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鉴·转型·共生:跨文化视角下的网络文学国际传播
1
作者 黄桂萍 梁朝露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3,共5页
借由互联网东风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学,至今已走过二十余载,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取得可观成绩的同时,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技术壁垒和语言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依然阻碍着网络文学的出海进程。通过探讨跨文化传播与网络文学的内在契合,... 借由互联网东风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学,至今已走过二十余载,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取得可观成绩的同时,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技术壁垒和语言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依然阻碍着网络文学的出海进程。通过探讨跨文化传播与网络文学的内在契合,从内容、技术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遇到的困境,进而从文化互鉴、文化转型和文化共生3个方面提出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发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网络文学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海的网红:面向Z世代的内容生产、情感共同体建构与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5
2
作者 吕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及网络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出海,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员。不过,基于商业逻辑的个体营利需要的“网红”与作为基于和平崛起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体制需求的国家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张力。具有一定... 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及网络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红出海,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员。不过,基于商业逻辑的个体营利需要的“网红”与作为基于和平崛起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体制需求的国家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张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出海成功的网红们,在视频生产和传播的内容选题、视听语言以及传播视角等方面有着一些共通的特征特色。基于内容生产和传播互动过程中的跨文化情感共同体的最终建构是其取得成功的本质因由,而这也是协商网红个体与国家间对外传播张力的基础。出海网红们的个案和经验,可以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和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反思的样本,甚至可以将其纳入整体对外传播的战略格局体系。因而,要站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高度对网红出海进行引导,从而赋能民间及个体的中国故事讲述,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 网络主播 文化情感共同体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性应对:跨文化传播的底层逻辑与战略选择--兼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延伸
3
作者 李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0,117,共11页
1980年,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维度模型,深刻解释了广义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成为众多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多样性应对是广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维度,因为它不仅是广义文化的内在结构,还是其延续进步的动力来源,特别是在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最... 1980年,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维度模型,深刻解释了广义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成为众多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多样性应对是广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维度,因为它不仅是广义文化的内在结构,还是其延续进步的动力来源,特别是在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最为关键的创新创造机制。基于主体管理水平,多样性应对可被划分为多样性理解、宽容和驾驭三个层次。跨文化传播可运用受众多样性应对和主体跨文化传播力这两个最核心变量,衍生出竞合创新、互惠信任、排除障碍和经济主导四种主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 文化维度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域下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建构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真真 王相飞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126,共9页
中国体育故事存在国际认同不足等困境,如何基于文化陌生感的语境建构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是亟待思考的现实议题。该研究以共情传播为理论,指出了中国体育故事中的共情元素、共性历史、共同诉求和共通价值,为跨文化传播中... 中国体育故事存在国际认同不足等困境,如何基于文化陌生感的语境建构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国际认同,是亟待思考的现实议题。该研究以共情传播为理论,指出了中国体育故事中的共情元素、共性历史、共同诉求和共通价值,为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提供了共情可能。并以国际认同的建构为导向,构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的共情传播模式,认为承载不同价值观、不同主题的中国体育故事,在相应的跨文化传播场域,能够经由共情传播建构国际认同。基于这一模式提出了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际认同的路径:提炼中国体育故事与世界的共情元素,消解认知偏差;从平民视角和他者视角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强化情感认同;强化中国体育交流故事传播中的聚合效应,以共识促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故事 文化传播 共情传播 国际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跨文化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彦 张尔坤 周昊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广泛的国际关注度,是我国文化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宝贵契机。探索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跨文化传播意愿(IWTC)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跨文化传播效能。论文通过对2023年中国成都...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广泛的国际关注度,是我国文化与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宝贵契机。探索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跨文化传播意愿(IWTC)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跨文化传播效能。论文通过对2023年中国成都第十一届“世界体育舞蹈节”系列赛事的实证分析,提出并验证了一个基于城市形象感知的中介模型,证实了互动动机、沟通技能、态度及体育技能等变量可以通过城市形象感知显著影响跨文化传播意愿。最后,论文强调了大型体育赛事在推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文化功能、加强对城市形象的管理和塑造、建立赛后文化互动的长效机制等实践策略,以期促进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文化传播意愿 城市形象感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跨域”传播的价值、现状和路径
6
作者 包昱辉 张铁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4,共4页
