩南、詹姆逊、安敏成、琼斯等人,从... 20世纪以来美国学界的鲁迅研究在西方英语世界成就最高、实力最强。从总体特色而言,美国本土汉学家的鲁迅研究在学术思路、方法与技巧方面体现为六个维度;从学术个案而言,代表性的本土汉学家米尔斯、韩南、詹姆逊、安敏成、琼斯等人,从社会政治思想、艺术技巧、进化论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鲁迅及其作品进行了开创性的解读。从历时性的角度来说,美国鲁迅研究是美国政治生态与人文学术流变的缩影。从宏观形态来说,美国汉学家绘制出了美国鲁迅研究多彩多姿的版图。美国本土汉学家的鲁迅研究成果形成了与世界范围内鲁迅研究之间的互动与交响,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国际化、全球化、全人类视野中的鲁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界 汉学家 鲁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范式与意义: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省思 被引量:2
7
作者 何飞 郭文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3-132,共10页
从研究历史、范式转换和研究意义等三大方面试图从整体上对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进行再研究和述评。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奠基时期、十年发展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三大阶段,其间历经"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q... 从研究历史、范式转换和研究意义等三大方面试图从整体上对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进行再研究和述评。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奠基时期、十年发展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三大阶段,其间历经"西方中心观"到"中国中心观"再到"后现代主义"两次研究范式转换,预示着中国学研究视角和思维的两次重大跃变。美国中国学对中国认识中国自身具有启示和互鉴作用;对加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参照作用;反哺和检验西方理论自身,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社科共同体和一般性知识体系的存量式深化与增量式发展;有利于加深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和研判,助益中美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好"田野考察"和国际视野开拓的本土中国研究与海外中国学研究要积极对话交流互动,如是将会结出更富有学术生命力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历史 方法 美国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鲁迅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丽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55,共10页
一美国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是美国学者编写的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行叙述的英文著作,这些著作往往以向西方读者和学者普及中国文学知识为目标。目前学界对国内及港澳台地区文学史及教材中的鲁迅书写已有研究,对美国学界出现的鲁迅研究论文... 一美国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是美国学者编写的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行叙述的英文著作,这些著作往往以向西方读者和学者普及中国文学知识为目标。目前学界对国内及港澳台地区文学史及教材中的鲁迅书写已有研究,对美国学界出现的鲁迅研究论文和专著也有梳理,但尚未对美国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鲁迅书写进行系统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中国文学史著作 文学知识 英文著作 美国学界 港澳台地区 西方读者 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