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的中国观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天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3-89,共7页
美国在华传教士明恩溥有关中国的著作在近代西方影响很大,其中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性格的介绍分析尤为重要。他的中国观以对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和中国人性格细致的描写和尖锐的批判为主要特色,表达了当时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看法的普遍观点... 美国在华传教士明恩溥有关中国的著作在近代西方影响很大,其中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性格的介绍分析尤为重要。他的中国观以对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和中国人性格细致的描写和尖锐的批判为主要特色,表达了当时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看法的普遍观点。明恩溥对近代中国社会黑暗面和中国人性格中弱点的特别强调,以及他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态度,都反映出传教士在中国问题上的宗教文化偏见。这种态度一方面理所当然地引起中国人的愤慨,同时也受到鲁迅等关注近代中国民族反省的中国人的理性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恩溥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性格 西方传教士 中国家族制度 美国传教士 近代中国社会 中国观 基督教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创办登州文会馆的缘由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洪成 王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8,共8页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西方传教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传教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同时也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发挥了推动作用。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办的登州文会馆被称为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西方传教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传教士创办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同时也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发挥了推动作用。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所办的登州文会馆被称为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同时也是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它不论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都具有突破性与里程碑性质的影响。狄考文之所以会成为在华创办教会大学的先驱者,既是由于当时历史潮流的驱动,也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悟有着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考文 美国传教士 登州文会馆 近代中国 教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华翻译出版史梳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慧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9-41,共3页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美国传教士 出版翻译活动 跨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被引量:3
4
作者 仇世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开办的教会学校把欧美先进的教育体制输入中国,其先进的办学方式、崭新的课程设置、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冲击了衰朽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充分显示出先进文明的魅力。教会学校实际成为中国近... 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从事教育活动,他们开办的教会学校把欧美先进的教育体制输入中国,其先进的办学方式、崭新的课程设置、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冲击了衰朽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充分显示出先进文明的魅力。教会学校实际成为中国近代化学校教育的模版,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新型的知识分子,美国传教士对中国学校教育近代化的贡献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学校教育 中国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州社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金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卢公明 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史 中国近代史 社会 福州 晚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真 李小娟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89,159,共23页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目的地之一。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海外传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传教士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目的地之一。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海外传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传教士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着"基督教的美国"与"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之间的文明碰撞。在与帝国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基督徒的互动中,美国传教士始终以实现新教在奥斯曼帝国最大程度的传播为目标,其宗教关怀下掩盖着谋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本质。美国传教士的活动对奥斯曼帝国具有一定影响,它在促进帝国教育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间接助长了帝国境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帝国的解体埋下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奥斯曼帝国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冲突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美国传教士在澳门的活动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芸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8-72,共5页
早期美国传教士在澳门的活动(1830—1844年)林芸澳门自1557年被葡萄牙人占据,到19世纪初,已逐渐成为中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的枢纽及天主教在东方传教的中心。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贸易的进一步开展,基督教新... 早期美国传教士在澳门的活动(1830—1844年)林芸澳门自1557年被葡萄牙人占据,到19世纪初,已逐渐成为中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的枢纽及天主教在东方传教的中心。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贸易的进一步开展,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也陆续来到了中国。最早来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活动 传教活动 出版业 医疗活动 教育 殖民主义活动 美国传教士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4
8
作者 梁碧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61-69,共9页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发端于19世纪初叶。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文化已开始由传教士引进中国。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的隔绝状态,西方文化梯航而来,与中国文化频繁接触。然而,这种文化接触并不是以正常的文化交流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外来侵略、民族压迫的痛苦和耻辱出现于中国社会。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他们在华活动,无疑起到了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但是,由于美国传教士要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宣传,利用办学校、翻译出版西书、创办报刊等办法作为传教的有力工具。这样,传教土就成为接触普通中国人和传播西方文明的桥梁。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某些方面的考察,进一步探讨他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西方传教士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教会学校 中国社会 裨治文 基督教新教 西方文明 中国丛报 马礼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与太平天国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4
9
作者 邹明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8-65,共8页