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跨域”传播对于新时代中国争取平等国际话语地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展示真实的大国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不断进步、中华文化世界吸引力不断提升,为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跨域... 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跨域”传播对于新时代中国争取平等国际话语地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展示真实的大国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不断进步、中华文化世界吸引力不断提升,为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跨域”传播提供了优势条件,同时也面临着西方话语霸权阻隔、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他者化”困境、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有待提升的挑战。鉴于此,需要通过重构数字文明生态系统突破话语霸权、基于中华文化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发展进行话语深度重构、以创新性数字传播体系打造中华文化影响力新局面等途径,推进中华文化“跨域”传播,提升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中华文化 域”传播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跨文化智商对茶产品国际营销策略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张红玉 《福建茶叶》 2025年第7期55-57,共3页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从英语跨文化智商的视角探讨其对茶产品国际营销策略的影响机制。研究分析了英语跨文化智商在国际营销中的应用价值,深入探讨了其在茶产品跨文化营销中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建...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从英语跨文化智商的视角探讨其对茶产品国际营销策略的影响机制。研究分析了英语跨文化智商在国际营销中的应用价值,深入探讨了其在茶产品跨文化营销中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英语跨文化智商通过提升市场文化差异识别能力、跨文化营销沟通效能和国际市场适应性评估,显著影响茶产品的国际营销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产品策略跨文化优化、营销传播策略文化智能提升以及跨文化营销团队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文化智商 茶产品 国际营销 文化传播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援助信息跨文化积极共情的双路生成与多向引导
8
作者 刘绩宏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0,共5页
当下跨文化共同意义生成的难度不断提高,而中国国际援助信息体现的博爱情怀,彰显的人道主义精神,秉承的人类共同体理念能够引发跨文化的共鸣和共识。可以通过中国国际援助信息的建设性生产传播,从情绪感染和观点采择双重路径上建立起积... 当下跨文化共同意义生成的难度不断提高,而中国国际援助信息体现的博爱情怀,彰显的人道主义精神,秉承的人类共同体理念能够引发跨文化的共鸣和共识。可以通过中国国际援助信息的建设性生产传播,从情绪感染和观点采择双重路径上建立起积极的跨文化共情。一方面,唤询感动引导对道德场景中悲伤情绪的正向反应,增加非语言线索,多维自我表露,均衡英雄叙事,避免情感阻抑,满足情感需求,进而增加情绪觉察,促生情绪模仿,促成中国国际援助信息的跨文化情绪共情。另一方面,深化联结觉知,降低感知差异,以积极群际氛围催化共同归属意识,消解污名接触的群际威胁影响,以此重构内外群体界限,增进共同内群体身份认同,增强中国国际援助国际援助的跨文化认知共情。双管齐下促进中外民众,乃至其他国家民众之间的情感联通和理解认同,促进跨文化群体之间的亲社会互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共情传播 中国国际援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想地图与中国国际传播规划的转向 被引量:24
9
作者 姜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5,131-132,共13页
自中国政府2000年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一系列国际传播规划的实施,国际传播空间的博弈日盛。中国的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穿越历史,又到了一个学术发展和实践方向的重要节点。作者从问题意识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 自中国政府2000年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及一系列国际传播规划的实施,国际传播空间的博弈日盛。中国的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穿越历史,又到了一个学术发展和实践方向的重要节点。作者从问题意识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美国国际/跨文化传播年刊》(1974—2008)为例,通过分析其研究主题的变迁,再现跨文化传播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演变形势,烛照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在思想史层面存在的问题,呈现跨文化传播研究两个维度的博弈(战争/控制、误会/理解),推动中国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建构来指导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重大、敏感、现实问题,既回应历史、现实重大关切,也丰富中国学术生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际/跨文化传播年刊 思想史 国际传播能力 东方学 国际传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雪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5,165,共9页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的有逻辑的思想。我今天讲四个部分,一开始会从冯至的一首诗谈起,之后讲跨文化性和翻译,第三个部分谈翻译的创造性,第四个部分是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化 国际汉学 全球史 谈翻译 创造性 萌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武术国际传播者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陶萍 朱珊珊 吴晓龙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武术国际传播者作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最核心要素,担负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公共外交、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时代重任。通过对武术国际传播者培养现状的问题分析,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以成人学习理论、PCK理论... 武术国际传播者作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最核心要素,担负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公共外交、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时代重任。通过对武术国际传播者培养现状的问题分析,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以成人学习理论、PCK理论、扎根理论和CIPP评估模型为理论依据,建构了科学、合理的武术国际传播者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定位、方案规划实施、评价反馈调节三大基本元素,力图为中华武术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国际 传播 人才培养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与对话: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师生互动研究——以南京大学国际交换生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欣 吴迪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96,共5页
交换生项目是促进学生国际化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留学时与当地的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的互动行为,并重点关注其行为所表现出的角色特点以及同一表... 交换生项目是促进学生国际化进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留学时与当地的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的互动行为,并重点关注其行为所表现出的角色特点以及同一表演者不同角色所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交换生与当地教师的师生互动行为相对国内更为积极和活跃,他们在国外课堂上往往是以"倾听者"、"表露者"、"相遇者"的角色出现的,而在国内课堂上则多数是"缺席者"、"沉默者"和"对戏者"。这些差异实质上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实现个体间的"对话"则是改善中国师生互动之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师生互动 国际交换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兼评《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实践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程曼丽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2008年是我国对外传播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此拉开帷幕。2019年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重点媒体国... 2008年是我国对外传播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此拉开帷幕。2019年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分析与反思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理论研究总体偏弱,能够在较长时间段内对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活动进行潜心开掘的研究成果更不多见。文章即是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体推进十周年的背景下讨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总的来看,中国的对外传播经历了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核心能力打造,再到护航"一带一路"的发展阶段,这同时也是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追逐硬实力到重视软实力,由自说自话到寻求共同话语的一个转变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研究需要考虑将中国实践理论化的可能性,"新媒体跨文化传播"就是理论探索的方向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在国际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不再是媒体或媒体网站单方面的事情,而成为多元主体共同的事情;以媒体为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亦应上升为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新媒体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视频化与跨文化话语调适:国际传播的“和”“美”破局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勇 周梦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共5页