太平天国这场带有西方基督教色彩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爆发,曾引起在华各界西方人士的注意。美国传教士对此尤其关注,利用各种机会发表对这场运动的观感和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美国驻华使节乃至美国国內政界的... 太平天国这场带有西方基督教色彩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爆发,曾引起在华各界西方人士的注意。美国传教士对此尤其关注,利用各种机会发表对这场运动的观感和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美国驻华使节乃至美国国內政界的权贵显要提供有关太平天国的各类情报。本文试就美国传教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其态度之转变,与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美国传教士 美国对华政策 基督教传教士 太平军 罗孝全 清政府 洪秀全 西方基督教 美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淑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本文认为:美国传教士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开创了具有西方近代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教育;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推动和协助中国创建新学,并且直接参与改革新学教育。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现代化 教会学校 留学教育 新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又添新证——章开沅教授新作《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出版 被引量:1
11
作者 东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美国传教士 天理难容 章开沅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新证 贝德士 “南京大屠杀” 耶鲁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位美国传教士的有力见证
12
作者 闻山 《出版广角》 1999年第12期71-71,共1页
对于战争责任的反省,日本不如德国。我们不愿说日本人不如德国人,而宁可说日本政府不如德国政府。但不愿承担战争责任的政府毕竟会使自己的民族蒙受羞辱。只要这样的政府存在,不管日本多么富有,多么强盛,多么彬彬有礼,多么精明能干,它... 对于战争责任的反省,日本不如德国。我们不愿说日本人不如德国人,而宁可说日本政府不如德国政府。但不愿承担战争责任的政府毕竟会使自己的民族蒙受羞辱。只要这样的政府存在,不管日本多么富有,多么强盛,多么彬彬有礼,多么精明能干,它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也难以受到应有的尊敬,更难以赢得真正的友情。以上这段话引自《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这本书是继《拉贝日记》出版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南京大屠杀 战争责任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拉贝日记 贝德士 大学出版社 金陵大学 日本政府 日本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大批美国女传教士执教中国女学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晓慧 胡金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5,共7页
清末民初美国女传教士大批来华并长时期执教于中国女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于美国女传教士的性别认同而欲通过兴女学以拯救中国女性,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呼应其内心的宗教信仰和其女英雄主义的情感。而在这背后所透露出的深层原因则是因... 清末民初美国女传教士大批来华并长时期执教于中国女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于美国女传教士的性别认同而欲通过兴女学以拯救中国女性,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呼应其内心的宗教信仰和其女英雄主义的情感。而在这背后所透露出的深层原因则是因为其时美国国内女性的受教育情况与其求职之间的不匹配所造成的困境使然。因此,从对自身的职业诉求和自我认同的角度考虑,美国女传教士愿意来华从事中国女子教育并长期力行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中国女学 性别认同 职业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留之际:美国新教在华传教士对国共内战的因应
14
作者 陈铃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8-79,共12页
对于抗战后的国共纷争,美国在华传教士一开始的主流意见是支持国民党击败中共,但希望其通过自身改良消除腐败,并认为美国政府也应该继续援助国民党。内战前期,美国传教士虽然面临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但在华差会仍持低调处理、继续观望... 对于抗战后的国共纷争,美国在华传教士一开始的主流意见是支持国民党击败中共,但希望其通过自身改良消除腐败,并认为美国政府也应该继续援助国民党。内战前期,美国传教士虽然面临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但在华差会仍持低调处理、继续观望的方针。到1948年,中共适时提出关于处理在华传教士问题的新政策方针,强调要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和宗教信仰自由,增强了美国差会及传教士继续留华的信心。在新形势下,美国在华大部分差会及骨干传教士坚持留在中国,但对传教力量的分布作出调整,准备迎接新政权。但到1949年后,由于中共在外交政策上"一边倒",美国传教士留华前景趋于黯淡。紧接着,在"三自革新"运动的推动下,广大宗教界人士开始加入反帝爱国运动的浪潮。到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美国差会及传教士最终全面退出中国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差会 国共内战 传教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晓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33,共4页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 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报刊 美国传教士 《万国公报》 西方传教士 来华传教士 基督教 中文报刊 《六合丛谈》 中国丛报 鸦片战争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立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80-85,共6页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客观上,对介...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基督教传教士 中国社会 马礼逊 广学会 教会学校 教会报刊 近代中国 宗教 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
17
作者 张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4,共8页
1830—1850年间,是美国在华传教事业的起始阶段,也是其受到美国外交利益干扰最小的时期。美国传教士的心理动机得以真实地体现出来,登载于美国的大小报刊之上。在由此形成的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作为中国精神体系象征符号的孔子,既... 1830—1850年间,是美国在华传教事业的起始阶段,也是其受到美国外交利益干扰最小的时期。美国传教士的心理动机得以真实地体现出来,登载于美国的大小报刊之上。在由此形成的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作为中国精神体系象征符号的孔子,既是传教士难以逾越但又必须克服的障碍,也是他们能够有效利用的便利条件。削弱乃至动摇中国人的孔子信仰是传教士的基本奋斗目标,成功范例激励着传教士散发更加强烈的宣教激情。早期在华传教士奠定的传教原则和精神影响着美国在中国的整个宗教存在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大众舆论 中国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与美国来华传教的舆论准备(1800—1830)
18
作者 张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7,128,共9页
传教士是近代以来中美交流的重要媒介。美国传教士于1830年来华,原因既有学界集中关注的美国宗教运动和英国传教士的言辞鼓励,也有本文所揭示的美国国内长达近30年的舆论准备。自19世纪初开始,美国报刊和其他出版物密集刊登有关中国传... 传教士是近代以来中美交流的重要媒介。美国传教士于1830年来华,原因既有学界集中关注的美国宗教运动和英国传教士的言辞鼓励,也有本文所揭示的美国国内长达近30年的舆论准备。自19世纪初开始,美国报刊和其他出版物密集刊登有关中国传教形势的报道和评论,以中国精神体系的象征符号孔子为切入点,既显示出中国传教局面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也指出了可资利用的突破口,更是美国教会表达传教意愿的渠道。舆论准备为即将开始的美国在华传教事业赢得了民众理解和认可,创造了适宜的社会氛围,所确立的传教原则贯穿着随后的美国在华传教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孔子 舆论 传教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传教士的侵华活动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桂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3期84-89,共6页
十九世纪末,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在谈到传教事业对殖民侵略的作用时曾直言不讳地供认:“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札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 十九世纪末,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在谈到传教事业对殖民侵略的作用时曾直言不讳地供认:“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札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事实正是这样。就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来说,当时在华传教士中的头面人物郭士立、马礼逊、裨治文和巴驾等,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或大肆刺探、搜集我国情报,充当侵略者的间谍;或为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和攘夺中国权利出谋划策,充当谋士;或和鸦片贩子狼狈为奸,参与贩卖鸦片和为鸦片贸易辩护。这说明,在中国近代史上,从一开始西方列强就把宗教作为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工具。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直至解放前夕,殖民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西方列强 侵华活动 西方传教士 鸦片战争 马礼逊 中国近代史 裨治文 清政府 侵华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美国对华传教活动探源
20
作者 何大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传教活动 传教运动 美国传教士 新教传教士 东印度公司 基督教 英国教会 美中贸易 美国对华贸易 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