本文从破解国际传播话语失衡困局的视角,探讨短视频等新传播形态和平台在跨文化语境下的适配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传播好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以主流媒体、自媒体、普通民众为代表的多元传播主体,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成了传播... 本文从破解国际传播话语失衡困局的视角,探讨短视频等新传播形态和平台在跨文化语境下的适配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传播好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以主流媒体、自媒体、普通民众为代表的多元传播主体,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成了传播“和”文化的内容矩阵,通过价值理解和情感共振搭建审美情境,形成跨文化共情合意空间,自主可控平台的出海则为此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保障。跨文化话语调适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国际舆论场上建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理念,从话语实践出发对冲西方话语霸权的内容池,再逐步过渡到多元文化共存和打破原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认识体系,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短视频 “和”文化 国际传播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念升维与实践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大前沿议题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史安斌 童桐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2,共8页
文章对近五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爬梳,以“六个转型+三个迁移+一个目标”为线索,提炼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关注的十大议题,从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入手,聚焦当前这一领域的理... 文章对近五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爬梳,以“六个转型+三个迁移+一个目标”为线索,提炼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关注的十大议题,从理论、实践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入手,聚焦当前这一领域的理念升维和实践创新的态势及动向,为探索建立“去西方中心化”的学科理论框架和实践范式提供思路和方向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化传播 媒体融合 “一带一路”倡议 数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晓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7-199,共3页
美国电影的跨文化的强势传播,得益于其移民文化背景下电影取材的多元化、富有特色的全球化电影产品营销以及平民视角中的普适价值观念诉求。
关键词 美国电影 文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国电影“走出去”路径研究——以印度电影国际化为借鉴的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贺卫华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文化产业"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提高中国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中... 文化产业"走出去"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提高中国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中国电影"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弘扬中国精、减少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总体而言,由于在电影工业化生产能力、国际化经验、电影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以及文化折扣的影响,中国电影的海外竞争力和影响力依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以印度电影为参照系讨论中国电影"走出去"策略。以印度电影产业发展及国际化经验为借鉴,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后发现,发掘文化共通性,讲述直通人心好故事,提升本土化叙事能力,引发海外观众情感共鸣,以地缘文化为突破口,减少跨文化传播障碍,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电影国际 中国电影“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122,共4页
在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国际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汉语国际传播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汉语国际传播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自身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培养出具备此能力的学生,包括留学生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为此,我们... 在汉语国际传播新形势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既是国际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汉语国际传播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汉语国际传播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自身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培养出具备此能力的学生,包括留学生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为此,我们应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汉语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落实到国际汉语师资培养及师资培训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传播 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汉语教学 国际汉语师资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单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638-640,共3页
关键词 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 综述 武汉大学 新闻传播 大众媒介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进展——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艳 单波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组织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在武汉举办了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27位学者以及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的80多位学者参加... 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组织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在武汉举办了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27位学者以及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的8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近几年来国内新闻传播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武汉大学 传播研究 大学组织 国内新闻 媒体发展 国际学术会议 波尔多 规模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